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老年病“年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阿尔茨海默病也概莫能外。国家卫健委制定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女性、低教育水平、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这些危害因素中的很多种,在年轻人中都日益普遍,这种变化也会带动阿尔茨海默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据论文作者之一、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贾龙飞介绍,该病例的情况非常罕见,以至于他一度不敢相信检查的结果。但医院采取了多种检测方式,包括世界权威的阿尔兹海默症检查手段——脑脊液指标检查以及PET扫描,最终医生们临床诊断该患者为阿尔兹海默病。
论文中提到,在来宣武医院两年之前,该患者在高中时就发现难以集中注意力到学习上,此后开始受困于明显的短期记忆缺失,比如他会无法想起一天前发生的事情,或者忘记自己的个人物品放在哪里。该患者还会出现阅读和反应困难。渐渐地,他的记忆力越来越糟,会不时丢东西,甚至记不得自己有没有吃东西。尽管在发病前他的学习表现处于中上水平,但他最终无法完成自己的学业,不得不退学。该患者目前仍然能独立生活。
论文称,此前被确诊患上阿尔兹海默病的最年轻患者年龄为21岁,并携带有一种基因突变。而这名19岁的患者是目前已被报道的符合阿尔兹海默病诊断标准的最年轻病例,同时,该病例没有携带已知的和阿尔兹海默病有关联的基因突变。
全世界每3秒就有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我国目前有1000万患者
公开资料显示,阿尔兹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情绪调节障碍、运动能力丧失等症状。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被称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被称为老年性痴呆。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罹患阿尔兹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是非正常的老化现象,后期会出现人的性格改变、情绪失控,甚至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等状况,因此位列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预计到2050年患者人数将超过4000万,同时还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存在“三低”,即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比例低,同时这类患者家庭面临三大困境,包括照顾能力不足、照顾资源匮乏、治疗模式单一。
专家:该19岁病例只是个例年轻人不必过分担心
更有网友联想到前不久上映的电影《妈妈》。影片讲述了一位85岁的母亲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65岁女儿的故事,母女俩的亲情与顽强让无数人动容。尽管每年走失的患病老人不在少数,但是当年轻人患病率越来越高,将来谁来照顾这些年轻患者,就会成为一道突出的社会难题。更有网友直言,这名19岁男孩目前尚能独立生活,但此病会进行性加重,将来他漫长的一生如何度过,其父母势必为此感到特别揪心。
阿尔茨海默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案
“阿尔兹海默病病因不明,无药可治。”这是多年来世界各国许多临床医生对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家属最常说的一句话。据了解,阿尔兹海默病的致病机制仍未被探明,药物研发基于各项致病假说,其中较为主流的三大假说有——胆碱假说、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蛋白假说,此外还有炎症假说、突触损伤假说、脂质代谢异常、自由基与氧化应激学说等。直至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方案。多年来,全球药企投入了巨大的经费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但大部分以失败告终。国内外研究团队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前不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刘希副教授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宋伟宏教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喆教授,济宁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吴伊丽教授,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论文已在《自然》子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发表。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凝聚素通过调控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从而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老年病“年轻化”趋势应引起注意
应该看到,老年病年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阿尔茨海默病也概莫能外。国家卫健委制定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女性、低教育水平、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这些危害因素中的很多种,在年轻人中都日益普遍,这种变化也会带动阿尔茨海默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强化体育锻炼、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则更有治本作用。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印发《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信息》,倡导要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培养运动习惯和兴趣爱好,健康饮食,戒烟限酒,多学习,多用脑,多参加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与社会隔离等。在降低患病风险方面,则要着重防范中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60秒自测阿尔茨海默病
以下自测题如果有其中1~2项症状,或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重视早期筛查。
1.难以完成日常事件。如做一顿饭也成了一项挑战,忘记如何刷牙。
2.难以表达自己。叫错名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等。
3.定向障碍,如忘记今天是哪一天,弄不清自己在哪儿。
4.判断力差,如夏天穿毛衣,冬天穿单衣外出。
5.计算能力变差,买东西不会算账。
6.常把东西放在错误的地方,如把脏盘子放入洗衣机中,或者把脏衣服放到洗碗机里。
7.视空间障碍。经常迷路,失去判断距离的能力。
8.情绪变化多端且突然,易激动悲伤。
9.人格改变,变得内向或暴躁,有猜疑心。
10.有过跌倒史。
判断标准则需要符合三点:
①钟表的面允许有轻微的缺陷,但必须是个圆;
②准确写出十二个数字,位置不重合或错乱;
测试者符合上述说的三点要求则应该是正常的;如果有一个或两个出现问题了,可能就有些早期的问题需尽早就诊。(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张峥插图: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