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随着“双碳”目标的驱动和大众健康消费观的升级,低碳饮食在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植物基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植物基食品赛道也成为资本追捧的新风口,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产业链
二、上游分析
1.谷物产量
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以及其他谷类(如大麦、燕麦、荞麦等),2022年我国持续加大对谷物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北方罕见秋汛导致冬小麦晚播以及南方持续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谷物产量稳中略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量显示,2022年全国谷物产量63324万吨,比上年增加48.31万吨,增长0.1%。
2.豆类产量
豆类在我国居民饮食消费和畜禽养殖中占据重要地位,豆类包括大豆、绿豆、红小豆等。近年来我国豆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由于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减少,大豆产量也随之下降,产量减少至1965.52万吨,较上年减少321.94万吨。2022年,我国豆类增产明显,产量达到2351万吨,较上年增长385.48万吨,增长19.6%。
3.椰子产量
我国椰子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及云南西双版纳和河口地区、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地区以及我国台湾南部地区,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仅海南全省及云南省少数市县的椰子能正常结果。海南省椰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9%,是中国椰子的主产地。目前我国椰子加工企业布局分散,未形成集约化的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产品附加值较低,进口依存度较大。根据《2022年海南省统计年鉴》,2021年海南省椰子总产量为20308万个,主要受干旱少雨天气影响,产量继续下降。
4.食品添加剂
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起步较晚,但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食品工业中最活跃、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需求和供给实现双向增长,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产量达1484万吨,预计到2023年产量将达1611万吨。
从食品添加剂细分市场来看,调味品占比最高,占比达到30%,其次是氢化胶体,占比为17%,第三是酸化剂,占比13%,调味增强剂、甜味剂、色素、乳化剂分别占比12%、11%、5%、5%。
三、中游分析
1.植物蛋白市场规模
2.植物基食品市场规模
在健康、新潮、环保三大需求的共同推动之下,植物基食品成为食品饮料行业的新风口,全球植物基食品行业发展迅速。根据ResearchandMarkets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场价值达185.0亿美元,2021年进一步增加至约257亿美元,预计2023年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场价值将达到320亿美元。
3.植物肉市场规模
植物肉作为肉类替代品的重要构成,不仅具有零胆固醇、低脂肪等健康优势,还具有与肉类媲美的蛋白质含量和风味,可满足绿色健康消费理念。据预测,2020年全球植物肉市场规模约139亿美元,预计每年将以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中国植物肉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一半,到2025年中国植物肉市场规模将达到130亿美元。
4.植物蛋白饮料市场占比
我国约有3.1亿人口为乳糖不耐受人群,庞大的“牛奶敏感人群”为植物蛋白饮品开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成为充分市场竞争行业,在细分品类和地域方面各有特色,市场根据行业细分品类不同、发展区域不同,呈现品牌割据的态势。目前,豆浆豆奶、椰子汁、杏仁乳为前三大细分品类,市场分别占比28%、26%、10%。
5.植物基食品企业注册量
6.企业热力分布图
四、下游分析
1.植物肉消费者偏好情况
2.植物蛋白饮料销售情况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植物基食品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园区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