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受访者感到身边有年轻人在扛病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402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9.7%的人感觉身边就有扛病的年轻人。58.4%的人感觉当前年轻人不重视身体健康。

青年扛病的原因,58.8%的人首选“看病难,嫌麻烦”;55.9%的人选择“自恃年轻力壮”;55.8%的人认为是“看病贵,怕花钱”;51.8%的人认为是“害怕耽误工作”;24.5%的人认为是“没有医保或医保金额少”。

陕西延安某建筑工程公司职员谢飞,一个月前查出因扁桃体发炎引发牛皮癣,这让他后悔莫及。他的嗓子不舒服有两年多了,但总觉得是小毛病,一直扛着,实在难受了就买点儿含片和消炎药吃。后来,他嗓子频繁肿痛,不得已才去医院,医生建议摘除扁桃体。就在他犹豫是否做这个手术时,他的腿上开始长牛皮癣,医生告知就是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如果我不扛病,两年前就去医院治疗,现在就不用承受这么多痛苦了。”

像谢飞这样扛病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402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9.7%的人感觉身边就有扛病的年轻人。58.4%的人感觉当前年轻人不重视身体健康。受访者中,70后占41.8%,80后占29.0%,90后占3.2%。

53.8%的人身体有病痛时选择“扛着”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认为,一些人上网查医学知识进行自诊,存在一定风险,如果吃错了药,很可能延误治病。过分相信网上的东西和自己的判断,容易出现大问题。比如,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反应停”事件,受害人群就主要是医生、教师、工程师等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她们听信宣传,在有妊娠反应时吃这种药,结果生了很多畸形婴儿。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提高健康素养,做一个理性的健康消费者,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合理判断病情很重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子君说,在医学上大约有1/3的病是可以自愈的,1/3的病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的,1/3的病是现代医学治不好的。一般人往往判断不准究竟自己患的病属于哪类。另外,一些年轻人自认为年轻、身体好,有病扛一扛就好了,也会产生不好的“示范”效应。每个人的病不一样,体质不一样,盲目扛着可能会加重病情。

广东佛山某家具公司中层管理人员杨正彬,每次去医院都发怵,因为无论挂号、候诊还是交费、做检查,都要排队,所以不到扛不住时就不会去医院。他说,一线工人扛病更是常见,“工人是拿计件工资的,活儿多时晚上要加班到10点。而且,一个小感冒去趟医院就得花300多元,他们承受不起。而且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是在老家上的医保,在佛山看病不能报销。”

当前青年扛病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58.8%的人首选“看病难,嫌麻烦”;55.9%的人选择“自恃年轻力壮”;55.8%的人认为是“看病贵,怕花钱”;51.8%的人认为是“害怕耽误工作”;24.5%的人认为是“没有医保或医保金额少”。

年轻人最易忽视三大类疾病:胃肠疾病、“三高”、颈椎腰椎病

“年轻人猝死跟缺少医疗知识有很大关系,一些猝死类疾病是可以提前发现和预判的。”目前从事国际贸易的雷鸣,在2002年末得了一次感冒,当时觉得自己年轻体壮,只随便吃了些感冒药,结果感冒引起了心肌炎,心肌炎又引发了更严重的疾病——室速(心源性猝死病的前期病症),当室速发作时,如果不及时进行药物控制,就会猝死。

年轻人容易忽视哪些疾病的防治?排名前三的疾病分别是:“胃肠疾病”(63.1%),“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59.0%),“颈椎腰椎类疾病”(57.5%)。接下来依次为:咽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52.6%),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脏类疾病(48.6%),心脑血管疾病(45.9%),妇科病(27.0%),痛风(20.9%),前列腺疾病(24.3%)等。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主任樊碧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腰椎颈椎疼痛、肌紧张型头痛、偏头痛都是现在年轻人易得的疾病。很多年轻人对疼痛能忍则忍,不能忍时就吃几片止痛药,这样很容易造成小痛变大痛,大痛变成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樊碧发说,身体连续疼痛超过1个月就是慢性疼痛了,慢性疼痛无异于身体的“隐形杀手”。他建议患者在疼痛反复出现时,及时向医生求助,有病治病,没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保健。

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年轻时用命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命”的怪圈?

傅华指出,很多慢性病都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年轻人要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加强身体锻炼,减少吸烟和饮酒。他建议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医务室,方便职工疾病初查、了解医疗常识,这既是对员工健康负责,也是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

“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年轻时用命换钱,年老时用钱换命’的怪圈?”周子君说,现在有不少人三四十岁就发生心脏病猝死,让人惋惜。这和年轻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年轻人要少吃肉、多吃蔬菜、少喝酒、不吸烟,养成一个好习惯终生获益。

胡大一:退休了才顾健康是错误的人生设计

“医学的价值绝对不是让每个患者都吃上最贵、最新的药,而是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

眼下,不少年轻人自认为身体好,当身体有病痛时,总是想扛扛就过去了;还有一些人觉得去医院太麻烦,就随便找点药吃。就这样,“小毛病”日积月累扛成了大病。一些年轻人突发心脏病、脑梗甚至猝死的事件更让人惋惜不已。

“年轻时忙工作,等退休了再管健康,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设计。”10月22日下午,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除了年轻人自己要主动防病,如何使老百姓晚得病、少得病也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如果只是使用最先进的生物技术,针对疾病终末期进行治疗,将会耗费巨大的医疗资源。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是重视预防和康复,改变“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

最大的危险是年轻人没有风险意识

中国青年报:我国当前慢性病人数呈现怎样的状况?

胡大一:我国慢性非传染疾病呈“井喷”趋势。最主要的五大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血管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每年,这五大类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数的40%。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

慢性病发病致死年龄也在提前。比如,北京市在1984~1999年的15年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增加了50%,其中35~44岁男性心梗死亡率增加111%。现在更高,甚至一些中青年医生也得了心肌梗死。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慢性病年轻化?

胡大一:有三大原因:首先是肥胖。很多青少年吃得多,爱吃肉,爱喝含糖、高热量饮料,又没有运动习惯,成了小胖子,这埋下了一生的祸根。第二,吸烟饮酒。发生心肌坏死的第一大因素就是吸烟。由于大量饮酒,很多人肝脏系统出现问题,甚至引发心房颤动或酒精性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有人甚至“喝死”在酒桌上。第三,精神压力大。人在高压环境下成长,往往形成焦虑、惊恐、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生的风险。

中国青年报:现在不少年轻人每当身体有病痛,总是想扛扛就过去了。您怎么看?

大家还要丢掉幻想,不能认为工作挺有成就,医保也挺好,等有病时请最好的医生看病就行了。年轻时忙工作,等退休了再管健康,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设计。大概一半的冠心病患者,第一次感到不舒服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最终致残或丧命,根本就没有机会接受治疗。所以,年轻人要主动防病,从今天开始就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中国青年报:您建议怎么预防?

胡大一:在我国,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是导致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5个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如果能做到以下7个方面,我想大多数人都能活到90岁以上:

第一,戒烟限酒。

第三,饮食健康。饭吃八分饱,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少吃精加工的米面,少喝甜饮料,少吃油炸食物。

这是3个生活行为,还有4个健康指标:在不吃药的情况下,血压保持在120-80mmHg以下;血糖空腹小于6毫摩尔/升;理想胆固醇小于5毫摩尔/升;腹围女性小于二尺六,男性小于二尺八。

一位35岁的患者得了心肌梗死,无论手术怎么成功,都是悲剧和遗憾

中国青年报:您怎么看现在一些医院轻预防、重治疗?

中国青年报:在疾病预防上,医院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您觉得医生需要怎么做?

胡大一:想做一名好医生,绝对不能只等着患者得病后来就诊,必须要重视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医生应该把每天的医疗实践与疾病预防结合起来,既要开该开的药、做该做的手术,又要劝病人改变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医疗是目前医疗服务的短板

胡大一: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曾经特别强调,康复医疗是目前医疗服务的短板。我觉得心脏康复是短板的短板。我国长期以来对康复工作重视不够,这是整个医疗体制的问题,现在医疗资源有限,大部分都投在了治疗领域,所以一些地方出现了“前不防、后不管”的局面。有些医院很功利,认为搞康复,反复住院少了,手术包括支架少了,医院就不能营利和发展了。这种认识必须改变。做好康复,让病人少复发、少住院,肯定节省医疗资源。

中国青年报:重视康复还有哪些好处?

胡大一:第一,总死亡率减少,让病人活得更长、生活更有质量。如果能推行系统的心血管康复工作,每年因心血管疾病而丧生的患者数量将减少1/5。如果脑卒中患者能够在发病后1年内,及时接受康复训练,超过60%的患者可以实现日常活动自理。第二,明显减少反复住院,节省病人医疗费用,医生和病人能更多沟通,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解决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机制。康复应成为医疗服务链必备的组成部分。

中国青年报:怎么保证康复成为医疗服务链的一环?

胡大一:首先要在卫生政策、医保制度上做总体调整。现在如果有大病医保,做支架马上就可以报销,心脏康复则没纳入医保。第二要普及常识。目前我国的康复治疗主要针对脑卒中、偏瘫、智障等疾病,很多人认为四肢能够自由活动、智力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根本不需要康复治疗,这是不对的。买辆车尚且需要保修维护,现在不少人是花钱买支架不买“维护”,只等“大修”。政府、医院、医保付费方、病人都要转变认识,看到社会需求,认识到康复是必须要做的事。

中国青年报:做康复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吗?

胡大一:我觉得可以有多种机制,可以成立专门的康复医院,大中医院可以设康复科或院中院,还可以在每个科室延展康复服务,比如心脏科增设心脏康复科。

现在康复医疗的形势很好,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已经转成康复医院了,朝阳区很多二级医院也将未来发展定位在康复上,很多民营资本也对康复有很大的兴趣。我相信康复事业在未来10年会有巨大的发展。

THE END
1.最新数据!这种常见病盯上年轻人年轻时不控制好,年长时会导致舒张压和收缩压落差特别大,血管变硬,刚性变强,容易导致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卒中、心肌缺血等。 针对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早期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后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尤其重要。 蒋卫民说,“年轻人的血压管理通常比老年人更有难度,中青年人群往往忙于工作,常将血压管理抛之脑后,没有...https://m.gmw.cn/2024-10/09/content_1303866384.htm
2.中华中医药学会:2022年全民中医降指数研究互联网数据资讯网...本次报告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调研结果——年轻的90后群体的“疾病状态”比例是各年龄段中最高的,95后的“疾病状态”也不低,为33.2%,在各年龄段中居中。这或许解释了年轻人纷纷加入养生大军的原因。 调研发现95后和90后开始食补、喝茶,90后还乐于使用功能性健康零食。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在年轻群体心中,养生产...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530001.html
3.《中国退行性脊柱降报告2023》发布,压弯这届年轻人的不止生活...压弯这届年轻人的不止生活,还有颈腰椎病! 中国退行性脊柱健康报告2023 健康有数:数据视角看健康 百度健康数据洞见系列专题 你的腰不是腰,是夺命的弯刀 颈腰椎病已是造成国人健康寿命损失的首要疾病之一 我国卫健委数据显示: 中国颈腰椎的潜在患病人群已超过2亿人, ...http://www.zzfeilong.com/Article/zgtxxjzjkb_1.html
1.年轻人降警钟敲响!90后癌症发病率暴增23倍新闻频道该研究基于2000年至2019年间超过2300万的新诊断癌症病例和730多万例癌症死亡数据,涵盖了34种常见癌症。通过细致的出生队列分析法,研究者发现,有11种癌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在较年轻的世代中更为明显。例如,与1955年出生的人群相比,1990年左右出生的人患小肠癌、甲状腺癌、肾癌等的比率增长了2至3倍。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0918/47237094.html
2.在中国年轻人中,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急剧上升CellPress科学新闻...8月23日,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ed上的一项综合研究显示,2007年至2021年间,中国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每年增长3.6%,而与肥胖无关的癌症发病率则保持稳定。而且,这一增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这突显了改善公共卫生政策以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超重和肥胖率的迫切需要。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42394
3.壹生资讯近期,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在《癌症科学进展》(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发布了2022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数据,并分析了2000-2018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这也是目前关于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的最新、最具代表性的报告之一。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这份报告的部分重点内容。 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9e1e659b-356f-4ac5-8cf2-d07fa7d29738
4.“重疾年轻化”?年轻人如何拥抱降生活南方+重疾年轻化趋势确实存在吗? 横向对比而言,部分重疾的发病年龄确实有所提前:我国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显示,他们首次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更加年轻化。国家癌症中心数据表明,扣除人口老龄化影响,大多数癌症发病并没有呈现年轻化趋势,但个别癌症,如前列腺癌发病年龄分布正逐渐趋向于年轻人。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21/c8320179.html
5.专家:没有数据支持说年轻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新闻频道猝死是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年轻的心血管患者有猝死风险的是不是更高呢?目前从流行病学来看,没有数据支持说年轻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已有数据表明,心血管猝死的男性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越高。 但我们确实要关注年轻人心血管发病的状况,因为是在逐渐增高的。年轻人中肥胖、高血脂、高血糖、...https://news.cctv.com/2024/01/14/ARTIhQ7cFEnxBlg9MiLrdurP240114.shtml
6.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慢性病!伴随着年龄的上涨,健康问题愈发突显。但是现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患上了慢性疾病。在这背后,我们究竟要如何预防患上慢性疾病呢?让我们听听康熙雄教授怎么说的! 浏览1.2万 推好文,得时间币 1条评论 猜你喜欢 职业人群慢性病疼痛普遍存在需早治 BRTV新闻 社会新闻 00:44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https://m.btime.com/item/47o20k8nuq08rtagivn66614koo
7.10.13世界保健日我还没30岁,就浑身不舒服一串串数据,无不令人深感触目惊心。 身体要紧,请量力而行 不少年轻人面对自己的疾病,既恐惧又茫然。 一方面,不少人在体检中查出问题,在短时间的恐惧之后又开始不以为然,尽管心里怕死,却又仗着自己年轻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每天靠外卖充饥、胡吃海喝、熬夜等,侥幸心理让一点小病滚雪球式地越来越严重。 https://www.shantou.gov.cn/stswsj/gkmlpt/content/1/1826/mpost_1826301.html
8....迄今规模最大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超4成癌症与烟酒等可...癌症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死因(第一是心血管疾病)[1],而且年轻人癌症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大家有没有感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是否担心癌症有一天也会找上自己? 癌症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死因(第一是心血管疾病)[1],而且年轻人癌症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大家有没有感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是否担心癌症有一天也会...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f65e4136629.html
9.年轻人的体检指南02:个性化筛查个性化筛查主要是要针对自己的既往史和家族史来制定,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次是真的要对号入座了。 根据「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也是体检的必备项目,用以评估体检者的病史特点,面对哪些疾病的风险,但这个建议基本只停留在纸上,即使体检者有填写,检查项目如何安排大多是套餐里的一篮子检查,...https://sspai.com/post/66635
10.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去世生命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去世生命是无常的,而部分年轻人却因疾病或事故等原因离世,这让人无限唏嘘。去世的人或许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留给我们的是悲伤和无尽的思考。那么,为什么会有年轻人去世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疾病缘故 1.基因遗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全球因基因缺陷导致的发育不良和畸形等情况中,有...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81178660&efid=KUHOKnNMCheV9ZL94Vr4GA
11.Python大数据分析课程设计——心血管疾病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社会上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与现代生活方式、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健康系统和经济造成巨大负担。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分析为深入挖掘潜在的健康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借助医疗记录、生活方式数据和身体健康信息等多来源数据,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https://www.cnblogs.com/SummerWindy/p/17932729.html
12.外媒:90后癌症发病率激增,癌症为何盯上年轻人?近年来,癌症年轻化正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据《金融时报》18日报道,数据显示,过去30年,80后、90后年轻群体癌症发病率增加的速度要高于其他任何年龄段。为何癌症开始盯上年轻人?这和我们现代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否相关? 早发性癌症成“流行病”? 2017年,当帕迪·斯科特(Paddy Scott)出现剧烈胃痛的症状时,他压根没...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624163
13.kaggle心脏病监测分析案例(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适合入门新手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 数据初探 data.info() 1 没有缺失值,医学数据的异常数据值得研究因此接下来,查看数据的各个指标,这个只有304个数据因此只能有一点点的...https://blog.csdn.net/qq_42907061/article/details/105220725
14.BMJ:糖尿病全新流行病学数据发布,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估计为...这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中,在2015-2017年间抽样调查了中国大陆所有31个省级行政区共75880名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数据,结果反映了中国持续增长的糖尿病疾病负担。 中国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诊断采用国际通用的世卫组织(1999)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2011年世卫组织建议在条件具备...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b5b1932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