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做有意义的事,守护更多有需要的人

央广网上海1月29日消息(记者林馥榆通讯员宋琼芳齐璐璐)多年前,一位60多岁的浙江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有次在书店偶然翻到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董健编写的《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如获至宝。

“一直看你的书,想看看写书的医生长什么样子,所以特地来你的门诊。”这些年,董健总是记得这句话。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查房中(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科普,源于医者的初心:“理解每一位患者的痛苦”

让患者“见其书而感其人”的这本《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董健带领团队在诊治数万例腰椎疾病患者的基础上,以患者问题为导向,总结经验、图文并茂的科普作品,2005年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

之后,根据读者强烈需求,他们又出版了“升级版”的《专家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补充版”的《细说腰椎退行性疾病》。三本书累计发行超过10万册,平均每年印刷两次,在诸多同类科普书籍中重印版次及销售量均排名第一。这些书被评为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并通过董健的网站免费提供给大众阅读,浏览量近千万。2014年,以这套科普书为基础,董健成了国内第一位因为腰突症防治的科普工作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医生,至高荣誉,亦是引领行业风气之先。

对每一位病人的负责,对每一个生命的真诚,这是从董健学医之始,就藏下的初心。作为“断肢再植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教授留在上海的大弟子,董健视恩师为偶像,恩师言传身教,董健尽得真传,对待病人从来没有一点架子,没有一丝不耐。“每一位来求助的患者,都是饱含痛苦的,我们作为医者,必须理解和包容。”他说。

“您这里,就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作为我国脊柱肿瘤外科的先行者,临床中,董健不止一次听到患者和家属这样含泪诉说。因为他专攻的是脊柱外科的“禁区”——全脊柱肿瘤整体切除术。

临床上遇到的脊柱肿瘤,包括罕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和最常见的脊柱转移性肿瘤等。“脊柱前有胸腹主动脉大血管,后有脊髓神经,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患者大出血或半身不遂。如果将肿瘤部分切除或刮除,又容易引起复发转移。因为手术风险极高,以前往往只能选择姑息治疗,患者不得不在瘫痪和剧痛中度过余生。”董健说,他立志要攻破“禁区”,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空白。

脊柱解剖结构,他钻研了不知道多少遍;国内外文献,他翻阅了不知道多少回;“医工结合”的思路,在他心中从萌芽到开花……十年前,一位历经两次手术又两次复发的胸椎骨巨细胞瘤患者找到董健,当时肿瘤侵犯范围达四个椎体,不仅侵犯肺部,还与胸主动脉粘连。看着患者家属恳求而信任的目光,董健深吸一口气,周密准备,成功拿下一台长达17小时的全脊柱肿瘤整体切除术。一晃十年过去,患者肿瘤从未复发,全家回归正常生活。

更多疑难重症患者慕名而来:一位患者肾癌转移到脊柱,突然瘫痪在床,经过董健救治,如今恢复良好;一位患者晚期乳腺癌,脊柱和骨盆多发骨转移病灶,胸椎管狭窄,脊髓受压严重,董健为她顺利完成手术;一位患者有罕见脂肪肉瘤,多次复发,病情危急,面临截肢风险,董健携手王毅超教授带领团队手术切除,保留肢体,至今健在……面对这些复杂手术,董健的信念感满满,他带领团队开展全脊柱肿瘤整体切除术迄今为止,没有发生过一例重大并发症。

2007年,中山医院骨科在全国开办首届全脊柱肿瘤切除学习班,十多年来,2000多名全国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前来学习,全脊柱肿瘤整块切除术成功推广至我国各大医院。“很多病人不用来我们医院看病,我觉得很自豪,因为更多人受益于这项技术,也拯救了更多家庭。”董健欣慰地说。

“2014年我们在国内开设首个脊柱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MDT)门诊,为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治疗方案;2019年全国首个‘脊柱肿瘤综合诊治中心’在中山医院成立,标志着脊柱肿瘤综合治疗在我国进入一个新阶段。今年,我们联合复旦大学各兄弟医院,筹备成立复旦大学脊柱肿瘤研究所。”董健说。在这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中,哪怕再繁忙,他都没有停止过科普,也越来越感受到科普的力量。

“临床遇到患者的任何问题,我都会想,是不是可以通过科普,方便地回答更多人的问题?也正因为我保持不断解答、不断以科普回应的习惯,因此让更多患者来找我看病时,对疾病更为了解,治疗依从性更高,也对我们更加信任——这就是一种互相促进。”董健深有感触。

科普,在于医者的坚持:“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去守护更多有需要的人”

不但自己写,他还将科普融入学科建设与发展,打造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科普团队,让科室里的年轻人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探索医学科普创新形式,电视栏目、在线直播,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玩”得风生水起。

截至目前,董健及团队创作的科普视频、微电影和纪录片的浏览量近2亿次,荣誉也纷至沓来:2018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为唯一获奖人,董健被授予“第十二届上海市大众科学奖”,以表彰他在科学普及事业中的突出贡献。2019年,他获得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的科普贡献一等奖。去年3月国际医师节,他受到上海市委宣传部表彰,成为先进典型,媒体广泛宣传;6月,他荣获第一届上海市健康传播品牌的“健康科普杰出人物”称号,率领的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被评为“健康科普智库+传播平台”的“上海市健康传播品牌”;7月,他被授予“上海市健康科普推广公益大使”。就在不久前,2023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获奖前公示,董健团队的《骨健康必听必看》丛书获得科普成果二等奖。

对董健而言,科普是一个愿望,是一份情怀,甚至已经变成一种习惯。“我记得顾玉东院士说过一句话——要让病人把医生当成朋友。我觉得,通过科普,就能实现这个目标,让病人信任你、理解你,而不是猜疑和提防,因为病人与医生应该是对付共同疾病的同一战壕里的战友。”董健说。

科普,等于医者的使命:“正因为精力有限,所以更要做科普”

去年8月,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换届会议,董健当选候任主任委员。“我会把我们的经验更好总结、推广到全国各地,为全国搭建桥梁,推动更多医务工作者投入科普,占据科普高地,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董健憧憬。

“当下,我们还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很多医生经过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教育,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但往往和患者沟通时非常吃力,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董健说。如何让医生写出做好通俗易懂的科普?2021年,复旦大学医学科普研究所与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等联合出版国内第一本医学科普的教育书籍——《医学科普基础与实践》。

“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具书,可以帮助年轻医生迅速入门,提高水平,毕竟‘万紫千红才是春’。”关于科普,董健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今年就有一个重大的期待: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将正式开设医学科普训练与实践课程。

“我就算不吃不喝不睡,也不能把所有病人都看了,把所有手术都做了。但是,我通过科普的方式,尽可能让更多人能够懂得防患于未然,能够知道有问题早就诊、早治疗、早康复,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与健康生活,这难道不是医者应该做的事吗?”董健说。

什么是“生活方式病”?“当下,智能手机普及,我们天天手机不离身,看手机的时候习惯‘葛优躺’,还有自驾车越来越多,每天单位、家里‘两点一线’,极其缺乏运动,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董健表示,在中山医院骨科,年门诊量达12余万人次、手术量达6千余例,而其中占据一半以上的是生活方式病,主要就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退变性骨关节炎等。

“以前我们常说‘扶墙艰难入院,挺腰走路出院’,这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但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这些‘生活方式病’,只要及早注意,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避免患病;哪怕患病,也是生小病,要早期干预,避免开刀。”董健说,“我是外科医生,但我希望所有人都不要走到手术这一步,所以我就得步履不停,继续科普——哪天科普做到让我在手术台上‘失业’了,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多年前,一位60多岁的浙江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有次在书店偶然翻到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董健编写的《专家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症》,如获至宝。

THE END
1.医学科普医学科普中医内科周立华 河南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既然癌细胞无限繁殖,为啥不用来做肉制品? 李论科学 834跟贴 打开APP 50万人遭殃,为什么还存在? 主持生小爽 25跟贴 打开APP 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拿反了差点就要截肢 全球不知道 248跟贴 打开APP 阿德要吃饭 冯老道说财经 11跟贴 打开APP 血压不正常...https://3g.163.com/v/video/VRG6AU08E.html
2.医生如何做科普(五)写作技巧技巧写作科普敷料经验作为一个科普写作者,要尽量让读者少读几个字,言简意赅。 ? 倒装结构 直接亮出观点 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喜欢一步一步引出主题,前面有很长的铺垫。这确实符合一般的思维模式,但是写科普文章的时候不能这样做。 比如我们在医学院学习某一种疾病的课程,往往会先学这个疾病的病因,然后是临床表现,然后是诊断标准...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wm/20210901/wap-content-1259316.html
3.这20人!今天有了新称号!撰写大量科普文章 制作专栏科普短视频 在网上积极传播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 他就是袁岚峰 二、雷希颖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意识形态领域的 优秀青年代表 他发起了“我和国旗合个影” “南海是中国的”等10多个正能量形态活动 打造了《我和我的国家引擎》系列科普动画 ...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MzI4NjYwMw.html
1.关于科普说明文说明文以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教学时具有自身的规律,教师不仅要抓住文本中的知识重点,带领学生学习表达方法和语言文字,还应当将课内文本知识拓展迁移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掌握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能举一反三地对同类型的科普文章进行有效地解读,为自身的写作技能奠定基础。 https://www.yuwenmi.com/zuowen/shuomingwen/3573017.html
2.二本学校考研的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爱思考研1052口腔医学 1251 工商管理 1252 公共管理 1253 会计 1351 艺术(音乐领域) 因此,在择校择专业时,一定...相对来说,与普通大学相比较,名校的资源和校园环境会更好,而且在教学水平上也比较高,学校的师资力量也...第二阶段:学习作文的平行展开,学会根据漫画展开文章,可以独立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https://www.gsx42.cn/?p=50570
3.急诊科巍子:线上救命的“医普大咖”2017 年的一天晚上,高巍梦到自己是胃癌晚期……他吓醒了,深夜从床上坐起来,开始思考人生:如果有一天我死了,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他决定在业余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开通微信公众号,写医学科普文章,为广大网友的健康保驾护航。 高巍在日常工作中接触过不少病患,由于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一个个悲剧...https://www.fx361.com/page/2023/0321/20571709.shtml
4.主编说创作·3医学科普文章的创作目的主编说创作·3 医学科普文章的创作目的,医学科普创作,创作目的,科普文章,一位放射科医生想进行科普文章创作,但存在一些困惑,于是和我交流:"通过一篇文章不可能让读者或者患者看懂‘片子’,正确解读影像学...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SPJK202110002.html
5.请根据生化所学内容写一篇科普文章,可以是介绍一种物质,一种代谢...请根据生化所学内容写一篇科普文章,可以是介绍一种物质,一种代谢途径,一种检验技术等等,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内容要求详细且浅显易懂,写好后发至QQ空间、朋友圈、微博等以获得点赞。 空间或朋友圈截图上传至作业系统,原文的word版与截图一起发给课代表统一保存。https://www.shuashuati.com/ti/060c8f2365f04d6d8303282cfc1343d6.html?fm=bd06f0f03de03bde0189bea6c6d00189fe
6.当一篇文章真的能救一条命的时候科普返璞归真那就和大家分享下近期的一件“好事儿”!我在2021年6月写过一篇关于通过免疫抑制剂治疗的肿瘤患者发生了免疫性心肌炎该怎么办的科普文章,居然真的挽救了一位患者的生命。这件事从发生到现在,已经让我足足震惊和兴奋了半个月之久,此时此刻是晚上11点58分,我仍然激动得睡不着觉。 https://www.med.tsinghua.edu.cn/info/1405/3355.htm
7.四年级上册17课爬天都峰评课稿一等奖教学分析反思.docx教学反思2 《小狗学叫》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的故事。文章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 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了形形色色的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三种结局则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故事暗示小狗终于成为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https://m.renrendoc.com/paper/256852170.html
8.科普小知识作文(精选37篇)科普小知识作文 科普小知识作文(精选3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普小知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普小知识作文 1...https://www.jy135.com/xuetang/kepu/449661.html
9.降自然科幻...“惠民科普直通车”——“上海科技节”专线...现任中国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国际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继续教育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复旦大学医学科普青年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普健康教育...https://www.shobserver.com/sgh/detail?id=1314901
10.精准教学衅普(SCC资源分享)精准教学小科普(SCC资源分享) 2023年1月7-8日中国首届精准教学年会将在线上举办,每一个追求改变的教学者、行为分析师,都可以来不忘初心,关注一下斯金纳科学的本真,反应速率,这种最为敏感的行为测量维度。 以下文章来源于精准教学CPTA ,作者中国精准教学CPTA...https://www.asd-home.cn/wzdetail_29102.html
11.助力医学科普,精准降传播——医院成功举办首届降科普培训班最后,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所科普专干申莉进行了《如何写好医学科普文章》的授课。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多个医院、卫健委、自媒体健康公众号的题目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和优质文章研读讲解,总结出了问答式或关注点陈述性提醒是当前的主流题目,幽默诙谐“梗”风格、口语化的提问和专业性的问答式风格,以及简洁条理式的文章风格更受...https://www.zzrmyy.com/m/content-33414.aspx
12.特写以方言短视频打造有温度的医学科普除了日常门诊,方圆在短视频平台上也会用上海话向观众科普有关糖尿病足的知识。谈到录制科普短视频的初衷,方圆认为,很多老百姓都没听说过糖尿病足,对于脚上出现了难以愈合的伤口,患者都会去看骨科、普外科,发现治不好再来到我们血管外科的时候就已经晚了。“糖尿病足的发展非常快,从一个小伤口到整个脚趾发黑可能只...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0607274475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