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著名作曲家坂本龙一因癌去世。癌症,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已成为当前全球共同面对的持续性公共卫生挑战。癌症是什么?面对癌症我们能做什么?
癌症是什么?
人体由万亿细胞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在身体需要时生长、分裂形成新的细胞。当细胞变老或受损时,它们就会死亡,新的细胞就会取代它们。然而,当癌症发生、发展时,这一有序的过程就会崩塌。随着细胞变得越来越不正常,变老或受损的细胞,在应该死亡的时候存活下来;新的细胞在不需要的时候形成。这些异常细胞不停地分裂,形成癌症。
癌症的影响因素
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总结出了中国各省份最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
(1)行为因素(4种)
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2)饮食因素(7种)
水果摄入低、蔬菜摄入低、膳食纤维和钙摄入不足;红肉、深加工肉类和盐渍食品食用过多。
(3)代谢因素(2种)
体重超重、糖尿病。
(4)环境因素(2种)
PM2.5污染、紫外线辐射。
(5)感染因素(8种)
幽门螺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华支睾吸虫、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
预防癌症,我们能做什么?
1、定期体检很重要,早发现早治疗
有一句话尽管有点极端但确实很有道理:“只要你活得足够长,你迟早会得癌症”。年龄可以说癌症的主要发病风险因素之一。
年龄可以说是癌症的主要发病风险因素之一,因此及时的体检对于发现癌症、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如果不做筛查,大概不少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癌,甚至直到晚期出现症状、难受不适,为时已晚。
此外,对于肿瘤患者而言,除了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以外,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全身体检,可以是一年一次或者半年一次。
2、健康饮食,多吃一些“抗炎食物”
《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中指出,身体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诱发肿瘤的机制之一。而通过改变饮食模式来调节机体的炎症状态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膳食中的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能量与营养素)可影响人体内炎症反应过程。
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抗炎食物:
(1)碳水化合物——全谷物,比如全麦粉、糙米、燕麦、小米及玉米等。
(2)脂肪——不饱和脂肪酸。比如用植物油这类不饱和脂肪酸代替动物油、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
(4)蔬菜和水果——占总食物重量2/3。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5)茶——绿/红茶都有抗炎作用。可依据个人健康状况和习惯,适量饮用。
3、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癌症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到重要作用。医学认为负性生活事件是诱发癌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对于预防癌症以及二次肿瘤发生也很有帮助。
人要有个好心态,要学会减压。一根橡皮筋,拉久了,压力太多,某天就会突然断掉,人也是一样的。有些事情需要认真,有些事情要学会得过且过。
4、无论年纪多大都要有运动习惯
2016年,美国癌症中心研究员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分析了多达144万欧美人的数据,发现运动能显著降低13种癌症发病率。食管癌、肝癌、肺癌这些高发癌症都可以通过运动来降低风险。
而对于患癌正在化疗的人来说,经过医生科学的运动指导,坚持12周后,血液生化指标检验异常率显著下降,癌因性疲劳方面的躯体疲劳和生命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普通人建议每周至少运动三次,每次在30分钟以上,最好能感觉自己微微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