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结合日常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常见的免疫现象,介绍免疫的基本知识,并讨论免疫器官与组织的组成与功能。
●1.1免疫学概述
本节介绍免疫的概念、功能与类型。对传统“免疫”概念、现代“免疫”概念进行解析,对免疫防御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的内涵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进行解析,对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主要特点进行总结比较。
●1.2免疫器官与组织
第二章抗原
本章以免疫的基本知识为背景,介绍抗原的概念和属性、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并进一步讨论抗原的分类。
●2.1抗原的概念和属性
本节介绍抗原的概念和性能。通过对抗原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分析,解析抗原概念;通过对抗原表位和交叉反应的分析,解析抗原特异性的本质与应用。
●2.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本节介绍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在分析抗原异物性与理化性质对抗原免疫原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宿主因素以及抗原进入机体途径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
●2.3抗原的分类
本节介绍抗原的分类。主要介绍按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方法中的一些常见的重要抗原(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并进一步讨论了按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依赖性的抗原分类。
第三章免疫分子
本章重点介绍两大类免疫分子。第一大类是与体液免疫应答关系最为密切的免疫球蛋白;第二大类是与细胞免疫应答关系最为密切的细胞因子。
●3.1免疫球蛋白
本节介绍免疫球蛋白。在讨论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并介绍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生物学作用。
●3.2细胞因子
本节介绍细胞因子。在讨论细胞因子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分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与生物学作用,并介绍临床上常见的一些细胞因子制剂。
第四章免疫细胞
●4.1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
●4.2B淋巴细胞
●4.3T淋巴细胞
第五章特异性免疫应答
本章主要介绍了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两种类型(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重点阐述了两类免疫应答的概念和应答过程。
●5.1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本节主要介绍了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包括其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不同应答方式。详细分析了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中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T细胞发挥的免疫效应等阶段。
●5.2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本节主要介绍了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包括其对TD抗原和TI抗原的不同应答方式。详细分析了B淋巴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以及B细胞发挥的体液免疫效应的过程。
第六章超敏反应
本章以各种常见的超敏反应性疾病为切入点,介绍Ⅰ~Ⅳ型超敏反应。
●6.1I型超敏反应
本节主要介绍Ⅰ型超敏反应性的特点、参与成分、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和防治原则,重点阐述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
●6.2II型超敏反应
本节主要介绍Ⅱ型超敏反应性的参与成分、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重点阐述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
●6.3III型超敏反应
本节主要介绍Ⅲ型超敏反应性的参与成分、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重点阐述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
●6.4IV型超敏反应
本节主要介绍Ⅳ型超敏反应性的特点、参与成分、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疾病,重点阐述其发生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
第七章免疫防治
本章以免疫学基本理论为依托,介绍免疫预防、免疫治疗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7.1免疫预防
本节以机体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为知识背景,重点介绍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二种免疫策略的特点及常用的生物制剂。
●7.2免疫治疗
本节主要介绍特异性免疫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特点及常用的生物制剂。同时介绍了常见中药的免疫治疗作用。
●7.3课程思政视频:消灭中国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学家-顾方舟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病毒学家顾方舟带领团队研制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过程及其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
第八章病原生物学绪论
本章结合日常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常见的感染现象,以概述形式介绍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以及人体微生态系的基本知识,并讨论病原生物的控制方法。
●8.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本节介绍病原生物分类与病原生物学的概念。对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等三大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了病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8.2人体微生态系
本节介绍人体微生态系。对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生理作用进行分析,并介绍了微生态失调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8.3病原生物控制
第九章细菌学总论
本章主要介绍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重点介绍了细菌基本结构、特殊结构的化学组成与功能、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9.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本节主要介绍了细菌三种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四种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与四种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重点介绍了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医学意义。
●9.2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9.3课程思政视频:青霉素的研发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青霉素研发的过程及其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
第十章常见致病细菌
本章介绍临床上常见致病细菌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及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10.1葡萄球菌属
本节主要介绍致病性葡萄球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10.2链球菌属
本节在介绍链球菌属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A群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引起的相应疾病。
●10.3奈瑟菌属
本节介绍致病性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性状、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10.4埃希菌属
本节介绍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以及在卫生细菌学检测中的应用。
●10.5沙门菌属
本节介绍沙门菌属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10.6志贺菌属
本节介绍志贺菌属(痢疾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
●10.7破伤风梭菌
本节介绍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作用机制、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与防治原则。
●10.8课程思政视频:挑战沙眼衣原体的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
本节主要介绍中国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院士研究沙眼衣原体的过程及其所表现出的奉献精神。
第十一章病毒学总论
本章主要从整体上介绍病毒的三方面内容。第一,介绍了病毒的基本特性,第二,介绍了病毒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即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三,介绍如何防治病毒所引起的感染。
●11.1病毒的基本特性
本节主要介绍病毒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病毒增殖的过程。
●11.2病毒感染与免疫
本节主要介绍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类型、致病机制以及机体抗病毒免疫机制。
●11.3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本节介绍如何防治病毒所引起的感染。
第十二章常见致病病毒
●12.1流行性感冒病毒
●12.2甲型肝炎病毒
本节主要介绍甲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和临床表现。
●12.3疱疹病毒
本节主要介绍二种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单纯疱疹病毒-II型)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并重点讨论了其潜伏感染与复发感染的特点。
●12.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本节从艾滋病发现简史出发,主要介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12.5狂犬病病毒
本节主要介绍狂犬病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第十三章真菌学
本章介绍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真菌的致病性与常见致病性真菌。
●13.1真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节介绍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繁殖与培养、抵抗力与变异性等生物学性状。
●13.2常见致病真菌
本节以真菌致病性的基本知识为背景,重点介绍三种常见致病性真菌(皮肤癣菌、白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生物学性状、致病作用、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等知识。
第十四章医学寄生虫学
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寄生虫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四种常见致病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与防治。
●14.1医学寄生虫学概述
本节在详细介绍共生、宿主、寄生虫概念与类别以及寄生虫生活史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寄生虫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并阐述寄生虫感染的特点。
●14.2常见致病寄生虫
本节主要介绍似蚓蛔线虫、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蠕形住肠线虫、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与防治。
●14.3课程思政视频:祖国医学对寄生虫的认识简述
本节主要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的认识。
1.1免疫学概述
1.2免疫器官与组织
2.1抗原的概念和属性
2.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2.3抗原的分类
3.1免疫球蛋白
3.2细胞因子
4.1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
4.2B淋巴细胞
4.3T淋巴细胞
5.1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5.2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6.1I型超敏反应
6.2II型超敏反应
6.3III型超敏反应
6.4IV型超敏反应
7.1免疫预防
7.2免疫治疗
7.3课程思政视频:消灭中国小儿麻痹症的病毒学家-顾方舟
8.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8.2人体微生态系
8.3病原生物控制
9.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9.2细菌感染与致病机制
9.3课程思政视频:青霉素的研发过程
10.1葡萄球菌属
10.2链球菌属
10.3奈瑟菌属
10.4埃希菌属
10.5沙门菌属
10.6志贺菌属
10.7破伤风梭菌
10.8课程思政视频:挑战沙眼衣原体的医学病毒学家——汤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