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及四川省卫健委《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规范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2022年全市护理质量现状,我中心在6-8月派遣24名质控专家对全市17家医院(三级公立医院5家,二级公立医院7家,民营医院6家)开展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现场指导与调研,具体活动情况如下:
二、检查标准:
三、检查方法:现场观察、个案追踪、访谈患者、现场评价
四、检查通知及安排
五、调查结果:
(1)预防ICU压力性损伤调研:
数据显示:本次调研抽查病人28人次,预防ICU压力性损伤平均落实率:93.285%,其中二级医院89.27%,三级医院97.3%。
整改建议:医院根据最新规范及质控标准组织ICU压力性损伤的专项培训学习,配置合适的预防材料,加强评估与动态监管,重视器械、营养状态等对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加强考核与各级监管,做好数据统计分析及持续整改。
(2)预防手术室压力性损伤调研
数据显示:本次调研抽查病人41人次,预防手术室压力性损伤措施平均落实率:97.16%,其中二级医院96.32%,三级医院98%。
整改建议:加强对指南新标准的学习,及时更新评估表格,重视间歇减压、器械压迫、皮肤浸渍和术中低体温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充分进行术前评估、术中预防及术后
交接,对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进行全流程监管,各级人员加强监管与督查。
(3)预防气管导管非计划拔管调研
数据显示:本次调研抽查预防气管导管非计划拔管15人次,导管护理管理措施平均落实率:97.34%,其中二级医院96.96%,三级医院97.72%。
存在问题:未使用仪器监测气管导管气囊压力,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未及时评估处理。
整改建议: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学习与考核,掌握标准,对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管与督查,对查检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增加配备专业仪器,并持续改进。
存在问题:未对导管进行每日评价,未严格按照导管维护流程进行操作,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不符标准等。
(5)预防血管内导管(CVC)过程质控要点调研
存在问题:消毒用物不完善,导管固定方式不完善,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不符标准等,未使用X线确定导管位置。
(6)医院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调研
数据显示:本次调研抽查病人35人次,分级护理制度执行情况为96.47%,护理查对执行情况为95.02%,其中三级医院分级护理执行率为98.37%、护理查对制度执行率为99.65%,二级医院分级护理执行率为98.50%、护理查对制度执行率为96.31%。
存在问题:患者护理等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对危重患者病情掌握不全面,护理记录未做到及时、连续、完整,患者护理安全保护措施不全面,留置针管理不到位,参加培训制度记录不完整,未严格按照三查十对进行操作。
整改建议:加强学习三查十对,严格落实患者安全保护措施,护理部加强监管监督。促进提高护理文书时效性与完整性,增强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警觉性。
(7)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现场调研
数据显示:本次调研6家民营医院,共计编制床位数1271张,实际床位数1321张,护士总数319人,执业护士总数293人,医生总数154人,平均实际护患比1:7.45,平均床护比1:0.58。
整改建议:各级医院要加强不良事件网络直报信息化建设。加强各级护士培训、考核及督导,护士核心能力建设需重视。提高数据的收集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
六、整改措施及效果:
在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请各级医院结合质控中心反馈的存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质控中心将不定期抽查整改效果。整改建议:
1、结合新增质控工具包的内涵,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强化学习意识,并结合质控工具包的内容,形成制式表格,用于指导和检验临床工作实践;
2、加强核心制度培训,严格落实督查与考核,不定期进行核心制度缺陷案例警示教育,强化责任意识,降低患者安全事件风险;
3、严格对照各项指南、团体标准、制度形成适合各医院的管理流程,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4、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民营医疗机构)护理管理制度、质控标准,落实对民营医疗机构一对一的帮扶机制,逐步实现护理管理、护理质控的同质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5、针对质控数据做好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