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颜仁郁《农家》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张籍《野老歌/山农词》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孟浩然《田园作》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聂夷中《田家》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汪藻《春日·一春略无十日晴》
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黄燮清《秋日田家杂咏》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王建《寒食》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王建《田家行》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杜荀鹤《山中寡妇/时世行》
1、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
2、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模样。
3、朦胧:月光不明;不清楚,模糊。
4、寂静:一般形容环境,指环境十分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5、安静:用来形容环境不吵杂,或者用来形容人不说话。6、宁静:主要用于形容环境很静。
1、《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批着月光才回家。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2、《过山农家》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3、《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唐代:李白
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
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
译文: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船夫和渔人,一年里恐怕要撑折一万支船篙在这里头。
1、《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游山西村》宋代、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社日》唐代、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村居》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雨过山村》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没有城市的喧闹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乡村显得格外宁静,鸟儿的叫声清脆响亮。
2、成群的麻雀叽叽喳喳,落在电线杆上,如同五线谱上的音符。村民们喜笑颜开,谈天说地。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炊烟袅袅,微风拂面,农家的饭香味一直飘向远方。
5、田野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稻穗、高粱、玉米,农民伯伯忙着收割,一刻也不敢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