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论文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心理健康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身心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生活感到极度不适应。人的一生中会有多次的生活环境的变迁,每次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当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特宝儿,在学校是老师眼中的天之骄子,他们在生活上对父母有种很强的依赖感,在心理上又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这也是导致他们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一开始适应问题没解决好而引起的,这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2.人际交往障碍。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离开父母、离开家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当中,更始要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学是通向社会的桥梁,当代的大学生一方面希望不断扩大交往范围,通过交往获得信息,达成互相理解,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条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所面临的交往情景。他们既要和人交往,但又不善于交往,因此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同时,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情绪上自然低沉压抑。从品质道德方面讲,自私、蛮横、孤傲、猜忌、心胸狭窄的人在集体环境中不受人欢迎。同时,从小在封闭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容易发生交往问题,怕和人打招呼,怕与人接触,在集体场合不敢大声说话,与异性接触感到紧张等心态,这些都与缺乏社交经验有关。马加爵的案子就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因为过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引发心理畸形,实施暴力行为。

3.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有的一厢情愿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引绪低落;有的面临几个追求者无法选择;也有的发现两人不合适想中断关系的;有因误会或为误解、猜疑所困扰,忧心忡忡、郁郁寡欢的;有为失恋痛不欲生,并由此而产生强烈自卑、忧郁、焦虑、悲愤甚至绝望的等等。恋爱最使人激动,也最易于给人带来痛苦。因恋爱引发的抑郁、精神障碍,甚至自杀、他杀,在大学校园也不在少数。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剖析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尚未确定,尤其是情感丰富与情绪不稳定的矛盾状态十分明显。

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经济转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碰撞、融合,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引起了人们心理的巨大震颤。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

(二)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

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对策也不应是单一的。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如何及早疏导、干预,防患于未然,朔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我认为应主要从学校和学生自身两方面来考虑。

(一)学校方面对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困难和失败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随时做好应对挫折的准备。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心理卫生学认为,真正能引起适应困难的,主要不是那些挫折、应激和冲突本身,而是当事人对于它们的看法以及用来应对的方法。挫折对个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只看到其消极影响是片面的,挫折的作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是一种内驱力,能推动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还可以增强个体的容忍力,提高认识水平。

(二)学生自身方面对策

首先,要对自己宽容,不过分追求完美,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坦然地接受自身存在心理问题的现实,承认自己有缺陷并且敢于面对这一缺陷,那么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再可怕了。

其次,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总是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害怕让别人失望,这是一种压抑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造成某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一个人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愿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最后,还要合理地释放压抑的情绪。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以及就业的抉择,背负着较重的心理负担,适当地宣泄不仅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史仲芳,心理与健康,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M].1987.

[2]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M].1986.

[3]俞国良,青年交往心理初探,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M].1987.

论文摘要:为探讨纵横码学习对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新乡医学院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对其进行心理测试,选取总分较高的39名作为被试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人;对照组l9人)。对实验组进行纵横码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UPI和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3个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施了前后测量。结果表明,实验组被试在SCL-90总分及诸多因子上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纵横码信息数字化学习能够显著降低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等因子得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1引言

纵横汉字输入编码(简称“纵横码”)是由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周忠继先生自1984年开始研究发明的。1992年,他与苏州大学纵横汉字信息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第一代纵横输人法系统软件,其后不断更新,发展成为“纵横汉字输入法”。该输入法经由国家“211工程”7所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生导师联合鉴定为“国内外领先水平”项目,并两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发明专利证书。

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汉字的左边、右边韵特征很重要,即信息量很大;汉字的上边、下边的特征也很重要,即信息量也很大。纵横汉字输入法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它把笔形分为l0类,分别用“0—9”这l0个数字表示,仅用数字小键盘即可输入,促进了对汉字的认知和输入速度。有关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纵横码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特点,能够充分调动青少年的感知觉活动;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广度,开发和挖掘创造潜能。另一方面,发展青少年的认知水平有利于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因此,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纵横信息数字化学习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适应能力提高的实验研究,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方法

2.1被试

以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7级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UPI量表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挑选UPI总分是第一类的39名被试,随机选取20名被试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l0人,女生l0人;对照组19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2人。对照组学生未参加纵横码实验。实验组坚持每周进行定时的纵横码学习交流活动,采用课堂教学辅导与课后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学习结束后,在实验组随机选取8人进行个案访谈,每人进行30分钟并详细记录。

2.2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卜90)、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和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3个量表进行评估,在实验前一周和实验结束后一周采用这些量表进行前后测。

2.2.1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共90个条目。根据该量表的因子得分和总分了解被试的身心状况。

2.2.2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UPI)

分类标准:第一类筛选标准:满足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一类:(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同时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第二类筛选标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辅助题中只有一题作肯定选择者;第三类筛选标准: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2.2.3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

适用于测验青少年、青年的社会适应性。能帮助被测试者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即社会适应性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社会适应性自评问卷适用于l4—28岁范围内,具有基本阅读能力的被测试者使用。

2.3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f0rwind0ws软件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结果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测量结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认为两组被试样本同质。

3.2实验组t检验结果分析

如表2显示:SCL一90总分有显著差异(p<0.05),UPI和社会适应性测试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

实验组在SCL一90总分及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敌对因子分上,实验后比实验前有显著下降,差异达到显著程度(p<0.05);而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其他因子分上,实验后比实验前虽然有所下降,但没有达到显著程度(p>0.05)。

3.3对照组t检验结果分析

如表3显示:对照组SCL一90、UPI前后测得分,后测得分虽然比前测略低,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社会适应性测试,后测比前测得分略高,也无显著差异(p>0.05)。

3.4个案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实验组随机选取的8人进行个案访谈,8人表示实验过程均认真参与。就实验前后个人情况对访谈问题进行回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中在适应性问题方面50%的被试表示能较好适应目前生活;在人际关系问题方面大部分人都能与家人、同学、老师相处融洽,即使出现摩擦,也能理性看待并很好解决;88.8%的被试表示有兴趣参与纵横码的学习,并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大部分人认为学习纵横码有较强的实用性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由此可见,通过这次纵横码的学习改善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理消极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4讨论

4.1纵横码的比较优势

一般认为,纵横编码方案具有数字编码、规则简单、易学易记、词组丰富等特点。干红华从平均击键次数和编码效率、输入速度、重码率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与目前流行的拼音码和五笔字型输入法比较,纵横码的特点突出,综合优势明显]。拼音码重码率很高,击键次数较多。纵横码也比拼音码和五笔字型优秀。梁宁建等通过实验发现采用纵横输人法的被试输人句子材料时成绩显著优于采用拼音输入法的被试,并且在输人低频字时,象纵横码这样的形码数码结合的优势就明显显现出来阐。除了易学好用以外,纵横输入法还具有许多强大的功能,只要这个字有形,使用纵横输入法马上就可以把它输出来,这是其它的输入法无法比拟的。中国的文字非常丰富,许多的生僻字用其它的中文输入法是无法输入的,用全拼输入法则必须要知道它的读音,如果不知道它的读音就无法下手。

4.2纵横输入法对心理健康水平的认知因素影响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很多,认知因素对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汉字输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有些学者曾研究了汉字输入法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关系,结果表明汉字输人法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一定的影响。纵横汉字输入法符合我们中国人汉语言文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它是对信息的加工。可以提高人的智能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纵横汉字输入法的认知特点包含着觉察、辨别和确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两种认知活动,其中已掌握知识经验的间接认知符合成人学习的认知活动规律。所以学习纵横编码能够充分调动感知觉活动、提高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广度、开发和挖掘创造潜能,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潜能的全面发展。

4.3纵横输入法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量化分析

4.4研究的不足之处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广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的50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715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分为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身体自尊量表

选用《大学生身体自尊量表))OPSPP),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的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ma

1.2.3锻炼态度量表

选用《锻炼态度量表》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认知与行为情况,该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信度。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三项测试的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90总分是90个单项分相加之和,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L-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f=1参照李虹报道[3[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Ir90总分)180为心理障碍,其中180}SCL-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SCL-90总分<<270为中度心理障碍,SCL-90总分〕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I-90问卷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总人数的9.2%;具有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总人数的1.9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3分,本次调查的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0.1%。通过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分项统计,笔者发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均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致使其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从而导致其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

2.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时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rs}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情况,笔者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根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1可知,随着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他3个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他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2.3.1不同锻炼状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作用具体反映在不同的心理因子上。通过对经常锻炼与不经常锻炼的大学生的9项心理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经常锻炼者9项因子的症状均明显低于不经常锻炼者,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不经常锻炼者;将两种锻炼状况下的大学生的9项心理因子与国内正常同龄人常模进行两两比较阴,发现不经常锻炼者各项因子的症状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经常锻炼者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敌对、偏执、阳性项目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除躯体化和恐怖因子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其他7项心理因子与不经常参加锻炼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见表3)0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州犬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5个方面的认知有显著性差别,说明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L}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1.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障碍发生率和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均低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2建议

3.2.1以身体认知教育为切人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

性偏差是指大学生在性发育过程中的一种不良反应,比如迷恋黄色书刊和杂志、看黄色影视剧等,他们不属于心理障碍。但这些不良行为会给大学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应给予一定的干预,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他们转向其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文体活动。5.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主要是睡眠量不正常和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大学生的睡眠障碍主要有失眠、梦魇、过度思睡等,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身体疾病等。而且,失眠常常是由生活、学习压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神经症的伴随物。所以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大脑功能的紊乱,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二、齐抓共管,合力创造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环境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校要切实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比如,开设恋爱与心理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向学生传授和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首先,用教学的形式,通过给学生系统的心理知识培训,让学生的心理发展由“自发”向“自觉”过渡。其次,开设兴趣活动小组,授课教师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相结合。这样,不仅活动气氛轻松,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讨论和研究,提高自主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提高艺术修养,陶冶情操。

2.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心理发展过程。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疏导,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同其他心理教育的方式相比,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仅有广泛性,而且有整体性。因为它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辅导,而是针对广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倾向来咨询和辅导,这种教育是隐形的,它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方法将心理影响积淀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灵活性。

4.提高高校教师的心理素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使一些高校教师的心理产生了压抑感和冲突感。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思想,所以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充沛的精力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崇高的品德、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了解大学生为基础,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前提,教师通过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5.注重学生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

1.1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同点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简要来说主要有政治理论教育、主旋律教育、三观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等健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教育重点放在了完整的人格的塑造,通过教育,学生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理想上的追求,他们的形成法律意识、时代意识与自我意识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在人际交往上能较为成熟,大学毕业学会求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如何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的进行调适的方,把异常的心理因素去掉,形成正确的心理现象,侧重点烛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形成良好的物我发展能力,能适应当今的生活,在就业方面有自己的爱好与主见。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倾向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也有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咨询与指导,也具有少许的政治因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具有间接性的教育与指导,从心理教育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方面的良良性变化。

1.2具有互补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能功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他们之间具有互补性的一面。从心理、思想、行为三者相互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来看,心理状态健康与稳定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开始优良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的基础,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具有很好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形成鲜明的思想觉悟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品质提高了,也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过来,虽然心理健康重在育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助于学生较快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

育结合的必要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发挥教育的功能,所以,对二者进行整合是必然的,使之发挥最佳的育人功能。

2.1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持

目前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其实,这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让教育本身的内容形成学生内在的品德和自觉行为,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借助心理活动的调解,才会更有效的完成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要素的培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教育的补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2.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扩充

2.3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分支出来的,以前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与内容也相对独立,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单独的来完成,他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与参与。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特点上看,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受到人的本身内在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势必会对心理健康有很坏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现个体、群体心理健康的手段与途径,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导,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3心理性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模式

3.1在理论层面上的整合

以科学的系统论为理论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的这两种教育属于不同的学科体系,但都是思想教育的大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把二者看作是一个大的整体来进行融合教育,在体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又体现其互补性,使二者协调发展,而不是把任其中一个牺牲掉。其次,把大学生的生活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就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教学,这是教学的生活化,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指学生的生活对受到的教育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3.2在实践层面上的整合

1.沟通优势

辅导员的年龄优势使其容易和学生沟通。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从高校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很接近,属于同辈群体。师生之间基于成长背景的差别小,沟通的防御性低、有效性高、互动性强,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在学习、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愿意主动与辅导员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2.资源优势

3.自身优势

我国目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数年师范教育的熏陶,使得这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反应较为敏感,而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辅导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或有能力提供正确的实现成长的其他途径。非师范教育专业出身的高校辅导员,在正式参加工作前,也接受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了解了大学生群体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经历,进入职业状态也比较容易。总之,高校辅导员已经基本具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辅导员开展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与方案。而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就要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主要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异常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与他们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预防。上课学习阶段,任课老师也要观察学生情况,反映给班主任、辅导员,结合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学生心理变化,再及时反映到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做统一的心理知识讲座预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个别进行指导、帮助。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2.培养学生骨干,建设和谐班级

班风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组合在不同的某一个班级内,班内同学彼此熟悉,没有较大的距离感。而和谐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在班内建立一些爱心小组,同学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这种对心理的关爱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让人动情、感触深,甚至终生难忘。相反,若一个班级的风气是消极的、互不配合,像一盘散沙,那么班级的每个学生就会感到孤独无助、紧张压抑,班集体名存实亡,久而久之不仅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效率,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要注重班级建设,要把班风建设作为班级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抓好班风建设。辅导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起很好的信任感,做学生的知心人,以“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3.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关键还要靠培养学生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调适心理,认识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4.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5.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辅导员要学会倾听艺术。倾听艺术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情感复杂动荡,有些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将其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辅导员在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说,认真地倾听学生诉说也很重要。如果辅导员能够以学生为中心,理解和体会学生的感情,认真地听取学生的陈述,并启发学生陈述,让其在述说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宣泄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地、客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6.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想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复杂、多变,具有独特性,其引发原因多种多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分析其诱因,以便对症下药,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1.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焦虑。

很多大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调查显示:大一阶段考试不及格的人数是最多的。目前,很多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即使各个科目都及格如果学分绩点达不到1.5就不能毕业。一些学生由于在大一不及格课程多就有可能降级,有的甚至有不能毕业的危险。这就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因学习方法不当而产生挫败感,由此导致的紧张不安情绪就是焦虑。适度的焦虑水平及必要的觉醒和紧张对人的学习、工作是必要的,但持续而重度的焦虑则会使人丧失自信,干扰正常思维,从而妨碍学习。

2.就业造成的心理压力。

农村牧区收入较低,一个家庭的收入全部用在供孩子读书,父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大学生承载着改变家庭状况的全部责任。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是个普遍问题,而要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更难。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3.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手机与电脑基本普及,而且多数学生的手机都能上网。由此引发的大学生手机依赖、电脑依赖现象特别严重。加之计划生育带来的城市家庭兄弟、姐妹概念淡化、邻里交往缺乏,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他们不善于交际。另外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得多,要求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人际关系不良会导致沟通缺乏,心理紧张,情绪压抑,产生孤独感,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理想和目标的失落。

高中阶段,有明确的高考目标,虽然身心疲惫但目标明确,因而生活紧张但却充实。进入大学后,在新的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学习上提不起兴趣,情绪低落、彷徨迷失。要么陷入网络游戏的泥潭,不能自拔,要么心随“信飞“,不能安定。

5.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角色的变换,造成心理落差,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带来心理上的失落,导致自我价值感丧失。

三、运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适用对象是心理基本正常,能够意识到自己心理状态出现失衡,经过及时有效的调节,能够恢复到健康状态的人群。相对同期出生的青年,大学生的心智发展较为成熟,有受高等专业知识教育的优势,完全具备应用“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潜能。帮助大学生通过“自助”方式解决潜在或现存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大学生“自我修复”的能力,使大学生在“自助”的过程中锻炼应对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助式心理探究”,利用网络协助大学生完成“自助式心理辅导”。通过群团组织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助式心理激励”,同时紧密结合目前常用的心理咨询等方式,共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大学生完成“自助式心理探究”提供理论支持。

2.创建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协助大学生完成“自助式心理辅导”。

3.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创新团体辅导内容,帮助大学生完成“自助式心理激励”。

论文关键词:有氧健身操,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根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约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自杀倾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心理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适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是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有氧健身操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最常用、最有效方法,但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氧健身操是女大学生健身运动中较常见和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本研究以有氧健身操作为干预手段,制定干预方案,试图通过增强实验者的体育活动来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善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减轻实验对象的心理问题。

1.1研究对象

1.2研究工具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计分方法采用李克特式总加量表法(Likert-typeratingscale)的五点分量表方式编制而成,评分受试者根据题目所叙述内容,1.持续2.经常3.有时4.偶尔5.无体育论文,依序记4分、3分、2分、1分、0分。

1.3研究方法

1.3.2用SCL―90调查主要结果

1426名女大学生SCL-90测验总均分即总症状指数(GSI),以常模总均分的+1.96S为根本标准,将被测评为心理健康者(GSI

表11426女生大学生SCL-90总均分评定结果(发生率%)

心理健康者心理问题者

GSI<+1.96S+1.96S≤GSI

人数1186240

百分比83.1316.87

表2试验前两组间研究对象心理状况比较(±S)

组别人数人际敏感(In)强迫症状(Ob)忧郁(De)恐怖(Ph)焦虑(An)偏执(Pa)

实验组452.17±0.492.22±0.472.07±0.511.62±0.292.07±0.511.94±0.48

对照组452.15±0.492.24±0.512.05±0.481.63±0.282.08±0.531.92±0.45

1.3.3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SCL-9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平均值和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用t检验。

2.1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

通过对1426名女大学生SCL-90的心理测验,结果(表1)有16.87%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人际敏感(In)、强迫症状(Ob)、忧郁(De)、恐怖(Ph)、焦虑(An)、偏执(Pa)等方面。原因是:女生天性比较敏感,考虑问题比较细腻,一些小的事情也容易引起消极的情绪反应,同时,更在乎别人的评价,因此,体验和感受到上述的心理症状。

2.2有氧健身操干预前各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从表2可知,试验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忧郁、恐怖、焦虑、偏执的得分没有明显区别,说明试验前2个组心理健康状况一致。2.3有氧健身操干预后各组心理状况变化比较

从表3可知,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体育论文,试验组在人际敏感、强迫因子得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抑郁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恐怖、焦虑、偏执因子得分虽然也减轻了一些,但无显著的差异;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基本上没有变化。

表3试验前后两组内研究对象心理状况变化

指标对照组(n=45)实验组(n=45)

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

人际敏感(In)2.15±0.492.11±0.432.17±0.491.77±0.44**

强迫症状(Ob)2.24±0.512.18±0.472.22±0.471.81±0.41**

忧郁(De)2.05±0.482.0±0.412.07±0.511.70±0.46*

恐怖(Ph)1.63±0.281.61±0.231.62±0.291.49±0.29

焦虑(An)2.08±0.532.05±0.492.07±0.511.91±0.48

偏执(Pa)1.92±0.451.88±0.411.94±0.481.82±0.42

*表示干预后比较P<0.05,**表示干预后比较P<0.01

3.讨论与建议

3.1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偏执等症状,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2有氧健身操展现的是人体美、动作美、音乐美及艺术美,能有效提高练习者对实际生活的审美情趣,重新找回对实际生活的美好憧憬,有利于转移她们的注意力,树立自信心。

3.3有氧健身操练习强调锻炼气氛,练习间相互交流与互动,体现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逐渐发现实际交往与沟通的美好与乐趣,从而有效缓解人际、强迫、忧郁症状,

3.4有氧健身操能改善实验组学生心肺功能,使安静心跳率降低,每博输出量增大体育论文,使动、静脉含氧量差距加大。运动能加强新陈代谢,疏泄负性心理能量,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预防和减轻强迫症的一系列症状。

3.5有氧健身操能有效增强心理问题者的身体素质,增强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学习效率与生活质量,能使心理问题者心情舒畅,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3.6有氧健身操对减轻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等症状有显著的效果;建议以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用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对比研究,寻找最好的方法和项目,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

[1]王极盛.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摸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8-10。

[2]杨洪辉.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J].山东体育科技,1998,20(4):65-69

[3]李斌,张孝民.分组群体评价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6):60-61

[4]樊新生.体育教学如何增进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体育学刊,2000,(2):99-101

[5]梁德清.高校学生的应激水平及其与体育锻炼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1):5-6.

[6]廖小华,黄晓丽.有氧健身操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24(6):98-1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将积极心理的理念运用于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培育积极品质,有利于促使每一名师生乐观向上、快乐发展,有利于建设幸福和谐的学校文化,使学校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以及班主任、心理教师等。

二、研修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积极心理学原理及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基于积极心理的学校文化建设新思路;

学校文化建设及其心理动力;

学校文化对学生心理健康及积极品质形成的影响……

模块二:案例篇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引领师生幸福成长;

积极心理运用于学校文化建设案例剖析;

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解析……

模块三:考察篇

北京知名中学考察。

三、授课专家组成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学校文化的资深教授;

国内外积极心理研究专家;

一线知名校长(参会校长可在报名回执表中提出主题演讲申请)。

2.报到地点:另行通知

研修地点:北京师范大学

五、研修费用

1.学费:1980元/人(含授课费、午餐费、资料费)。

2.外地参训人员可协助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

六、考核与证书

学员完成研修内容并经考核合格的,将获颁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具章的结业证书;并可在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网页(scett.bnu.省略/)上查验证书。

七、其他事宜

凡参加研修的学员,均可提交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与会专家将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解答、分析,现场进行交流互动。

凡参加研修的学员,每人须携带电子版免冠照片1张(注明单位、姓名及身份证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份。

八、付款方式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苏州桥支行

户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账号:11001079800056009860

联行号(京外汇款填写):105100012091

九、报名及联系方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培训部王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余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生命教育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价值观重构的时期,价值观点日趋多元化,社会信息瞬间万变。独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自幼受到过度保护、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极大的心理冲击。不仅如此,学习、生活、交友、就业等方面的挫折也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问题。2011年教育部的一份报告指出:针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因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比例高达20.23%,全国大学生因心理精神疾病退学比例占总退学比例的54%。由此可见,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压力的困境,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不可否认,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不断发生,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从师资配置等多方面进行了努力,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依然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本论文将考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分析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不足,并探讨其改革措施。

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经有30年的历史。纵观这3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短短的20年里(指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笔者注),从无到有,从冷到热,从少到多,从无序到规划,从自发到自觉,从社团行为到政府行为,从介绍引进到深入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时期。”[1]

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主要介绍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初直今,无论政府还是高校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了投入。更重要的是,党的十报告专门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写入十报告,凸显了我国政府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

如前所述,经过政府和民间的不懈努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因为其起步较晚,所以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1.心理健康教育受重视程度不足。根据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要求》(下称《基本要求》),包括情绪管理、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等心理健康课成为大学生的必修内容。根据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整个大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占2个学分,而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占8个学分。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主要偏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2.心理健康课程自身的不足。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规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2]。不仅如此,心理健康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本要求》规定“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3]尽管如此,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解、理论灌输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实践体验环节,从而使该课程呈现出形式化、简单化、德育化的倾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局限性。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包括专职德育教师(即心理健康课程任课教师)、其他德育工作者(如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如前所述,目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极大地限制了专职德育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尽管目前高校普遍设有心理咨询师,但是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仅包括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还承担教学与科研任务。这些咨询师在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度方面均存在不足。此外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在心理咨询师的配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有些高校心理咨询师严重匮乏。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所承担的职责也急需加强。

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1.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笔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开设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吗?”这一问题,一至四年级中选择“应该。很有必要。”的学生比率分别为48%、63%、72%和55%。由此可见,尽管目前我国心理健康课程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大部分学生依然对此寄予了期待和希望。因此高校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以期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设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从事心理教育的师资人员紧缺、专业性不强的现状,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各高校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聘职教师的长短期培训,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服务意识和接受掌握新观念、新方法与技巧的自觉性,提高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6]

4.加强生命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大学生因压力而自杀事件?”这一问题,选择“理解,有过类似想法”的学生比率分别是:一年级0%、二年级3%、三年级8.1%、四年级8.3%。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上升,学生所面临的压力越大越大,个别同学甚至出现厌世的悲观想法。这一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即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松懈,尤其应该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各种问题和压力。“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从知情意方面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完满人格,提高学生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认识,使其在社会中创造生命的价值。”[7]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关爱自己。

四、结语

本论文考察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从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等视角分析其不足之处,并从心理健康课程建设、人员配置等方面探讨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无需赘言,大学生不仅承载了各自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更肩负着整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亦成为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仰滢.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2]教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5号[Z].

[3]教思政厅《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1]5号[Z].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第24号[Z].

[5]马建青.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与结合[D].浙江大学,2006.

[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高校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径和方法。

1.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许多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属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原国家教委曾对12.6万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和测试,发现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到20.23%;更有资料表明,"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可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早日成才。因此,开展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现代大学生的特殊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过于溺爱,从而养成依赖性过强,自理能力差,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面对竞争、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击缺乏承受力。

2.2人际关系不良导致情绪及人格障碍

在大学中,人际关系比高中要复杂的多,要求大学生学会与各种类型的人交往,逐渐走向社会化。但部分学生不能或很难适应,总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际障碍。

2.3未来就业问题产生的心理压力

随着教学体制改草、大学扩招及双向选择就业等,打破人们以往那种上了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箱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质和能力竞争的人才市场,因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已是个普遍问题,这势必导致大学生心理压力剧增。

3.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的心理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体育不仅以其艰苦性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还在使身体健壮和意志坚强的同时,培育出一个愉悦、开朗、健康的心灵。

3.2缓解和消除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障碍

大学生身体活动过程的同时也是自身情绪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其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都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来,因而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生活紧张,促进大学生的情绪由消极、残缺、扭曲向积极、健全、正常方向发展,从而可以化解大学生不良的思想情绪,使体育运动成为一种独立的精神需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

3.3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体育锻炼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发展个体生活方式,这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4.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4.1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还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从而预防和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

4.2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

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Abstract:Teacheristhecenteroftheeducationplan.Goodteacherscreategoodeducation.Inthecurrent,the"childabuse"incidentsofpreschoolteacheralertthesocietyshouldconcernaboutpreschoolteachers'mentalhealthproblems.Thispapersummarizestheresearchrelatedtomentalhealthofpreschoolteachersinrecentyearsandmakeprospects,hopingtopromotethestudyofthisgroup.

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

Keywords:preschoolteachers;mentalhealth;educationalpsychology

0引言

1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第一类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该类研究有使用郭文斌[11]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也有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直接施测的[6][12],但研究结果一致得出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第二类是幼儿教师的幸福感研究。心理幸福感研究方面,宫山的研究[13]发现心理幸福感不是很高。在职业幸福感研究[14]发现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济南历下区[15]和郑州地区[16]幼儿教师主观幸福观处于中等水平。

2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的原因研究

从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的研究[17][18]中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应对策略的研究

该方面研究多是理论性的经验式分析。总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①增加必要的社会支持,改善社会环境。如社会的尊重(尊师重教)、家长的认可、增大社会扶持力度提高待遇等;②幼儿园改善幼儿教师评价体系,从其他方面增加教师的职业价值感或自我成就感。评价体系不够人本化,不能得到尊重与体谅等,也会造成自我价值感降低,进而影响心理健康。③加强自我调适。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某些客观因素(如“保姆”似的角色、现在孩子的特点和家长的期望等)是很难改变的,因此懂得一些自我调适的策略对于降低职业因素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帮助。

4不足与展望

2004年[19]已总结出的问题到目前仍处在解决当中:

①研究方法简单,测量工具单一;②缺乏各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的探讨;③取样范围小,缺乏跨地区比较研究;④部分研究结论不统一;⑤干预性策略多是宏观性调整策略,缺乏心理干预策略等。

今后应当:

①丰富研究方法。纵横向研究设计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②对各影响因素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以便为制定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提供指导;③进行纵向研究和跨地区的比较研究;④扩大研究视角,加强心理干预性方法研究。

[1]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究,2002,1(2):82-83.

[2]于欣欣,李萍.广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136-138.

[3]李艳,尹华,卜雪.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3):182-183.

[6]陈小异.青年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2):130-134.

[7]左瑞勇.民办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与其生存状态、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金芳,王永秋.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沈阳市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6):163-166.

[9]汪海斌,陈海燕,桑青松.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3(5):42-48.

[10]王娟,贾林祥.近十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3(4):12-17.

[11]郭文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北十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3):115-118.

[12]张晶晶.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10):19-22.

[14]邓丽仪.广州市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中山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0.

[16]徐莎莎.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7]卢秀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J].中小心理健康教育,2013(13):51-52.

THE END
1.?第20届生活方式年会在佛罗里达开幕?第20届生活方式年会在佛罗里达开幕 世界公认的疾病来源,80%都是慢性疾病,主要都来自于不良生活方式。 的确如此,慢性病的真正病因,主要来自于不良生活方式,包括:营养结构的不健康、缺乏运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过度焦虑,不良人际关系,还有烟酒的损伤…...https://www.360doc.cn/article/78267756_1139290450.html
2.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 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正如航行出海的船只的航标的导 航仪,人力资源规划在HR工作中起到一个定位目标和把握路线的作用! 人力资源规划定义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它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核查现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1.我国学者研究显示,降的衰老,始于良好的睡眠澎湃号·湃客积极参与生活,参与社会活动,例如与朋友交往,打麻将或下棋,参加社区活动。 之前的研究显示,睡眠不足或过度与不良健康结局联系起来,但睡眠时长随时间变化对成功衰老的影响尚不清楚。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分析了3306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在2011年基线时没有重大慢性疾病,到2020年已年满60岁或以上,在2011年、201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21085
2.新报告:保持降的压力竟引发“降倦怠”露露健身癌症慢性病...当然,考虑自身健康状况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这无疑是个好主意。您的健康影响您的寿命、生活质量等等。虽然大多数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士建议 注重健身、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但有时也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或因此而受到损害。一份新的 报告表明,对健康的不懈追求实际上会起到反作用,让人感觉更不好。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U2QONT05568E36.html
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报告15篇68%的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32%的同学使用电脑上网,还有14%的同学使用多种工具上网。根据数据分析,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 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人们以往主要依赖报纸、电视的信息接受方式。如今电脑及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校园网络环境的优越及手机上网获取信息的便捷性...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301142443_6561332.html
4.大学生心理降评估报告(精选5篇)对在本校就读,有56.5的同学表示对自己喜欢,有37.1的同学不喜欢,有1.7的同学认为无关紧要。在对大学生当前的压力来源调查中显示,有49.6的同学将学习压力放在首位。由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时,还是有部分同学能较快适应新生活,并确立明确的目标。其中也不乏存在较大一部分未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在一段...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20729083118_1913002.html
5.人民数据发布《现代都市人生活与降方式研究报告》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对养生内容也开始重视,相关数据显示,近九成的职场人都会关注养生类的节目或者文章,其中有32.2%的职场人会照做看到的内容。 (二)六成职场人每周健身两次以上 为改善亚健康状态,现代都市人开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定期运动健身成为职场人选择度最高的方式之一。《2022职场人健身习惯观察》显示,37.3%的...https://health.china.com/ppgc/13004175/20221214/44098833.html
6.技能2单选最近经常感到容易疲劳,胃口不好,来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否认既往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调查情况中有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不饮酒,吸烟每天1包,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第1问在进行咨询时,健康管理师进行咨询的要求不包括()A.从见面问候和开始语言沟通B.根据林某的个人情况在沟通中使用合适的语言C.语速平和D.批评林某的...https://www.wjx.cn/xz/261115093.aspx
7.市场调查报告(通用15篇)由此分析,我省大约有300万户饮用矿泉水、纯净水和山泉水,按3:5:2的市场需求比例计算,约有90万户饮用矿泉水。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对健康的追求,矿泉...ZDC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手机市场上,最受用户关注的前xx大品牌累计获得94.8%的关注份额,用户对手机品牌的关注高度集中。诺基亚、三星、HTC位居前三甲,仅三大品牌...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566785.html
8.每日热点0923《JAMA·内科学》:日行万步,有三个好处!近8万人随访7年数据显示, 每天走1万步可降低癌症、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还能防痴呆 造血干细胞实现人工制造,或可满足血液疾病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需求 舆情信息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澳门累计已接种新冠疫苗逾151万剂 ...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2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