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度劳动已经成为现今部分劳动者的工作常态,劳动者休息权得不到有效保障日渐成为社会的问题,休息权受侵害不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们当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我国当前过度劳动的问题比较严重,加班形式多样化,劳动者维权无门,这些问题对劳动者的休息权保护制造重重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通过加强工会作用,改善营商坏境等一系列的措施去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
关键词:休息权;劳动者;用人单位
这会造成我们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重要的关口,在国际上以美国为主的国家将我们当作假想敌,而在国内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长变缓、就业率低的问题。在如此的经济环境下,又受到疫情影响,这使得我国经济再一次受到挫折。而且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特点,第三产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导致经济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恢复期。并且当前疫情还在国际呈蔓延趋势发展,我国实难独善其身。纵然有国内纾困政策效果显著,使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得到及时的修复,但是国外不少地区由于疫情蔓延而进入紧急状态,他们相继实施贸易限制的条款,因而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大幅度减少。这些影响都不是断点式的,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会更明显逐渐地显现出来。如果在面临以上种种问题的同时,我们仍不能处理好劳动者休息权被侵犯的问题,不能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那会进一步加剧就业难等问题,这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又一道阻力。
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对于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于影响劳动者市场的资源配置。社会法学家告诉我们整个社会是由无数的个体组成,若一个行为对于整体的发展有害,那么此对于个体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在微观方面,休息权保障对于我国的劳动者和企业有哪些影响。
首先,对于劳动者来讲,休息权受到侵犯会影响劳动者的健康和工作。在我国劳动者分为很多种,有脑力劳动者例如都市白领、金领,也有体力劳动者比如蓝领。但是无论哪种劳动者在进行劳动的时候都需要具备专注力和体力,这就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间隙需要足够的娱乐和休息以缓解劳动带来的疲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也佐证了这一事实,人类在追求辛勤劳作的同时又希望获得闲逸的休息,辛勤劳作和闲逸的休息都是必需的,但休息却又比劳作更为高尚。这一道理不难理解,劳动者保证足够的娱乐和休息是能够保证工作适量和效率的前提,如果一直处于持续高压的状态之下,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是劳动者的身体,长期加班、熬夜会提升劳动者的健康风险,消磨其精力,长此以往除了会引发猝死的风险,也会提高工作中发生意外的概率。
二、劳动者休息权维护之困境
经济新常态要求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关系。上文笔者分析了劳动者过劳状态对于社会整体和经济个体都是有害的,可是由于掌握主动权的企业管理者意识不到这一点,中国的过度劳动已成为部分员工的工作常态,休息权依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五花八门的加班模式逐渐给劳动者灌输加班合法化的思想,从上而下的控制劳动者的行为,即使有劳动者希望去维护自己的休息权,也常常会无从下手。
在我国劳动法所追求的是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在这之中政府依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很多实践中的问题仅仅依靠政府难以协调,尤其是政府作为外部人对于用人单位和其职工内部之间的纠纷不是十分了解,因此在很多时候如果强行插手还会造成更坏的结果。并且我国倡导的是适用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模式去对劳动关系进行协调。在2001年建立三方会议制度,以此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并且这也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因而面对劳动关系复杂,矛盾处理难度大个问题,工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就更加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我国的劳动者深受加班困扰还有很重要的因素是由于我国的工会因种种原因无法履行自己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职责,这使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到用人单位的侵权时求告无门。
笔者以为在执法中可以借鉴法律保护弱者的理念对于劳动者予以倾斜保护,因为同情弱者和保护弱者不仅是人类的良好天性,同时也是社会和谐所必需。那么笔者认为对于劳动者休息权的保障我们要从劳动关系的内部和外部分别着手。对于劳动关系内部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就要在给劳动者和企业更加良性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要让劳动者和企业认识到休息权的重要性,改变企业的思维,让企业主动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以形成对于劳动者休息权的第一层保护。对于劳动关系之外我们还要建立第二层保护即完备的法律保护,当劳动者的休息权受到侵害时,我们的执法部门要主动站出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笔者在上文重点论述了休息权对于企业和劳动者的重要性,可是企业和劳动者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这可以作为劳动者休息权保障的一个突破点,由这个点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连接在一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的利益是一致的。
笔者认为让劳动者和企业重视休息权这一任务交给工会是最合适不过的。工会作为公司的内部组织,对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情况比较了解,同时公会本身的职能也是为了平衡公司和劳动者的利益。现在只是因为一些问题,我们工会经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对此,可以厘清工会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对于工会干部的话语权要有一定的保护,让工会敢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并且政府加强对与工会的引导,让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能够让企业意识到主动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是为了让企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劳动执法部门还可以强化社会监督,设立媒体曝光制度。当今媒体经常作为引导舆论的工具。我们劳动执法部门也应该认识到媒体的这一作用,并要加强与媒体积极合作,在对企业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列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明细表,对有效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的企业予以公开表彰,对压榨劳动者的企业予以曝光,赏罚分明,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强化劳动者保障的水平。用人单位往往对于媒体曝光的方式是比较忌惮的,因为这样不仅会动摇员工的心,还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联]拉波波尔脱:《合理的休息》,苗兰卿、伊史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54年版,第6页。
[2]庄家炽:《从被管理的手到被管理的心——劳动过程视野下的加班研究》,《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3期,
[3]钱叶芳、徐顺铁:《“996类工作制与”休息权立法——资本与法律的博弈》,《浙江学刊》2019年第4期,第58-59页。
[4]吴婷婷、朱昂昂:总525期2020《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南方金融》,网络首发,第158页。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刷馆》2005年版,第416页。
[6]聂伟、风笑天:《996在职青年的超时工作及社会心理后果研究——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20年第5期,
[7]邓蕊:《“过劳死”法律救济途径之探索——以《工伤保险条例》和《侵权责任法》为视角》,《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
[8]庄家炽:《从被管理的手到被管理的心——劳动过程视野下的加班研究》,《社会学研究》2018年第3期。
[9]赵冬玲:《新时代我国工会组织参与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112页。
[10]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次中国职工状况调查》(2017),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年出版。
[11]王琦:《遏制违法加班不能止于“点名”》,《中国就业》,2015年第3期,第45页。
[1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版,第142页。
[13]余少祥:《弱者的权利——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版,第1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