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之前,中国科学院的钟南山院士在网上“秀”出他一身精壮的肌肉,连许多年轻人都未必比得上他的健康强壮的体魄让人羡慕,谁又能想到他已经是个83岁的老人了呢?原因都靠锻炼和运动!
那又有人质疑了:并不是人人过了70岁都能像钟南山院士一样去高强度运动锻炼呀!许多老人操劳了大半辈子,身体没有大大小小的病痛缠身,已经实属幸运了,还是静养最长寿!
有人问妙姐了:“动养”好还是“静养”好?
老人需“静养”,比运动好,对吗?
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老人就该静养,少出门、少活动,其实不然,动静结合才是最好的方式。医学上的“静养”,指的是病人对待疾病应当有的一种态度,即生病了让医生治疗,遵守医嘱,安心养病。作为正常人,想要身体健康,绝不是应当“静养”。
俗话说得好,生命在于运动,目前在现代人中流行的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归结于不运动。想要预防此类疾病,除了控制饮食外,运动也是很重要的,运动可以消耗热量,还可以避免脂肪的堆积。
七十岁后老人运动需适度
陈老在退休后就一直闲不住,热爱运动,爬山、打球、跑步,精神状态比很多年轻人都好。但是在一次业余的马拉松赛事上,陈老跑至一半就觉得自己体力不支,却不愿停下来,一直逞强到最后,结果就是造成了膝关节的损伤,还有关节腔积液,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了半年之久。
静养也要克制
在很多人看来,静养就是卧床休息,不运动,这样就可以延缓衰老,有利健康。实际上,静养决不等于静止不动,静养应该是养心。如果长期静止不动,会减缓新陈代谢,削弱各器官的运转功能。
国外曾经有过实验,身体健康的人在床上静卧20天不出门活动后,心脏功能下降70%,血压也降到危险程度,肌肉力量衰退,证明过度静养是有害无益的。
老年养生贵在动静结合
只静养不运动是不对的,一昧的运动不知道休息更是不对,想要健康、身体好,还是要动静兼顾。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动静兼顾的同时也会有偏向,比如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高龄老人应当以静养为主,运动为辅,年纪不是很大、身体还比较健康的老人,则应该以动养为主。
年过70岁的老人算是比较高龄了,对于身体还比较康健的人,可以打扫打扫房间,侍弄以下花草,搬一些比较轻的花盆,给鱼缸换换水之类的事情当做运动,身体并不是那么健康的老人,可以钓钓鱼,下下棋之类的,这些也算是静养的运动了。
老人适当运动好处多多
1.增强抵抗力,老人对抗疾病的能力要比年轻的时候低得多,如果不及时做好保健的话,在寒冷的冬季很容易出现感冒、肺炎等疾病。为了预防疾病,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老人可以适当做些合适自己的运动。因为适当运动能够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这样子就算身体受寒受到了冷刺激,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体会增多,从而增强身体对疾病的对抗能力。
3.改善心肺功能,老人年纪大了以后心脏功能会慢慢减弱,要懂得保护心脏。此时应该坚持运动,让心肌功能得以变强,从而起到强化心脏的作用。
4.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提高脑葡萄糖代谢,也就是大脑利用能量来提高脑功能的能力。而脑执行能力的提升可以降低患阿尔海默症的概率;
最后,一昧的动养或者静养都是不行的,动静结合才是养生的好方式,要说经常运动和静养哪个更长寿,还不如说哪个偏向更适合自己,当然,具体取向还是应当以自身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