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CRP、WBC、PCT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州市德安医院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接收的35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验室检查确诊26例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同期选择26例结果为阴性作为对照组。将其均采取CRP、WBC、PCT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结果观察组CRP、WBC、PCT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WBC、PCT单独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P<0.05)。观察组CRP、WBC、PCT联合检测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CRP、WBC、PCT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较佳,能够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各种以细菌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疾病,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包括感染性腹泻、肺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种类较多,治疗方法均不同。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是预防和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关键。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某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1]。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为血液中一种重要免疫细胞,是一种无色的有核球形细胞[2]。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血清降钙素的前肽物质,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产生[3]。CRP、WBC、PCT均为细菌性感染诊断的常规指标。将CRP、WBC、PCT单独检测细菌感染性疾病虽然能够反映患者机体状况,但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准确度较低[4]。为确保诊断效果,临床上常将三种指标联合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三种指标能够相互弥补,能够有效提高诊断效果[5]。本文旨在分析CRP、WBC、PCT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常州市德安医院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接收的35例疑似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验室检查确诊26例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同期选择26例结果为阴性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治疗。②精神异常,沟通困难,认知障碍。③配合度较低。④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⑤中途退出。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CRP、WBC、PCT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具体操作方法:收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ml,根据3000r/min速度进行5min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利用沃文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PCT。采取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RP。采取迈瑞BC-7500进行WBC检测。
1.3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CRP、WBC、PCT检测结果。②分析观察组CRP、WBC、PCT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阳性率。PCT判断标准:PCT>0.5ng/ml为阳性。WBC判断标准:WBC≥9.5×109/L。CRP判断标准:CRP>10ng/ml。联合检测阳性判断标准:CRP、WBC、PCT三种检测均符合阳性判断标准,即PCT>0.5ng/ml,WBC≥9.5×109/L,CRP>10ng/ml。③分别分析观察组CRP、WBC、PCT单独与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100%,准确度=准确例数/每组对应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实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100%。阴性预测值=真实阴性例数/(假阴性+真阴性)×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连续性变量中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CRP、WBC、PCT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水平)用代表,组间对比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CRP、WBC、PCT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阳性率;观察组CRP、WBC、PCT单独与联合检测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用例数(%)代表,组间对比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范围62~82岁,平均(72.17±2.03)岁。对照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范围54~84岁,平均(72.38±2.11)岁。两组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2.2分析两组CRP、WBC、PCT检测结果
观察组CRP、WBC、PCT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分析观察组CRP、WBC、PCT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阳性率
观察组CRP、WBC、PCT单独检测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测阳性率(P<0.05)。见表2。2.4对比观察组CRP、WBC、PCT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情况观察组CRP、WBC、PCT联合检测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检测(P均<0.05)。见表3。
3、讨论
表1分析两组CRP、WBC、PCT检测结果
表2分析观察组CRP、WBC、PCT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阳性率[例(%)]
表3对比观察组CRP、WBC、PCT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情况(%)
综上所述,CRP、WBC、PCT联合检验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效果较佳,能够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金璐,丁芳芳,胡丹.血清CRPWBCPCTCD64指数联合检验在妇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7):86-89.
[2]韦登飞.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在儿童局部细菌性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15):2649-2650,2631.
[3]曹芯瑜.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验在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22,29(1):92-95.
[4]魏佳.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8):187-190.
[5]张延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5):38-40.
[6]冯文海.PCThs-CRPWBC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智慧健康,2020,6(31):12-14.
[7]郑淑菁.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在儿童细菌性感染检测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7):23-25.
[8]彭超.CRP检验联合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检验在儿科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8):7,11.
[9]毕玉珍,李艳.全血CRP联合血常规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236-237.
[10]耿东方.血PA/FIB比值PLT联合PCT鉴别血流感染不同细菌类型的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23,31(8):59-62.
[11]周容仲,张斌,王辉,等.血清SAAPCT及IL-1β联合检测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3,15(8):1449-1452,1457.
[12]徐柯,陈艺文,罗怀超.外周血PCThs-CRPWBCNETU及NLR水平对肺癌患者感染性发热的预测价值[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47(8):936-941.
[13]朱君琴,徐勇.PCTWBCCRPESR联合检测在肺良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0):113-115.
[14]任力,李剑峰,冉训,等.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5):80-83.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包裹而成的微小膜性颗粒,可由人体所有的体细胞产生,具有来自亲本细胞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脂质成分[1]。常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生理与病理反应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
小儿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导致腹泻、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等症状的疾病。目前临床上针对不同微生物感染小儿肠炎治疗方法不同,仅凭用药经验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临床上在小儿肠炎用药前常进行粪便常规检验,以指导患儿临床合理用药,但粪便常规检验耗时较长且诊断准确性欠佳。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常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上关于AMI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与心肌细胞坏死和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有关,病情变化复杂且预后较差。AMI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年AMI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在脂肪肝的类型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比较常见,其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导致的一种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脂肪积贮、炎性细胞浸润等变化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1]。关于NAFLD的发病机制有“慢性炎症性学说”“脂质浸润学说”等,其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NAFLD发病之前浓度有升高趋势[2]。
AID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种类多,并不断有新的自身抗体被发现,但目前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只有80多种[2],如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谱、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等[3,4]。检测自身抗体的常用方法有化学发光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荧光免疫法及免疫印迹法等[5,6,7]。
目前,SMZ的检测方法极大的依赖于色谱和质谱这类大型仪器,尽管这些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但仪器昂贵,检测成本高,且前处理复杂,十分耗时,很难在现场快速分析。因此,发展低成本、快速、灵敏且便捷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国内(宫颈癌、乳腺癌)筛查越发深入,可及时发现更多宫颈癌患者并进行有效治疗,宫颈癌前病变属于宫颈癌早期病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根治,则会发生癌变,对女性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中及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