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至11日,第十二届全国妇儿健康发展促进高峰论坛暨云南妇产科疾病诊治新进展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儿医疗保健分会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共同主办,北京康华中西医发展基金会、云南省优生优育妇幼保健协会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妇产科、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盆底医学等领域多位专家做大会学术讲座,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妇产科医师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妇产科在线作为会议技术/媒体支持,为您带来精彩会议报道。
大会开幕式与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云南分中心揭牌仪式
12月11日上午,大会主席、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兼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韦嘉教授主持开幕式并介绍与会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妇儿医疗保健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马丁院士,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监察专员谢馨莹理事、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林文勋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此外还有多位专家和领导也莅临会议现场,共襄盛举。
会议的一大重要环节是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云南分中心以及妇产疾病联合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
谢馨莹理事表示,此次授牌对推动云南省妇产疾病临床医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是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新起点。相信在马丁院士带领的专家团队指导下,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医教研综合实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将以此为契机,着力解决卫生与健康服务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加快云南省十四五时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健康云南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林文勋书记表示,处在云南大学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进程的关键时刻,此次授牌将进一步加强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学科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和成果普及水平,也必将对云南大学全面发展和合作交流产生积极影响乃至示范带动作用。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相信合作的成果将真正体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优势,进一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并将借助云南省的地理优势扩大惠及至南亚与东南亚的广大女性同胞和人民群众。
马丁院士表示,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临床问题为主导,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制定规范化诊疗指南,在全国各地建立分中心,加快新技术、新业务的推广,促进专病库、专病联盟的建设等。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云南分中心的建立将极大地促进当地妇产疾病规范化诊治,进一步加快中心工作和成果的落实与推广,加快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目标。
大会论坛
马丁院士:一个资深科主任的自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从自身经历出发,回顾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的建设历程。马丁院士在接任妇产科主任时,面临着建立信任、缩减病区、收入不佳、技术劣势等现实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马丁院士认真分析了科室人员、设备和科室关系存在的矛盾,首先建立核心小组,增强全科团结向心力;再以自我树立正确的榜样,加强凝聚力;通过开展新业务,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实现开源节流;邀请专家前来交流,医生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结合宣传打造品牌效应,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诊。马丁院士强调,提升诊疗技术水平是学科建设之首,上级领导的支持和信任同样至关重要。学科主任应当始终热爱学习,学习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将目光放长远,提早打算和规划,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科研,从而打造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
韦嘉教授:病原体进化变异——传染病流行的挑战与应对
谢幸教授:再议卵巢癌新辅助化疗
孔北华教授:2020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变更及其临床意义
张国楠教授:晚期卵巢癌广泛腹膜切除术——理论基础与临床应用价值
四川省肿瘤医院张国楠教授介绍,卵巢癌初诊时多为晚期,且往往就诊时已伴随盆腹腔广泛种植转移,尤其是盆底、乙状结肠和直肠壁等转移较多见。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达到无肉眼残留病灶(R0),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传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常常忽视壁层腹膜及散在的微小种植转移灶,不能彻底清除,易于复发,而广泛性腹膜切除术(“卷地毯”手术)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清除更彻底。术前应进行全面评估,除了患者的一般身体健康状况能否耐受手术,还应评估肿瘤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表现、腹膜癌瘤指数(PCI)和肿瘤细胞减灭完整度评分(CCS)。经评估上腹转移瘤基本可以切净、手术病理分期为III期、盆腹腔腹膜有大面积的种植转移灶,是可以实施这一术式的先决条件。手术应当选择适当的患者、医院和术者,并具备多学科小组的合作支持。
王世宣教授:卵巢衰老研究——进展与挑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世宣教授指出,卵巢衰老是女性衰老的核心因素和起搏器,启动和调控机体衰老,卵巢衰老不只是引起绝经,也意味着女性生殖能力和生育质量降低,与骨质疏松、认知障碍等全身性疾病也有关。针对卵巢衰老遗传易感性、个体差异、卵巢储备指标、发病机制和干预手段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以下重要进展,(1)卵巢功能遗传风险分子检测技术,已在临床实际应用;(2)提出“卵巢功能年龄”这一新概念,并研发出对应的精准评估体系;(3)发现评估卵巢储备的关键指标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将干预关口提前5~15年,是卵巢衰老的三级预防措施;(4)探究卵巢衰老的病因和分子机制,为其防治提供新的分子标志和干预靶点,研发了干预卵巢衰老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自然环境、社会形势和生育政策的改变对卵巢衰老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主持风采
大会论坛由魏向群教授、张琼教授、梁志清教授、杨丽华教授、周萍教授、袁英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梁志清教授:盆底结构的精准辨识与功能重建
盆底由盆底骨架、盆底筋膜和盆底肌肉三个部分组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梁志清教授结合大量丰富的图片详细讲解了各个盆底结构的形态、位置和功能,帮助大家精准辨识各个结构并理解不同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人体生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在理解了解剖之后,梁志清教授结合手术视频和图片资料详细阐述了针对前盆腔缺陷、中盆腔缺陷、后盆腔缺陷和全盆底重建有关术式的操作要点,强调个体化治疗,修复解剖缺陷,重建结构和功能,以安全、简单和有效为原则。
李秀琴教授:妇科肿瘤抗血管生长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李秀琴教授指出,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VEGFR)结合,激活一系列信号传导通路,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活化、增殖、迁移,从而促进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与VRGF结合,或破坏VEGFR信号系统,阻止其与内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贝伐珠单抗是经典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被指南广泛推荐用于妇科肿瘤患者治疗,应与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联合应用,同时结合临床试验、指南推荐和患者疾病状态进行个体化调整。
沈宏教授:SUI手术方式的选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宏教授介绍,过去,压力性尿失禁(SUI)外科治疗的选择包括尿道折叠术、尿道周围注射药物、经阴道穿刺悬吊术、耻骨后悬吊术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现在,尿道终端悬吊术(MUS)成为了治疗SUI患者的“金标准”。MUS有耻骨后途径(RP)、经闭孔途径(TO)和单切口手术(SIS)三种途径,SIS本质为TO手术。生物力学观点认为,在最大尿道闭合压力较差的患者中RP优于TO。关于RP和TO两种手术途径的术后并发症,TO途径的下肢疼痛不可避免,RP途径的膀胱穿刺伤不是严重并发症。根据术后再手术率分析,RP途径的经济效益学更优。
赵庆华教授:内异症患者不同治疗方法对生育影响因素探讨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庆华教授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应依据病史结合影像学,尽量采用非手术方式诊断,减少诊断延迟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减灭和消除病灶,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治疗措施应个体化,视患者年龄、症状、近期有无生育需求决定,对盆腔疼痛、不孕及盆腔包块患者的治疗要分别对待。腹腔镜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需要评估内异症的类型、分期及EFI评分。可评估内异症病变的严重程度并评估不孕的预后,根据EFI评分给予患者生育指导。术后需要长期药物管理,延缓复发,复发患者不建议再次手术。
吴晓梅教授:不同路径CYLiu式盆底修复手术的疗效分析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吴晓梅教授指出,CYLiu式系列盆底修复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学习容易、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风险小的新型非网片盆底重建术,其中经腹腔镜入路综合治疗的效果更优。CYLiu式系列盆底修复手术术中无需使用膀胱镜辅助,也不需要借助网片植入,手术步骤得到了明显的简单化。只要有阴式全子宫切除的基础均可学习经阴道入路手术,凡是腹腔镜技术过关的医生均可学习经腹腔镜入路手术,使得该手术在基层医院的学习和推广成为可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性生活情况改善明显,提高了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黄学惠教授:围绝经期AUB-O的诊治进展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学惠教授介绍,绝经过渡期AUB-O发病率高,危害大,疾病特点与年轻女性不同。其诊断依据包括一般病史、实验室检查、排卵情况、盆腔器官及子宫内膜情况等。围绝经期AUB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急性出血、调整月经周期、保护子宫内膜,并避免再次异常出血和重度出血,以药物治疗为主。可选择口服孕激素、LNG-IUS、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及氨甲环酸辅助治疗。药物控制不佳或疑有结构异常的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了解子宫内膜病理。治疗期间提供必要的避孕方案,注意权衡长期口服避孕药的风险,减少贫血等并发症,减少输血及不必要的手术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胡红文教授:简化版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固定术
孙秀丽教授:经阴道腹膜外高位骶韧带悬吊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秀丽教授指出,前盆脱垂往往合并中央缺陷,前盆重建时应注重顶端修复,顶端修复不足是POP手术复发的高危因素。高位骶韧带悬吊术(HUSLS)是顶端悬吊常用术式之一,孙秀丽教授针对经阴道保留子宫+腹膜外高位骶韧带悬吊术的要点技巧进行了深入讲解,指出腹膜外高位骶韧带缩短缝合是有效的中盆腔支持术式,能够保留子宫、保留锚定点,更易寻找USL,损伤输尿管风险低,更微创,下尿路症状明显好转,安全、易操作、学习曲线短。然而,主骶韧带缝合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随访,远期疗效尚待随访。
夏志军教授:盆底器官脱垂手术术式选择
辽宁省妇幼保健院夏志军教授介绍,POP手术术式多样,有盆底重建、骶骨固定、阴道闭锁、修补并骶棘韧带固定等多种术式,但实际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术者能力、术式风险、复发几率以及患者期望等多种因素。夏志军教授表示,术者应该对疾病有准确的理解认识,准确诊断发生缺陷的部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应当尊重患者,珍惜手术机会,明确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手术能够达到的目标,做好知情沟通。要对每种术式有正确认识,不轻易采用尝试性手术,遵循“循证医学”,谨言“发明创造”,深耕临床,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走得更远。
罗新教授:暨大术式I教你九步走——改良阴式全宫术后阴道残端HUSL4点悬吊术操作要领
暨南大学第一医院罗新教授详细阐述了子宫骶骨韧带局部解剖与生理,强调领悟临床局部解剖三维结构以指导阴式手术,掌握阴式手术是完成困难腹腔镜手术的保障和经阴处理盆底良性疾病的“杀手锏”。经阴道高位子宫骶骨韧带悬吊术(HUSLS)适用于中盆腔、顶端脱垂,需要保留阴道功能,轻到中度阴道前后壁膨出,有网片并发症高危因素,阴式途径需同时行其他修补手术的患者。识别和分离骶主韧带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罗新教授结合图片与视频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改良阴式残端阴道壁4点HUSL暨大术式的手术步骤和要领,指出这一术式符合整体理论,损伤小,更安全。
王平教授:盆腔廓清术盆底重建的策略
罗光楠教授:尿道在先天性生殖畸形合并先天性尿失禁中的作用
谭世桥教授:大数据时代的PCOS数据挖掘
李环教授:复发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李环教授介绍,复发性盆底器官脱垂(POP)被定义为解剖复发,客观指标为脱垂部位达到或者超过POP-QII期,不等同于症状的复发。复发性POP患者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对于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症状严重但不愿或不能手术者可以使用子宫托;症状严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案。李环教授结合不同病例阐述了几种常见术式的应用情况,强调恢复解剖和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胡越教授:阴道松弛症的点阵CO2激光治疗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越教授介绍,阴道松弛症(VLS)是由于阴道分娩、外伤、年龄、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多种因素引起阴道周围结缔组织及盆底支持结构改变,导致阴道口和/或阴道壁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的一类疾病。VLS患者妇科检查表现为阴道口宽大,会阴体塌陷、变短,阴道粘膜皱襞减少,阴道周围肌肉收缩乏力。CO2点阵激光专门针对阴道粘膜的脉冲模式,可以重建阴道微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发生组织重构,从而启动组织修复,改善临床症状。CO2点阵激光治疗VLS患者的安全性高,效果满意,能够紧缩阴道,对改善盆底功能有积极作用。
本论坛由袁英教授、陈启莲教授、瞿国丽教授、李渊渊教授、李辉教授、肖继贤教授、罗静教授、赵晓霞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妇科肿瘤诊治及微创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
12月11日下午,妇科肿瘤诊治及微创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准时开始。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周萍教授首先感谢十余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大家传经送宝,送来妇科肿瘤诊疗新理念和微创技术新进展的学术精华。本论坛由黄蓉霞教授、王彬教授、管毓坚教授、杜梅教授、祝英杰教授、李跃蓉教授、杨谢兰教授、钱木英教授担任嘉宾主持。
潘凌亚教授:基因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潘凌亚教授在讲座中为大家系统讲解了基因检测在妇科恶性肿瘤临床中的应用进展。基因检测对于妇科肿瘤的临床意义包括遗传风险评估、指导治疗、预后和辅助诊断,还可以助力妇科肿瘤的科研探索,包括识别新的治疗靶点、鉴别新标记物、探讨患者治疗响应的机理等。目前基因检测的主流方式为二代测序,二代测序根据检测基因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全外显子测序和多基因panel测序。临床实践中可根据癌症类型、治疗方案(靶向、免疫治疗等)选择不同的检测产品,并可根据检测结果指导妇科肿瘤的精准治疗,从而带来临床获益。
刘晓云教授:从输尿管血供的角度如何避免缺血性损伤
输尿管损伤是妇产科手术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刘晓云教授在讲座中结合大量手术视频演示,从输尿管血供的角度讲解了术中如何避免输尿管缺血性损伤。输尿管贯穿整个盆腹腔,靠近的大血管呈节段供血特点,手术中神经和血管双重损伤以及卵巢切除,将影响输尿管的结构和功能。输尿管沿途血管起固定和供血功能,切断后输尿管扭曲,供血减少,可能是造成术后轻度肾积水及输尿管节段坏死的原因之一,故保护输尿管的沿途血管非常有临床意义。
冯力民教授:宫腔镜下诊断和治疗内膜增生和早期内膜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力民教授为大家讲解了宫腹腔镜下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及研究进展。她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分类、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宫腔镜判断标准,以及有无生育需求女性的管理和随访,讲到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其中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首选治疗是子宫全切除术加双侧输卵管及卵巢切除术,至于药物治疗的随访管理,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子宫内膜评估,直至连续两次子宫内膜活检阴性。
冯云教授:宫腔镜日间手术管理体会
柳露教授:高级别宫颈病变保留生育功能的诊治
宫颈癌前病变特指经组织学活检确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浸润性宫颈癌的前期病变,从宫颈损伤和HPV感染炎症发展到浸润癌,整个过程约7~10年。延安医院柳露教授主要讲解了CIN患者的筛查手段和诊断方法、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流程,重点阐述了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诊治要点,强调规范进行宫颈三阶梯筛查可有效检出宫颈癌前病变,指导合理治疗,做好术前评估和准备,掌握手术技巧,保障手术安全,做好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邓继红教授:年轻女性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与处理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邓继红教授指出,年轻女性特指21~24岁的青年女性,是宫颈癌防治中的特殊人群,管理目标趋于保守,应尽可能地保留生育生理功能。目前国内外专家共识认为,年轻女性的宫颈癌筛查建议采用每3年一次的单独宫颈脱落细胞学(TCT)检测,一般不建议检测高危型HPV。对CIN1和CIN2年轻女性的处理相对保守,多采用随访观察。对CIN3年轻女性患者的治疗选择趋于保守,一定要考虑生育风险。年轻女性宫颈原位腺癌(AIS)的处理较高级别CIN更为激进,如病情需要,有切除子宫的可能。
李晖教授: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和特异的诊断指标及特效治疗手段。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李晖教授在讲座中系统讲解了DILI的临床分型、分级、评估、诊断和鉴别诊断流程、治疗等措施。对DILI患者的首要治疗原则是及时停用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对固有型DILI患者可停药或减低剂量。医生应充分注意药物配伍原则和配伍禁忌,教育公众警惕民间偏方、验方及有毒植物等的肝毒性。
杨润祥教授:妇科肿瘤常用药物毒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教授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开始,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详细讲解了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毒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要点,囊括了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新碱、依托泊苷、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吉西他滨、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博来霉素、表阿霉素、PARP抑制剂和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毒性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内容非常实用。
陈捷教授:妇科微创手术争议热点及对策思考
福建省人民医院陈捷教授针对妇科微创手术的多个热点争议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对策思考,包括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分碎术、盆底补片的使用以及宫颈癌微创手术等。结合最新临床证据和专家共识,配以多个手术视频演示,陈捷教授认为,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医生对新技术应持审慎和包容的态度,临床问题的出现不应完全归咎于微创治疗本身,在微创治疗中应遵循无瘤理念,提高无瘤技术。
金力教授:子宫腺肌症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及干预
北京协和医院金力教授从子宫腺肌病患者面临的生育问题及早期诊断、如何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生育状况、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预防等方面,分析了子宫腺肌症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及其干预措施,提出保护育龄女性的生育功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避孕为核心,推荐选择避孕药具,预防子宫腺肌病理念前移,预防妇科疾病理念更新,即发现高危人群,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早期预防,防患于未然。
陈琼华教授:机器人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优势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手术重点在于彻底切除病灶、恢复完整解剖,要求手术操作精准稳定,保护患者生育功能。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琼华教授在讲座中指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机器人手术,能更彻底地切除病灶,缓解症状,减少病灶复发,具有多重优势。之后她结合本科室经验详细介绍了机器人进行卵巢内异囊肿、分离盆腹腔粘连,以及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的技术要点和技巧,令人耳目一新。
孔为民教授:宫颈癌根治术对提高其他妇产科手术技能的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孔为民教授讲到,宫颈癌根治术包括经典的20个步骤,给予医生很好地学习盆腔解剖的机会,利用宫颈癌根治术积累的解剖学方面的经验可以使医生做其他妇科手术时更为从容,并减少副损伤。年轻医生以及还不能独立完成宫颈癌根治术的医生,可以通过学习宫颈癌根治术来提高自己对盆腔结构的认识,从而提高手术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快准稳地完成手术。总之,解剖对手术的作用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蓝建发教授:卵巢癌“腹膜后版块”肿大淋巴结切除
魏向群教授:前哨淋巴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常见淋巴结转移,在手术中切除转移的淋巴结有诊断和治疗价值,但也存在争议。前哨淋巴结(SLN)是指原发肿瘤淋巴引流区域内淋巴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其组织学状态反映了其他淋巴结的组织学状态。SLN的常用检测技术有生物染料法、纳米碳示踪法、放射性核素法和吲哚氰绿,各有其优缺点。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魏向群教授在讲座中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SLN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和卵巢癌患者手术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SLN应用面临的多个关键问题。
杨宏英教授:卵巢癌全程化管理新模式
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长期缓解疾病,实现卵巢癌慢病化管理。云南省肿瘤医院杨宏英教授在讲座中讲解了卵巢癌患者全程化管理的新模式。卵巢癌患者治疗进入全程管理模式,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含铂化疗、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在手术加化疗的基础上,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示出其在卵巢癌患者全程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邓毅书教授:规范防治、抓出VTE这一隐形杀手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不容乐观,而且涉及临床诸多学科,但它也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致死性疾病。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邓毅书教授在讲座中从医院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对VTE的临床防治作了系统阐述,并根据一例典型VTE病例的诊疗经过,分析了VTE的危险因素、风险评分、辅助检查、预防措施、溶栓及抗凝治疗等方法,强调早期诊断,规范防治,实用性非常强。
闭幕致辞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魏向群教授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感谢参会专家热情洋溢的讲课,感谢线上线下医生的热情参会。12月的春城昆明,天气寒冷,现在已经到了12月11日晚上9点40分,但大家的学习热情依然非常高涨。
第十二届全国妇儿健康发展促进高峰论坛暨云南妇产科疾病诊治新进展研讨会为期两天,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众多专家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内容,学员被精彩的授课深深吸引,线上观看的学员达到数万人次,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