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不再是年轻人“专利”,50岁以上老年人成“主力军”39健康网

对性知识模糊的老人们,往往是一个被遗忘的群体,如此也难免造成,在发生性关系时,许多老年人都没有做过任何保护措施

“56岁的父亲得了艾滋病,我该怎么办?”

2019年某日,知乎上一则消息赚足了众人的眼球:一位网友的父亲被查出患有艾滋病,就此,美好的家庭生活瞬间跌入低谷。

据这位网友称,最近,他发现父亲消瘦得厉害,有几次还无意间看到父亲在浏览父子恋、老少恋的网站,并且数次看到父亲和年轻的小男孩在一起,“我实在有些担心。”

为此,某日清晨,这位网友就生拉硬拽地把父亲带到医院抽了血,“虽然我早已怀疑,但知道结果的一霎那,还是差点晕了过去。我该怎么办,我自己的孩子才刚出生,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其实,如果注意我们会发现,不光这位网友,在知乎上,只要搜索“艾滋病”,艾滋病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渐渐置身其中。

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公布的全国艾滋病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通过病例报告发现,中国老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男性人群感染的病例报告,从2012年的8391例上升到2017年的19815例,数量增加明显。

艾滋病在老年群体中的传播呈增长趋势。/quanjing

种种现象表明,老年人的性健康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无知、随性带来的困境依然存在,无数本可以健康安度晚年的“父亲们”,正在与健康的世界挥手告别。

50岁以上老年人成“艾滋”主力军

谈起对性需求,社会总是习惯性将老年人剔除在外,但实际上,被社会隐藏的需求不代表不存在,因为隐藏,反而会产生更多问题,性安全就是其中之一。

“你的父母退休后都在做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许多人的回答是:“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就在家种种花、养养鸟,开心地过晚年生活呗。”

其实,并不是。我们原以为晚年生活幸福的他们,可能正在被“艾滋病”困扰。

1990~2016年全球老年HIV感染者数量变化。/UNIAIDS

2017年最新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已正式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而其中,“不安全性行为”是被认为导致这些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5~2012年我国老年艾滋病患者感染途径比例变化。/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

这几年,关于老人因为“性”患上艾滋病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微博截图

2015年,住在浙江义乌的91岁崔老太太在检查中被发现得了艾滋病。据报道,崔某已丧偶近20年,平时都是一个人住,为了找人作伴并收取一点住宿费,有时候,她会收留一些流浪汉。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她收留的这些流浪汉中,先后有两到三名60多岁的男性,要求和她同床共枕,由此,崔老太太也稀里糊涂和他们发生了关系。不幸终于发生了,在多次发生关系后,崔老太太不幸感染了艾滋病。

无独有偶,2016年,北京市一位52岁的李大爷通过在广场跳交际舞的方式结交了50多名性伴侣。李大爷觉得自己已经50多,早已失去使女性受孕的能力,所以李大爷在与这50多名女性发生关系时,从不戴避孕套。

而这样的结果,正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性病艾滋病门诊主任孙丽君从医三十余年最痛心的事。孙丽君透露,目前在北京佑安医院需要定期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有753人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在这些人里,近九成感染者为男性,他们当中有6人超过80岁。

2018年,一位50多岁的女保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检查出艾滋病。保姆告诉医生,她除了要给三位独居老人家买菜煮饭做家务,还要陪这三名老人睡觉。随后,三名老人相继来到医院检查,其中一位检查出HIV阳性。

另外,一名60多岁的男性因为喜欢男的,就经常背着家人偷偷去在外面找同性发生关系,在检查中发现HIV初筛阳性。

2005~2012年我国老年艾滋病患者数量与比例变化。/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

如此应接不暇的案例这看似岁月静好的美好生活,却仿佛冰山一角,在这背后还有多少老年人因为这件事痛苦不已,还有多少老人深受其害,一切浑然不知。

“性爱”,绝非年轻人的权利

曾经,有媒体做过一份名为《你的父母还有性生活吗》的在线调查,收到的1000份有效问卷中,就有85%的年轻人认为,他们的父母已经没有性生活。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一天四次,不怕你笑话。”

2018年,腾讯节目《和陌生人说话》做了一期《菖蒲河老情人》节目,围绕在北京菖蒲河这个公园,大爷大妈们给自己找对象的事,讲述老年人的爱与性。

在菖蒲河,为了追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大爷们勇敢向大妈们出击,土味情怀说得比年轻人还溜:

“你长得漂亮,我想要你。我一颗红心向你,你看看那水有多深,我心就有多真。”

“你的漂亮是你的过错,我喜欢你谁让你这么美呢,这赖我吗?”

“你有男朋友我也喜欢你,你是我喜欢的类型。”

……

聊完后,如果对方同意,就可以像年轻人谈恋爱一样,大爷带大妈去吃饭,或者领回家同居。62岁的胡大爷便是其中的成功者之一。他是一名北京退休工人,前几年老伴去世了,两年前开始在菖蒲河公园找对象。

“你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

“大街上接吻,一车人都停下来看我们不走了。我们一天四次,不怕你笑话。”

当主持人询问胡大爷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大爷大胆地讲出自己和心仪对象的爱情故事。后来,这期节目播出后,由于众多网友难以接受,甚至有人辱骂这些老人是老流氓,使节目被迫下架。

其实,这并非什么稀奇的事情。在很多调查和医学证明,渴望“性爱”,并非只是年轻人才会有的事。

《美国单身杂志》曾对5000多位美国单身人士做了一个关于“性生活”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单身女性最佳性生活年龄是66岁,单身男性最佳性生活年龄是64岁。一些老年人在80-90岁时,仍会发生性交,体验口交或者手淫。

在中国,也有一份关于老年性生活的调查报告显示,65岁至80岁的老人中,仍然有95%的老年人存在性冲动,且性能力不逊于年轻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老年人的性功能受到影响,但从生理和心理上,老年人还是有性交的能力,以及对于性生活的需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在父母的衣柜里找到避孕套,在他们的手机里不小心翻到了小黄片,以及60多岁的人了还想要找一个老伴的原因。

“这么大岁数了,还要性生活,要不要命啦?”在网络上,我们也不难发现,很多人反对老年人有性生活,她们认为,老年人进行性生活就是拿命买快活,铤而走险。

然而,也有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适当的性生活,更有益身心健康。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性医学科主任医师马晓年此前就曾公开表示,适当的性生活,能使老年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得到调节,使身体的适应性强,生理功能保持平衡。同时,在性爱的过程中,老人们可以互相安慰,以此摆脱退休生活中的孤独与焦虑。

美国超模CarmenDell‘Orefice,83岁时接受记者采访,特别潇洒和骄傲地说:“我当然还有性生活了。”她今年88岁,是全球年纪最大的模特。/网络图片

“一般来说,51-60岁的人,每月可有2-3次的性生活;进入老年期,每月的性生活也应该保持在1次以上。”马晓年说道。

但这句话也是有前提的。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随着年龄增长大不如以前,因此,要想在性生活中获得快感,需要有耐心,不能像年轻人一样通过比较激烈的方式快速获得快感。特别是患有其它疾病的老年人,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等,性生活不要太激烈,以免发生意外。

因“性”而病,不只是他们的错

在患病后,有人说,这是“为老不尊”;有人说,这是“老不正经”;有人说,这是“坏到骨子里”;还有人说,这是“自作自受”。

面对种种言论的嘲讽,很多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的老人,往往会担心因为这“脏病”而被儿女嫌弃,最终选择隐瞒下去,甚至放弃治疗,一个人痛苦地等待死亡的来临。

也有一部分老人虽然在家人陪同检查下获得了明确的诊断,但是,紧接着迎接他们的是劈头盖脸的谩骂甚至是被赶出家门。

但其实,这背后,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

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近10%。

中国家庭空巢期平均约从50~55岁开始。54岁前年龄段中,处于空巢状态的比例高达44.1%。/前瞻产业研究院

然而,这些独居老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变,过上他们以为的充实而幸福的晚年生活。

“你不知道一个人有多孤独寂寞,在这屋里一个人待着,电视一宿一宿地开。”《和陌生人说话》栏目中的胡大爷就是一个标准的独居老人,儿女常年不再身边,老伴去世多年,常年一个人孤独寂寞的生活让胡大爷压抑不已,也激发了对“性”的渴望。

所以,他去菖蒲河公园试图寻找一个陪他的对象。事实上,胡大爷并非个案,来菖蒲河寻找对象的大爷大妈们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独居的生活太孤独难熬。

相对于文化娱乐生活还算丰富的城市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的娱乐生活就更枯燥无味,每天排解寂寞的方法,就是跟村里其它老人聊聊天,一来二去,双双独居的他们更容易就走在一起。

家住成都的70岁的王大爷就是其中一位。因为长期与子女分开住,老伴也在3年前去世了,每天一个人住在偌大的房间里的王大爷很是孤独,便告诉子女们,自己想找个老伴,陪他过日子。

儿女们听说父亲要再找个老伴,觉得非常可笑,认为70岁的人了,半截身体都入黄土了,根本没必要,与此同时,他们更担心万一找到的老伴是个骗子,那么,家产最终会落入他人之手。

后来,王大爷实在忍受不了内心的空虚,为了解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就铤而走险地到公园小角落买二三十块的特殊服务,最后不幸感染了艾滋,全家崩溃。

以王大爷为代表的“嫖娼”的老年人还有很多。根据原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等联合发布的《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显示,60岁以上老年男性艾滋感染率骤升,由2005年的2.2%升至2010年的8.9%,其中暗娼和嫖客的感染比例最高。

性知识普及,需要全民化

社会学家孙歆雨说:“片面地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老年人没有多大意义,我们应该对老年人群多一些理解、关爱,同时应加大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力度。”

使用安全套能使HIV传播风险降低约85%,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quanjing

“女性在40-45岁期间,由于卵巢已经停止排卵,因此一般45岁过后是没有生育能力了。但男性的睾丸在死亡之前,仍然会产生精子,因此只要他们与有怀孕能力的女子发生性关系,都有可能使对方怀孕,所以在发生关系前,仍需要使用避孕套。”马晓年强调,另外,为了防止在进行性交的过程中,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带进那个部位,处于安全考虑,老人还是需要戴上避孕套,降低艾滋病感染的机率。

但是,绝大部分老年人并不知道这些性知识,他们意识不到,不安全的性行为可能会染上艾滋病,直到悲剧发生。

据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发现晚、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等原因,老年人艾滋病患者中因艾滋病发病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艾滋病患者。

“避孕套”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安全套”。/quanjing

在我国,关于老年人的性知识的普及已经变得迫在眉睫。

在39深呼吸(ID:shenhuxi39)看来,所谓幸福的晚年生活,无非就是有家人陪伴。我们也衷心希望,有一天,老年人在追求“爱与性”时得到尊重和支持,我们更希望,他们不必再像做贼一样偷偷摸摸,而是懂得保护自己和性伴侣,做到真正的、安全的取悦自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义乌一九旬老太染上艾滋病她曾收留一些流浪汉.浙江在线,2015-05-30.

[2].老汉跳广场舞结识性伴侣与50多人发生性关系染艾滋.京华时报,2016-11-30.

[3].老年艾滋病人:被隐藏的性需求被忽视的性安全.新京报,2018-12-07.

[4].60多岁是最佳性爱年龄期并非仅是年轻人的游戏.新浪科技,2018-02-24.

THE END
1.最新数据!这种常见病盯上年轻人年轻时不控制好,年长时会导致舒张压和收缩压落差特别大,血管变硬,刚性变强,容易导致动脉硬化、肾功能不全、卒中、心肌缺血等。 针对中青年人群的高血压管理,早期控制血压对于预防后期心血管疾病风险尤其重要。 蒋卫民说,“年轻人的血压管理通常比老年人更有难度,中青年人群往往忙于工作,常将血压管理抛之脑后,没有...https://m.gmw.cn/2024-10/09/content_1303866384.htm
2.中华中医药学会:2022年全民中医降指数研究互联网数据资讯网...本次报告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调研结果——年轻的90后群体的“疾病状态”比例是各年龄段中最高的,95后的“疾病状态”也不低,为33.2%,在各年龄段中居中。这或许解释了年轻人纷纷加入养生大军的原因。 调研发现95后和90后开始食补、喝茶,90后还乐于使用功能性健康零食。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在年轻群体心中,养生产...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530001.html
3.《中国退行性脊柱降报告2023》发布,压弯这届年轻人的不止生活...压弯这届年轻人的不止生活,还有颈腰椎病! 中国退行性脊柱健康报告2023 健康有数:数据视角看健康 百度健康数据洞见系列专题 你的腰不是腰,是夺命的弯刀 颈腰椎病已是造成国人健康寿命损失的首要疾病之一 我国卫健委数据显示: 中国颈腰椎的潜在患病人群已超过2亿人, ...http://www.zzfeilong.com/Article/zgtxxjzjkb_1.html
1.年轻人降警钟敲响!90后癌症发病率暴增23倍新闻频道该研究基于2000年至2019年间超过2300万的新诊断癌症病例和730多万例癌症死亡数据,涵盖了34种常见癌症。通过细致的出生队列分析法,研究者发现,有11种癌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在较年轻的世代中更为明显。例如,与1955年出生的人群相比,1990年左右出生的人患小肠癌、甲状腺癌、肾癌等的比率增长了2至3倍。 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0918/47237094.html
2.在中国年轻人中,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急剧上升CellPress科学新闻...8月23日,发表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Med上的一项综合研究显示,2007年至2021年间,中国与肥胖相关的癌症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每年增长3.6%,而与肥胖无关的癌症发病率则保持稳定。而且,这一增长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这突显了改善公共卫生政策以解决中国日益增长的超重和肥胖率的迫切需要。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42394
3.壹生资讯近期,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在《癌症科学进展》(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发布了2022年中国癌症疾病负担数据,并分析了2000-2018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这也是目前关于中国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的最新、最具代表性的报告之一。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下这份报告的部分重点内容。 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9e1e659b-356f-4ac5-8cf2-d07fa7d29738
4.“重疾年轻化”?年轻人如何拥抱降生活南方+重疾年轻化趋势确实存在吗? 横向对比而言,部分重疾的发病年龄确实有所提前:我国对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显示,他们首次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更加年轻化。国家癌症中心数据表明,扣除人口老龄化影响,大多数癌症发病并没有呈现年轻化趋势,但个别癌症,如前列腺癌发病年龄分布正逐渐趋向于年轻人。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21/c8320179.html
5.专家:没有数据支持说年轻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新闻频道猝死是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年轻的心血管患者有猝死风险的是不是更高呢?目前从流行病学来看,没有数据支持说年轻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已有数据表明,心血管猝死的男性高于女性,年龄越大,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越高。 但我们确实要关注年轻人心血管发病的状况,因为是在逐渐增高的。年轻人中肥胖、高血脂、高血糖、...https://news.cctv.com/2024/01/14/ARTIhQ7cFEnxBlg9MiLrdurP240114.shtml
6.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慢性病!伴随着年龄的上涨,健康问题愈发突显。但是现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患上了慢性疾病。在这背后,我们究竟要如何预防患上慢性疾病呢?让我们听听康熙雄教授怎么说的! 浏览1.2万 推好文,得时间币 1条评论 猜你喜欢 职业人群慢性病疼痛普遍存在需早治 BRTV新闻 社会新闻 00:44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https://m.btime.com/item/47o20k8nuq08rtagivn66614koo
7.10.13世界保健日我还没30岁,就浑身不舒服一串串数据,无不令人深感触目惊心。 身体要紧,请量力而行 不少年轻人面对自己的疾病,既恐惧又茫然。 一方面,不少人在体检中查出问题,在短时间的恐惧之后又开始不以为然,尽管心里怕死,却又仗着自己年轻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每天靠外卖充饥、胡吃海喝、熬夜等,侥幸心理让一点小病滚雪球式地越来越严重。 https://www.shantou.gov.cn/stswsj/gkmlpt/content/1/1826/mpost_1826301.html
8....迄今规模最大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超4成癌症与烟酒等可...癌症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死因(第一是心血管疾病)[1],而且年轻人癌症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大家有没有感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是否担心癌症有一天也会找上自己? 癌症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死因(第一是心血管疾病)[1],而且年轻人癌症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大家有没有感到身边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是否担心癌症有一天也会...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f65e4136629.html
9.年轻人的体检指南02:个性化筛查个性化筛查主要是要针对自己的既往史和家族史来制定,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这次是真的要对号入座了。 根据「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也是体检的必备项目,用以评估体检者的病史特点,面对哪些疾病的风险,但这个建议基本只停留在纸上,即使体检者有填写,检查项目如何安排大多是套餐里的一篮子检查,...https://sspai.com/post/66635
10.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去世生命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去世生命是无常的,而部分年轻人却因疾病或事故等原因离世,这让人无限唏嘘。去世的人或许还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情,留给我们的是悲伤和无尽的思考。那么,为什么会有年轻人去世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疾病缘故 1.基因遗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全球因基因缺陷导致的发育不良和畸形等情况中,有...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81178660&efid=KUHOKnNMCheV9ZL94Vr4GA
11.Python大数据分析课程设计——心血管疾病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社会上心血管疾病的不断增加与现代生活方式、不良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健康系统和经济造成巨大负担。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分析为深入挖掘潜在的健康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借助医疗记录、生活方式数据和身体健康信息等多来源数据,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https://www.cnblogs.com/SummerWindy/p/17932729.html
12.外媒:90后癌症发病率激增,癌症为何盯上年轻人?近年来,癌症年轻化正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据《金融时报》18日报道,数据显示,过去30年,80后、90后年轻群体癌症发病率增加的速度要高于其他任何年龄段。为何癌症开始盯上年轻人?这和我们现代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是否相关? 早发性癌症成“流行病”? 2017年,当帕迪·斯科特(Paddy Scott)出现剧烈胃痛的症状时,他压根没...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624163
13.kaggle心脏病监测分析案例(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适合入门新手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 数据初探 data.info() 1 没有缺失值,医学数据的异常数据值得研究因此接下来,查看数据的各个指标,这个只有304个数据因此只能有一点点的...https://blog.csdn.net/qq_42907061/article/details/105220725
14.BMJ:糖尿病全新流行病学数据发布,中国大陆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估计为...这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中,在2015-2017年间抽样调查了中国大陆所有31个省级行政区共75880名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数据,结果反映了中国持续增长的糖尿病疾病负担。 中国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的诊断采用国际通用的世卫组织(1999)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2011年世卫组织建议在条件具备...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b5b19322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