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疫情的原因,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让“免疫力”成为大家关心焦点。人免疫球蛋白、胸腺五肽及人血白蛋白等药物也备受瞩目,成为“抢手货”“网红药”,价格也一度被不法商贩炒至千元以上。这些一夜爆红的药物是噱头、是炒作,还是确实能提高免疫力?我们不妨一起来探究一下。
??什么是免疫?
所谓“免疫”,古代指“免除瘟疫”。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外来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清除异物,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如果有外来病原体侵入人体,免疫系统会迅速激活,产生免疫细胞、免疫因子识别外来病原体,进行“点对点”攻击。此时补充一些外源性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可以加快人体清除病原体的速度。但我们的免疫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对于正常人群而言,补充这些物质不会带来免疫力的提升,反而会减少自身合成抗体的机会,长此以往,“消极怠工”的自身免疫系统在真正遇到“敌人”时,可能反而无法及时发挥“最大战力”。
?免疫力是否越强越好?
人们固有的认识是免疫力越强越好。其实并不然,过度免疫可能使免疫系统“杀红了眼”,错把自身的组织和细胞当成有害微生物加以攻击,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疫情期间也不乏年轻力壮的患者因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而导致的重症感染,甚至出现免疫风暴。
所以,免疫本身是把双刃剑,它能保护你的身体免受病原体侵害,也可能会攻击自身正常细胞,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单纯的增加某种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打破了机体的平衡,那就得不偿失了。
“网红药”能否增强免疫力?
目前市面上热炒的“免疫增强剂”主要包括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胸腺肽类及人血白蛋白等药品。这些药物在适宜人群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
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两者名字听起来像“亲兄弟”,作用却大有不同。免疫球蛋白,又称丙种球蛋白,是由免疫器官合成的一种抗体,可以直接中和病原体。而人血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并不直接参与机体免疫。
几种常见药物的差异及适宜人群已在下表列出:
总的来说,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抗体,可直接中和病原体,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及免疫调节功能。但其对正常人体免疫力提升作用有限,同时会减少自身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机会。
胸腺肽类药物可诱导、活化免疫细胞,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同样意义不大。至于人血白蛋白,由于其并不参与机体免疫,因此更不能作为“提升免疫力”的药物选择。
健康的生活才是增加免疫力关键
其实,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增强免疫力的“制胜法宝”,只要保证规律、健康的饮食,确保充足的睡眠,加强运动与锻炼,并保持身心愉悦,剩下的交给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就好。药物的英文单词“Drug”既有药物的意思,又有毒物的含义,可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提升免疫力的药物用对了人,就是特效药,如果健康人群盲目滥用,那可能就真的是交“智商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