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75~85天,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穗形美观、鲜果穗食味好的早熟甜、糯玉米品种。
3.地膜覆盖育苗。2月底播种的春玉米,应采用育苗移栽,必要时还可以采用电热温床升温。
4.合理密植。鲜食玉米由于植株矮小,生育期短,亩种植密度要求3800~4200株。
5.科学施肥。采用有机肥、无机肥料混合施肥,施底肥前每亩施500千克腐熟有机肥。全生育期每亩氮肥(N)施用量15千克,全氮分3次施肥,底肥占30%,拔节期追肥占20%,大喇叭口期穗肥占50%;每亩磷肥(P2O5)施用量7千克,磷肥作为底肥一次施肥;每亩钾肥(K2O)施用量8千克,分2次施肥,底肥占50%,大喇叭口期穗肥占50%。
7.绿色防控。掌握以生物、物理防控为主,以药剂防控为辅的原则。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害虫天敌、生物农药等防治方式。若需用化学防治,应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
8.适时收获。乳熟期收获,即花丝授粉后开始萎蔫、干瘪、变为浅褐色,及时收获。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重庆市海拔600米以下中低山区、浅丘、平坝区、沿江河谷地区。
四、增产增效情况
采用该模式,第一季收一般在5月底~6月初,端午节前后收获;第二季收获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国庆节前后收获。两季收获均避开了,上市高峰,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与一般栽培模式相比,收购价提高60%。第一季每亩纯收益3500元以上,大户2500元以上,较种植一季籽粒玉米增收效果明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