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前郭县中医院吉林省前郭县138000
关键词普外科;急腹症;规范化护理;应用效果
普外科急腹症临床上比较多见,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一般以妇科和外科为主。该疾病的临床治疗需要遵循早诊断、早处理的原则,能够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1]。另外,护理措施的应用也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情况。为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操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病情观察
患者入院后,观察脸色和姿态,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时安排患者就诊,尤其要优先抢救危重患者。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做出明确诊断前,要严格遵循禁水禁食、禁热敷、禁灌肠、禁活动、禁用止痛药的原则[2],同时采取抗感染和抗休克治疗,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1.2.2护理
患者一般采取头高脚低位,将头部抬高30°左右,有利于腹腔渗液积聚到盆腔部位,还可以减少膈肌压力、全身中毒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呼吸顺畅。另外要注意,患者要经常活动下肢,防止压疮的发生[3]。
1.2.3胃肠减压
1.2.4补液支持
急腹症患者普遍存在体液丢失现象,容易引发休克。对此,应该对患者进行仔细检查,根据体液的损耗情况来计算补液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患者,可以进行全血或白蛋白的补充[4]。
1.2.5心理干预
首先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让患者了解急腹症产生的机制、日常影响因素,以及治疗方案。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能够缓解患者的过度紧张、恐惧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操作。
1.2.6术前准备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抢救成功率、继发病变、并发症作为评判指标。(2)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从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能水平、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定,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X2检验。P<0.05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继发病变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2.5%,对照组为75.0%。经比较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0例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和袁小帅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2.5%;继发病变率为5.0%,没有并发症发生,均优于对照组的27.5%、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规范化护理应用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恢复和预后提供有利条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芬芬.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接诊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0(06):42-44.
[2]潘玉贞.外科急腹症患者应用整体规范化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05(25):98-99.
【关键词】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普米克令舒;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护理
1.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儿194例,均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1]。男113例,女81例,年龄6月~12岁。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对照组92例:男53例,女3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3疗效判定①显效:用药24h内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消失、肺部哮鸣音及湿音消失;②有效:用药72h内咳嗽、气喘、呼气困难明显减轻,肺部哮鸣音及湿音明显减少;③无效:用药72h后咳嗽、气喘、呼气困难未改善或加重,肺部布满哮鸣音及湿音。
1.4统计学处理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用t检验,P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12.466,P
3护理
3.1雾化前护理
3.1.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55%~60%。
3.1.2根据患儿家属的文化程度,耐心讲解雾化吸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增加患儿和家属对雾化治疗的了解,取得配合和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1.3雾化前不要喂食过饱或强迫患儿进食,以免雾化治疗时患儿哭闹引起呕吐导致窒息。
3.1.4对于痰多的患儿,在雾化前先清除口鼻腔的痰液,以免痰液堵塞气道而影响雾化效果。
3.2雾化中护理
3.2.1给患儿家长讲解、演示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
3.2.2年长儿取坐位或半卧位,小婴儿嘱家属竖抱患儿取直立坐位,借助重力作用使雾滴沉降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面罩尽量贴近患儿口鼻部,以达到吸入最大雾化气量而保证疗效。
3.2.3尽量使患儿保持安静,缓慢地吸气、呼气,有利于雾滴在终末细支气管沉降。
3.2.4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和心率的变化,对不适及难以吸入的患儿可采取分次吸入的方法,直至药液吸完如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加剧、面色青灰、唇周发绀等,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畅通气道、氧疗等,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3.3雾化后护理
3.3.1由于小儿咳嗽反射弱,分泌物难以排出,雾化后进行拍背排痰,必要时予以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3.2雾化后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沉留[2],预防口腔内真菌感染。用湿纸巾擦拭面部或清水洗脸,避免药物经面部皮肤吸收。
3.3.3用过的雾化管道、面罩、含嘴、雾化罐采用1:1000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取出后用无菌蒸馏水或冷开水冲洗干净,悬挂晾干后备用。
4讨论
哮喘急性发作是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消除气道炎症、降低气道反应性是哮喘防治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β2受体激动剂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而吸入疗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最好的方法,因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且起效迅速,所用剂量较小,全身不良反应轻[3]。
普米克令舒是目前唯一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混悬液,抗炎作用强。可抑制气道炎性细胞及介质释放,减弱气道的高敏反应,收缩气管的血管,减少黏膜的水肿及黏液的分泌,降低气道压力[4],减轻免疫反应。硫酸沙丁胺醇为β2受体激动剂,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表面的靶细胞后显效迅速,能快速松弛气道平滑肌,增加黏膜纤毛运动能力,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及胆碱能神经介质的传递。两者联合使用,既松弛气道平滑肌,改善了呼吸,又起到了局部抗炎作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经高速气流喷射,雾化颗粒能够到达各级气道及肺内深部,雾粒含氧量高,同时有利于改善缺氧及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5],能使急性期症状迅速得到控制。本资料表明,两药混合雾化吸入对治疗组哮喘急性期缓解喘息症状效果明显。由此可见,普米克令舒和硫酸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可明显促进症状缓解,避免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而且对患儿的配合要求不高,安全、无痛苦,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
[2]陈再历.哮喘药物的应用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0-195.
[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0-59.
关键词:宫颈癌;健康教育;预防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而且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威胁妇女的生命是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在研究癌症的国际中心估计,近年来,在超过150万的个案,其中100万在发展中国家是5年的风险,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每年131500苦难的新的情况下,有关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的子宫颈癌新发病例。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显著下降,主要归因于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治疗。作为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筛查是不完善的,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6次,80%的患者被确诊时癌。基于在家中的成功经验和国外,预防子宫颈癌的主要战略是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阻断宫颈癌的进展,预防宫颈癌。我们的子宫颈癌普查的实施是所有年龄的妇女对宫颈癌的筛查,及早发现和筛查可以诊断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子宫颈癌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我医坚持多年的颈椎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来县医院治疗妇科县的居民和流动人口参加宫颈癌筛查,宫颈癌的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医疗中心听取会谈的女性观众。
在讲座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动画,图片,视频和数据以及其他信息和现场医务人员解释,演示和面对面沟通,使观众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回答质疑他们的心。由于宫颈癌的著名演员梅艳芳去世以来,很多人的子宫颈癌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到医院妇科患者明显增加的考试。医疗中心及时组织预防子宫颈癌研讨会,群众得到更好的评价。医院病理科,妇产科和公众健康,对妇女健康中心的开放颈椎列健康教育的墙壁节妇科;的建设的机会,以促进孕产妇健康手册,以防止子宫颈癌筛查知识。
2宫颈癌的诊治
3宫颈癌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保持禁欲教育,广大妇女,注意性生活卫生,保持清洁的行为的合法性,干净,无菌的卫生巾,卫生纸通常的应用程序;,也需要促进配偶的危险无序;避免早婚,早育,多产的现象;定期检查,检查和治疗早期宫颈癌,因为许多无症状,很多患者错过了早期治疗,妇科检查,以减少子宫颈癌的死亡率有重要作用的机会。问题的关键在于预防子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积极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宫颈病变检测,预防和有效预防宫颈癌;实行晚婚和家庭规划的早期,多胎妊娠已成为一个多产的子宫颈癌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倡导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实施,选择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以避免不必要怀孕,造成刺激或损伤,以防止子宫颈癌的宫颈;行为干预措施,以提高广大妇女的文化素质,促进戒烟,运动,合理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子宫颈癌也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钱德英,岑坚,王丁,等.高危型人乳央状瘤病毒DNA检测与细胞学联合检查对子宫顼癌前病变筛查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34-37
[2]隋龙,汪清,郑瑞莲,等.宫颈LEEP活检对阴道镜捡诊断为c矾I的再评估[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6。33(6):745-748
[3]高慧.阴道镜在官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9);722
[4]章文华,李淑敏.子宫颈癌筛查中肉眼观察法的应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5(2):158-159
[5]刘植华.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干预[J].中华医学会妇产科研讨会资料汇编,2007.11(2):23-24
[关键词]脑血管病患者;康复训练;心理指导;音乐治疗
Rehabilitationandpsychologicalguidanceofpatientswithcerebrovasculardisease
CUIQing1,WANGYue2
1.ZhaoqingMedicalCollege,GuangdongProvince,Zhaoqing526060,China;2.ConservatoryofMusic,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006,China
[Keywords]Cerebralhemorrhagepatients;Rehabilitationtraining;Psychologicalguidance;Musictherapy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脑血管病因其发病、致残、致死、复发率高,而使人望而生畏,发病后患者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是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通过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使患者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没有因出院而中断,保持了连续性,降低了患者的残疾程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利。音乐治疗在我国已初步开展,治疗的领域也不断扩大,其中,对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音乐治疗,通过音乐的特质对人的影响,可协助患者在疾病治疗或康复过程中达到生理、心理、情绪的整合[1],且针对脑血管病患者恢复的程度,所采取的音乐治疗方法和选择的音乐旋律是有区别的。笔者与临床长期从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长合作,从理论到临床实践,对10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出院指导,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3~2010年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0岁;脑血栓41例,脑出血59例。出院时均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2出院康复指导方法
2.1通过光盘和卡片进行宣传
2.2制定出院康复指导计划和家属的协助护理
护士在患者出院前2d应充分做好出院指导准备工作,如认真阅读病历、检查报告单,征求主治医生对出院指导的意见和复诊须知,从而结合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病情恢复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书面出院指导计划,并通知患者家属来院。护士要让患者家属明白患者返家后的心理指导、康复训练及日常护理将由家属共同承担、协助,并详细介绍患者出院后继续采取的训练方法及进行协助的内容,并手把手的示教,仔细讲解康复训练的书面计划内容。心理护理是患者能否积极配合康复训练的有效动力,音乐治疗是患者康复训练的调味剂,康复训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只有家属重视,积极协作,持之以恒,掌握工作要领,才能使患者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3出院康复指导内容
3.1心理卫生指导
多数脑血管病的发病都与情绪有关,患者出院时仍遗留部分肢体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心情抑郁,对预后缺乏信心。针对患者该心理状态,应通过鼓励患者,以帮助其树立康复的信心和恒心;让其了解康复训练计划内容,从而懂得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心理,积极配合家庭康复训练,调动自身的潜力,以顽强的毅力循序渐进地坚持康复训练;引导患者将喜、怒、哀、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变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鼓励患者参加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电影、听轻音乐、阅读文艺作品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热爱生活,经常与家人沟通和交流,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自我调节控制能力。对于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个别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如焦虑症、忧郁症、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等[2],必要时使用一些能改善精神症状的药物,如果有必要可以把这种患者转到心理科接受专业治疗。
3.2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指导
根据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时遗留的功能障碍,分别进行训练。①保持。以正确的姿势或保护措施防止患者关节脱位变形。②肌力功能恢复训练。以按摩或被动、主动的训练,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反馈性刺激神经中枢,同时增强肌力。③平衡训练。进行坐位、立位及步行上、下台阶的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④关节活动度训练。对关节强直患者,以被动和主动地运动方式改善患者关节的活动角度。⑤预防呼吸道和各系统的感染,预防压疮、肢体水肿、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3-5]。
3.3日常生活动作指导
日常生活动作包括穿脱衣、鞋、帽、进食、餐具使用、行走(转换、移动、步行、利用轮椅上、下楼梯等)、个人卫生清洁(洗漱、入厕等)等基本技能,还包括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出院康复指导计划要根据患者日常生活动作的恢复程度,循序渐进,使患者从全部依靠他人到需要部分协助,进而逐步达到生活基本自理的程度。
3.4失语患者的语言训练指导
对失语患者进行口语训练。训练患者用喉部发“啊”音,或用咳嗽或嘴吹火柴诱导发音,还可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对能发音的患者,在家属帮助下,使其对着镜子先随着旁人发音,说单词由易到难,由短到长,以达到恢复语言障碍的目的[6-8]。
3.5营养饮食指导
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应以吃素、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畜、禽内脏和肥肉。①少摄入动物性脂肪和高糖食品,食物不宜过咸;需摄入足够的奶类,适量的家禽、鱼、瘦肉,少量的蛋、粗粮和大量的水果、蔬菜,应常吃一些硬壳果类和菌藻类食品。②每天进餐应定时、有规律,避免过饱,食物要柔软、易消化,色、香、味好,能引起食欲。③患者应戒烟、酒。④多吃含丰富纤维素的蔬菜,以保证大便通畅。
3.6音乐治疗指导
4小结
[参考文献]
[1]季贵英,陈伟建.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32):38-39.
[2]周英,姬栋岩.护理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3]丁秀兰.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J].黑龙江医药,2008,21(6):126.
[4]王玉英.社区医院脑血管病人康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5):1325.
[5]代静.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的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13.
[6]马翠真,罗霞.偏瘫患者家庭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8):48-49.
[7]蒙金兰,覃彩团.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出院前家庭康复护理指导[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352-2353.
[8]陈菊香.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7,(12):87-89.
[9]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改革,努力探索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一)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深化医改的必然趋势,也是2014年十大卫生惠民项目之一,必须主动攻坚,积极谋划,全力推进。以取消“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改革范围、合理确定调价规模、合理落实补偿政策。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落实合理的补偿政策。在积极稳妥推进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改革经验,梳理提炼工作亮点与创新举措,注意培植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继续推进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二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行医疗资源联合体模式试点。二级医院要与乡镇卫生院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还要通过对口支援体系,拓展对口支援内涵,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三)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以管办分开和政事分开为核心,探索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建立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提高医院人员经费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加大人事分配自,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探索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对改革进度与成效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实时监督与综合评价,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确保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进行。
二、着力改进医院服务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重点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促进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强化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丰富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着力搭建护理管理平台,动态反映护理人员工作指标轨迹,逐步提高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护士岗位管理试点,人民医院、中医院要进一步细化岗位管理实施方案,促进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开展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专科护士培训、“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改革专科护士市级培训资格选拔方式,完善各类培训方案,持续改进培训质量;改革年轻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方式,促进临床护理专科建设发展。开展专项检查和年轻护士能力考核。加强医疗机构护理队伍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强化岗位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切实改善服务质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模式试点,将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2014年,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分别保持在85%以上,其中A类病房数不低于上一年度。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三、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加快完善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临床重点专科、薄弱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建设与管理;加强医院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水平。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八)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修订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科学布局区域医疗机构,促进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延伸。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公立医院不得新举债建设。2014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占医疗机构总床位数比例力争达18%左右。推进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检查检验中心、临床会诊中心等医疗资源集约化试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群众就医的可及性。
(九)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对周期内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动态考核。建立完善动态考核机制,努力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地方财政经费支持,鼓励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医院积极创建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专科(病)诊疗中心。大力发展儿科、急救医疗、康复、传染、精神等薄弱临床专科,制定并落实专科医疗事业发展规划,促进护理、老年医学、康复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十)加快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加快卫生信息化二期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基础,强势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区域业务协同,加快推动应用居民健康卡,尽早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不断完善卫生信息网络,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协同化、便利化,构建智能、惠民、便民、高效的卫生信息体系,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十一)支持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按照政府规划引导、行业提供支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护理延伸服务体系建设,适度放宽规划限制,加快扶持康复医疗机构和护理院,使之成为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布局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鼓励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转型等形式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重视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健全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融合的协作机制,加强业务协作,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加强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推动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继续转型建设老年护理院。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加快促进医院转型发展,在天汾西宁、东元、向阳、聚南、寅阳建设老年护理院(因病托老病区)基础上,拓展服务,增加床位。
(十二)全面深化对口支援工作。健全完善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对接机制,实施对口支援目标管理。重点加强以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人员、技术、管理为重点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二级医院要落实定期下派任务,结合受援单位特点,重点加强“科室对科室”帮扶,带动医院整体水平的提升。鼓励二级医院建立整合型医疗团队,探索建立以疾病或系统为导向的医疗服务模式。推动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覆盖、无缝隙”对接。按照既定的对接关系,选择2个以上特色专科,派出相应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义诊活动,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二级医院要强化对基层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派院长、骨干医师制度,实行纵向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四、着力强化医疗服务监管
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维护医疗机构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落实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规范实施医院等级评审,促进持续改进。
(十四)强化执业医师和护士准入与管理。依法加强执业医师和护士管理。严肃查处医师、护士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加强医师资格考试、注册、执业、定期考核全程管理,逐步实现全程管理信息化。完善医师注册管理,加强动态监管。落实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启动医师执业行为记录记分管理。稳步推进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严格护士执业注册和执业行为管理,落实各种身份性质执业护士同岗同酬制度。
(十五)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进一步完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和规范,建立医疗技术的准入、退出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与管理专项检查。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准入管理。严格实施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市质控各专业小组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质控和监管力度。完善质控指标体系,加强质控信息的反馈,完善质控信息系统,逐步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与持续改进体系。
(十六)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为切入点,落实“三合理规范”,扩大管理覆盖面、专业及病种。二级公立医院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严格控制药占比,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临床路径信息上报制度,开展临床路径应用情况评价,提高临床路径管理质量和水平。
(十七)持续加大基础管理力度。以落实核心制度、基本规范、“三基”训练为重点,狠抓医疗机构基础管理。继续开展医疗核心制度明查暗访,每季度不少于1次,并及时通报。继续开展门诊和住院病历、处方质量检查,组织医政管理规范标准执行情况抽查活动,强化基本制度、规范落实。开展医嘱处方、病历、影像等诊疗行为的公开点评,每季度不少于1次。继续组织开展医护人员“三基”考试,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开展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专项检查,加强医疗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盲区。
(十八)加强医疗机构药事和临床检验管理。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辅助药、抗肿瘤药、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管理。大力推进临床药师制建设,加强临床药师培训,提高临床药师能力和水平。加强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建设管理。切实加强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管理。加强高值医用耗材临床应用管理,突出重点科室,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使高值医用耗材的管理使用更加规范。强化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督查;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进一步细化互认要求,扩大互认项目;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减少和杜绝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十九)规范实施医院评审评价。健全医院评审员库,开展培训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化、规范化、同质化市级医院评审员队伍。全面、规范开展医院评审和复核工作。建立等级医院评审跟踪点评机制,对评审周期内医院运营与管理情况开展实时评价,加大日常考核成绩在医院评审得分中的比重,努力杜绝评审前突击、评审后松懈的情况出现,确保医院规范管理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将PDCA循环管理理念体现在医院管理的每个环节,做到长效管理,持续改进。
(二十)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加强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技术标准,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完善目标性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开展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的明查暗访,严格医疗废弃物分类、暂贮、收集、运输等全程管理规范,落实集中处置规定,严防流入非法渠道,规范未经污染的塑料输液瓶等耗材管理。加强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备,组织开展岗位培训、中青年骨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素质。落实《省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机构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区域化集中消毒供应模式。
(二十三)开展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大力弘扬“崇德敬业,守信笃行”无红包精神。完善长效机制,加大“红包”行为惩戒力度。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严禁医务人员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企业捐赠资助外出旅游,严禁开单提成,严禁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坚决查处乱收费、大处方、开单提成、因不负责任导致严重医疗质量安全事故和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广泛开展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卫生行风评价机制,强化结果运用,调查结果与医院管理评价相融合。规范院务公开内容,加强科学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患者的监督。
五、着力深化平安医院建设
平安的医疗环境是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的期待,要通过平安医院创建,在全社会传播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护人员的正能量,促进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推动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
(二十四)开展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联合多部门严厉打击伤害医护人员的行为,加强医疗机构治安责任和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完善警医联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四位一体”建设,提高医院安全应急防范能力。加强坚决打击“医闹”行为。与公安机关联合开展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医院内部安全管理调研督查,提高医疗机构安保技能,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避免伤害医务人员事件发生。
(二十五)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告知制度,维护患者知情同意权。严格投诉管理,落实首诉负责制。继续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员专题培训,完善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运行机制,提升医患纠纷人民调解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依法、及时、规范处置医患纠纷,涉及赔偿或补偿金额超万元的,必须引导至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或人民法院进行处理。创新完善医患沟通机制,加强医患沟通谈话室建设,组织开展沟通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制作沟通技能视频指南读本,提高医务人员沟通处置能力。
六、着力推进其他医政工作
1.1中医文化和西医文化相融合
不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向古代医药名人如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等学习,使得“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教师治学严谨,学生认真刻苦,从教与学的每个环节都显示着传授医疗技术的专注,攻克疾病难关的与执着,良好学气弥漫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医学院校的专业性、创新性、时代性体现在医疗知识的传授和医疗新技术的不断攻克上,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励着一批又一批致力于治愈人类疾苦的医学生勇攀医学巅峰。
1.2大学文化与医院文化相融合
医学院校融合高校崇尚学术和医院崇尚技术的特点,担任了教育和医疗的双重使命,既是教育的天地也是医疗的竞争之地。医院文化,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医院人的素质开发,以约束与激励、规章与人情相结合为特点,以确立医院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行业文化。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及文化内涵,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增加文化氛围;积极举办一些医疗技能竞赛,增加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高校文化包容性和医院文化专业性,注重大学文化与医院文化的传承与统一。
1.3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
校园文化活动涵盖了体育、文学、武术等方面,定期举办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计算机大赛、辩论大赛等多种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课堂所学医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学临床医学的学生进社区为群众免费体检,学预防医学的学生走进农村做疾病预防的宣传,学护理的学生义务为敬老院的老人护理,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环境文化促进人文教育
2.1精神文化建设发展快速且相对落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已深入学校的文化理念中,也成为医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念,精神文化是学校隐形文化,是文化的凝聚。医学生思想纯净,理想高远,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多数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人具有同情心,对社会充满正义感,对民族充满感情,对国家充满激情。医学文化独具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和“大医精诚”的文化理念。尽管医学模式已经向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高等医学院校仍以传授医学知识为主,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学院校重视科研,忽视文化建设,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的人文性质,不仅取决于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科,不仅取决于医学发展的需要催生了一系列医学人文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医学自身永远充满着、包含着人性。当我国医学院校放任专业教学乃至职业培训压倒一切,这样塑造出来的人,不能说没有专业知识,但就文化修养而言,却很可能是一群极端自私、蒙昧用至野蛮的新生代。
2.2环境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且有待凝练
环境文化凝聚着社会、历史、地域、民族等系列信息,集中反映高校文化价值观念,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支撑。走进校园,往往给人的第一印象体现在建筑风格、群体设计、环境设施等凝固的物质外壳上。有的校园葡萄长廊很美丽,有的教学楼体现民族特色,有的花园是苏联的旧式风格,让大家感觉到浓厚的民族特色。不过,建筑群体相对缺乏医学专业的文化特征,还没有完全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医学文化氛围。设计规划也有不足之处,医学院校占地面积有限,建筑面积超过绿化容积率,体育场的建设略显不足。
2.3制度文化建设初显规模且整合不够
医学院校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前者由专职教师讲授,后者由附属医院临床医生讲授。理论性和临床实践性教师相结合,突出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学生知识体系结构呈现立体型,来自祖国各地的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融合。高校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双方世界观、人生观和创新性、批判性构成了医学院校特色文化。但教师队伍有待完善,理科性质的院校,逻辑思维很强,理性知识丰富,人文气息相对薄弱,传统文化的土壤相当匮乏。医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校强调培养实用型、操作型人才,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对人文课程的考试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等重视不够。
3凝聚地域优势,彰显民族特色
大学精神是高校的灵魂,也是大学的核心文化。没有文化特色不会培育出医技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准确把握当前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机遇,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是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3.1凝神聚力,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文化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千年底蕴,加强人文道德素质修养,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化为依托,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文化教育之路。医学教育中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其实质是在医学科学的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而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中又要体现科学。
3.1.1加强医德文化
3.1.2提升行为文化
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每一名医学新生都要庄严地举起紧握的右手,宣誓医学生誓词,当洪亮激昂的声音回荡在礼堂上空时,每一个参会者的灵魂在这一刻都受到了洗礼,这将为他一生的拼搏注入无尽的动力,起到了代代相传历久弥珍的效果。加强历史的传承,宣扬医学名人事迹,构建文化长廊,校史馆,人体解剖展室,标本馆等教育文化实体,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情感具有潜移默化地作用,深深体会医学文化的渊博,督促我们修身立德。每一所高校都会在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文化底蕴,形成本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内涵,能够传递真朴、仁爱和奉献,蕴涵医学生行为精神。
3.1.3深入实践文化
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为本”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园实践的爱心捐助、学生社团、集体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独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广阔空间。加强校园社团活动,开展融医学教育、传统文化、临床技能、信息科技、知识竞猜、文娱表演于一体的各类文化活动,充分树立当代医学生知识性、创新性、艺术性的典范,使学生个性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张扬和锻炼。
3.2彰显民族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环境文化
医学院校大力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促进医德教育,凸显文化环境,需要融合校园文化与医院文化,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专业性和创新性。因此,应该加强外部环境文化建设,构建标志性建筑,彰显医学人文理念。不仅需要图书馆馆藏丰富,教室宽敞明亮,实验室设备齐全,给学生充分施展才智的空间;体育馆设施现代化并随时开放,学生健身设备一应俱全,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有氧”空间;更重要的是医学院校应该注重医学文化氛围的渲染。建议通过建立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物,组建校史馆、标本馆、民族馆等各类科普基地,彰显地方民族特色,体现“大医精诚”人文精神。
3.3凸显现代文化,搭建充满人文理念的制度文化
大学制度文化是运用科学的顶层设计,为学校将精神理念层面描绘的远景蓝图转变为现实场景提供了制度保障。规范化、科学化的制度设计为管理创新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加强主体人群的整合,优化师生结构,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建设,提升学术水平。首先,增强激励机制建设。扩大人文学科教师队伍,增加配置名额,人事制度安排与教学制度相结合,立足本校特色,留住高等人才,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建立医学人文研究机构,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为我们传授教育经验。其次,优化学生均衡制度。新疆医学院校应发挥西部区域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在国家大力支持西部高校的同时,提供优厚的政策条件,加大全国范围招生。比如:减免学费、发放补助金、提高奖学金额度、扩大奖学金范围等吸引内地学生报告新疆医学院校,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再者,加强保障文化发展。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医学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加大人文学科课程比例,减少非必需专业课程,应把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交叉学科融入教学中,实现自然与人文有机融合,培养全面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