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心态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自卑等。高校应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素质,包括乐观、幸福、希望和自尊等。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适应压力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价值观和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为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迎接未来的挑战,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为了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实施,并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支持,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并学会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从而在日常行为中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一致。心理健康教育将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培养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只有具备同理心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并与他人和平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道德困境和选择,这时候他们需要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将学习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和道德决策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选择,以实现真正的道德行为。
(三)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的有效性,还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并且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实现全员参与。如果各级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并且师生参与不够,为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其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领导和教师需要增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只有深刻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学校领导和教师才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于此,还需要积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以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有序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学生全方位的接受。从而有效优化学生管理。此外,学校领导和教师还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课堂教育、班级管理、个别辅导等。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问题解决能力。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重视学生日常心理变化
(三)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
(作者:陈嘉乐,桂林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本研究为2021年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传统手工艺制作中的百年党史教育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MSZ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