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说过非传染性疾病么?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世界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每年全球约有36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占总死亡率的63%,其中有1400万人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于70岁前。
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了
您肯定对心脑血管疾病不陌生,但您是否能准确地知道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有哪些常见的病症。您也许听身边有人说过谁这么年轻就血脂高了,谁家孩子胖得血压都高了。其实心脑血管疾病就是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高血压等这些常见的病症引发的。
“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有调查数据显示,发现最年轻的心梗患者刚刚三十出头,这一年龄还在被不断刷新。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三四十岁的患者已成为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的“主流”人群。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认为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谢综合征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直接的关系。
最近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与2002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相比,增长了近7%。
不良生活方式让糖尿病年轻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简称指南)中指出,在我国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临床上发现,近年来20岁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很多人工作生活没有规律、缺乏运动,经常晚睡晚起,吃垃圾食品,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容易使胰岛素长期超负荷运作而渐失功能,从而诱发糖尿病。
《指南》中显示,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DPP)研究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推荐患者摄入脂肪热量<25%的低脂饮食,如果体重减轻未达到标准,则进行热量限制。
生活方式干预组中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74%的患者可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使糖耐量减低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
《指南》同时也给出了糖尿病前期患者适当的干预措施的具体目标,“使超重或肥胖者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
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千卡~500千卡;
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颈椎病让年轻人屡屡“中招”
骨质疏松迈入中年期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编写的《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中指出,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性疾病,2002年~2005年卫生部关于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全国慢性病的第三位。骨质疏松已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忠厚教授研究“中国人群的骨量变化规律:30岁前为骨量上升期;女性30岁~50岁、男性30岁~70岁为骨代谢平衡期;之后,就进入骨量减少期。”所以在骨量上升期就要抓紧增加骨量。
除此以外,各种肿瘤、前列腺疾病、干眼症等曾经属于“老年病”范畴的疾病都有年轻化的趋势。
《报告》指出,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