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行业韧性仍在,Q2依然维持正增长,但品牌分化加剧
2022年白酒产量有所下滑,营收及利润稳健增长,消费升级依然明显。2022Q2白酒产量172.7万千升,同比-5.99%。整体上来看,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白酒产销量有所下滑,但整体消费升级趋势依然明显,营收及利润仍然实现正增长。从19家白酒上市公司来看,2022Q2白酒板块营业收入700.6亿元,同比增长10.70%;利润348.7亿元,同比增长12.28%,二季度实现收入、利润均同比正增长。
2022Q2高端总体稳健,次高端最为承压,区域酒有所分化但龙头彰显经营韧性。2022Q2白酒板块表现较好,营收同比增长10.70%,利润同比增长12.28%。分价位段来看,高端维持一贯的稳定发展,从收入增速来看,高端(+15%)>区域次高端龙头(+13%)>地产酒(+5%)>全国化次高端(-4%);从利润端增速来看,高端(+16%)>区域次高端龙头(+13%)>全国化次高端(-17%)>地产酒(-19%)。高端和区域次高端2022Q2营收和利润端均表现强势,同比实现超过10%以上增长。长远来看,高端龙头的酒企将依靠对消费者、市场和渠道的强把控能力,全年稳中求进引领行业发展,区域次高端受益于大单品模式突出,随着宴席市场恢复及消费升级有望获得更高弹性。
盈利能力来看,2022年H1白酒板块盈利能力基本持平,结构升级趋势带动毛利率进一步优化。2022H1消费场景基本恢复,次高端价位带整体呈现高增速,同时销售费用投放正常化,白酒板块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79.64%、39.58%,分别较前一年同期提升2.12pcts、1.37pcts。
2.2.重点公司点评
3.1.啤酒:恢复性量增,高端化升级驱动价提,成本端短期承压
2013年我国啤酒产销量见顶,随后逐步回落至稳定状态。纵观我国啤酒行业发展历程,自2005年起我国啤酒总产量和销量均呈现明显增长态势,并于2013年达到顶峰,总产量和销量均突破5000万千升。啤酒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20-50岁,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20-39岁消费群体人数减少,叠加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消极影响,导致我国啤酒产量下降。啤酒总产销量自2013年以来逐步回落,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啤酒总产量已较峰值下降约29.6%。2020年低基数下,2021年啤酒产量小幅同增4.4%,达3562万千升,疫情反复叠加雨水侵扰仍带来产量承压。2021年销量同样恢复性回升,但离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预计我国啤酒销量在未来4年内保持相对平稳,2023-2024年啤酒销量将稳定在4200万千升左右。
啤酒行业产品矩阵加速升级,高端啤酒品牌或将持续受益。近几年我国啤酒销售呈现出了明显的结构变化,从销量和销售额来看,2014-2019年间我国高档啤酒(14元及以上/500ml)近年来增长态势迅猛,销售额CAGR为16.63%,销量则从2014年的269.7万千升跃升至2019年的495.9万千升;中档啤酒(7-14元/500ml)销售额CAGR为7.33%;而经济型啤酒(7元及以下/500ml)销量和销售额均下降明显,销量从2014年4004.2万千升下降至2019年3047万千升,销售额呈现负增长态势,CAGR为-3.74%。
2022年第二季度啤酒板块实现营收198.67亿元,同比增长6.88%;归母净利润32.20亿元,同比增长13.56%,企业通过推动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与直接提价使得收入与利润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是因疫情反复与成本上涨造成经营压力,预计下半年随着成本从高点回落,企业盈利弹性有望提升。
2022Q2行业毛利率为42.11%,同比下降4.0pct;净利率为16.21%,同比增加0.95pct。2022Q2毛利率下降主因大麦、玻璃、铝锭等原料成本维持高位,挤压企业盈利空间,各企业也通过推动产品升级,部分产品提价,原料锁价等措施积极应对成本压力;净利率小幅上升则得益于各企业精细化管控费用投入,加强数字化运作提升运营效率,2022Q2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4.32pct至14.4%。2022Q2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4.05pct至10.50%,主因疫情下收缩渠道推广、促销费用,有效缓解经营压力,同时企业积极提高投放精确度。
3.2.预调酒:疫情侵扰造成短期经营波动,行业发展潜力犹在
预调酒市场销售规模在2015年达到顶峰,经历短暂下滑后恢复增长态势。2010年至2015年,预调酒市场经历高速增长,于2015年达到顶峰,销售规模突破152768.6吨,系预调酒公司大力发展营销活动所致。自2015年以来,预调酒市场销售规模经历短暂下滑,2017年下滑至89957吨。2017年后,销售规模逐步回升,2020年销售规模增长至129202.9吨,相对于2017年增长43.6%,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我国预调酒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潜力大。从人均年消费量的角度来看,我国预调酒人均年消费量2018年约为0.06升、2019年约为0.085升,为日本等预调鸡尾酒市场比较成熟国家预调酒人均年消费量的约0.61%、0.65%,国内预调鸡尾酒的人均消费量仍较低,但增速较快。随着国内饮用习惯的培育和消费进一步升级,预调酒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3.3.重点公司点评
费用精细管控,净利率显著提升。部分城市受疫情影响,销售费用投入减少,22H1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75/0.23pcts至11.03%/3.66%。Q2管理费用率降低0.49pcts至3.49%。费用管控提振盈利水平,22H1/Q2净利率同比增加1.49/2.15pcts至15.09%/17.45%,Q2净利率提升更为明显。包材价格有望回落,持续看好旺季动销。若瓦楞纸、铝和玻璃等包装材料价格从高位回落,盈利弹性将进一步释放。今年天气炎热、雨水天气较少、疫情影响有限,持续看好旺季啤酒消费。
次高端产品占比提升,结构升级增强盈利能力。2022H1公司共实现销量629.5万千升,同降0.7%;次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同增10%至114.2万千升,占比提升1.7pct至18.1%,其中喜力增长30%+,SuperX及雪花纯生实现单位数增长。2022H1公司吨成本同比上升7.83%至1927.72元/吨,吨均价同增7.8%至3338.1元/千升,基本抵消了原材料和包装物价格上涨的冲击,毛利率微降0.05pct至42.25%,保持平稳,主要系公司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和提价措施缓解了部分成本端压力。销售费用投入收缩,精细化投放降低成本。公司2022H1销售费用率同降1.4pct至15.3%,系疫情反复影响,叠加公司战略转变,在已建立较好的品牌基础上采用降本增效策略,缩减推广活动支出。2022H1管理费用率同降1.9pct至6.4%。还原关厂固定资产减值、员工补偿安置费用及土地转让收益后,实现息税前利润/核心净利润51.6亿元/38.0亿元,同增17.2%/20.0%。决战高端,不断丰富国内国际品牌矩阵和赛道布局。公司2022年推出高端产品黑狮果啤(#703樱桃绯)、碳酸饮料雪花小啤汽蜜桃味和菠萝百香果乳酸菌味两款新口味,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完善品牌矩阵,提升企业在高端层面的竞争力。
4.1.成本和需求压力不减,但收入增速恢复双位数
2022Q2调味品行业A股10家重点公司实现营收109.3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恢复双位数,主因疫情好转,6月上海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陆续解封。2022H1重点公司营收227.6亿元,重点公司营收同增11%,重点公司利润22.7亿元,同增28%,行业端增速回暖明显。
4.2.重点公司点评
调味品行业长期增长趋势依然确定,但短期受疫情影响,餐饮渠道下滑、库存压力依然存在,我们认为龙头公司有能力在行业压力期更加灵活应对,一方面通过降本增效对冲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以品牌力及渠道力持续深耕市场,逆势提升市场份额。疫情带来的饮食习惯改变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为行业结构升级持续提供动力,龙头多元化趋势和细分领域深耕趋势更加明显,社区团购新渠道的兴起加速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二季度公司估值稳定,公司核心壁垒发力,市场长期空间向好趋势不变。
5.1.疫情推动消费者认知变化,预制菜业务迎来快速增长
6.1.乳制品需求刚性,集中度加速提升
2022上半年乳制品增长稳健,行业趋势向好。2022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产量为1,510.9万吨,同比增长1.4%。收入方面,2022年上半年A股6家乳制品重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90.5亿元,同比增长9.8%,净利润68.6亿元,同比增长13.1%,行业整体收入增长稳健。其中2022Q1/Q2营业收入分别为437.0/453.5亿元,同比增长11.8%/8.0%,2022Q1/Q2净利润分别为38.3/30.4亿元,同比上升24.6%/1.3%,2022Q2受疫情多地散发影响,营收增速与利润增速环比下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乳制品需求韧性延续,随着疫情恢复叠加消费旺季来临,需求端有望进一步改善,龙头企业加速整合,奶价回落利好利润提升。2022Q2乳制品行业A股6家乳制品重点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3.5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环比下降3.2pct。分品类来看,常温白奶刚需属性突出,增长平稳;低温奶与酸奶品类受物流限制和消费场景缩减影响,下滑明显;奶粉行业持续品牌出清,龙头加速布局,集中度提升;冷饮行业得益于天气因素,增速亮眼;奶酪业务持续高景气,居家烹饪场景增加,家庭佐餐类奶酪需求释放。
6.2.重点公司点评
毛利率小幅承压,费用率下降提振利润表现。22H1/Q2公司毛利率同比分别-0.74/-0.18pct至25.13%/26.30%,系原物料成本上涨及经销渠道占比提升共同影响,其中包材/其他辅助原料采购成本同比分别+15.32%/+36.12%,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同比分别+0.55/+3.83pct。受益于公司对于上游牧场资源的持续投入,22H1原奶采购成本同比-9.13%,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同比-5.16pct至23.59%,帮助公司毛利率水平维持在可控范围。22H1液奶毛利率同比+0.52pct至26.59%,系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2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同比分别+0.03/-0.70/+0.02/-0.11pct,期间费用率同比-0.77pct至21.34%,整体费用投放稳定。管理费用率下降系公司内部管理持续优化,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2H1/Q2公司净利率同比分别+0.57/+0.83pct至3.96%/5.91%,带动归母净利润高速增长。
7.1.休闲食品:需求&成本压力尚存,业绩拐点仍需等待
2022Q2主要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87亿元,同比增长0.16%,实现归母净利润7.94亿元,同比降低31.56%。收入同比微增的原因有:1)同比基数较高;2)四月以来东北、上海、广东等地疫情反复,各企业物流配送及终端需求受影响。利润端大幅下降原因主要系大豆、棕榈油、运费等成本上涨侵蚀毛利,部分企业前期提价覆盖成本压力,但提价效应不及预期或难以覆盖成本增长。预计随着未来疫情缓解后需求回暖,叠加2022年Q3低基数,休闲食品企业有望迎来业绩拐点。我们预计2022年休闲零食板块仍有业绩拐点机会,原因有:1)若疫情能逐渐得到控制,线上物流仓储配送压力减轻,同时线下客流有望回升带动终端动销。2)2022年Q3同比存在较低基数,若需求同期回暖有望带来较高增速。3)部分龙头企业仍旧可通过提价方式减缓成本压力冲击,不少企业进一步通过更换原料,提前锁价,精简费用等方式缓冲成本风险。4)渠道下沉精耕与多元化趋势延续,各头部企业不断开辟下线终端,加强终端把控力,渠道渗透率及精细化水平有望提升,同时加码社区团购等新渠道,有望扩大客源增厚业绩。5)短保面包、瓜子等居家消费特定品类受益疫情,带来需求利好。
7.2.其他食品综合类:安琪营收表现稳健,净利率环比改善
7.3.重点公司点评
Q2整体收入增长平稳,疫情催化华东进一步加速。收入增长基本延续Q1态势,受本轮疫情各地封锁力度不同,各市场表现有所分化,其中华东地区明显受益,封控期间公司凭借产能及物流配送等供应链端优势积极对接社区团购渠道应对市场,高执行效率下逆势提升份额及消费群体,而东北、华南等市场受封控或人流及出行等影响,需求仍有承压,具体看,2022Q2分区域增速分别为东北2%/华北5%/华东52%/西南5%/西北8%/华南-2%/华中11%。对比Q1,华东明显加速,华南、西北、华中有所降速,其余地区增速环比持平。截止2022Q2,公司经销商共942家,同比/环比分别净增加94家/39家,其中,华东继续贡献最大增量,环比+19家。产能方面,22H1公司产能合计22.8万吨,整体产能利用率78.5%,其中,华东/西南/华南/华中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1%/70%/70%/51%,主因新工厂投产后仍在爬坡期,其余地区产能利用率均在85%+。
(2)洽洽食品:收入符合预期,成本压力下利润增速放缓
Q2收入符合预期,居家受益下瓜子需求强劲。分季度看,22Q1/Q2收入增速分别为4%/24%,Q2在低基数叠加疫情影响下,增速环比明显提振。分品类看,2022H1葵花子类/坚果类/其他业务分别实现收入18.4亿/5.2亿/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13.8%/1.1%。上半年瓜子、坚果增速接近,在疫情居家消费催化下,预计Q2瓜子增速快于坚果。随着疫情恢复及中秋国庆备货旺季,H2坚果表现有望提速。分区域看,报告期内南方区/北方区/东方区/电商/海外分别实现收入8.4亿/5.5亿/7.7亿/2.9亿/2.1亿元,分别同比+0.3%/+23.5%/+42.6%/+23.2%/-19.1%,东方区高速增长主因上海、山东、安徽等增长较快,预计疫情下公司凭借供应链优势逆势提升市场份额,此外电商回归主航道后同样实现快速增长。22Q2公司销售商品现金回款同增33%,快于表观收入增幅,合同负债1.44亿,环比Q1提升0.8亿,验证报表收入增长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