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果

技术合作方式:可许可转让、合作生产

成果内容:一种沙塘鳢人工繁殖方法及其孵化装置,其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亲鱼选育、产卵受精、孵化和鱼苗培育各步骤,亲鱼择优强化培育后,采用温度调控、流水刺激等方法促进亲鱼群体同步产卵和受精,然后将附着有受精卵的瓦片消毒后放置在专门设计的孵化装置中孵化,孵化后的鱼苗幼体收集到鱼苗专用水泥池中精心培育;本发明的人工孵化装置是一长方体孵化槽,它设置有遮光板、增氧循环水泵、水位、水流、水量控制机构,操作管理方便,占用空间小,易于转移搬运。本发明整套技术是在室内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操作方便、规范、稳定可靠,不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能确保苗种的稳定生产,较好地解决了沙塘鳢苗种规模化商品化生产难题。

2.一种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的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亲本的选择及培育,2)亲本的配组及培育,3)抱卵虾挑选和孵化,4)幼虾培育,5)供标记虾培育及同塘养殖。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通过对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及早期生长比较的研究,为进行大规模家系构建和选育奠定了基础,有助于选育具有生长快速等优良生长性状的新品系,改变现有情况下苗种只能靠从天然水域捕捞或是依靠上一年养殖的留塘虾进行自繁自育和累代繁育的状况,形成系统的克氏原螯虾良种保持和选育技术体系。

3.克氏原螯虾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4.一种利用围隔进行克氏原螯虾家系同塘养殖的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围隔进行克氏原螯虾家系同塘养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1)池塘围隔制作和安装;2)克氏原螯虾家系虾放养;3)养殖管理;4)收获。本发明通过在池塘内用HDPE板为每个克氏原螯虾的家系构建相同规格的围隔,围隔上面均匀的打上小孔,再通过定期的全池进水和排水的方式,达到每个围隔的水质环境尽量保持一致,同时又避免了不同家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利用此种方法开展同塘养殖试验,模拟了自然水域生态环境,能够大大缩小试验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使试验结果更加科学,针对性更加明显,最终达到不同家系的同塘养殖对照的目的,为后续的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可靠的依据。

5.一种小规模简易培养淡水轮虫的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规模简易培养淡水轮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工艺步骤:1)淡水轮虫原种采集;2)淡水轮虫的筛选;3)淡水轮虫的饵料生物培养;4)淡水轮虫接种和扩大培养;5)淡水轮虫收集;6)淡水轮虫培育过程中敌害生物的防治。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通过将轮虫及轮虫饵料分别进行混种培养,可有效解决淡水轮虫单一培养时对培养条件要求苛刻的难题,在不需要特殊设备的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只要具备塑料桶和充气设施即可在鱼苗生产季节进行淡水轮虫的培养。本方法不受设备和场地限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

6.一种利用生物饵料室内繁育线纹尖塘鳢鱼苗的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饵料室内繁育线纹尖塘鳢鱼苗的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亲本选择及强化培育;2)自然产卵和孵化管理;3)鱼苗培育。本发明通过在室内开展线纹尖塘鳢鱼苗的繁育,使繁育全程较为可见可控,水温、水质、溶解氧等繁育条件都趋于稳定;根据线纹尖塘鳢鱼苗不同发育阶段的饵料需求,利用生物饵料在水泥池内对鱼苗进行精准培育,一方面确保了鱼苗对饵料种类的需求,另一方面,因为是小水体培育,使得投喂的饵料易于摄食,从而大大提高了饵料的利用效率,最终不仅可提高鱼苗的培育成活率,还可节约育苗成本。

7.红螯螯虾(澳洲淡水龙虾)规模化繁育技术

是否专利:非专利

成果内容:通过多年开展红螯螯虾亲本强化培育及同步产卵技术研究,已确定促进亲本同步发育的适宜营养及水质、光照、温度等环境参数,获得亲本强化培育模式及促进同步抱卵技术,综合提高亲本越冬成活率及雌虾抱卵质量。获得苗种孵化后的饵料配伍,发育的适宜营养及水质、光照、温度等参数,突破了红螯螯虾大规模苗种培育技术瓶颈,此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8.红螯螯虾(澳洲淡水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成果内容:利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获得红螯螯虾的前期养殖空间,晚稻种植后开展稻田和红螯螯虾共生养殖,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虾的粪便和饲料可以被稻田吸收,虾也可以起到松土和去除部分虫害的功能,同时开展生物防控手段预防水稻病虫害且不泼洒杀虫剂,养殖过程中水质优良且生态环保。亩产红螯螯虾100斤以上,水稻1000斤以上,较常规种植晚稻相比净增收3000元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生态高效种养殖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9.红螯螯虾(澳洲淡水龙虾)速生新品系的示范推广

成果内容:基于传统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BLUP)制定红螯螯虾的配种方案,大大提高了遗传选育进程。同时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开始筛查病原,构建高效的SPF群体。目前已选育2代速生的红螯螯虾新品系,正在开展速生品系的生长性能测试和推广。

10.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红螯螯虾胚胎离体孵化的装置,包括:支撑基座;孵化器,其一端封闭,一端开口,封闭端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内;孵化器内设有第一过滤体与第二过滤体,第一过滤体、第二过滤体与孵化器侧壁围成用于红螯螯虾胚胎孵化的孵化空间;进水泵,用于为孵化器输送养殖水;及进水管,设于孵化器内,其一端贯穿第一过滤体并通过连接管与进水泵连接,另一端贯穿第二过滤体;孵化器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靠近孵化器的开口端设有出水口,出水口设于孵化空间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孵化过程中易于观察红螯螯虾胚胎的生长发育状况,可显著提高红螯螯虾胚胎的孵化成活率。

11.一种翘嘴鲌、三角鲂及其杂交子代分子鉴定的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翘嘴鲌、三角鲂及其杂交子代【翘嘴鲌(♀)×三角鲂(♂)】分子鉴定的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研究通过选择翘嘴鲌、三角鲂及其杂交子代的核糖体DNA的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基因,该基因在三种鱼中扩增片段大小存在显著的差异。设计一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ITS1区域来区分翘嘴鲌、三角鲂及其杂交子代。本发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可信度高,可应用于翘嘴鲌、三角鲂及其杂交子代的品种鉴定。

12.一种翘嘴红鱼白与团头鲂杂交育种方法

成果内容:一种翘嘴红鲌与团头鲂杂交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择冬季和春季,分别筛选成熟、健康的野生翘嘴红鲌、团头鲂作亲本;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选择5月下旬至6月中旬,分别对两种亲本注射催产药物HCG与LRH-A2的混合物;按雌、雄亲本1-3比例人工采精卵授精,将杂交受精卵入冲水式孵化缸或孵化环道中孵化。该杂交育种方法,可操作性较强,适配性好,培育出的杂交子一代生长快、肉质细嫩、食性杂、抗逆性强、抗病能力较强、易于运输,养殖成本相对较低。

13.一种翘嘴鲌雌核发育诱导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翘嘴鲌雌核发育诱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鲤鱼精液;(2)对鲤鱼精液进行紫外线遗传灭活处理;(3)采集翘嘴鲌成熟卵子,用经过紫外线遗传灭活处理后的鲤鱼精液进行干法授精;(4)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处理后放入孵化容器中进行孵化,正常成活的鱼苗为雌核发育鱼。本发明采用普通鲤鱼的紫外线遗传灭活精子刺激翘嘴鲌卵子,通过冷休克抑制卵子第二极体释放促使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成功获得翘嘴鲌雌核发育个体。由于正常存活个体即为雌核发育鱼,不需要再进行后续的染色体、遗传标记等鉴定分析,显著简化了鉴定程序。

14.一种翘嘴鮊与三角鲂杂种制备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翘嘴鲌与三角鲂杂种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亲本选择、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苗种孵化及培育等技术环节,本发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获得的杂交种体型美观且生长优势明显,而且性情温和,不喜跳跃,抗逆性强,易于捕捞,鱼种和成鱼长途运输成活率高;肌间刺较翘嘴鲌少,而肌肉细嫩程度好于三角鲂,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具有更为广泛的摄食习性、更优异的耐低氧和抗应激能力;杂交种两性可育,为进一步挖掘杂种子代的养殖潜力提供了可能,有望培育出性状优良且稳定遗传的养殖新品种。

15.一种新型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实验用微型跑道

16."太湖鲂鲌"和翘嘴鲌“全雌1号”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

成果内容:通过群体选育、雌核发育诱导、远缘杂交、性逆转等育种技术的集成应用,成功突破了翘嘴鲌染色体倍性操作、性腺发育调控、远缘杂交等核心技术,成功选育出了“太湖鲂鲌”(GS-02-001-2017)和翘嘴鲌“全雌1号”(GS-04-002-2020)2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并建立配套的人工繁育技术和池塘养殖技术。其中“太湖鲂鲌”新品种鱼种饲料蛋白最适需求量平均降低12.3%,18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48.2%。翘嘴鲌“全雌1号”与未经选育的翘嘴鲌相比,18月龄鱼生长速度平均提高17.0%,平均雌性率为99.8%。

17.黄尾密鲴、花、唇、长春鳊等鱼类的规模化繁育技术

成果内容:已开展多年的黄尾密鲴、花、唇、长春鳊鱼类的规模化繁育工作,苗种孵化率80%以上,年生产水花2亿尾以上,该方法产量稳定且操作简单,可显著提高黄尾密鲴、花、唇、长春鳊的繁殖成功率。

18.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新品系创制与应用

成果内容:通过大规模家系选育技术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生长速度、抗逆、饲料利用率等作为育种改良指标,构建多性状复合育种模型,BLUP法估计遗传参数与育种值,制定配(选)种方案,改良了罗氏沼虾的经济性能。集成无疫化保种布局、受精卵脱毒离体孵化、高频全覆盖病原检测等技术,构建了罗氏沼虾SPF良种培育技术体系,保障了全生命周期的SPF状态。累经6代选育,新品系在国审新品种“南太湖2号”的基础上,生长速度提高20%以上,同时养殖存活率提高6%以上,饲料系数下降10%以上,养殖新品系产量高、抗逆性强、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近5年来,直接推广良种亲本320万尾,良种虾苗100亿尾以上。通过“种虾+技术”的模式,与10余家罗氏沼虾育苗企业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育繁推”一体化商业化育种模式,间接推广良种虾苗350亿尾以上,辐射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使整个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6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9.一种新型养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养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设置的一个或多个沉淀池、用于附着有益微生物的浮球池、漂浮植物净化池、一个或多个人工湿地净化池、微藻净化池、食藻虫净化池、用于去除残留的微藻和食藻虫的鱼蚌净化池以及最后用于增加水中溶氧量的曝气池,所述人工湿地净化池内设置有净化滤料并种植水生植物。不同类的池子所主要针对的去除水中的碳、磷营养元素和有机质种类有所不同,本申请通过各个池子依次合理的设置,可有效去除水中绝大部分的COD、氮磷和悬浮物质,因此经过该系统净化修复后的水杂质少、净化率高、含氧量高。

20.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避鱼式生态修复浮床,该浮床主体外围设有浮力件;浮力件上穿插有支撑柱,支撑柱的一部分始终位于浮力件之上;浮床主体与支撑柱相连。浮床内部底层为滤食性贝类层,滤食性贝类层之上为藻食性鱼类和食用腐殖质和有机物碎屑的鱼类层,鱼类层之上为水生植物层。与现有生态修复设施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防鱼效果良好、适用水域广、造价低廉、生态系统稳定性高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优势。

21.一种鱼类养殖试验围隔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鱼类养殖试验围隔,包括首尾相连成的环形封闭区域围板,围板内外设置有与之紧密相接的环形紧固件,环形紧固件上连接有支撑柱;围板所围成的环形区域顶部设有防逃设施,防逃设施四周被固定在围板内部最上层环形紧固件内;围板内外由管道相连通与现有鱼类养殖试验围隔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适用性广、不易变形、可重复使用、可有效防止实验鱼类逃逸或受伤的优势。

22.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电动起运装备,包括:盛鱼框,由内框和外框组成,内外框之间设有海绵层,内外框上均设通孔,且内框上的通孔孔径小于外框上的孔径;起运机构,具有一架于养殖池上方的支架,支架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盛鱼框的钢丝及与钢丝配合的滑轮,以及电动钢丝绞缆机,用于控制钢丝的收/放使盛鱼框沿支架移动。本发明将盛鱼框在养殖池上运送并输送至运鱼活水车中,整个运送过程鱼类应激反应低,鱼类在运输中机械损伤小。

23.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专用捕捞网具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一种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专用捕捞网具,属于捕捞网具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捕捞网具包括固设于养殖池进水端的推水机,推水机推水输出方向设有前端拦鱼网,前端拦鱼网后方设有钢架,钢架沿养殖池各边构建且可滑移,钢架后端连接网囊,网囊后端对应连接浮箱,浮箱后方设有与养殖池固定的后端拦鱼网,后端拦鱼网后方养殖池底部挖掘一吸污池,吸污池为条状矩形凹槽。本发明的捕捞网具捕捞操作方便,捕捞效率高,可优化养殖水质,可有效提高水体循环利用效果。

24.一种罗氏沼虾育苗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工艺

成果内容:本发明涉及一种罗氏沼虾育苗废水无害化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和生化处理两个阶段。预处理阶段:包括育苗废水固体饵料残壳去除和反渗透盐分去除;生化处理阶段:包括高盐废水软化絮凝处理、盐水分离和淡水生物吸收。本发明在有效去除固体饵料残壳的同时可以保持过滤通道的长期通畅,有效防止固体残壳堵塞反渗透系统,同时能有效去除育苗废水中的盐分和氮磷等污染物,降低育苗废水引发的盐碱化问题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处理工艺生态环保,节能高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5.一种菜-藻-虾零排放高产环保室内养殖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涉及涉及一种菜藻虾零排放高产环保室内养殖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养殖水箱以及养殖水箱中的水体消毒曝气、种植植物、调节水体盐度及放虾苗、制作小球藻培养液、小球藻定期接种、饲养管理、换水管理以及日常维护。这种菜藻虾零排放高产环保室内养殖方法具有零排放、换水率低的特点,同时在该方法下得到的南美白对虾产量高、无病害、品相佳。

26.利用人工生态基在池塘生态养殖日本沼虾、沙塘鳢的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生态基在日本沼虾、沙塘鳢池塘生态养殖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池塘选择;(2)池塘人工生态基布局与生物膜形成;(3)苗种放养;(4)饲料投喂;(5)水质调控与日常管理;(6)成虾与成鱼捕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使池塘水质保持良好稳定,除水温较高的季节加注新水提升水位外,整个养殖周期不用换水,几乎无养殖废水排放,生态效益显著;而且生态基上微生物、藻类等生物群落,可为虾苗、沙塘鳢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利用沙塘鳢捕食体弱病残的虾苗和8月份繁殖的秋苗,减少日本沼虾养殖发病率,提高成虾出池规格和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27.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发明专利)

成果内容:本发明涉及养殖用水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养殖用水原位修复系统。包括沿水流经过的先后顺序依次相连接设置的用于对养殖用水进行初步过滤的初步滤净箱、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的第一沉淀池、用于消耗水中溶氧和部分有机质的漂浮植物净化池、用于消耗水中大部分有机质的一个或多个微生物净化池以及位于最后的用于滤去颗粒物和残渣的收尾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为第一斜管沉淀池。本申请通过七个池子依次合理的设置,可去除水中的绝大部分相应的杂质和有机质,经过该系统净化修复后的水杂质少,净化率高,含氧量高。

28.一种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方法。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选择;(2)池塘布局;(3)鱼种放养;(4)饲料与投喂;(5)水质调控和日常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青鱼池塘养殖模式由主养池塘和辅养池塘组成,主养池塘以青鱼成鱼养殖为主,辅养池塘以青鱼鱼种养殖和滤食性鱼类养殖为主,辅养鱼塘可以有多个池塘组成;辅养池塘通过配置一定比例的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等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素,并在养殖过程中结合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控,初步实现了养殖水体自身的生态净化和自体循环;本发明的养殖新模式可促进青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传统的青鱼养殖模式转型升级。

29.一种用于日本沼虾和沙塘鱧混养的生态池塘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日本沼虾和沙塘鳢混养的生态池塘,包括池塘,池塘为方形结构,池塘底部淤泥厚度不超过20cm;池塘安装有底部增氧机和潜水泵;池塘塘边四周设有竹竿,竹竿之间由绳子相连,绳子在池塘中可呈Z字状排列、井字排列或平行线排列;绳子下固定有人工生态基,人工生态基底部系上沉子,人工生态基能在水体中垂直悬挂,所述人工生态基的密度为50~100m3/亩。本实用新型使池塘水质保持良好稳定,生态基上的微生物、藻类等生物群落,可为日本沼虾和沙塘鳢苗种提供合适的栖息地,减少其养殖发病率,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30.一种罗氏沼虾池塘养殖査料器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罗氏沼虾池塘养殖查料器,解决了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量控制要求高,养殖者对饲料投喂量判断难度大的问题。本装置长杆的后端固定有查料斗,查料斗与长杆固定处吊设有浮子,查料斗包括直线支杆、前弧形支杆和后弧形支杆,前弧形支杆两端分别与直线支杆两端焊接形成查料斗前表面,后弧形支杆两端分别与直线支杆两端焊接形成查料斗后表面,前弧形支杆和后弧形支杆之间形成查料斗侧面,所述查料斗后表面和查料斗侧面包设有筛网,所述前弧形支杆和后弧形支杆的弧顶处与长杆后端固定。本实用新型查料器制作简单,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便于塘口使用;通过科学使用查料器对罗氏沼虾摄食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31.一种水生养殖动物运输车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养殖动物(如鱼、虾等)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生养殖动物运输车。包括车厢,车厢内上部设置有探头定位架、可移动地设置于探头定位架上的一个或多个探头,探头包括溶氧探头和/或视频探头。探头定位架上设置有探头移动轨道,探头移动轨道包括沿车厢长度方向开设有一条或多条探头移动主轨道、相通连接于探头移动主轨道上的若干分支探头定位轨道。探头上可拆卸地套接有与用于与探头移动轨道适配的导向夹固套。本申请将溶氧探头和/或视频探头直接悬挂或固定在探头定位架上,对探头进行定位,从而保证溶氧探头和/或视频探头不会从水箱中脱落,同时还可以轻松地调节、收缩、移动,探头不易损坏,取放方便,使用寿命长。

32.一种新型吸污管

成果内容: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池底清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吸污管。包括用于深入水底的硬管和相通连接于硬管上的导出软管,所述硬管上设置有用于在将管放入水中吸污时驱走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驱赶部件。所述驱赶部件包括可拆卸地固连于硬管端部的驱赶刷和驱赶照明灯,所述驱赶刷底端高于所述硬管底端形成便于硬管附近的污垢进入硬管的污流间隙;所述驱赶照明灯位于张架和硬管间隙或张架上,并可调节照明强度和频率。本申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使用时对鱼虾等水产养殖动物(尤其是底栖类)的伤害小,驱赶效果佳,从而避免多调整硬管以防撞到或吸到养殖生物,进而也加快了吸污速度,提高了吸污效率,降低了吸污难度。

33.光唇鱼亲鱼营养调控及规模化育苗技术

成果内容: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光唇鱼亲鱼的营养调控技术,改进了光唇鱼亲鱼强化、人工授精和受精卵孵化等规模化苗种繁育方式,成功使亲鱼排卵量从200-400粒/尾提高到600-700粒/尾,孵化率从40-50%提高到65%以上,较传统育苗效率大幅度提高。示范点生产数据显示,500kg光唇鱼亲鱼可稳定繁育出夏花苗种300万尾以上,真正实现了光唇鱼的规模化人工繁育和优质苗种批量供应。

34.一种包含折叠式分层生物滤池的净化系统及利用该系统净化水体的方法

35.一种澳洲淡水龙虾仿生孵卵方法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澳洲淡水龙虾仿生孵化系统,包括水泵(1)、孵化主体箱(2)、淋水管路(3)及摇动器(4),所述孵化主体箱内均布有多个流水槽(21),每个流水槽内均布有多个孵化框(22),孵化主体箱上设有固定架(23),淋水管路位于孵化主体箱上方并与固定架活动连接,淋水管路上设有多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上连有一淋水软管(26),淋水软管的数量和位置与孵化框数量和位置相匹配,每根淋水软管伸入一孵化框内,摇动器固定于出水口一侧的孵化主体箱上。本发明与澳洲淡水龙虾自然孵化过程高度相仿,使得澳洲淡水龙虾的培养更接近自然状态,并相比自然状态能显著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

36.白屈菜红碱在制备杀灭水产动物外寄生虫药物中的应用及防治剂

成果内容:小瓜虫是一种几乎可以感染所有淡水鱼类的寄生虫,最严重时曾造成年均20-30万吨鱼死亡,年均损失达20-30亿元,给我国的淡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治疗小瓜虫病效果较好的药物主要是硝酸亚汞和孔雀石绿,由于对人体有致癌性和毒性已被禁止在食用鱼上使用,目前,没有治疗小瓜虫病特效的药物,而主要利用甲醛、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虽有一定的功效,但长期使用带来的是环境污染、药物残留、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制开发环境友好型、高效的杀虫活性药物。本专利即是在此背景下,从天然植物白屈菜及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白屈菜红碱制备而成的新型制剂。具有对水产动物体外寄生虫的灭杀效果好,且还具有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毒害较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使用安全可靠。该防治剂以天然植物提取的白屈菜红碱为有效成分,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直接按1-2mL/m3的剂量泼洒于池塘中即可有效防治或杀灭水产动物体外寄生虫,防治或杀灭效果好。

37.一种抗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的植物源药物

成果内容:大口黑鲈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名优养殖品种,有第五大家鱼之称,2019年全国年产量47.8万吨。但目前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的一大限制因素即为病原为蛙虹彩病毒的“溃疡综合征”,该病在我国广泛流传,死亡率可达60%以上。目前针对该病没有有效可用的疫苗以及防治药物,迫切需要防治该病的药物。本技术在中药从靶点结构、阻断病毒复制以及抑制体内炎症风暴等三个层次出发筛选抗病毒组方,该病毒组方对鱼体的保护率可达60%以上,显著高于阳性药物利巴韦林和盐酸吗啉胍,同时,该复方制剂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鲈鱼是我国最具养殖前景的一个养殖品种,预计未来3年养殖面积可达50-100万亩,而蛙虹彩病毒病一直以来是限制鲈鱼养殖产业的瓶颈问题,本技术即是针对产业最痛点提出高效的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前景。

38.罗氏沼虾“铁虾症“预警及防控技术

39.一种鱼用植物源杀虫剂

成果内容:采用抑制鱼类寄生虫线粒体作用的呼吸作用的植物,经超微粉碎后制备的纯天源植物源性杀虫制剂,该制剂对鱼类抑制、麻痹鱼类的指环虫、锚头鳋、鱼虱等寄生虫,防治有效率≥60%,对虾蟹的累枝虫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0.一种渔用微生物制剂微胶囊制剂方法

成果内容:采用熔点多糖复合凝胶技术制备含微生物、疫苗、蛋白等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制备微胶囊的温度在35-38℃,能有效保证微生物、抗原蛋白的活性,适用于渔用微生物制剂、渔用口服疫苗及渔用微胶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41.一种抑制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复制的shRNA及其应用

成果内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复制的shRNA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shR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3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编码所述的shRNA的DNA片段的重组载体,包含该重组载体的菌株,以及它们在制备抑制大口黑鲈弹状病毒G糖蛋白复制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shRNA重组载体安全无毒,能显著抑制大口黑鲈弹状病毒G糖蛋白复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42.一种罗氏沼虾用复合免疫增强剂及其应用

43.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T-LAMP-LFD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试剂盒

成果内容:一种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RT-LAMP-LDF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使用该方法建立的MrNVRT-LAMP反应体系进行检测,依据反应体系中加入的检测探针,在反应结束后利用核酸快速检测试纸判定结果,结果显示在61℃30min,MrNV病毒RNA获得了高效特异性扩增。同现在该病毒的常用检测技术相比,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而且可用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现场使用,有利于罗氏沼虾白体病的诊断与预防。

44.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NASBA-LFD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试剂盒

成果内容:一种利用NASBA结合侧向层析试纸技术(LFD)检测罗氏沼虾野田村病毒的检测方法及试剂盒。采用该病毒RNA提取试剂提取MrNV病毒RNA,使用本发明建立的NASBA扩增体系进行检测,依据反应体系中加入的检测探针,在反应结束后利用核酸快速检测试纸判定结果,结果显示在41.5℃90min,MrNV病毒RNA获得了高效特异性扩增。同现在该病毒的常用检测技术相比,本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定量或定性检测,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更关键的是远高于常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可以有效的筛查种虾的带毒情况,可用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养殖户使用,有利于罗氏沼虾白体病的诊断与预防。

45.一种高通量快速筛选罗氏沼虾免疫增强剂的方法

46.草鱼呼肠孤病毒基因诊断试剂盒及其应用

成果内容:该成果提供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Grasscarpreovirus)的基因诊断试剂盒及检测方法。该试剂盒及检测方法是根据草鱼呼肠孤病毒保守区序列设计的一对引物为主体而设计的。本发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对草鱼呼肠孤病毒的特异性RNA核酸片段进行定性检测,简便快速,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草鱼鱼种及草鱼养殖过程中的GCRV的跟踪检测,避免病毒传播流行,提高科学管理效率;也可用于草鱼肾细胞系(CIK)分离病毒的鉴定,为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47.三疣梭子蟹C-型凝集素基因多态性标记及SNP分子标记基因分型的方法

48.一种中华鳖养殖用净水剂

成果内容:一种水质改良剂,可以降低池溏浑浊度,快速澄清水质,间接增加水中溶氧,恢复养殖品种正常的摄食活动,调节水体的表面张力,有效消除水体表面形成的油膜和泡沫等。有效控制蓝藻的过度繁殖,防止和减轻由于藻类光合作用过强而导致水体pH值偏高的现象。

49.一种提高龟鳖免疫力的复方中草药制剂

成果内容:一种龟鳖免疫增强剂,由黄芪多糖、多元维生素等复合而成,具有提高龟鳖免疫力的功效。对养殖龟鳖常见腐皮、穿孔等慢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50.一种采集浮游生物的装置

成果内容:遇到水体富含泥沙的情况常常难以将泥沙和浮游生物分离开,而且采集时也难以把握取采集量,为后续浮游生物鉴定带来极大不便。本专利通过设计可伸缩塑料管(按需连接段数)和下开口分液漏斗的连接,利用泥沙比浮游生物沉降速度快的原理,将水样和净水混合后在野外进行泥沙的粗略去除,携带方便且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大部分泥沙,为后续观察工作提供极大便利。

THE END
1.阳离子肽C9及其应用21.本发明提供的阳离子肽c9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活性、抗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不易产生耐药等特点,通过破坏细胞膜结构,增加膜的通透性和去极化水平以及扰乱膜的流动性,致使细菌无法完成必要的生物学过程而死亡,对体内抗感染治疗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潜力。 附图说明 ...https://www.xjishu.com/zhuanli/27/202210452574.html
2.日本同仁化学Dojindo产品目录表F374二价铁离子检测探针...5-Br-PAPS试剂 B026-100mg B026 100mg BCECF-AM试剂 B262-1mg B262 1mg Biotin-PEAC5-maleimide试剂 B299-10mg B299 10mg 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检测(ESR)——BMPO B568-10-50mg B568 50mg Biotin-SS-Sulfo-Osu试剂 B572-100mg B572 100mg 生物被膜形成量/抑制能力检测试剂盒—Biofilm Formation Assay...http://jinpanbio.com/archives/191751
3.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科技成果【技术简介】为解决山地果园果实、肥料和农药等运输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生产实际问题,华中农业大学研发了多系列多种形式的适宜于不同地形和动力条件的山地果园运输机,其中自走式单轨道系列运输机具有占地小不影响园间行走、不需要电力供应、轨道可任意长、轨道可形成闭环、安全性高等特点。 https://www.xgsme.cn/ArticleDetail.aspx?objectid=193
4.中草药对猪链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行业动态马齿苋在药物浓度在500和250mg/mL时对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当药物浓度≤33.3mg/mL时,可以看出随着药液浓度的下降,菌株产生生物被膜的能力加强;罗布麻叶对生物被膜形成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生物被膜形成作用。生成的生物被膜量相对于低浓度药液显著增多。http://m.xumurc.com/weixin/newsshow/32964
5.PI3K抑制剂–关于PI3K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实验文章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天然抗生物被膜剂及其对食源性致病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并从降低细菌表面黏附能力、selleckchem Elexacaftor调控群体感应信号通路、降解胞外聚合物组分及GSI-IX破坏细菌细胞膜等角度总Cardiac biomarkers结了天然抗菌剂抑制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旨在为食品工业中食源性...http://www.pi3ksignal.cn/
1.同仁化学B606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试剂盒DOjinDO特点:● 检测时间大幅缩短● 减小复孔间的孔间差 详细介绍 同仁化学 材料表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试剂盒 货号:B606 规格: 24tests ¥2500.00 商品信息: 储存条件:冷暗处保存 运输条件:常温 产品概述: 生物被膜 (Biofilm)是一种主要由细菌体外的多糖组成的膜状复合体,一般在含水的潮湿固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https://m.chem17.com/St251749/Product_37884203.html
2.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试剂盒品牌:钰博生物进口/国产品牌:钰博生物 包装规格:96t/48t 货号:yb-E13560 别名:电询 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试剂盒ELISpot即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法源自ELISA,又突破传统ELISA法,是定量ELISA技术的延伸和新的发展。总抗氧化能力(TAOC)检测试剂盒它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和ELISA技术,常被应用在自身免疫检测、疫苗和药品的研发与检测、传染病...https://china.guidechem.com/nbland/pro-show6700810.html
3.问题解答–美仑生物美仑支原体预防剂(MA0339)可以用于防止支原体污染;支原体清除剂(MA0340)可以用于消除细胞中已有的支原体污染,加入支原体清除试剂,细胞会长得稍慢点,但能长;如若支原体清除后,可以换成预防试剂长期使用,清除试剂不建议长期用。 双酶检测试剂盒常见问题 1) 酶标仪检测,酶标仪的设置条件是什么? https://www.meilunbio.com/faqs/
4.首批33项优秀医药成果公布!广东推动“高精尖”医药创新成果转化...2023年9月26日下午,广东省首届优秀医药成果发布暨转化签约大会在广州粤科金融大厦召开,公布全省首批33项优秀医药成果,10项优秀成果与转化合作企业签约,并进行了代表性优秀成果路演,推动优秀医药成果与产业基金、生物医药企业精准对接,助推医药创新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27/c8145232.html
5.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新址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子项...7.2、在招标文件获取期限内,供应商应通过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的注册账号(免费注册)并获取招标文件(请根据项目所在地,登录对应的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即省本级网址/地市分网)),否则投标将被拒绝。 7.3、获取地点及方式:注册账号后,通过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以下载方式获取。 http://zfcg.fuzhou.gov.cn/upload/document/20221101/8568ad1ea74e4829ba717e0f0a4fc4f1.html
6....质量与创新成为发展重点公司处于生物药产业链的上游,专注于重组蛋...百普赛斯的检测服务包括生物药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分子互作分析测试服务、抗独特性抗体 开发服务等。公司提供从抗原制备到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多克隆抗独特型抗体,药代动 力学及免疫原性检测试剂盒开发的一站式服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百普赛斯在抗体方面开发了抗独特型抗体、SARS-CoV-2 等一系列抗体;试剂盒方面研...https://xueqiu.com/9508834377/226568380
7.细菌如何交流和占地盘——细菌的群体感应和生物膜微生物细胞群体密度的增加使微生物之间的细胞间通讯成为可能,从而产生群体感应信号。 生物发光、毒性因子产生、次级代谢产物产生、DNA摄取能力、生物膜形成等,这些都离不开群体感应。 如果有一两个细菌进入我们体内,它们释放出一些有毒物质或毒素,对于我们几乎没啥影响。 https://blog.csdn.net/Hangzhou_Guhe/article/details/124882391
8....Whatman滤纸Harlan饲料Bio上海金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系列产品,欢迎访问官网或者咨询我们相关生化试剂、色谱柱和实验仪器耗材相关产品。主营Lumiprobe Cy系列活性荧光染料,修饰性PEG,日本WAKO和光纯药、关东化学Kanto试剂、Nissui日水培养基,Megazyme食品分析检测试剂盒药典标http://www.renbangtech.com/
9.浅谈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因素37℃培养箱静置 培养 72 h 后用酶标仪检测生物生长量,蒸馏水冲洗 三次,洗去未黏附的浮游真菌,60 ℃烘箱1 h,用0.5% 结晶紫染色5 min,用蒸馏水冲洗后室温下自然晾干, 用酶标仪测定ATCC 64550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 力,相对生物膜形成能力=(处理组 OD490/空白对照OD490)×100。https://www.yihengyq.cn/xwdt/hydt/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