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3.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教学准备:教师:网络查询“金波”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理解诗歌把握思想感情
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为什么要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呢?
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四、写一写
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引导学生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一、交流“金波”的作品
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跟小组间的成员进行交流,把你喜欢的诗句画下来、记下来。
二、写一写
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第四单元——信任
单元课文:《用目光倾听》、《信任》、《修鞋姑娘》、《九色鹿》
《用目光倾听》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教导孩子的平凡的一句话,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二.跟老师一起学: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齐读课题。谁能简介一下作者——金波?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
3.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
6.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8.说说你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9.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1.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13.写一写
14.作业
运用不同的形式来朗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信任》
1.学会本课新词,熟读课文
2.通过学习本文懂得信任的可贵及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
3.理解课后问题并解答。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懂得信任的可贵及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
教学难点:理解课后问题并解答。
1.词语积累:
婆家欢吠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掏出
脉络:第一段(1)我和丈夫决定去“桃子——自采——三里路”
第二段(2-7)在小狗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桃园摘了两大篮子桃子。将钱放进小猫旁的钱箱里。
第三段(8-9)我们告别了果园,准备离开时,又来了顾客,在小狗的引领下也走进了果园。我被这朴实而真诚的地方深深地感动了。
主要内容:我和丈夫来到“桃子——自采——三里路”
在小狗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桃园摘了两大篮子桃子。将钱放进小猫旁的钱箱里。告别了果园,准备离开时,又来了顾客,在小狗的引领下也走进了果园……我被这朴实而真诚的地方深深地感动了。
3.说说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4.公路边的告示把人们引向什么地方?
5.果园中为什么没有人出现,却写了猫和狗,谈谈你的看法?
a.“桃子——自采——三里路”
b.小屋旁有两条狗和几只猫,桌上放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c.我为什么久久地注视着那片果林?从文中找出答案(一个朴实而真实的地方。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一、介绍作者,读题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了解作者
金波,1935年7月生于北京。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过诗集《回声》、《绿色的太阳》、《我的雪人》、《在我和你之间》、《林中月夜》、《风中的树》、《带雨的花》、《我们去看海——金波儿童十四行诗》等十余部;童话集《小树叶童话》、《金海螺小屋》、《苹果小人儿的奇遇》、《眼睛树》等多部;此外还出版有散文集《等待好朋友》、《等你敲门》、《感谢往事》。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3、扣题质疑。我们都是用耳朵倾听,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2、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3、说说对下面词语的理解。
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每节诗的内容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教师小结
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节: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请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
(1)自读诗歌,抓住重点语句一边读一边体会,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句子旁。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3)师生共同归纳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倾听的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是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2、读最后一节诗,说说你的理解。
(妈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与人交往要真诚。)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六、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1、自由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诗歌中的母亲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一定愿意真诚与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吗?
板书: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交流真诚
与人交往要真诚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并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一、导入
继续学习《用目光倾听》,我们平时都是用耳朵倾听,金波爷爷怎么说用目光倾听呢咱们去读读诗歌,相信你就会明白了。
二、精读课文
1、快速浏览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分小节读文,思考:“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学生汇报: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或者说,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还要用眼睛。
师:从哪里发现的引出诗歌的第一节。
课件: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指导朗读,读出妈妈的轻声细语,亲切温柔。)
师:抓重点词:最平常
重点交流:
(1)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明确: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要想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喜欢和你交往,就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
举反例:平时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望着你,你会怎样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呢可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真诚,相信你一定记住了交流要带有一颗真诚的心。)
师:作者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不仅用-----耳朵,也用-----目光去倾听。
他牢牢记住了妈妈的那句话----
(学生读)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2)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有这么大的魅力吗(抓千言万语、温暖的春天体会)
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谁曾经用目光和你交流过呢
(谈一个事例,读一次。)
师:虽然他们此时都没有说话,但是他们的眼神分明告诉你,他是关心你的,爱护你的,心疼你的,鼓励你的.这种感觉让你如沐春风,心里甜滋滋的,仿佛从你的心底深处都能开出一朵小花来,无声的语言更能打动你的心啊。
(再读,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真诚的目光作用可真大啊,有句俗话说的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作者始终记着妈妈的那句话,所以,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
(指名读,读出自豪,得意的感觉)
(朗读第三节,范读、配合读、配乐)
师:我的眼睛是纯净的,我能用真诚的目光去打动别人.多亏了妈妈时刻教育我的那句话.你们记得吗
师:这句话伴随着作者长大,教会了他很多很多东西.到底教会了他什么呢
(指名回答:如何与别人交往,如何生活,尊重别人,真诚待人。)
师:是啊,生活中还有许多道理值得我们去揣摩,但真诚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妈妈用她那真诚的目光教会了我用目光去倾听。
你会读吗
(指名读: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读出感激。)
师:让我们共同聆听妈妈的教诲,用真诚的目光去交流心灵,让人与人在目光里更亲近,让情与情在目光里地久天长。
(配乐、全班齐读。)(全班背诵)
三、拓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与人交流,老师这儿有一首诗歌送给大家
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
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得美丽;
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
有了真诚,就有了朋友的关怀;
有了真诚,就有了同事的信任;
有了真诚,就有家人的支持。
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甘泉滋润;
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
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抚慰;
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
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心门,是多么需要真诚这把钥匙去打开啊!
生活在真诚中,会坐如春风。既如此,何不真诚走一生?
这首诗,是金波作的,内容很少,文字也很少,但是它的内容包含很多,让我感触很深。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别人跟你说话,望着对方是一种礼貌,一种真诚,如果不望着对方说话,别人是会认为你是不尊重别人,这样他就不会和你交朋友。
文中还有一句“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初读课文时我觉得这句话很奇怪。在课堂上听了老师的讲解后,我懂得了:“倾听”就是仔细地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诚。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读完这首诗后,最深的感触是:无论用眼睛倾听别人说话,还是用耳朵,也要把自己的一份真诚传送给别人,这样才会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送的真诚!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只有你仔细地认真地听别人讲话,眼睛才会望着对方,只有当你望着对方时,对方才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心里就会很温暖,这就是人与人心灵的交流。嘿!真有趣。那么,当你听别人讲话时是怎样的?是否像金波爷爷那样认真地倾听别人呢那就来看看我是怎样做的吧。
我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记忆力很不好,每回我们回去,他总是给我讲一些记不清讲了多少遍的陈年旧事。一开始,我还很乐意听,用我的眼睛盯着爷爷,她越讲越高兴,不时还逗我开心,可是过了几周,我就变地乏味起来,一边写作业一边听她喋喋不休地讲话,我真想用两个棉球把耳朵堵上。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叫道:“您能不能别说了,我还要做作业!”。看着他沮丧的眼神,我知道他很生气。
后来,这事被妈妈知道了,一天,妈妈把我叫来,严肃地问我:“你爱爷爷吗?”“恩”我漫不经心地说,“那你为什么对太姥姥大喊大叫?”妈妈追问道。“天哪,那些话都说了多少遍了?”我无奈地说。“哪怕说了一万遍,你也要听下去,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心灵。”妈妈的一番话,彻底改变了我……
又一个星期天到来了,我照例和爸爸妈妈一起回爷爷家过周末,我看见爷爷正在看报纸就撒娇的说:“爷爷,您那次说到您小时侯的那年夏天,您继续讲吧!”我用天真的目光望着他,爷爷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盯着我的眼睛,“那年夏天……”,冬日的暖阳,照在我的身上,也照在爷爷身上。
我从小就是个胆小的女孩,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敢直视对方,尤其是家里来客人或者和爸爸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的时候,自始至终的都是在低着头,老师、妈妈也多次说过我,可是我就是改不了这个坏习惯,自从学了这篇课文听了老师的讲解以后,我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用目光倾听不仅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啊!!
今后我一定学会用目光倾听。
老师点评;从这篇小文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很细致、很深入。小文无论是从引用原文并添加自己的理解,还是通过两个典型事例加以阐述,写得都很到位,明白了这篇课文要揭示的道理,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通过这篇课文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且能够加以改正,真是受益匪浅啊!!
小姑娘加油!!老师相信你在今后的课堂和朋友的聚会中都能够用目光倾听直视对方。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这首诗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的感受、体验,娓娓道来。语言朴实、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实感,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乐于接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4、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儿童诗歌的语言之有趣,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三)重点: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四)难点:掌握作者写作方法,收集生活材料,仿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一)、教学设想
(二)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点拨法。
(三)学法:联系实际,自读自悟。
三、教学过程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播放《爱的奉献》这一首歌曲,营造一个浓情氛围,声情并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师抓住歌词“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引入课题,师:真诚的爱,使人间变美好,看今天我们认识的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真诚的爱呢?
2、师范读,在听中有整体感知。
教师琅琅读书,既吸引学生,又让学生在聆听范读的过程中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
3、自由读,感知内容。
4、美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指导思想下,我把朗读作为这堂课的重点,“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读”的重要性,提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生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法:小组合作形式、边读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自读自悟该小节。
1)、以境促读,境中动情。
小组里互相表演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这样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与兴趣,并能让学生学会评价别人,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组员之间互相交流自己从诗歌中领悟到的内容。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读自悟,用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用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知道。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以演促读,入情入境。
小组派代表,演说自己的看法。在这之前,我出示重点词语“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这样,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内容。这样演说,演说者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也能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聆听中理解诗歌内容。
4、抓住重点小节(第三小节),加深对中心的理解。
利用幻灯出示第三小节的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加深对“与人交往要真诚”这一中心的理解,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如何做到用目光倾听,真诚地对待别人的表演。)
5、品读,加深理解。(现场pk大赛)
以比赛的形式,表演朗读全诗。促我班朗读水平的提高。
6、回看板书,小结全诗,特点是作者的写作方法,为仿写诗歌作准备。
7、再放歌曲,移情于现实。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片段,再幻灯出诗歌《妈妈的爱》,让学生触景生情,回想起平日妈妈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我马上提问:你的妈妈告诉你什么,教会你什么?举一点说说吧!这不单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也为仿写收集材料。
8、仿写诗歌。
让学生动笔写诗歌并把它写在精美的卡片上,这样培养了写作能力,学生感情得以表达与升华。
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平凡的一句话教导孩子,对孩子的成长的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网络查询“金波”的有关资料
课时2课时
板书设计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用真诚的心去倾听
与人交往要真诚。
教学活动设计
一、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
二、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请你读读诗歌,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让学生把握诗歌的主旨,为了让学生理解“目光倾听”做铺垫)
2、妈妈对你说的最平常的话是什么?
3、板书: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这句话平常吗?都有谁说过这样的话?
(学生总结“用目光来说话”。第一个小节实质上是个总起的段,后面的两小节是解释说明第一小节的。)
4、你想用什么语气来读这三小节?你最想读哪几句诗句?
(指导学生美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诗歌的感情所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5、我们一齐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对最后的诗句理解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用目光倾听”的意思。)
6、小组讨论:说说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三、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
请你再来读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背诵诗歌
1、指名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1、请你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跟小组间的成员进行交流,把你喜欢的诗句画下来、记下来。
(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收集的资料更多,将喜欢的诗句画下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2、小组间谈谈感受
(交流感受让学生全面的理解诗歌)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积累语言)
1、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平时母亲对我们的关爱。
3、写一写
1、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大家听?
2、你最喜欢谁写的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把作品读给大家听:一、可以让好的作品让大家欣赏;二、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取长补短。评评:可以让大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作业
联系生活中哪些人说过这句话,引导学生明白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其实有深刻的道理。
七、作业设计
1.将这首诗歌背诵下来。
八、板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母亲的教诲中体会母爱的伟大,懂得与人交往一定要真诚。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倾听”,理解词意。
2、补充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自渎感知:
1、读全诗,说说读懂了什么?
2、指名分别读诗,说说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三、交流评议:(说完就请人读出理解)
1、第一节:“用目光倾听”指听别人说话要望着对方。
2、第二节:“用目光倾听”指对人要真诚。
3、第三节:“用目光倾听”给人以温暖。(抓比喻句指导:“明亮灿烂”怎样理解?)
4、第四节:“用目光倾听”教会我怎样生活。
5、小结:再读全诗,联系生活,你们认为“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我究竟懂得了该怎样生活?(自渎、讨论)
6、指名回答,试着用上“真诚、倾听、千言万语”等词。(说完,就请他再读诗,加深理解)
四、总结升华:
1、学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现在,请你们在课题的“目光”前加一个词的话,你想加什么词?(“用——目光倾听”),在后面加一句话,你想怎样加?(用——目光倾听,————)
3、教师总结。
4、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7、用目光倾听
真诚温暖
(胜似千言万语)
课标中对于阅读的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谈谈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教学流程
四、交流“金波”的作品
五、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是第四单元《真诚》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首儿童诗歌,通过妈妈的目光展现出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妈妈的教导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表现出母爱的伟大。同时也用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
本节课我主要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理解课题、认识作者(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对作者的了解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位儿童诗歌的作者,可以更多的阅读他的作品。);理解诗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提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背。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记忆。)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
2.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3.有感情地这首诗,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难点与关键
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过程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说说你对作者金波的了解。
3.质疑:我们老师用耳朵倾听,作者为什么放送“用目光倾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说说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伴随真诚倾听灿烂千言万语传送照耀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每节诗的内容。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老师小结。
第二小节:说明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诗歌,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请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
(1)自读诗歌,抓住重点语句一边读一边体会,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句子旁。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体会。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3)师生共同归纳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倾听的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2.读诗歌最后一节,说说你的理解。
妈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与人交往要真诚。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1.自由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诗中的母亲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一定愿意真诚与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吗、
八、布置作业
1.读一读金波的其他诗歌。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九、板书设计
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1992年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1.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看着别人,认真地倾听是一种尊重和礼貌.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诚恳和真心,这样的交流才是心与心的交流,要想别人和你成为朋友,喜欢和你交往,就要让别人觉得你是真诚的.
平时大家都经常交流说话,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望着你,你会怎样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呢
可见和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要真诚.
用目光倾听(金波诗)
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
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别人交往
听别人说话也是一种交流
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
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
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
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真诚地生活
她慈爱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解说]
这首诗采用英体十四行诗体式写成。仍用莎士比亚的韵式abab、cdcd、efef、gg。
全诗的“起”、“承”、“转”、“合”,处理得自然流畅,诗意亲切而新颖,是中国十四行诗中的佳品。
1.用“目光倾听”可以表达出:();传递:()
2.“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那“我”应该怎样生活?含义是:()。
1.用“目光倾听”可以表达出:(我对别人的尊重);传递:(温暖的春天。)
2.“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那“我”应该怎样生活?含义是:(让我和别人谈话时一定要用眼睛看着对方,这是真诚和尊重的表现,因为杨静是心灵的窗口,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传递着温暖的春天。)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认知目标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情意目标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一、围绕话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一句问候,一个微笑甚至一个专注目光都能够体现你对人的的真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目光倾听》板书课题:用目光倾听1、指读课题
师:学贵有疑。看了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根据学生的提问,老师提炼。)板书:为什么?怎么样?
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能够帮助你们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夯实基础,整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师:请你们自由地将课文读一遍,练习尽力将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生自由的读课文。
师:读课文的时候,你一定遇到了这样一些词语,谁来读呢?
CAI:伴随真诚倾听千言万语温暖灿烂
2、指名能力弱一点的同学读。师:“倾”为后鼻韵母。
3、全班齐读。
师:相信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不仅可以能够做到字音准,而且也能够做到语句通顺。
4、指名能力弱一点的学生读课文1~4节。
5、小组朗读。
6、老师范读。
7、全班齐读课文。
师:词语读准了,课文读通了,跟同座交流一下: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师:其实,课题就简明扼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目光倾听他人说话,传达出你对人的真诚。再读课题。
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轻声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简单记下感受,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二、学习诗歌第一小节,理解妈妈最平常的一句话。
师:文中妈妈用最平常的一句话回答了我们“怎么样”用目光倾听,这一句话是_________。
CAI: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1、指导学生朗读句子。问:如何理解“最平常”?
2、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师:妈妈的关爱就在这最平常的一句话中,我们应该怎么用读呢?指名1—2名学生读。
师:在我幼年时时,我和阿姨说话,妈妈说。
在我童年时,我与伙伴交谈,妈妈说。
在我少年时,我和老师谈心,妈妈说。
……
一直到成人后,我和他人说话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妈妈说:。
师:妈妈的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这一路走来,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可,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
CAI: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师:此时,我们读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更合适呢?
3、引导学生再读第一小节。
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长大,让我学会如何与人交往。
三、学习诗歌第二、三两小节,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真诚
师:作者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就是从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开始的。
问,当作者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作者是怎么样做的呢?
CAI: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1、学生读。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2、鼓励学生读出作者待人的真诚。问:可以换成“听”吗?为什么?
3、再读这个句子。
师:是啊,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师真诚。(板书:真诚)
CAI: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师真诚。
4、生读句子。问,如果你说话的时候,别人很认真地听,而且还会专注地望着你,你会怎样?相反,虽然他在听你说话,但是他左顾右盼,或者还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会怎样?
5、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师:听别人说话用耳朵“倾听”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那么执着地用目光倾听?请你们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节,边读边思考,把你的新发现与小组同学交流。
7、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节,老师巡视。
8、学生小组交流,然后集中反馈。
CAI: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9、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眼睛是心灵的窗子”与“我的‘窗子’……”
师:你知道这是一个比喻句,这比喻句突出强调了(从眼睛这个窗子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个人的心灵。)问:作者的心灵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再来读第一句话,一起来感受作者的纯洁透亮的心灵。齐读。
师:有着这样一双眼睛的人,在听别人讲话时,目光中会蕴含着多少语言啊!和他交流伤心的事情,他的目光会让你感到;请你将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CAI: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在你失落的时候,和他交流,他的目光会让你感觉到;也请你将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和他说你心里有秘密的时候,他的目光,你会感觉到;将这样的感觉读出来
师:作者用真诚地目光传送关怀、鼓励、信任,这些能让说话人心中感受到像春天般的温暖。(板书:温暖)
问:你曾经做过这样的倾听者吗?或者是你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倾听者吗?
10、谈一个事例,读一次“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当作者按妈妈说的去做,虽然他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他真诚的目光让别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如今你们也懂得了——(读)
CAI: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师:妈妈用真诚的目光教会了我一句最平常的话——来,我们来回顾妈妈的话,女生读第一段。
CAI:妈妈说过一句最平常的话: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作者按照妈妈的教导这样做——(男生来读2、3段)
CAI: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当我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倾听。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的“窗子”永远明亮灿烂。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递的是温暖的春天。
师:今天,我们也学会用目光倾听,用目光传达真诚,齐读。
师:那么谁能再来说说“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CAI:用目光倾听
师:看来,妈妈用的一句话不仅教会作者,而且还教会了我们。
CAI:妈妈一句话教会我生活,她真诚的目光至今仍照耀着我。
此时,你再读这一句话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师:回顾一下:第一小节与第四小节各写了什么?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关系——
师: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下来,尝试着永远铭记在心。
11、师生合作背诵。
师:我们回头看一下,这两个问题你们懂了吗?我们一路是怎么学过来的?(小结学习方法)肯定这些方法对我们自学、课外阅读,形成自学能力大有益处。
四、拓展延伸,引向课外
师: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用自己的言行来诠释母爱的真谛。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怎么样?
真诚温暖为什么?
师:本文的作者用一句妈妈告诉他的最平常不过的话,让我们感受到真诚的目光带给人们的温暖,从中我们也可以读出母亲对儿女们那暖暖的爱意,相信大家都曾经感受过那浓浓的母爱,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感受到的母爱,讲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也来感受那份爱好吗?
生1:有一天,外面下了好大的雨,我却没有带伞,妈妈正在上班,我觉得我可能要淋个“落汤鸡”了,没想到,放学铃声响起后,我竟然在教室的窗外看到了疲惫的妈妈的身影。
生2:我的妈妈也很爱我。也是一个雨天,那天中午,因为早上走得急,我没有来得及带饭,也忘记跟妈妈要钱买饭了,而家离学校又很远,我没带伞,中午肯定是不能回家了,我就想:看来中午我肯定要饿肚子了。没想到,中午妈妈却给我送饭来了,可是因为路滑,妈妈却扭伤了脚踝,一直肿了一个多周。我很感动。
讲到这里,她的声音已经哽咽了,我安慰了她,并鼓励她讲下去。她调整了情绪,带着哭音又慢慢讲述了下去。
生3:可是我的手却被机器挤了进去,我怎么拿也拿不出来。于是我“哇哇”大哭。妈妈听到后,转动着旁边的摇轮,拿出了我的手,抱起我就往医院跑。等到了医院,把我交给医生后,妈妈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根本就没力气站着了。但还是一直不停地问医生我的情况,当她听到我没事时,竟然昏了过去。如果说妈妈不是爱我很深,又怎么能昏过去呢?
师:多么震憾人心的母爱啊!是啊,父爱是山,母爱是海,他们用爱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蔚蓝的晴空,让我们用一两句或者一段诗一样的语言,把这种爱表达出来,好吗?
生写,师指导。
师:大家创作的诗歌非常美妙,如果你的妈妈看到了或者听到了,我想她一定很欣慰,回家向你的妈妈大声朗读吧!相信今天的妈妈会因你的诗而消除一天的疲劳而快乐起来!
反思: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一句最平常的话,却饱含着母爱。如何能让学生感动,感受那份浓情厚意?我采用了联系实际,激发情感法来突破这一难点。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一种思想情感上的熏陶和净化,让孩子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不只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更多的是给了学生一种心灵的体验,这使得教学融入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对孩子来说是受益无穷的。孩子们的家长们纷纷让学生捎了回信,看得出他们的激动与欣喜,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当一名语文教师的喜悦。
但是,本课明显感到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师在挖掘教材上不够深入,应通过本课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缺少师生,生生互动性的交流,没有做到更切合实际的指导。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入主要是老师导的不够好,对于诗歌的教学策略还应再深入研究,争取上的精,上的有味道。
水(此课获一等奖)执教: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倪鸣一、导入1.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游戏。请你看3个数字:669400110,猜猜和我们人类生存所密不可分的什么有关?(1)学生说:和水有关(2)真不错,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中国有66...
执教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一小钟诚一、教学要求:⒈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懂得只有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⒉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作者:王凤英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4《秦兵马俑》课外拓展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常常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处处皆语文”。...
冲锋舟一、了解预习情况。1、知道我们今天上哪一课吗?(齐读)师评:非常好,干脆利落。2、事先我们预习了这篇课文,有没有没预习的?你们都做了哪些预习工作?生1:我不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
【教材说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这幅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
【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地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地实际情况,我对这课制定地教学目标有: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4.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