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支持中小企业的新思路是什么?
在各种排行榜和镁光灯下,大企业的名字随处可见,大企业里的富豪们也常常被人们茶余饭后热烈讨论,享受着明星般的光芒,但恰是这种光芒弱化了中小企业对一个经济体的支撑力量。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在企业数量方面,中小企业的数量在世界大部分国家占90%以上。德国被誉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在德企业总数约300多万家,近99%的为中小企业,它们贡献了约54%的增加值,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如果说大企业是日本参与国际竞争的顶梁柱,那么中小企业就是日本经济的基石,中小企业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在我国中小企业占比在90%以上,为国家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提供了70%以上的专利发明,占我们国民生产总值的60%以上。
他山之石
国外发达经济体在促进本国工业发展和产业创新方面,特别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投入。从研究美国、德国、日本等区域中小企业扶持办法来看,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支持:
01
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成长
德国在政府的经济部、财政部、科技部下设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机构,在各州政府、工业协会、工商会也都设有中小企业的促进部门,德国在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相当关键的机构,便是德国反垄断法规的直接实施者——联邦卡特尔局,以此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裁决,鼓励中小企业间的联合,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负责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金融机构,如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
02
出台顶层计划或立法营造稳定生存环境
03
政府出资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美国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支持小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以激发产业界创新活力,这样不仅刺激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同时也给大企业造成压力,迫于压力的大企业也必须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研发,这样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激活了整个产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活动。日本最典型支持计划中小企业创新研究制度SMIR(smallbusinessinnovationresearch),以补助金的形式援助中小企业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发研究和事业化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日本采取“小额普发”原则,减轻失败的风险,一旦进入研究开发阶段,失败的概率降低,采取“大额集中”原则。
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新增工业产值,25%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5%的财政收入,1/3的出口创汇,但是由于长期缺乏各级管理部门的服务,乡镇企业的发展在90年代末受阻,2000年之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日益艰难。
我国当前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时期,正是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关键时机,原因在于:以低成本规模化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初中期,规模经济效应更显著的大中型企业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是以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理应成为政府支持的重点。
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促进力度
来自国家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相比于现行中小企业法,此次修订丰富了不少内容,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此次修法本意更多地是为了解决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小企业存在的成本高、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人才奇缺等等突出问题,回应社会期待。
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新经济解决思路
第一,融资途径少问题,信用是关键。通过完备和容易获得的信用信息,提升各类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愿。如:建设开放、动态的企业信用平台,降低银行、私募等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成本,进而提升服务意愿。
本文首发于长城战略咨询旗下“成都新经济观察”,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