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群政策能否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以考察城市群政策的微观效应。具体来说,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将国家级城市群的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城市被纳入城市群规划后,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明显提高。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群政策能够通过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和降低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这一促进效应受到城市群内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共同影响,且随企业所在城市与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之间距离的逐渐增大而呈现“U形”变化趋势。异质性分析表明,多核心和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群内的企业专业化分工受到城市群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二、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一)政策背景
(二)理论分析
1.劳动分工理论
假设1:城市群政策可以通过扩大企业可及的市场范围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
2.交易成本理论
假设2:城市群政策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
3.集聚外部性
假设3a:城市群内同时存在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当溢出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时,城市群政策有利于城市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
假设3b:城市群内同时存在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当虹吸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时,城市群政策不利于城市群内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定义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基准回归分析
(三)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
2.更换因变量度量方式
3.安慰剂检验
4.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估计
5.多期DID估计结果稳健性检验
6.其他稳健性检验
(四)机制检验
上文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群政策能够促进企业专业化分工。为了进一步识别因果关系,本部分将对影响机制进行检验。根据理论分析的内容,市场范围机制与交易成本机制是城市群政策影响企业专业化分工的重要路径,城市群政策如何影响企业专业化分工取决于城市群集聚外部性的具体表现。因此,机制检验将通过三个部分来探讨城市群政策如何影响企业专业化分工,以进一步加强本文结论因果关系的可靠性。
1.市场范围机制检验
2.交易成本机制检验
3.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检验
五、异质性分析
(一)城市群核心城市数量的异质性分析
(二)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的异质性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DID模型考察了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为了增强主要结论的可信性,本文还对城市群政策影响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群政策能够通过扩大企业可及的市场范围和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而影响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城市群内核心城市的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的影响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满足地理学第一定律,其中溢出效应的影响范围更广。总体来看,城市群政策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效应受到城市群内核心城市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的共同作用,且随着企业所在城市与城市群内核心城市距离的逐渐增大而呈现“U形”变化趋势。依据这一影响机制,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当核心城市数量与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不同时,城市群内的企业对城市群政策的反应。结果显示,多核心与交通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受到城市群政策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2受篇幅限制,文中未展示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详见本文的工作论文版本。
3限于篇幅,更换因变量度量方式检验结果并未展示,详见本文的工作论文版本。
4受篇幅限制,文中未展示PSM-DID检验结果,详见本文的工作论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