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现代都市人常见的十大心理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患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数一下现代城市人常见的十种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急剧加快,尤其是以都市白领为主体的人群,其工作压力大、紧张度高、生活节奏快。这类人群因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下,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调适,会使其身心过度疲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焦虑不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从生理角度讲,长期精神高度紧张也会使其内分泌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各种生理疾病产生,甚至会导致过劳死,其后果不堪设想。

离婚人士:心灵创伤

现代人离婚率越来越高,而离婚后的受损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经不起离婚的打击,造成身心的极大伤害。心理负荷过重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病灶,如得不到及时调适,极有可能诱发心理疾病。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离婚人群中,因种种原因心理压力过大的约占70%,这类人需要寻找倾诉对象并应得到心理帮助。

青少年:染上网瘾

健康的网站,极有可能诱发上网人群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交友、网恋,极有可能导致上网者因思想长期处于虚拟状态中,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的会导致上网者在网上和现实中产生人格分裂。

而长期上黄色网站,会进一步加剧青少年对性的渴望,要么使其性压抑而导致心理问题;要么可能导致青少年积极寻找性发泄的途径,有的因此而犯罪。现代人一旦染上网瘾(西方发达国家将每天上网4小时称为染上网瘾),其后果更加严重,正如美国心理学博士金伯力在《上网综合征》一书中所说“网瘾就如鸦片瘾、烟瘾一样,其危害性极大,一旦染上是难以根治的。”由此可见染上网瘾不但对人的心理有极大的危害,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是危害极大的。

因为生活的贫困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诱发心理疾病的人群,主要为下岗职工和高校的贫困生。由于下岗,尤其是夫妻双双下岗,对他们来讲,其心理压力是巨大的,并且由于一些下岗职工思想观念一时难以转换,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更加剧了下岗职工的心理压力。一边是生活一天天贫困下去,一边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重的压力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贫困生一直是高校敏感的话题,对于贫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经济的压力;一方面是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贫困生得不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关怀,诱发心理疾病的概率是极高的。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贫困生约占15%—20%,而这其中有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又占65%。

在生意场上,现代人多犯急功近利的毛病,为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往往是拼命地工作,自我不断加压,尽管超过了自身能力所及,仍是苛求自己,从而造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自我满足,导致心理失衡。

经常失败或事业上大起大伏者,其心理因失败的打击长期处于一种失衡状态中,又不能自我调适,极有可能诱发精神障碍、抑郁症、自闭症等心理疾病。

带有这类病灶的人群主要是考生。面对着紧张繁重的学习任务、家长老师的殷切期盼、自身一举成名的梦想和自我加压,使广大考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疾病。最近湖北对该省39个城市的初、高中的调查发现,考生中有各种各样的中轻度心理问题和疾病的高达72%。考试重压这一病灶所引发的心理问题和疾病,主要有反应迟钝或过激、焦虑不安、恐怖症、臆想症、抑郁症等等,人称考试后遗症。

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不善交际也成为家长、老师及教育界人士棘手的问题。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而这种习性则成为诱发孩子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孩子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性格孤僻,受挫力差,易患交际恐惧症、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疾病。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中约30%有适应能力障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病灶是潜在的危机,是一颗定时炸弹,到一定时期就会爆炸,引发心理疾病和更严重的后果。

从事投机如买彩、炒股的人群,如果长期投资下去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报,或资本受损,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和心理不平衡。这些投资人士心理长期焦虑不安,波动起伏不定或处于失衡状态中,极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有许多人因种种原因而产生不适应感,如对社会上的不公现象看不惯,对一些改变了的生活习惯不能适应,信仰的泯灭而产生的无归属感等,这些往往导致现代人心理失衡和对生活的无望感。

中老年人:缺少关爱

随着我国社会老年化进程的加剧,对老年人晚年的精神关爱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实际上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尤重于物质帮助。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是源自于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约70%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老年人缺少精神关怀所引起的,如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的“空巢现象”。由此可见,老年人的晚年失爱已成为诱发老年人心理疾病的一大病因,社会和子女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

THE END
1.美国精神及心理降统计数据疾箔济数据权威行业数据平台美国成年精神疾病患者药物使用情况 美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 展开全部数据 服务和治疗 美国成年人接受心理健康治疗的人数比例 美国成年抑郁症患者职业分布 美国成年人接受精神卫生服务的比例 美国不同疾病成年患者接受精神卫生服务情况 美国不同收入成年人接受精神卫生治疗的比例 美国成年人没有接受心理...https://data.iimedia.cn/data-classification/theme/13625235.html
2.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进展徐道祥医生文章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进展 2015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14岁以下儿童超过2.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6.5%。近年来,儿童的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方面,曾经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等发病率也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工业化、都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家庭...https://www.guahao.com/article/detail/ACmpz71590318398537730
3.福建妇幼降工作简讯2023年第7期(总第426期)心理疾病患儿家庭应注意哪些方面? 儿童心理健康涉及儿童的人格塑造和价值观的养成,影响儿童整个基础性和全局性发育。从儿童心理健康来看,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把它纳入到健康中国行动中统筹推进,以抑郁症、孤独症为重点探索防治适宜技术和干预模式。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2022年也正式发布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https://www.fjsfy.com/info/14939.jspx
1.降中国五成抑郁患者为在校生如何识别?当下,人们对精神心理行为类疾病的认知仍然不够,也依然面临着较强的病耻感。很多儿童青少年患者往往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障碍或者行为问题时才就医,导致错过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还有一些孩子已经出现了相关问题,却仍然未主动就医。这些往往会耽误疾病治疗以及预后,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认识和了解疾病,做好预防,及早识别...http://health.cnr.cn/jkjrjd/20231010/t20231010_526445712.shtml
2.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患者住院自伤行为现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该疾病多始于青少年期,青少年女性发病人数远高于青少年男性[6],这与本研究样本结果基本一致。但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认知水平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NSSI行为在成年人群有所下降[7]。相关研究还发现起病于2020 年2 月—3 月的青少年NSSI 患者数量高于其他时间段,青少年心理弹性较差,被长时间隔离...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925/12198481.shtml
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2018年第02期现用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邮编:410011 期刊收录: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期刊荣誉: 中国...https://www.youfabiao.com/zglcxlx/201802/
4.长沙市宁乡精神病医院:儿童青少年门诊开诊了!部门动态据统计,全球高达20%的儿童青少年患有精神心理障碍,50%的成年人精神心理障碍起病于青少年。 《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6-16岁孩子精神心理障碍总患病率为17.5%,普遍存在学业压力大、失眠、焦虑、抑郁、多动等精神心理问题。 当孩子陷入心灵困境,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及早识别这些心理问题呢?宁乡市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儿少...http://www.nxcity.gov.cn/szf/zfdt/bmdt449/202304/t20230417_11062845.html
5.青少年心理降调查报告(精选16篇)青少年存在上述心理需求,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反之,极易造成心理疾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最终导致人格上的缺陷。如教师不尊重学生“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极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会使教师的一切教育归于失败。 2.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https://www.ruiwen.com/word/qingshaonianxinlijiankangdiaochabg.html
6.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降蓝皮书:24.6%青少年抑郁,重度7.4%近日,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炉。 01 《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显示,十余年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稳中有降。抑郁的检出率保持平稳,但睡眠不足的现象日趋严重。 http://www.czsmh.com/m/display.php?id=1802&ivk_sa=1024320u
7.每日热点0328研究还表明,在有明显和隐性心理障碍的患者中观察到高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升高,没有抑郁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帮助下难以使压力正常化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女性在统计学上更常患有肥胖症,以及临床上和更高水平的抑郁症。没有抑郁症迹象的人在统计上明显更年轻,更有可能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教育,并且生活在农村地区。(本栏...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27304
8.心理降知识竞赛题目3、下列哪些陈述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 A、精力旺盛 B、感情丰富 C、渴望独立 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4、下列哪些陈述可被视为增强挫折承受力的途径:( ) A、避免类似情境 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 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你认为以下哪种情况属于心理紧张的征兆?( ) ...https://mip.yjbys.com/xinli/jiankang/177628.html
9.世界精神卫生日专家:学会正确认识精神心理疾病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显示,我国已有4000多万的焦虑症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在6%左右。值得关注的是,全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青少年人群中,有17.5%也就是近1/5的青少年患者有心理障碍,而其中真正能走进医院得到正规系统专业治疗的不足1%。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不足或者说对精神疾病的漠视、偏见、误解,以及本...https://www.my399.com/p/14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