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系蔡敏学号:1015401015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秋冬季节高发。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流感的症状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颜
2、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及咽部充血;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流涕、流泪、可有腹泻、呕吐和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发病原因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甲型流感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发病机制带有流感病毒颗粒的飞沫吸入呼吸道后,病毒的神经氨酸酶破坏神经氨酸,使粘蛋白水解,糖蛋白受体暴露。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HA)结合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嗜人类流感病毒的2,6受体存在于上、下呼吸道,主要是在支气管上皮组织和肺泡
3、型细胞,而嗜禽流感病毒的2,3受体存在于远端细支气管,肺泡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丙型流感的受体为9-O-乙酰基-乙酰神经氨酸。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病毒包膜上含有M2多肽的离子通道在胞内体中被酸性pH值激活,使核衣壳蛋白释放到胞浆(脱壳)。核衣壳蛋白被转运到宿主细胞核,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病毒核蛋白在胞浆合成后,进入胞核和病毒RNA结合形成核壳体,并输出到细胞质。病毒膜蛋白经完整加工修饰后,嵌入细胞膜内。核壳体与嵌有病毒特异性膜蛋白的细胞膜紧密结合,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颗粒(芽生)。神经氨酸酶(NA)清除病毒与细胞膜之间以及呼吸道黏液中的唾液酸,以便于病毒颗粒能
5、节性流行常有两个高峰,一是在校学生及其邻居中(一般为年轻人),第二是在闭居家中的人和半封闭的机构中(一般为老年人)。其他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患有慢性肺部疾病者,瓣膜性心脏病者或其他伴有肺水肿的心脏病患者是发生严重疾病的高危人群。妊娠第三期的孕妇、老年人、年幼者以及卧床不起者也同样较易发生严重疾病4、流行特征: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
6、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以散发为主。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4)流感病毒每年在温带的秋冬季节都引起大量散发性呼吸道疾病。流感应如何防治?(1).避免接触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均可能传播流感。早期发现和迅速诊断流感,应及时上报、隔离和治疗患者,减少传播,降低发病率,控制流行。(2).切断传播途径。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分泌物中,咳嗽、说话、喷嚏时散播至空气中,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要少去空
7、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注意洗脸、洗手、漱口等。(3).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与年龄、性别、职业等都无关。可通过疫苗、药物预防等。如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由于一般抗病毒药对流感疗效不佳,故预防胜于治疗,这对幼儿及老人尤为重要。流感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增进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应加强锻炼,营养膳食。2、通风是最好的消毒方法,因此居室、办公室要经常通风透气。3、为避免传播感染,应尽量少到人群集聚的公共场,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尤需注意通风。4、注意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外感风寒。5、及时医治易诱发流感的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肠寄生虫症等病,以
8、防双重感染。6、保护重点人群,如抵抗力本来就较差的老人、小儿,还有患有慢性病和各种免疫功能低下者,最好在流感季节来临之前接种疫苗,以防万一。我们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能有效控制流感的大规模流行,也没有对抗流感病毒的特效药,所以防止它任意肆虐的最好办法就是预防。大多数青少年在感染上流感病毒的12天内即发病;最快是从开始感染到发高烧只要56小时。发生流感后,体温常在发病第一天就达到高峰(3940),头痛,全身常酸痛得瘫软而不能起床,胸前部还有烧灼一样的疼痛。与一般感冒相反,多数流感病人虽有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但一般都不厉害,然而,由于流感病毒的全身毒性反应,多数青少年会表现出
9、浑身烧得滚烫的急性热病容,眼结膜充血,肺部常有干性啰音。抵抗力较好的青少年患者,一般可在34天内退烧,其他症状也渐渐消退,但浑身无力的症状有时会持续两星期左右。抵抗力较差的青少年则会出现肺炎型流感。发烧常持续12周;咳嗽剧烈、胸痛明显、咯出块状或片状的灰白色浓痰,很粘;X线胸片可以看到两肺上都有炎症阴影。极少数患者的肺炎表现更严重:高烧、剧咳、心慌气短、紫绀;无论医生听诊或是X线检查都能发现明显的肺炎症状;少数患者会因急性呼吸衰竭而死亡。体质较差、原有呼吸、心脏等慢性病尚未治愈的青少年患流感后一定要抓紧治疗,防止向肺炎型转化。目前对流感病毒还没有特效药,所以治疗着重
10、在于护理和对症治疗。流感起病急而重,此时最好卧床休息。多喝水,保持鼻咽部和口腔的清洁卫生。高烧和全身酸痛明显的可口服复方阿斯匹林等;有时体温很高,肺部症状明显,或发生频繁呕吐等,医生会考虑让患者住院,进行输液,并密切观察。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这两种药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确诊后使用越早效果越好;已发病48小时后再用效果就很差。甲基金刚烷胺用量只有金刚烷胺的一半,头晕、嗜睡等副作用也少。西药病毒唑对各型流感病毒都有治疗作用,一般可在起病之初就滴鼻、口含两种方法并用。年龄较小的少年,可使用干扰素汽雾剂,对减轻肺部炎症、剧咳、高烧、呼吸急促等比较有效。据统计,我国在学青少年中,流感
11、患病率是所有传染病中最高的,而且流行快而急,危害面广,所以做好群体预防工作非常关键,主要措施应有:平时要注意搞好室内外卫生,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扫地先洒水,防止尘土飞扬,减少飞沫传播。对流感一定要作好疫情报告,原则是“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已发生流感的人应就地隔离治疗一周,对其他密切接触者也要注意观察。流感流行期间不搞大型群众活动,少去公共场合,也不要去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如有必要外出,最好戴上口罩。流感流行期间教室要定期用1漂白粉澄清液喷洒;病人用的衣物、被褥等最好放在阳光下曝晒两小时以上;病人房间用0.75克/升的过氧乙酸熏蒸。更简易方便的办法是:买回市面上出售的食醋(按每立方米5毫升计),加水1倍稀释后,加热蒸干;熏蒸前把门窗关闭,人们在熏蒸的同时最好都留在室内半到1小时。每日或隔日熏蒸一次,连续46天。使用当地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制成的流感减毒活疫苗,用鼻腔喷雾法或汽雾法接种。接种两周后体内产生抗体,一个月时达高峰,但免疫力只能维持半年左右,所以预防效果还不够理想。但在大小流感流行期间,以学校为单位集体接种还是预防集体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