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有意识地制定标准,是由社会分工引起的。
2、现代标准化必须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并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
4、环境标准按照环境范围不同,可分为社会环境标准和企业环境标准。
5、标准系统的结构是指标准系统要素的内在的有机联系形式。
6、对于标准系统来说,控制的含义包括指挥、调节、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
7、基本参数是指表征产品基本技术特征的参数。
8、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是一种科学的数值制度,是一种无量纲的数值系统。
9、标准化活动中经常借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列。
10、标准化的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存在方式。
11、标准化过程是标准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的过程。
12、简化是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标准化形式,
13、活字印刷术是组合化的经典创造。
14、模块化过程通常包括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和模块化装配。
15、技术标准是工业社会最先创立的标准。
16、制定技术标准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技术委员会。
17、技术标准是对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所做的统一规定。
18、标准化的实践主要围绕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展开。
19、管理标准是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
20、管理程序是指从事某项管理工作应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的具体行动步骤。
21、综合标准化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标准实施和评价验收。
22、综合标准化是遵照系统科学的原理发展起来的。
23、合格评定制度主要包括认证制度和认可制度。
24、国际标准化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起源于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为时久远。
25、1944年,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18个国家成立了联合国标准协调委员会(UNSCC)。
26、ISO的管理运行体系主要由全体大会、理事会、中央秘书处等构成。
27、IEC成员分为正式成员和协作成员。
28、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成果,代表着当代科技和生产水平。
29、区域标准化是指同处一个地区的国家共同开展的标准化活动。30、国家标准化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全国性的标准化机构、制定国家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标准化活动。
31、六西格玛管理的实质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它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
32、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信息技术自身的可持续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可持续。
33、汉字信息技术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34、高技术发展及其标准化的特点对传统标准化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35、物流基础标准包括术语、指南、图形符号、分类和其他标准,这些标准都是制定其他物流标准的先行基础。
36、标准的本质属性是统一。
37、标准化是连接生产者和终端消费者的纽带。
38、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由于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等种种技术问题引起的贸易障碍。
39、目标导向是综合标准化方法论的一块重要基石。
二、选择题(27题)
1、____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D)
A.1946年B.1949年C.1950D.1978年
2、推荐型条款使用的助动词为____。(B)
A.应、不应B.宜、不宜C.可、不必D.能、不能
3、控制的形式一般来说主要分为____形式。(D)
A.半环控制和全环控制B.自动控制和半自动控制
C.全控制和半控制D.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4、标准化活动是由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要素构成的____活动。(C)
A.组织B.管理C.社会D.系统
5、下列不是参数选择和参数分级的依据是____。(A)
A.科学性B.客观实用性C.感觉的规律性D.综合经济性
6、数模的应用起源于____。(D)
A.工业B.农业C.手工业D.建筑业
7、统一化的一般原则包括适时原则、____、等效原则、先进性原则。(A)
A.适度原则B.科学性原则C.公正性原则D.时效性原则
8、组合化的原则是统一化、____。(C)
A.简单化B.科学化C.系列化D.序列化
9、以下不是模块化的特点的是____(B)
A.通用化B.科学化C.系列化D.组合化
10、模块通常分为功能模块和____(D)
A.高层模块B.子模块C.一级模块D.结构模块
11、下列不是技术标准领域的是____(B)
A.基础类标准B.工作类标准C.方法类标准D.产品类标准
12、标准的制定程序一共分为____个阶段。(D)
A.3B.5C.7D.9
13、以下不是标准实施的主要任务的是____(A)
A.技术标准的发布B.技术标准的宣贯
C.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D.技术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认证
14、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不含____(C)
A.管理业务B.管理程序C.管理原理D.管理成果的评价与考核
15、管理体系标准分为____类。(B)
A.2B.3C.4D.5
16、综合标准化由____标准化工作者于20世纪60年代创造。(C)
A.英国B.美国C.前苏联D.中国
17、综合标准化的特点是整体性、目的性、____、成套性、全过程管理(闭环控制)、计划性和风险性。(A)
A.敏感性B.科学性C.综合性D.统一性
18、综合标准化过程包括准备阶段、____、制定标准阶段、实施阶段。(D)
A.调研阶段B.讨论阶段C.修订阶段D.规划阶段
A.1999.08B.2001.08C.2001.06D.2005.06
20、产品认证的基本要素不包括____。(A)
A.出厂检验B.型式检验
C.质量管理体系检查D.监督检验和监督检查
21、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机构。(C)
A.IECB.ASTMC.ISOD.WSC
22、下列____不是欧洲标准化机构。(B)
A.CENB.PASCC.CENELECD.ETSI
23、“朱兰三部曲”包括质量计划、____和质量改进。(B)
A.目标设定B.质量控制C.质量评价D.决策实施
24、物流技术标准不包括____。(D)
A.物流设施标准B.物流设备标准
C.物流作业标准D.物流管理标准
25、标准对推动现代化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不包括____。(C)
A.协调和促进作用B.合理的保护作用
C.引导和管理作用D.仲裁作用
26、绿色壁垒的特点不包括____。(D)
A.强制性B.国际性C.标志性D.过程性
A.科学性B.一种无形财产权C.空间性D.可控性
三、简答题(26题)
1、标准化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
答:1)远古时代人类标准化的萌芽;
2)建立在手工生产基础上的古代标准化;
3)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近代标准化;
4)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的现代标准化。
2、按制定标准的宗旨,标准可以分成哪两大类?
3、标准系统是什么,其属性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标准系统一般是指为实现确定的目标,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标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其主要属性是目标性、集合性、层次性、开放性(或动态性)、阶段性(相对稳定性)。
4、针对标准系统的宏观管理涉及到的原理有哪些?
答:1)系统效应原理:关于标准系统的目标及其优化问题;
2)结构优化原理:关于系统效应产生的内在根据问题;
3)有序原理:关于标准系统进化、发展的动力问题;
4)反馈控制原理:关于标准系统进行宏观控制的机理问题。
5、什么是客观实用性?对其起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客观实用性是指在确定参数分级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使之能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对参数分级起制约作用的因素主要有:标准化对象自身的特性、技术继承性、使用的方便性。
6、优先数系的优点是什么?
答:1)它是经济合理的数值分级制度;
2)它是统一、简化的基础;
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简单、易记、计算方便。
7、工业产品的系列化一般可分为哪几个方面内容。
答:1)指定产品基本参数系列标准;
2)编制产品系列型谱;
3)开展产品的系列设计等。
8、典型工艺与成组工艺的共同处和不同之处是哪些?
答:共同之处是两者都要在零件分类的基础上实现工艺通用化(典型化);
不同之处是:
1)实现通用化的依据不同;
2)零件分类原则不同;
3)适用的范围不同。
9、为了保证制定技术标准的质量和水平,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贯彻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
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3)合理利用国家资源;
4)充分考虑使用要求;
5)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6)技术标准间协调配套;
7)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8)适时制定,适时复审。
10、公标准的研制除了严格遵守基本原则外,还应满足哪些原则?
答:1)标准的公正性;
2)标准的科学性;
3)标准的前导性;
4)标准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11、私标准的研制应做到哪几点?
答: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有利于建立创新平台;
3)有利于整合资源发展网络经济;
4)灵活运用专利性标准战略。
12、管理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1)有利于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秩序;
2)有利于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普及、延续;
3)有利于按“例外管理原则”管理企业;
4)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厂”。
13、工作(操作)标准的内容有哪些?
答:1)岗位目标;
2)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业务分工与业务联系(信息传递)方式;
4)职责、权限;
5)质量要求与定额;
6)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
14、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答1)适用于各种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2)可满足各个行业对标准的需求;
3)易于使用,语言明确,易于翻译和理解;
4)将质量管理与组织的管理过程联系起来;
5)强调对业绩的持续改进;
6)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是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动力;
7)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8)强调ISO9001作为要求标准和ISO9004作为指南标准的协调一致性;
15、综合标准化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1)适应经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2)促进传统企业的管理体制转型;
3)把标准化提升到系统水平,发挥系统效应。
16、合格评定制度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答:1)是国际通行的规范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2)是企业和组织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的公正可靠的方式;
3)是国家或地区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指导消费、保护环境、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和便利贸易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17、国际标准包括哪些?
答:一部分是由ISO、IEC.ITU这三大国家标准化机构指定的标准,分别为ISO标准、IEC标准、ITU标准,他们构成了国际标准的主体;
一部分是由公认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
18、国际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答:1)国际标准成为建立市场秩序、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2)国际标准为人类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保障;
3)国际标准加强了环境保护,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4)国标标准推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
19、国际标准化的趋势是什么?
答:1)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重点逐渐转移;
2)国际标准数量不断增加,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3)标准和知识产权相结合。
20、卓越绩效准则的作用与用法?
答:1)它是将TQM的理念注入组织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2)它为指导组织的计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
3)它是企业及其他各种组织认清现状、发现长处、找出不足、知己知彼的一个听诊器或诊疗仪;
4)它还是在组织的管理中驾驭复杂性的一个仪表盘。
21、评价标准影响的关键步骤包括哪些?
答:1)理解产业和公司的价值链;
2)识别标准的影响;
3)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4)评价和整合结果。
22、信息通信技术标准分为哪四大类?
答:1)通用与基础标准,是开展信息通信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基础;
2)网络与支持标准,是满足信息通信网优化组成并有机运行、维护的技术保障;
3)设备与器件标准,是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和业务开放、设备研发、入网检测的技术依据;
4)业务与应用标准,是为用户提供质量、互连的、安全保密的各种业务和应用的技术前提。
23、高技术标准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1)标准化与研发同步;
2)标准、技术和知识产权产生绑定效应;
3)标准化组织形式更加多元化;
4)公标准和私标准的边界逐渐模糊;
5)高技术加速扩散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激增。
24、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答:1)重点行业物流技术和管理标准化将成为我国物流标准化的重点;
2)物联网建设标准化将成为我国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3)物品编码与解析标准化将成为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25、标准化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1)标准化是技术积累的平台;
2)标准化是提供创新效率的平台;
3)标准化是创新扩散的平台。
26、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有哪些?
答:1)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应对合力;
2)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实施战略调整;
3)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出口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地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九华山大道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