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权是指申请人在一个绨约国第一次提出申请后,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就同一主题向其他绨约国申请保护,其在后申请在某些方面被视为是在第一次申请的申请日提出的。换句话说,申请人提出的在后申请与其他人在其首次申请日之后就同一主题所提出的申请相比,享有优先权的地位。
优先权分为外国优先权和本国优先权。所谓外国优先权是指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即以其在外国第一次提出申请之日为申请日。其原则同样适应于我国申请人向外国提出专利申请。所谓本国优先权是指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又向专利局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外观设计不享有本国优先权。
二、怎么才能有效利用优先权
中美优先权的差异
巴黎公约(ParisConvention)规定的优先权是1年。这意味着所有中国的专利申请案件,在申请后1年之内,均可以在美国申请专利保护,并且享有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日期。然而,依照专利合作条约(PCT,PatentCooperationTreaty),优先权则可以长达32个月之久,也就是说所有在中国申请的专利申请案件,在PCT的时段内可以在美国申请,并且享有在中国的专利申请日期。为此,目前中国的企业多希望用PCT来保障自己专利的优先权。
所以,有意在美国取得专利保护的中国企业,需要注意中美两国对优先权认定的差异,才能获得预期的保护效果。比较好的策略是,在中国提交申请后,不再补充说明书中不足的部分,等到在美国提交之后,再将原先想要补充的部分加上原申请案的说明书,另外以"部分连续申请案"(ContinuationInPart)的方式再提出一个申请案。如果母案是根据巴黎公约取得优先权,那么这个部分连续申请案就享有和母案同样的申请日期,也就是在美国第一次提出申请的日期再往前推至国外的优先权日,通常也就是在中国的初始提交日期。如果母案是根据PCT取得优先权,这个部分连续申请案在母案仍然待审的条件下就享有和母案同样的申请日期,也就是在美国第一次提出申请的日期。
不要心存侥幸
优先权的认定只是中美专利制度差异中的一项而已。两国制度体系中有许多不同点有待专业人士的努力来发掘并提出整合策略,以保障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利益。
在中国积极努力与国际接轨的今天,一般人乃至知识产权的专业人士大概都很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专利制度却尽量地不和国际接轨。这个问题牵涉到美国市场的开放和对高新技术保护的一些独特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没有国家能够固步自封或是以闭关锁国的方式来保护本国工业,更是无法独立于国际社会之外。在积极地参与国际组织并签署国际条约的前提下,美国明智地以独特的专利制度来保障其国内的市场和高新科技的领先地位。所以说,我们必须多了解美国专利制度的独特性,并且以有效的策略来弥补其间的差异,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取得专利保护、进取美国市场的第一步,当然也是首当其冲,必须做到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