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国学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社会不断形成认识和研究中国的热潮。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需要全世界的中国学研究者以宏阔视野和发展眼光不断深化研究,持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向世界更好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世界中国学研究。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鼓励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支持和鼓励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支持国外学会、基金会研究中国问题,加强国内外智库交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各国汉学家作为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沟通中外文化、增进理解友谊合作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世界中国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为人们更好通过中国学研究,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古代中国、认识现代中国、把握未来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面向未来,我们要主动迎接世界中国学发展的蓬勃之势,清晰把握学科发展的脉络和时代定位,促进中外学者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也为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窗口。
健全世界中国学的沟通网络。高效、稳定的对话机制有利于推动不同国别及领域的学者之间、学者与研究机构之间形成良好有效的互动,为学科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健全世界中国学的沟通网络,一要拓展国际人文交流形式。在举办学术论坛、专题研讨等传统方式基础上,深化优化研习、研修等长期性交流方式,鼓励全世界的中国学研究者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共同参与研究、共享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学术进步。二要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平台。通过世界中国学学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研究动态,实现世界中国学研究专家数据共享、信息互通。三要创新国际传播路径。鼓励海外学者来华进行“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等写作、出版活动,对中华文化和中国国情进行深入研究,向国际读者客观介绍中国;加强中华传世经典、现当代优秀作品、学术理论成果等著作的翻译与出版,切实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