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斯尼教授讲得兴趣盎然,两眼放光,嘴里甚至不时有口水喷出。但是,他全然不顾这些,同学们听得也很入神。这时,他听见有人敲门。被打扰的范教授皱着眉头开门一看,原来是盖布斯尼教授。这个时候他来干什么呢?正想着,盖教授已经走了进来,对范教授一阵耳语。只见范教授的脸由红转白,然后迅速冲出了教室。盖教授一个箭步跟过去,迅速关上了门,而且居然还把门从里面锁上了,同时嘴角还露出了几丝不易察觉的笑。
怎么回事?同学们都禁不住猜疑。
被骗走了的范教授很快又回来了,拼命敲着教室的门:“老盖呀,老盖,你怎么能这样呢?误人子弟呀!呜呜……”
盖教授对着窗外挥挥手,做了个“拜拜”的手势,然后直接开始讲了。
大宝(小声嘀咕):哼,老盖自我陶醉呢,他见过凤凰吗?
盖布斯尼教授:大宝啊,我可是一个假期没有讲课了,心里好痒啊!你说什么来着,我没见过凤凰?其实,想象中的事物才是最美的!哦,跑题了,我们还是说作文的开头。那就是说,开头一定要是最漂亮的!刚才范教授讲课我都听到了。他说,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现在本教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的作文开头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大半!但是,怎样才算是好的作文开头呢?这是作文宝典秘籍,我还是写在黑板上吧。
■“以奇句夺目”
大宝(又嘀咕起来):哼,还说是魔法学院,一点儿也不好玩,老师不讲魔法,却开始讲什么名胜古迹了……
盖布斯尼教授:谁说我不讲魔法?这就现场表演!看,这是几根手指?一根?现在我把手放在讲桌下面,等会儿你们看看有什么变化。
迪迪:会不会变成一只小兔子啊!
盖布斯尼教授:别急,这就在变,出来啦!
乌米:哇,真会骗人!一根手指“变成”两根手指!
盖布斯尼教授(又把手放在桌子下面):哈哈,这次变得不好,你猜我还会变出什么?
大宝:变出三根手指!
盖布斯尼教授(把两手围成圆圈):错!
迪迪:这种把戏我也会,不就是一个圆圈吗?我还会变出小狗、兔子和蝴蝶呢!
盖布斯尼教授:这不是圆圈,这是“圈套”。好的作文开头,就是要把读者“骗”进你的“圈套”。这不是我的发明,这是清朝大戏剧家李渔给他儿子的建议。
乌米:啊?好有来头啊,愿闻其详!
■“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乌米:盖教授给我们介绍的开头方法太好了。今后写作时,我们只要把老师“骗进去”就万事大吉啦!
盖布斯尼教授:你们要是都这样想,我就真像范教授说的那样——误人子弟了!
迪迪:啊?刚才让我们“骗”,现在又不让我们“骗”,到底什么意思嘛!
迪迪:引人入胜虽然好,用起来也要慎重,可别弄巧成拙。
大宝(又嘀咕起来):看来盖教授也就会这么一种开头方法……
盖布斯尼教授:大宝,今后不许背地里说人坏话,本教授知道的开头方法有一千多种呢!不过,归纳起来也就那么几大类型,如开门见山法、描写开头法、倒叙开头法、设问开头法、诗词开头法和对话开头法。其实,除了开门见山法以外,剩下的都可以归入引人入胜法。
【设计思路】:
只要提起家乡,谁都会倍感亲切,只要谈起家乡的山水,谁都会滔滔不绝,情真意切。根据教材
“君自故乡来”这一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艺术的眼光发现家乡的美,挖掘家乡的美,尽情表现家乡的美。
【教学目标】:
2、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3、能用流畅的话语写出家乡的美,突出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能发现家乡的美,并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用流畅的话语,有顺序地写出家乡的美.
【教学准备】:
1、安排课前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旅游?
生:可以看到很多的名胜古迹,优美风景。
师:那老师就考考你们,谁能够把这些美丽的景点与所在地联系起来!(引出知识天地二)
师:这些地方美吗?
生:美
师: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一个地方,在那里没有气势雄伟的山川,没有秀丽清澈的湖水,没有曲径通幽的园林,但是它却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地方,是哪一个都无法比拟的。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地方呀?
生:家乡
师激情诉说:对,是家乡,美不美,家乡水,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让人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今天我们就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慧眼去把家乡的美景看得清楚楚,用我们的妙笔把家乡的美景写得活灵活现!
出示主题
君自故乡来
二、七嘴八舌话家乡
师:无论我们身在哪里,家乡都会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无比的自豪!有很多诗句俗语都表达了这层意思,我们一块儿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引出知识天地第一题)
师总结:家乡,心中最美的词汇。你们的家乡都在哪呢?结合自己的生活填一下我们知识天地的第三小题吧!
教学安排:让生填完之后,开火车式的说一说!
师:家乡(郑州省会城市),她有自己独特的美!接下来,我们来个小比赛!“家乡美”pk赛!看谁把家乡夸得很美!
问题呈现:(分组)
“家乡美”pk赛,看谁把家乡夸得更美!
我的家乡在哪里呢?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吗?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名胜古迹吗?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物产吗
你知道家乡有什么美食吗?
注意:在学生说的同时,师要板书归类。(以郑州为例)这部分训练,其实也把素养考场部分融入其中!
风景: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有许多美丽的公园。有___,有____,有____,但我更喜______。
名胜古迹:二七塔、商城遗址……其中最出名的是
。
物产:新密大枣,荥阳柿子
美食:烩面……
注意:可以让生简单来说,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课堂是学生的天地,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并且训练生的观察力,培养其热爱家乡的美的感情!
师总结:家乡在同学们的话语中是如此的宜人!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家乡的美丽风光吧!(把学生组织到教学活动中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播放郑州风光短片——郑州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土人情、风味特产以及发展中的郑州新貌等等。
还有关于郑州的歌
郑州什么多?梧桐树多。大街小巷都栽有,夏天遮阳冬挡沙。
郑州什么多?文物多。掘地三尺自然现,全国排名数第一。
郑州什么多?商场多。连锁超市到处见,真方便。
三、
例文导读,细致指导
师总结: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出了家乡的美,那么怎么样才能把家乡的美有序的介绍出来呢?我们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么介绍自己家乡的!
(引入听力部分)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听读能力,并从短文中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安排:
1、
学生审题,师读听力。
2、
师检查听读效果
3、
师从中分析写作技巧。
(有层次,抓住几个特点来写。)
师总结: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家乡的风景名胜,文化古迹,绮丽风光,独特的风俗景观,在你眼中都是最美的,其实除了抓住这几个方面来写之外,我们也可紧紧抓住一个方面来写,以此突出城市的美!怎么写呢?我们一块儿来看一下《郑州夜景》,看它是如何点出美的?
(引出精读训练)
生再读,填写文后问题。
师挑答,检查阅读效果。
4、
(抓住一点,变换景物来写!)
由pk赛简单说——小巧嘴详细说
例
:二七塔介绍
二七塔位于
意义:(
是为了……建造的)
双身并联式塔身,
又称“双塔”
塔全高63米
共14
层,塔顶
五角星
钟表
整点
音乐报时
白天
人来人往
川流不息
音乐喷泉
时高时低
像
吸引
游客
周围商场林立
各种活动
夜幕降临
华灯高照
灯的世界光的海洋
塔披上了
金碧辉煌
广场上
人们活动
街道上
灯光闪烁
犹如……
物产:新密(
)大枣,像(
);荥阳(
)柿子,像(
)……
色,香,味来介绍。
设计意图:有简单说到详细说,层次梯度明显。
四、
再说家乡,作文指导
我们的家乡很美,今天我们就要用手中的笔绘画心中那最美好的地方。可以写热闹繁华的二七,可以写美丽的公园……该如何来写呢?我们再来说一说。
题目:
《
的家乡》、《君自故乡来》、《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内容:
【可以这样写】
开头:巧设悬念,最后点出家乡的一处景物。
例:提到我的家乡郑州,让人不能不想到那个热闹又繁华的地方——二七广场。
例:二七广场中央的二七纪念塔,从远处看,像什么?近看它的最顶端是什么?加入自己的感情,整点时你从它身边经过时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加入想象更好)它是为什么而建?把它的历史意义写出来,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
晚上的二七更漂亮,二七广场四周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从颜色,形状来写,加入想象更美。
结尾:向读者发出邀请。
例: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对郑州有很深的了解了呢?如果有兴趣,请到郑州来参观一下吧!
【也可以这么写】
开头:百里挑一式。
我喜欢郑州的……我喜欢郑州的……但我更喜欢郑州的……
中间:抓住景物特点,语句优美。学会当美容师,打扮打扮句子。可用上比喻句(春天松花江江水湛蓝,蓝得像茫茫大海,更像无边无际的天空)、拟人句(一棵颗樱桃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排比句,引用古诗句,名言,谚语,歇后语,用上优美词句。
郑州又叫绿城。绿城广场上美丽的鲜花最吸引人的眼球了。从花的形状,颜色,多用比喻,拟人句。
结尾:总写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建设家乡的决心。
附件:
我的家乡郑州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它是我的家乡。
郑州也叫绿城,市树法国梧桐随处可见,每走一段距离,就会看到一个美丽的游园,还有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人民公园呢!
郑州市还有许多标志性建筑物,二七塔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为了纪念二七而建的。听妈妈说,她小时侯二七塔是郑州最高的建筑,但是现在,有许多高层建筑都超过了二七塔。郑州东区更是高楼林立。
郑州有许多好玩的地方:动物园、科技馆、海洋馆、世纪欢乐园、水上世界……
晚上的郑州也特别漂亮,各种颜色的路灯和霓虹灯闪闪烁烁,光彩夺目,简直是灯的海洋。
我爱郑州,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一定要把郑州建设得更加美丽。
我的家在河南郑州,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原大地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它不仅有秀丽的景色,而且还有丰富的物产,同时也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商贸城。
早在3500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新郑境内)。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登封)。后来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为亳。就是现在的郑州。当你参观商代遗址、二里村遗址、大河村遗址时,你会为郑州悠久的古文明、灿烂的文化而由衷的赞叹。
漫步郑州,沿街整齐高大的梧桐树,宛如一把把天然巨伞组成美丽的林荫道。景观道两边月季花盛开,高大的楼房拔地而起;立交桥如同横空飞架的彩虹;金水河像一条绿色的绸带绕城而过,一片片绿地,一处处园景,会使你深深地感受到,城在花园中,人在景中游。
假如你想到郑州来描绘一幅山水画,那我可以为你作的向导,带你去寻风景看名胜,黄河游览区、桃花峪风景区、雪花洞风景区、嵩山风景区、等等,保你目不暇接,有画不完的美景。绘不完的彩图。
郑州还有丰富的特产,有久负盛名的黄河鲤鱼,新郑大枣。还有荥阳柿饼、广武石榴、新密的金银花、中牟大蒜、郑州西瓜等。不仅家乡人喜欢,还畅销全国及港澳地区,深受各地客商的青眯。
郑州还是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是连接我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有亚洲最大的货物编组站,新郑机场又为郑州开辟了新的国际航空港,为郑州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一、命题激趣
命题作文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常用方法之一。叶圣陶先生说:“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寻求作文命题规律,能使作文命题更科学,更恰当。针对学生纯真、热情、求新、好奇、情感易激动等心理特点,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符合学生心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大受学生欢迎。命题能切中学生的兴奋点,学生作文兴趣会一触即发。如新学期的第一次作文,可以这样命题:“我们的新班主任”“第一节语文课”“踏进初中”。命题迎合学生的心理和爱好,如“我有话对班主任说”“向语文老师提个建议”“语文和我的语文老师”等。或者作文命题只是划定一个范围,由学生命题或由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后命题,如“我要倾吐心里话”“我想象中的大学生活”等,这样的命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写作兴趣盎然。
二、生活积趣
成功的作家,无不具有丰富的社会和人生阅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正因为有了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才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语文教师不应停留在命题中挖掘写作兴趣,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到广阔的生活大舞台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把他们带到社会的大课堂中参与活动:组织他们听先进人物的报告,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博览群书,观看体育比赛,谈天下大事等;在阅读课前训练学生自编讲稿,进行课前说话,用一分钟讲演、两分钟朗诵、三分钟讲故事等形式开掘生活中的乐趣。鼓励他们做读书笔记,读书摘录。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世界,看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浓厚兴趣,指导他们用日记记下一幕幕精彩的难忘的瞬间。
三、技巧生趣
四、成功增趣
关键词:作文指导;望闻问切;生活亮点;切入点;写作要点;时代热点
近年,我的作文教学实践常采用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疗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情可抒、展示自己的个性生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望――用一双慧眼捕捉生活亮点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观察、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入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
如六年级第一单元习作训练要求“领略大自然的风姿,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带着学生走进春天,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景物,就能写下所看、所听、所闻、所想,无需“挤牙膏”。
二、闻――用一副灵耳探索写作切入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作文教学提出要求:“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灵耳”,更要培养学生也有一副“灵耳”,捕捉自己身边的人、事、景,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学会倾听,学会思辨。
高年级的学生是阳光而富有个性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常有突发或感人的事件上演,学生的情感被触动,语文老师要有中医医生敏锐的洞察力,用灵敏的双耳倾听反馈,用心思考,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果断处理,转化为写作资源,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写作和育人的双面效果。如班上曾有两个学生发生冲突,我了解事件后,当即以“班级之事”“学会宽容,学会尊重”为话题,用真情实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明白做人是一生的课程,在剖析事件的环节中,训练思辨的条理性、逻辑性。有了写作的突破口,也找准了写作的切入口,写作有了源头活水,同时,从写作中感悟人生,寻觅人生真谛。
引导学生探索写作切入点,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三、问――用一张巧嘴问出写作要点
困惑中,通过发问、辨析,学生逐渐领悟一点一滴的写作要点。可谓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切――用一双妙手切中时代热点
把笔触伸向社会,习作会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老师应有一双妙手,善于“切诊”“摸脉象”,引入可利用、可开发的生活热点、焦点等资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小学各年级的教师应当力求使孩子的视野逐渐从故乡的田野、森林扩大到祖国与全球的大自然和生活图景”。
周末、假期,布置习作内容:家长带领孩子游览山水,参观名胜古迹,丰富阅历,感受自然、社会,增长见识,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及时记录。
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望闻问切”,把语文教材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学会做人,学会写作,从多种渠道一同走向第四学段写作的智慧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