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中医杂谈

临床免疫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免疫功能检验:

1、免疫球蛋白G(IgG)

[正常参考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7.6-16.6g/L。

[临床意义]

血清IgG增高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门静脉性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温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IgG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IgG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

血清IgG,减少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非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某些白血病、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等。

2、免疫球蛋白M(IgM)

单相免疫扩散法:700-2000mg/L。

增高多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肝脏病、膀胱纤维化、海洛因成瘾者、冷凝集综合征、疟疾、放线菌病、支原体肺炎等。

减少多见于原发性丙种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胃肠病、烧伤、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球蛋白A(IgA)

单相免疫扩散法:710-350mg/L

增高多见于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三联综合征、IgA型多发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膀胱纤维此、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脂泻病等。

减少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无丙种球蛋臼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瘤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单相免疫扩散法:0-80mg/L。

增高见于胶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IgD型骨髓瘤、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减少多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各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

[常参考值]

单扩散法:100-3400μg/L。

增高见于寄生虫感染、肺支气管曲霉病、药物过敏、IgE型骨髓瘤、肝脏疾病、系统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减少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6、补体免疫学检验

A.补体成分Clq

血清Clq:58-72mg/L。

增高见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痛风、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减少见于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脉管炎及肾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营养不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狼疮综合征等。

B.补体成分C2

血清C2:28±6(ISD)mg/L。

增高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减少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肾炎、关节疼痛、反复细菌感染等疾病。

C.补体成分C3

免疫比浊法:800-1500mg/L。

增高见于组织损伤、炎症、感染、胆道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淀粉样变性、传染病早期。

减少见于脂肪代谢障碍、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化脓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D.补体成分C4

免疫比浊法:130-370mg/L。

高多见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各种恶性肿瘤等病。

减少多见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肾移植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烧伤、胃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

E.补体成分C5

51-77mg/L。

增高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少见于狼疮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等病。

F.补体成分C6

48-64mg/L。

增高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少多见于脑膜炎球菌感染、营养不良、蛋白大量丢失、反复淋病等。

G.补体成分C7

49-70mg/L。

降低多见于反复淋病、脑膜炎球菌感染、雷诺现象、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H.补体成分C8

43-63mg/L。

降低见于反复感染、红斑狼疮、着色性干皮病。

I.补体成分C9

47-69nmg/L。

降低多见于C9遗传性缺陷者、肝、肾疾病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1、布氏凝集试验

血清凝集滴度≤1:40。

增高见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疟疾、恙虫病、免热病等。

2、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溶血法:血清ASO<500U。

增高常见于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3、抗链球菌激酶(ASK)

血清ASK滴度≤1:80。

增高多见于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风湿病活动期等。

4、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

血清AH滴度≤1024kU/L。

增高多见于链球菌咽炎,风湿热患者的AH比溶血性链球菌所感染的其它疾病高得多。

5、流感血清学试验

补体结合法:滴度<1:16。

增高见于流感病毒感染。

6、风疹病毒血清试验

血凝抑制法:血清抗体滴度<1:8。

增高见于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7、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试验

血清抗体阴性;白细胞的病毒抗原阴性。

阳性见于流行性出血热。

8、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检验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脊髓灰质炎等病和使用疫苗后。

38种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可以由遗传、饮食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TG值2.26mmol/L以上为增多;5.65mmol/L以上为严重高TG血症。

降低:常见于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B脂蛋白缺乏及吸收不良。

10.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及分类;

(2)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判断;

(3)CHO增高或过低可以是原发的(包括遗传性),营养因素或继发于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病、肾病等。当CHO值在5.17-6.47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6.47-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1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原发性高HDL血症、胰岛素、雌激素、运动、饮酒等。

降低:常见于高脂蛋白血症、脑梗塞、冠状动脉硬化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糖尿病、肥胖等。

1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高脂蛋白血症。

13.血清载脂蛋白AI测定的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AI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结构蛋白,它是反应HDL水平的最好指标。

降低: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肝实质性病变。

14.血清载脂蛋白B测定的临床意义:

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结构蛋白,主要代表LDL的水平,病理状态下APOB的变化往往比LDL明显。

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及银屑病。

降低:常见于肝实质性病变。

15.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心肌梗塞4-6小时开始升高,18-36小时可达正常值的20-30倍,为最高峰,2-4天恢复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损伤、肌营养不良、心包炎、脑血管意外及心脏手术等都可以使CK增高。

16.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约为心肌总CK的14%,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的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

17.血清a-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与LDH大致相同,在急性心肌梗塞时此酶在血液中维持高值可达到2同左右。

18.血清葡萄糖(GLU)测定的临床意义:

(1)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2)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19.血清尿素(URE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浓度在8.2-17.9mmol/L时,常见于UREA产生过剩(如高蛋白饮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热等),或UREA排泻障碍(如轻度肾功能低下、高血压、痛风、多发性骨髓瘤、尿路闭塞、术后乏尿等)。浓度在17.9-35.7mmol/L时,常见于尿毒症前期、肝硬化、膀胱肿瘤等。浓度在35.7mmol/L以上,常见于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20.血清肌酐(CRE)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严重肾功能不全、各种肾障碍、肢端肥大症等。

降低:常见于肌肉量减少(如营养不良、高龄者)、多尿。

21.血清尿酸(UA)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痛风、子痫、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重症肝病、铅及氯仿中毒等。

降低:常见于恶性贫血、乳糜泻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

22.血氨测定临床意义:

升高:重症肝损害,>117.8umol/L则发生肝昏迷。肝昏迷前期、性活动性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常升高、肝昏迷时最高。

(2)下降:长期低蛋白饮食。

23.血清前白蛋白(PA)测定的临床意义:

(1)降低:诊断和监测营养不良,诊断肝病,诊断急性相反应.

升高:肾病综合症>500mg/L(此时ALB<30g/L)

发作期PA升高ALB下降前

白蛋白与肝病:

*早期肝脏疾患可使前白蛋白合成降低

*早期肝功能损伤指标

比转氨酶特异性好,比白蛋白敏感性强,多数肝病患者前白蛋白下降50%.

*死亡指标降至零则预后极差

前白蛋白与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发生

染病后食欲减退,蛋白质、热量摄入极少

疾病本身导致消耗增加,机体进入负氮平衡

抵抗力下降,并发症增加,疾病恢复迟缓

*此时血清前白蛋白浓度迅速降低

中等100-160mg/L

严重<80mg/L

24.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单位是指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率。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反应测定前1-2个月平均血糖水平。尤其是I型糖尿病,每月测定1-2次,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控制的程度。

25.血清淀粉酶(AMY)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胆道疾病、胃穿孔、肠梗阻、腮腺炎、唾液腺炎等。

(2)降低:常见于肝脏疾病(如肝癌、肝硬化等)。

26.血清高敏CRP测定的临床意义:

(2)是良好的预后诊断标志物

CRP的释放量与急性心梗,急性心梗引起的死亡和紧急换血管术病人的病情都有关.

另外3mg/L被确认为是区分低危病人和高危病人的最佳临界值.

(3)与心肌钙蛋T(CTNT)白形成互补信息

当CRP与CTNT试验都呈阳性时,心血管危险性的预测就成为可能.

研究证明,在发病6年甚至6年以后,CRP仍然可作为预测危险性的标志物,并且CRP的水平测定对于衡量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是否有效或效果的好坏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27.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是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重要指标,它能反应出病人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特别是II型糖尿病)。

28.钾的临床意义:

升高:

(1)、经口及静脉摄入增加

(2)、钾流入细胞外液严重溶血及感染烧伤,组织破坏、胰岛素缺乏。

(3)、组织缺氧心功能不全,呼吸障碍、休克。

(4)、尿排泄障碍肾功能衰竭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5)、毛地黄素大量服用

降低:

(1)、经口摄入减少

(2)、钾移入细胞内液碱中毒及使用胰岛素后、IRI分泌增加。

(3)、消化道钾丢失频繁呕吐腹泻。

(4)、尿钾丧失肾小管性酸中毒。

29.尿钾的临床意义:

当使用利尿剂时尿钾排泄增多。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病人尿中的钠与钾的比降到0.6:1。醛甾酮分泌增加时,尿钾排泄增加。

30.血清钠测定的临床意义:

(1)、严重脱水、大量出汗、高烧、烧伤、糖尿病性多尿。

(2)、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原发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肾脏失钠如肾皮质功能不全、重症肾盂肾炎、糖尿病。

(2)、胃肠失钠如胃肠道引流、呕吐及腹泻。

(3)、抗利尿激素过多。

31.尿液钠测定的临床意义:

尿液钠测定的重要临床意义是了解是否有大量盐的损失,确定摄入量是否足够,并且协助监护低盐饮食及术后电解质的监督,协助判断呕吐、严重腹泻、热衰歇患者的电解质平衡。还用于对缺盐性缺水与缺水性缺水患者的确定性诊断;前者尿中的氯化钠相当低,后者尿中的氯化钠为正常或升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炎症、肿瘤、爱迪逊氏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小管严重损伤、支气管肺癌患者等,尿中的钠化物出现增多。

32.血清氯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高钠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高渗性脱水、肾炎少尿及尿道梗塞。

降低:常见于低钠血症、严重呕吐、腹泻、胃液胰液胆汁液大量丢失、肾功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等。

33.尿中氯测定的临床意义:

一般情况下尿液中钠和氯保持相对平衡。但两者并不是永远平衡的。例如;连续服用氯化钠或氯化钾后,尿氯比尿钠高、相反连续服用大量碱性钠盐时,尿中钠比氯高。另外,尿液呈碱性很可能是尿钠含量高于氯。

34.血清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示碱储备过剩

(1)代谢性碱中毒:幽门梗塞(胃酸大量丢失),小肠上部梗阻,缺钾,服碱性药物过量(或中毒)。

(2)呼吸性酸中毒:呼吸道阻塞,重症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气胸,肺气肿,肺性脑病肺实变,肺纤维化,呼吸肌麻痹,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3)高热,呼出二氧化碳过多。

(4)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过多。

降低:示碱储备不足

(1)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脱水,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和少尿期),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服用酸性药物过量。

(2)呼吸性碱中毒: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增快,换气过度,吸入二氧化碳过多)。

(3)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盂肾炎,肾结核。

轻度酸中毒:CO2CP23-18mmol/L

中度酸中毒:CO2CP18-14mmol/L

重度酸中毒:CO2CP<14mmol/L

极度酸中毒:CO2CP<7mmol/L

35.血清钙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骨肿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急性骨萎缩、肾上腺皮脂功能减退及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

降低: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软骨病、小儿手足抽搐症、老年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低钙饮食及吸收不良。

36.血清镁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阿狄森氏病、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及糖尿病昏迷。

降低:常见于先天家族性低镁血症、甲亢、长期腹泻、呕吐、吸收不良、糖尿病酸中毒、原发性醛固酮症、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后。

37.血清磷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骨髓瘤及骨折愈合期。

降低:常见于甲亢、代谢性酸中毒、佝偻病、肾功能衰歇、长期腹泻及吸收不良。

38.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急性心肌炎发作后来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

来辨别患者是否出现了电解质紊乱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AG正常值指的是阴离子隙,正常值在8mmol/L~16mmol/L这一范围内,主要用来辨别是否出现了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医生通过ag正常值的大小,临床考虑跟持续性的腹泻有关,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所以ag正常值和临床意义为来辨别患者是否出现了电解质紊乱的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THE END
1.浅谈生化检验在降检测中的重要性此外,生化检验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项目选择。对于长期吸烟、饮酒或饮食不规律的人群,生化检验可以重点关注与这些不良习惯相关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血脂等,以便及时发现并调整这些不良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三、生化检验:科学指导健康生活的工具...http://m.jrjl.net/detail.html?id=47026
2.生化检验是什么?为什么要做生化检验?注意采集时间:某些生化指标的测量可能对采集样本的时间非常敏感。请遵循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建议,了解何时采集样本的最佳时间。这有助于获得更准确和有意义的检验结果。 遵守特殊要求:某些特殊的生化检验项目可能需要额外的注意事项。例如,某些检验可能需要收集多个样本的连续测量结果,或者需要遵循特定的保存和运输方法。https://www.hntv.tv/rhh-1459267584/article/1/1734110172302344194
3.生化检验各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doc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 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 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https://www.taodocs.com/p-451018511.html
4.临床检验项目组合及意义保健小知识临床检验项目组合及意义 1、生化项目组合及临床意义 表格1 (1)生化全套: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S/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氨酰转肽酶(γ-GGT)、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肌酐(Cr),...http://hospital.scnu.edu.cn/a/20150206/185.html
5.收藏!医院检验科常见检测项目与临床意义药物浓度监测(TDM)序号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万古霉素万古霉素(Vancomycin)为三环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杀灭能力,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肠球菌等革http://www.diagreat.com/news_view.aspx?nid=2&id=776
6.常用检查项目采血管的用法及其主要临床意义——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 二、血沉 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如活动性肺结核、肾炎、肺炎、恶性肿瘤、严重贫血、心肌梗死、骨折、严重创伤、血液病等 一、肝功类 肝功1、 肝功2 ...https://www.meipian.cn/1fjx5nwu
1.38种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201738种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2017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https://www.yjbys.com/edu/jianyanjishi_shi/225815.html
2.收藏生化全套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临床检验注:来源于医护资料,侵权联系删除!如有不足之处请指正!https://3g.dxy.cn/bbs/topic/45172291
3.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微诊网检验医学新媒体常见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肝功能: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https://www.weivd.com/article-5901-1.html
4.生化项目的临床意义介绍生化项目的临床意义介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又称为谷丙转氨酶(GPT)是衡量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许多低端医疗机构在做体检时仅测此一项生化项目。正常人一般在40U/L以内。干粉试剂复溶后为单试剂,液体试剂一般为双试剂,应用动力学法可计算结果。 蛋白:通常测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终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https://www.med66.com/linchuangjianyanshi/shenghuajianyan/ln1507201603.shtml
5.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诊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生化检验项目 临床意义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RJK202314050.htm
6.生化检验项目范文12篇(全文)综上,对于肝硬化患者可借助生化指标来进行准确诊断,这对患者早期的有效治疗具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永岳,曹龙翎.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6):10-11.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234w8mn.html
7.看懂检验报告单肿瘤资讯D-二聚体也经常包含在凝血功能检查当中,肿瘤病人或其他诸如炎症、感染等情况下也常常会升高,这个检验项目最大的临床意义在于如果测量结果是正常的话,可以排除各类血栓的存在。 对一些正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或者肝素治疗的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查显得尤其重要,医生要通过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国际化...https://www.iplusmed.com/detail/338.html
8.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介绍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介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及临床意义 我们生活在富含氧气的空气中,离开氧气我们的生命就不能存在,但是氧气也有对人体有害的一面,有时候它能杀死健康细胞甚至致人于死地。当然,直接杀死细胞的并不是氧气本身,而是由它产生的一种叫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质,它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可以...http://www.ncdjyy.com/info/1017/2292.htm
9.生化检验报告(精选十篇)首先,缩短了住院病人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临床医务人员对检验科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我院的满意度;其次因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使医院的管理和运行成本下降,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本项目仍未达到6Sigma的水平,因此,项目小组将继续关注流程中各个环节,持续改进,以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4izpz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