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入ICU的病人,无论其病因是什么,也不管属于哪一系统的病变,病情的紧迫和凶险是必然的。作为最有可能的病理性反应之一,是DIC。因此,送入ICU的病人都有必要首先做一次DIC实验室检查。虽然DIC检测项目并无严格的规定,每个医院的检测项目不尽相同,但大致可以包括APTT、PT、Fg、TT等血凝四项,外加PLT、FDP和DDimer三项DIC时的关键指标。然而,ICU中的病人与ICU本身一样,有不同的种类。在不同ICU中的病人,有的因为病因诊断,有的因为疗效判断,有的因为疾病的转归,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出对止血血栓检测项目的适当选择。
这些血栓止血项目的筛查目的是很明显的:1.内科ICU主要针对严重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出血,或蛋白C、蛋白S减少导致的广泛微血管血栓,或者是感染性DIC;内科ICU还会对SLE病人出现的出血情况和血栓形成做出判断;糖尿病酮症昏迷和TTP/HUS综合征也会因为出血和血栓形成的交替出现而值得普通内科ICU的重视。这些美国医学会制定的原则,在中国大城市和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内科ICU完全适用。
3.呼吸肺科ICU主要由肺梗死(PE)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的病人。这些病例有的以FDP和DDimer检测来排除,如PE;有的用F1+2、VWF、Fg和P选择素增高,纤溶活性下降、抗凝蛋白下降来协助诊断,如COPD(慢性阻塞性肺炎);有的以TXB2、PAF(血小板活化因子)和PD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水平增高作为疾病预后差的标志,如ARDS;对肺心病,由于大部分病例存在高凝状态,因此首选肝素治疗,只要VWF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抗凝血酶、纤维链接蛋白(Fn)增高都是高凝状态消失、治疗有效的标志。
一一_如何针对特殊ICU病人选择检测项目?这里的特殊ICU病人是指进入心脏科ICU(CardiacICU,CCU)、神经科ICU(Neuro1ogica1ICU)和创伤/灼伤科ICU(Trauma/BurnICU)的病例。其标准栓止血检测与普通ICU类似,但在不同的部门又有其特殊性。
对怀疑脑卒中的病人,进入神经科ICU后,应该完成APTT/ACT、PT、TT、PLT的首轮检测,其目的不在于诊断,确定脑卒中类型,而为日后可能发展的溶栓抗凝治疗留下自身对照。而判断脑卒中类型以及提供治疗依据可分为四个方面进行:(1)内皮损伤型以TXA2与PGI2失衡为主,表现为TXB2的增高,达到100ng/L以上,其次为TM增高100ug/L和内皮素-1(ET-1)增高50ug/L以上。(2)血小板功能亢进型,血小板GPIIb/IIIa高表达和Β-TG/PF4的同步升高(超过参考值的3倍)。(3)凝血和抗凝蛋白型,FVII:C和FII:C的明显增高(>150%),AT和PC活性下降到参考值的60%以下。纤溶活性异常型,DDimer成倍增加同时的TPA/PAI-1比值下降。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血管支架放置后的病人,前者要严格做好PT(INR)检测,根据不同的类型,将INR维持在2~3.5做3~6周、3~6个月、12个月和持续预防;对后者,除INR的2~2.5持续维持外,还需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维持,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测或血小板聚集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3.创伤/灼伤科ICU病人中,感染、休克是主要的,但感染休克都可以导致血栓性病变。其中纤溶应激反应,大量消耗纤溶酶原后的纤溶下降、内皮广泛受损、组织损伤组织因子入血和炎性介质导致的血小板活化等是最重要的血栓病变因素。而感染的微血管血栓形成是DIC的早期表现。因此,在创伤/灼伤科ICU的病人,要严密观察的血栓止血指标包括:(1)各自医院所设的DIC全套检测项目,可适当增加目前DIC检测的项目,如TAT等。(2)纤溶活化的状态的评估,纤溶酶原含量与活性(PLG)、FDP、DDimer是否存在说明纤溶活性快速上升,急剧下降的情况。(3)TM水平成倍增加和PAI的增高。(4)TXB2增加同时的血小板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