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在正常情况下,小肠每天还吸收几百克糖,l00g或更多的脂肪,50~l00g氨基酸,50~l00g离子等。实际上,小肠吸收的能力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此,小肠的吸收具有巨大的贮备力。

人每日由胃肠吸收回体内的液体量约有8L之多。水分的吸收都是被动的,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水的通透性都很大,因此,驱使水吸收的渗透压一般只有3~5mOsm/L。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水分由肠腔进入血液的量和水分由血液进入肠腔的量都很大,因此肠腔内液体的量减少得并不多。在回肠,离开肠腔的液体比进入的多,从而使肠内容大为减少。

一般说,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的吸收很快,多价碱性盐类则吸收很慢。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草酸盐等,则不能被吸收。

1.钠的吸收成人每日摄入约250~300mmol的钠,消化腺大致分泌相同数量的钠,但从粪便中排出的钠不到4mmol,说明肠内容中95%~99%的钠都被吸收了。

由于细胞内的电位较粘膜面负40mV,同时细胞内钠的浓度远较周围液体为低,因此,钠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内。但细胞内的钠能通过底侧膜进入血液,这是通过膜上钠泵的活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钠泵是一种Na+-K+依赖性ATP酶,它可使ATP分解产生能量,以维持钠和钾逆浓度梯度的转运。钠的泵出和钾的泵入是耦联的。

2.铁的吸收人每日吸收的铁约为lmg,仅为每日膳食中含铁量的1/l0。铁的吸收与机体对铁的需要有关,当服用相同剂量的铁后,缺铁的患者可比正常人的铁吸收量大l-4倍。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是三价的高铁形式,但有机铁和高铁都不易被吸收,需还原为亚铁后方能被吸收。亚铁吸收的速度比相同量的高铁要快2-5倍。维生素C能将高铁还原为亚铁而促进铁的吸收。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故胃液中的盐酸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常常会伴发缺铁性贫血。

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肠粘膜吸收铁的能力决定于粘膜细胞内的含铁量。由肠腔吸收入粘膜细胞内的无机铁,大部分被氧化为三价铁,并和细胞内存在的去铁铁蛋白结合,形成铁蛋白,暂时贮存在细胞内,慢慢地向血液中释放。一小部分被吸收入粘膜细胞而尚未与去铁铁蛋白结合的亚铁,则可以主动吸收的方式转移到血浆中。当粘膜细胞刚刚吸收铁而尚未能转移至血浆中时,则暂时失去其由肠腔再吸收铁的能力。这样,存积在粘膜细胞内的铁量,就成为再吸收铁的抑制因素。

3.钙的吸收食物中的钙仅有一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主要影响钙吸收的因素是维生素D和机体对钙的需要。维生素D有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作用。儿童和乳母对钙的吸收增加。此外,钙盐只有在水溶液状态(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溶液),而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它物质沉淀的情况下,才能被吸收。肠内容的酸度对钙的吸收有重要影响,在pH约为3时,钙呈离子化状态,吸收最好。肠内容中磷酸盐过多。会形成不溶解的磷酸钙,使钙不能被吸收。此外,脂肪食物对钙的吸收有促进作用,脂肪分解释放的脂肪酸,可与钙结合形成钙皂,后者可和胆汁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

钙的吸收主要是通过主动转运完成的。肠粘膜细胞的微绒毛上有一种与钙有高度亲和性的钙结合蛋白,它参与钙的转运而促进钙的吸收。

4.负离子的吸收在小肠内吸收的负离子主要是Cl-和HCO3-。由钠泵产生的电位差可促进肠腔负离子向细胞内移动。但也有证据认为,负离子也可以独立地移动。

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己糖的吸收很快,而戊糖则很慢。在己糖中,又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

单糖的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它可逆着浓度差进行,能量来自钠泵,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在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纹状缘上存在着一种转运体蛋白,它能选择性地把葡萄糖和半乳糖从纹状缘的肠腔面运入细胞内,然后再扩散入血。各种单糖与转运体蛋白的亲和力不同,从而导致吸收的速率也不同。

运体蛋白在转运单糖的同时,需要钠的存在。一般认为,一个转运体蛋白可与两个Na+和一个葡萄糖分子结合。由此可见,钠对单糖的主动转运是必需的。用抑制钠泵的哇巴因,或用能与Na+竞争转运体蛋白的K+,均能抑制糖的主动转运。

无论是食入的蛋白质(100g/d)或内源性蛋白质(25~35g/d),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经煮过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易于消化,在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就被迅速吸收,未经煮过的蛋白质和内源性蛋白质较难消化,需进入回肠后才基本上被吸收。

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性的。目前在小肠壁上已确定出3种主要的转运氨基酸的特殊运载系统,它们分别转运中性、酸性或碱性氨基酸。一般来讲,中性氨基酸的转运比酸性或碱性氨基酸速度快。与单糖的吸收相似,氨基酸的吸收也是通过与钠吸收耦联的,钠泵的活动被阻断后,氨基酸的转运便不能进行。氨基酸吸收的路径几乎完全是经血液的,当小肠吸收蛋白质后,门静脉血液中的氨基酸含量即行增加。

曾经认为,蛋白质只有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但近年来的实验指出,小肠的纹状缘上还存在有二肽和三肽的转运系统,因此,许多二肽和三肽也可完整地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而且肽的转运系统吸收效率可能比氨基酸的更高。二肽和三肽进入细胞后,可被细胞内的二肽酶和三肽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

在小肠内,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与胆汁中的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由于胆盐有亲水性,它能携带脂肪消化产物通过覆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非流动水层到达微绒毛上。在这里,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胆固醇等又逐渐地从混合微胶粒中释出,并透过微绒毛的脂蛋白膜而进入黏膜细胞(胆盐被留在肠腔内)。

长链脂肪酸及甘油酯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在内质网中大部分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s)。乳糜微粒一旦形成即进入高尔基复合体中,多个乳糜微粒被包裹在一个囊泡内。囊泡移行到细胞底侧膜时,与细胞膜融合,释出的乳糜微粒进入细胞间隙,再扩散入淋巴。

中、短链甘油三酯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在小肠上皮细胞中不再变化,它们是水溶性的,可以直接进入门静脉(不入淋巴)。由于膳食的动、植物油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长链脂肪酸很多,所以脂肪的吸收途径乃以淋巴为主。

胆固醇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越多,其吸收也越多,但两者不呈直线关系。食物中的脂肪和脂肪酸有提高胆固醇吸收的作用,而各种植物固醇(如豆固醇、谷固醇)则抑制其吸收。胆盐可与胆固醇形成混合微胶粒而有助于胆固醇的吸收,食物中不能被利用的纤维素、果胶、琼脂等容易和胆盐结合形成复合物,妨碍微胶粒的形成,从而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最后,抑制肠黏膜细胞载脂蛋白合成的物质,可因妨碍乳糜微粒的形成,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THE END
1.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其内表面具有大量...分析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决定了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解答解: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含有胰液、肠液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http://www.1010jiajiao.com/czsw/shiti_id_e0ba333f69079ad3d1c236d06453c143
2.消化和吸收新浪教育酸性环境能促进铁、钙的吸收,而调节酸碱环境是消化液中无机盐的作用,各种消化液中仅有胃酸能提供小肠的酸性环境,故胃酸具有促进铁、钙吸收的功能。另外,进入小肠的胃酸需胰液中和,胃酸刺激胰液分泌是负反馈的一部分。 3.胃酸分泌的调节: (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https://edu.sina.com.cn/exam/2005-11-13/220711274.html
3.营养吸收的过程②化学消化: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消化腺所分泌各种消化酶,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单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才能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液。 https://www.meipian.cn/2aqf1dun
4.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哪些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哪些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1小肠长约5米?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2小肠内壁有许多环形皱囊3皱衰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4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层上皮细胞构成 A. ?@? B. ① C. ①②④ D. ①②...https://www.shuashuati.com/ti/afecfbd39bc54384ae04ca5b5d66d620.html?fm=bd7ce28b2a89ef9ed16646e45c57e5a067
1.论述牛的营养学实用技术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https://nmj.wulanchabu.gov.cn/syjs/545360.html
2.教案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 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 ...https://pharm.suda.edu.cn/pharm_bkjx/24908/list.psp
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3.pdf10.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产物是在哪些部位被吸收的?怎样吸收的? 单糖是糖类在小肠中吸收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主动转运而吸收 的。糖被吸收后,主要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在肝内贮存或进入血液 循环。 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小肠吸收。是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膜主动转运而 吸收的。糖被吸收后...https://m.renrendoc.com/paper/309352003.html
4.小肠吸收什么营养物质权威文章小肠吸收什么营养物质 有关结肠内的关键物质的消化吸收方式,大伙儿常有是多少掌握。实际上关键有水的消化吸收、人体脂肪的消化吸收、维他命的消化吸收、碳酸盐的消化吸收、蛋白的消化吸收、糖的消化吸收、胆固醇的消化吸收这几个方面,下边我们一起来详尽学习!https://www.cndzys.com/shenghuoyangsheng/changshi/1977676.html
5.《消化和吸收》教案(通用12篇)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学目标: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z73mfk.html
6.《消化和吸收》教案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https://www.jy135.com/jiaoan/690435.html
7.生物知识点6,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7、糖类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口腔;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胃;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小肠;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酶(万能消化液),因此三大营养物质的主要消化场所是小肠。 https://m.pincai.com/article/2471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