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实师资力量,满足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根据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师资需求和编制情况,义乌市教育局决定开展面向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
二、招聘条件
1.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毕业生;
2.浙江省教育厅签约的公费师范生;
3.国内部分高校的研究生,且本科毕业于国内部分高校、本科与研究生所读专业一致,年龄要求在28周岁以下(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公告发布之日);
4.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综合成绩排名为其所读学院同专业前30%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
5.国内部分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限金华地区户籍或生源;
6.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高校毕业生,年龄要求在30周岁以下(年龄计算截止日期为公告发布之日);
7.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本科期间曾获得两次校级二等及以上奖学金(每学年限计一次)、或综合成绩排名为其所读学校同专业前30%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
8.普通高校本科师范类专业综合成绩排名为其所读学校同专业前5%的毕业生;
9.国(境)外部分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限义乌市户籍或生源;
10.学前教育岗位的招聘对象,除符合学前教育类专业外,还需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毕业生;
11.紧缺学科初中历史与社会和高中地理、历史的招聘对象,除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外,普通高校本科师范类毕业生也可报考。
注:1.国内部分高校名单见附件1,国(境)外部分大学名单见附件2。
2.每场校园招聘或网络招聘,将单列符合1-4招聘条件的招聘计划数,具体计划详见相应场次的招聘公告或招聘简章。
三、专业要求
(一)符合招聘条件的毕业生,所学专业须与招聘岗位、学科相匹配,对专业条件的要求,将结合普通高校专业设置目录以及招聘岗位实际予以综合认定。
(二)国内部分高校毕业生,如为义乌市户籍或生源的,可不受专业限制。
四、招聘计划
(一)校园招聘
招聘计划详见《义乌市教育系统面向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计划表》(附件3)。
(二)网络报名
五、招聘办法和程序
教育局成立校园招聘小组赴师范类高校参加现场招聘会,小组成员由人社局和教育局共同组建。
(一)报名
3.报名要求:每场高校专场招聘和网络报名,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所学校的一个意向岗位,报名多所学校意向岗位的,将取消当场招聘报名资格。
4.报名材料:
(1)《义乌市教育系统面向202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报名表》(附件4),报名表如实填写并贴上免冠一寸彩照。
(2)本人高校就业推荐书复印件1份。
(3)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1份。
(4)有师范类专业要求的高校毕业生,须所在高校出具师范类说明材料。
(5)报名条件要求的校级奖学金证书、综合成绩排名材料等原件及复印件,按第3条报名的硕士研究生还需提供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二)资格审核
(三)考核考试
3.考试总成绩计算。符合1-4招聘条件人员的总成绩=面试成绩(笔试成绩不计入总成绩),考试总成绩低于70分的,不予列入体检、考察对象。符合5-11招聘条件人员的总成绩=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考试总成绩低于60分或面试成绩低于70分的,不予列入体检、考察对象。
4.确定体检对象。根据每场招聘会招聘计划数和考试总成绩,按同一学段同一学科进行排名(不区分学校),按招聘计划1:1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入围体检人员(符合1-4招聘条件,面试成绩相同的,以结构化面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符合5-11招聘条件,总成绩相同的,以面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
入围体检人员按本人所报意向岗位推荐到招聘学校,多名入围体检人员报考同一意向岗位的,按考试总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予以确定。入围体检人员所报意向岗位无空缺的,按考试总成绩从高到低在剩余招聘岗位中重新进行双向选择。
(四)体检、考察
体检合格的确定为入围考察人员,考察参照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做好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的通知》(国公局发〔2013〕2号)执行。
(五)公示
考察合格人员确定为拟聘用对象,拟聘用人员名单在义乌市教育局政务公开专栏公示7个工作日。
(六)办理聘用
公示后,没有问题反映或者有问题反映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办理签约(聘用)手续,并签订《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报人社局核准后办理聘用手续(拟聘用人员为外地户口的,聘用之前须将户口迁移至义乌)。
六、其它事宜
(一)应聘者提供的个人信息要求真实、有效,如有虚假,取消聘用资格。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无论在哪个环节发现应聘者与招聘岗位条件不符的,均取消应聘资格。
(二)应聘者放弃或被取消入围、聘用资格,或体检、考察中出现不合格者,由教育局研究决定是否安排人员递补。需要递补的,有关岗位均在每场招聘会考试合格人员中按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