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时代已至“未病预防”需求攀升健康消费趋势洞察新浪财经

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居民健康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和转变,大健康市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并呈现出数智化、个性化等特点,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的体验。

健康消费渐成日常习惯

国家卫健委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同比增长1.92%,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在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为2460元,同比增长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9.2%。

健康消费作为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指引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9万亿元并将不断扩容,2030年有望达到29.1万亿元。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健康管理也有了新的认知,从身体器官的良好运转,到精神情绪的稳定积极,健康不再局限于一种“不生病”的目标,而是逐渐成为一种融入细节的生活方式,成为消费者的日常习惯,开始从“选择性消费”向“健康刚需”方向演变。

人们在健康领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追求更高品质、更具个性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健康体检与咨询、健身运动、康复理疗、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愿意“花钱买安心”“氪金养生”的人越来越多。

面对多点开花的民众需求,行业迎来了的机遇和可能。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围绕消费者的实际需要进行创新,推出新产品。智能止鼾枕、口袋呼吸机等居家健康产品,切合消费者细分需求;智能手环、健康监测App等科技产品的出现,使得消费者能够实时居家监测健康状况,并获得个性化的健康建议;CAR-T细胞疗法等创新药的研发上市,也让疾病治疗变得更加个性化;还有多种“黑科技”赋能康养产业革新。

数智化引领市场转型升级

在被称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元年的2023年,随着大模型技术进一步成熟,大模型在医药健康领域发展出多模态应用场景。如今年7月,京东健康发布的一站式智能医疗服务产品“康康”,能连接大量线上线下医疗资源,定位是成为用户身边能免费提供服务的“智能医生”,实现健康咨询、在线问诊、找医生医院、体检报告解读、买药秒送、上门检测、体检预约等服务的全覆盖。

“健康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带来了诸多改变和新体验,提升了管理与运营效率,信息管理更高效,资源协调得以优化,创新业务模式,远程医疗服务的兴起打破了地域限制,健康管理更加个性化,产业协同发展也在增强。”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说道。

对于消费者而言,数智化带来了更多新的体验。数智化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个人健康数据,包括基因数据、生活方式数据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大健康管理。

邓勇指出,随着数智化在大健康产业的深入运用,预约挂号更为便捷,在线问诊随时进行,健康管理更为精准,智能穿戴设备、家用健康监测仪器等产品的普及,让消费者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等。这些设备的数据准确性不断提高,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健康参考。基于消费者的健康数据和个人信息,健康管理平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干预方案。

在医疗支付方面,电子账单和支付系统的应用让消费者可以清楚地查看医疗费用的明细,避免了传统收费方式中可能出现的费用不透明问题。

“数智化技术在健康管理领域、慢病领域、中医药领域、药物研发与生产等细分领域及应用场景应用较为成熟。但产业数智化转型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痛点。”邓勇指出,数据标准不统一、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待提高,人工智能技术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复合型人才短缺、转型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监管政策不完善、医保支付政策不明确等,都是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线上、居家健康管理需求凸显

新冠疫情之后,线上、居家健康管理需求凸显,消费者对居家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产品正在向智能化加速发展,小型化居家健康产品更迎合了消费者的居家健康需求,渐成消费新宠。

天猫健康去年11月发布的《健康消费趋势洞察》显示,随着产业技术进步、消费观念转变,医疗器械正在向“小型化、智能化”升级。呼吸机、AED等常见医疗器械都推出手机大小的“口袋系列”,应用场景从专业医疗机构走入寻常百姓家。

家用/车载AED亦是如此。在淘宝搜索关键词,维伟思、安保、久心、迈瑞、飞利浦、麦邦等多款销量排前位的家用/车载AED也是主打小巧便携,有的只有巴掌大。

智能穿戴设备、家用健康监测仪器等产品的普及,让消费者可以实时监测自己的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等。

有了丰富多样的家用智能健康检测仪器,再结合健康/慢病管理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大健康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以慢病管理为例,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通过智能设备监测患者的健康数据,如血糖、血压等,并将数据通过健康管理平台或互联网医疗平台传输给健康管理师或医生,及时提供健康指导或调整治疗方案。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线上健康类服务,也正成为健康消费的一大热点。

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线上问诊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另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202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用户了解的互联网医疗功能中,预约挂号、健康咨询、体检预约与查询位列前三。从专门的诊疗、购药平台到各大医院的小程序,用户能够便捷地享受预约挂号、体检预约、健康咨询等多元化服务。这些平台的智能化功能,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还增强了用户体验。

“个性化定制”成潮流

从儿童到老年人全年龄层细分化的全民健康需求,涉及身体、心理、精神、社交、情感、环境等多维健康,进而催生出更细分的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个性化定制”逐步成为一种潮流。

“轻健康”强调以更轻松、便捷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实现健康。CBNData发布《2024新健康消费生活趋势报告》指出,追求投产比、强调体验感是“轻健康”的两大特征。62.5%的受访者力求通过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优的健康回报。69.5%的受访者表示,若想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就必须确保整个过程既愉快又舒适,低门槛、轻负担、愉悦性等积极的体验感便成健康消费的重要价值之一。从年龄层面来看,90后人群成为“轻健康”管理主力军。

针对控卡轻营养、中式慢养生等健康消费需求,创新开发健康产品,成为一些企业重点突破的方向。各类代茶饮、保健食品、低糖零卡低脂代餐等健康产品,瞄准越来越细分的健康诉求被开发出来,从提升免疫力、睡眠质量到体重控制、护眼、防脱发、护颈……在购物平台上输入相应的健康消费需求,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产品。

从各大网络购物平台的健康消费类产品销售数据上,也能看出人们在健康上的投入相当“舍得”。

据美团买药健康指数,今年“618”期间,保健食品成为销量增速最快的非药类目,同比增长超100%,并从老龄人群向中青年人群渗透。养生食补产品销量同比攀升超200%,具有滋补功能的“药食同源”产品已成为新生代消费选择。

在疾病诊疗层面,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医疗也已成为一种趋势,精准医疗时代已经来临。

眩晕门诊、慢性疼痛门诊、顽固性便秘门诊、罕见病门诊、哮喘门诊、乏力门诊、水肿门诊……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开设的专病门诊正在各地医院涌现。这类门诊以疾病和症状命名,简单、精准,方便患者对症挂号、按病索医。曾经因为“医院那么大,科室那么多,到底挂哪个科”而产生的迷茫,随着专病门诊的推出而消散,为更多患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服务。

在疾病治疗药物上,也有诸多“个性化”方案,最具代表性的便是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区别于传统药物,CAR-T每个产品是基于每个患者量身定制,要采集每一位患者体内的T细胞,将T细胞这个普通“战士”改造成“超级战士”,即CAR-T细胞,利用其“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并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它们能高效地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每个患者都需要一条单独的生产线,制备完成后的产品也仅限于患者自身使用。

不过CAR-T细胞疗法的价格往往在百万元级别,能用得上的患者寥寥。在今年国家医保谈判初审名单中,4款CAR-T细胞疗法榜上有名,刚刚结束的国家医保谈判结果未出,CAR-T疗法能否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还是未知数。但CAR-T细胞疗法也有了“个性化定制”的付费方式。今年1月,中国首款获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阿基仑赛注射液推出了按疗效付费,如未能达到完全缓解,患者可获得最高60万元返还,该药也成为中国首款按疗效价值支付的生物创新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对各类健康产业提供政策支撑,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也提出2025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不低于11.5万亿元的目标,并部署了做优做强健康产业的工作任务。

在政策加持和创新科技助力之下,面对多元场景构建的全方位健康消费需求,各医疗服务机构、企业利用精准医学、数智科技等先进手段,更精准地创新和丰富产品和服务,推进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未来可期。

THE END
1.心情涂鸦第4页久游论坛收藏本版 (4304) |存档 心情涂鸦 今日: 4 |主题: 791468|排名: 1 版主: 囙忆弥漫ヽ, 妖①樣の侽亽, ﹥﹥°李小沫丶, 晚歌, 芝加哥的夜, 瘦不了的胖子, 小新说 推荐主题 [汇总贴] 无法登陆和各类报错解决方法 [汇总贴] 道具和服务调整公告 (24.11.9) [汇总贴]十一...https://bbs.9you.com/forum-112-4.html?modwap=viewthread&tid=243312
2....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有3.5亿,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约有3.5亿 死亡率居于各类疾病中的首位 根据《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 数据显示 我国20~29岁的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占比已达15.3%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http://www.fy12315.com/jiankang/6602.html
3.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名单中国癌症现状(三化二线) 年轻化 中国抗癌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发病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多见于青壮年。 因为20-40岁正是淋巴组织非常活跃的时期,高敏感性让青壮年很容易成为淋巴瘤的高危人群。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近年来,我国年轻...https://www.360docs.net/doc/033a876328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2.html
4.中国降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整理.docx? ?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 据统计,我国国民患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22%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病,七成人有过劳死危险。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疾病,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等问题。 ? ? 心脑血管病和肿瘤是影响中国人寿命的两大“杀手”。 ? ? 报告显示,中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居疾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812/5012142043003331.shtm
5.卫计委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病患者超2.6亿据国家卫计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由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到总疾病负担的近70%,而造成的死亡占到了所有人口死亡的85%左右。慢病整逐渐威胁着中国人的健康:35岁至65岁的人群逐步进入慢病;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9CaKrnJMGXy
1.女性降相关统计数据了解常见疾病和问题的发生率.pptx女性健康相关统计数据目录CONTENTS常见女性健康问题女性健康问题发生率女性健康问题预防与控制女性健康问题研究进展社会支持与女性健康01常见女性健康问题乳腺癌的发病率在45-55岁之间达到高峰,但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与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全球每年约有230万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069372.html
2.慢性病年轻化:冰山下的隐患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100万人死于慢性病,占到了全球死亡人数的74% 。据中国调查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冰山露出的不止一角,更多的冰棱出现,慢性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5~24岁慢性病患病率增长速率近年来呈现突增趋势,2013年~2018年,这五年期间高达1.54,其次是25~34岁年龄段,增长速率高达0.85。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945027
3.基于数据挖掘的疾病数据可视化分析与预测系统分析发现,部分疾病呈现发病年轻化趋势,值得引起重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大部分疾病住院天数呈现下降趋势: 4. 总结 本项目利用数据挖掘分析某医院近几年的就诊数据,分析疾病病人年龄的平均数、众数,已婚/未婚占比,不同地区患病人数,不同职业患病人数,治愈疾病花费的钱的平均数等,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对当前疾病进行分类...https://blog.csdn.net/andrew_extra/article/details/125648391
4.生命表参数(精选六篇)(Health Relative-Quality of Life)的发展过程和慢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QOL)量表分类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对比以癌症、脑卒中、糖尿病为例的国内外慢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应用现状,最终总结出我国慢性疾病量表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对于生命质量内涵的加深理解、资料的统计处理方式需转变;开发中国本土化量表研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o48xyb.html
5.老广最易患哪些病?《2022版广州城市人群降报告》发布甲状腺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具体来说,在癌症检出方面,报告显示,老广甲状腺癌确诊人数最多且呈年轻化趋势。 2022年爱康集团城市人群癌症随访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广州市城市人群中有637人确诊患癌,其中甲状腺癌确诊人数最多(300人),往下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和肝癌等。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08/28/c6835131.html
6.妇科疾病渐趋年轻化对症治疗是关键最新数据统计发现,80% 的年轻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肿瘤、卵巢肿瘤越来越多,各种妇科疾病严重困扰着广大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专家指出,妇科疾病年轻化,精神压力是祸首 。青医附院妇科作为省内首屈一指的妇科疾病治疗特色专科,在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同时,更注重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和生育功能...https://www.qduh.cn/xinwendongtai/yiyuanxinwen/8-yiyuanxinwen/343-2016-01-25-08-50-03
7.科普我国超1.8亿老年人患慢性病!快教会爸妈这些预防知识按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伴随老龄化而来且更棘手的是,研究显示,我国患慢性病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8亿,而且这还是保守数据。 为什么需要重视慢性病? 慢性病可不是一件小事儿。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https://www.shantou.gov.cn/stswsj/gkmlpt/content/2/2088/post_2088268.html
8.糖尿病论文15篇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糖尿病足多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机体的神经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消失,甚或是活动受限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多出现局部坏疽而需要截肢进行治疗。既往的临床研究对于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探索较...https://www.ruiwen.com/lunwen/5545030.html
9.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有什么内分泌科国外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倍。国内虽然没有数据统计,但部分临床医生证实,年龄在30岁~40岁患糖尿病的白领不少确实伴有抑郁症。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与白领长期处于焦虑的生活状态密不可分。 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三、糖尿病常常“青睐”不吃主食者 ...https://m.jiankang.com/jibing/108281.html
10.25岁姑娘血糖飙升至“逆天”数值,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诫说...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年轻? 这几种生活方式易致病 如今,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最新的糖尿病相关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的糖尿病发布率呈现年轻化趋势 郑医生认为,除了家族遗传外 最关键的就是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医生总结了几点, 赶紧对照一下你有没有! https://www.cnhubei.com/pcmedia/detail?id=651069
11.丁香园最新文章另一方面,相关肿瘤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据统计, 2018-2020 年平均每年新发儿童和青少年癌症患者逾 4 万名。育龄期女性新发肿瘤人数占整体人数的 12%,而其中超 70% 的年轻患者有生育意愿。肿瘤医疗和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留住这些特殊患者的生育力带来了更多可能。https://www.dxy.cn/rss/q/2.0/channel/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