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1国家政策性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57号)
……
1.4.2标准规范性依据
1)《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5号)
2)《电子政务标准指南》,国信办和国家标准委员会,2002.5
3)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
1.4.3委属管医院监管系统依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委属管医院监管系统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2015.3
2)加强委属管医院信息服务与监管系统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2015.12
3)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监管系统数据采集规范v1.1
4)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监管系统-数据采集范围说明(医疗服务分册)v1.3
5)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监管系统-数据采集范围说明(医院运营分册)v1.3
1.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1.5.1建设医院数据中心
医院集成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由于上报数据存储在众多业务系统中,数据分散且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跨业务系统的数据,在数据整合和标准对照方面存在极大困难。建立医院数据中心(hospitaldatarepository,hdr),通过数据服务工具将现有业务系统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和清洗,涵盖医院运营、临床、管理等所有业务,逐步建立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和医院资源数据中心,形成医院多学科、多部门共用的全量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建成之后,将使上报数据在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安全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有效降低it运维成本,极大地提高数据上报质量和效率。
1.5.2建设医院数据共享和上报平台
1.5.3改造和补充医院业务信息系统
1.5.4加固医院信息数据安全体系
1.5.5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采用分布实施、逐步细化完善方案,建设周期为16个月。
项目估算总投资1020.08万元,其中项目硬件设备购置费为305.74万元,软件购置费596.80万元,系统集成费54.15万元,其他工程和费用14.82万元,预备费48.58万元。
1.7经济与社会效益
1.7.1经济效益
1、提升数据上报信息化程度,节省运营支出
医院数据充分反映医院运行、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状态,有利于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主管部门越来越注重医院上报的数据。而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医疗数据快速膨胀增加了数据上报的工作量。
以医院数据上报工作为例,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监管系统-数据采集范围》要求采集的数据项目,目前数据中心临床数据方面需要上报的详细数据达到10亿条以上,并且其中36%左右的数据无法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统计汇总和上报,完全需要人工操作。
同时,人工操作比例降低,也可以有效避免人工上报数据的差错,避免数据核查审计带来的运营支出。
1.7.2社会效益
1、提升数据一致性和精准性
1.8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2.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1建设单位政务职能
3.1.2现有业务需求
3.1.3实现业务需求的信息化手段
3.2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3.2.1业务功能及业务流程
1、项目业务流程
(1)医院数据中心收集empi、emr、cis等9大类医院业务数据;
(2)医院数据中心对业务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存储;
(3)项目数据上报平台根据国家卫计委医院监管系统要求,对所需上报数据进行数据上报;
(4)上报数据通过已有专线传输网络进入国家卫计委前置机;
(5)上报数据最终进入国家卫计委医院监管系统。
3.2.2业务量分析
3.3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1、医院业务信息系统的改造和补充方面
改造医院目前应用系统中不满足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监管系统数据采集要求的系统,同时补充和正建设的的总务后勤系统、hrp综合运营管理系统等大类系统,满足卫计委指标采集需求。
2、医院数据中心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1)数据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术语、元数据的管理。
(2)数据归集引擎系统:实现医院目前上百个应用系统方便快捷、规范化的与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归集对接,消灭医院数据孤岛。。
(3)数据主索引系统:实现数据差异性检测和仲裁规则,建立业务流程在不同系统结果集的拼接规则,实现数据的有效治理。
(4)数据存储与维护系统:搭建大容量,高可靠、支持异构数据、高可扩展性的存储系统,并可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维护。
(5)数据安全策略配置系统:对数据设置部门属性、隐私限制、安全机制等,需要和整个生命周期管理一起。除此之外,还需要规范数据的对外使用途径。
(6)数据盘点与监控系统:通过数据盘点,确保数据中心的数据与业务系统数据源的一致性、完整性。监视整个数据中心是否处于健康、安全的工作状态。
(7)数据应用系统:基于数据中心可以开发患者统一视图、医生统一视图、疾病统一视图、科室统一视图、多学科会诊等数据整合应用;实现自助数据检索、自助科研查询、智慧医院指标、单病种质量分析、医嘱依从监控、相似病例推荐等临床分析应用;以及bi(商业智能)、月度简报、院科kpi指标分析、运营决策分析、等级评审指标等管理分析,未来进一步支撑医疗大数据应用分析,从而促进数据资源的价值实现。
3.4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3.4.1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
3.4.2信息系统建设需求
3.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5.1契合国家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政策要求
3.5.2提高医院运营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3.5.3为国家深化、推广医改提供数据支持
3.5.4提高医疗卫生资源数据质量、提升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总体建设方案
4.1建设原则和策略
4.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1、总体目标
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有效满足国家卫计委医院数据上报指标采集需求。上报数据在范围、数据粒度、数据明细和数据质量上符合规范。进一步完善现有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建设,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功能指引的惠民服务、医疗业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医疗协同、数据应用、移动医疗、信息安全、信息平台基础功能。
2、分期目标
阶段一:在集成平台基础上,建立数据中心,用以满足45项数据上报要求。2016年8月10日前完成9类45项数据100%上报委统计信息中心数据中心。
阶段二:系统整体建设,建立医院数据共享和上报平台,满足国家卫计委数据上报自动化以及明细数据采集要求,2016年12月底前完成9类295项数据100%的上报工作;2016年12月底,系统数据直接上报比率达到70%以上;2017年11月底项目完成时达到100%。
4.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4总体设计方案
第五章项目建设及技术方案
5.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5.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5.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建设方案
5.4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方案
5.4.1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应用支撑平台是应用系统运行、实现部门内部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和系统功能复用的公共支撑平台;采用大数据框架,构建基于hadoop的医院生态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统一存储和计算能力。
5.4.2医院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5.4.3医院数据共享和上报平台建设方案
5.4.4医院业务信息系统的改造和补充建设方案
5.5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5.5.1数据采集交换方案
5.5.2数据处理建设方案
5.5.3存储系统建设方案
5.6网络系统建设方案
项目数据上报系统所使用的卫计委数据上报网络已建成,内网服务器及dmz区域前置机联通vss核心交换机,通过卫计委防火墙及专用vpn连接外网。
5.6.1对外数据接入区
5.6.2内外网数据交互区
5.7安全系统建设方案
5.8备份系统建设方案
5.8.1数据中心备份系统设方案
5.8.2数据共享和上报平台应用服务备份系统设方案
5.9运行维护系统建设方案
5.9.1设备维护
5.9.2网络、安全维护
5.9.3应用系统维护
5.9.4项目运行维护费估算表
5.10系统软硬件设备方案
5.10.2软硬件设备配置清单
5.11机房及配套工程建设方案
第六章项目招标方案
6.1招标范围
6.2招标方式
6.3招标组织形式
6.4资质要求
6.5招标组织形式
第七章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和卫生
7.1环境影响分析
7.2环保措施及方案
7.2.1环保措施标准及原则
7.2.2建设期及运营期环保措施
7.3消防措施
7.3.1设计采用的消防标准及规范
7.3.2消防工作的原则
7.3.3电气防火设计
7.4职业安全和卫生措施
7.4.1施工期安全卫生防护
7.4.2运营期安全卫生防护
第八章节能分析
8.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8.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8.4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等内容
第九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9.1领导和管理机构
9.2项目实施机构
9.3运行维护机构
9.4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
9.5人员培训方案
1、培训内容
本项目安排公共培训和针对性培训:
(1)公共培训
面向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系统应用人员的公共培训主题是《数据上报规范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与应用目标》。
(2)针对性培训
针对不同类型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主题包括:面向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管理规范化与优质服务管理》;面向技术人员培训《系统建设与运维技术及岗位操作规程》。面向系统应用人员培训《业务流程优化与系统使用培训》。
通过各类培训加强项目管理规范化、提升人员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认知,提高岗位操作技能、优化管理流程等,让项目开展更稳健、高效,充分发挥信息系统优势,提高上报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10.1项目建设期
10.1.1阶段一建设目标和内容
10.1.2阶段二建设目标内容
10.1.3验收阶段建设目标和内容
10.2实施进度计划
11.1投资估算的有关说明
11.1.1估算依据
11.1.2取费标准
11.2项目总投资估算
项目不进行分项目建设,因此所有费用直接进行合计计算。
11.4资金使用计划
11.5项目运行维护经费估算
第十二章效益与评价指标分析
12.1经济效益分析
12.2社会效益分析
12.3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第十三章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价
13.1风险因素分析及识别
13.2风险估计及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13.2.1风险估计方法
13.2.2单因素风险估计
按照上述风险概率—影响矩阵进行定量分析评判后,影响本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及风险程度如下表:
13.2.3单因素风险估计结论
13.3项目的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13.3.1项目整体风险估计方法
13.3.2初始社会稳定风险等级评判标准
13.3.3风险评价结论
13.4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13.5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4.1风险识别和分析
14.2风险对策和管理
北京公司:海淀区北四环中路229号海泰大厦1118、1120、1127、1129室
市场调研:010-82885716投资咨询:010-82885739IPO咨询:13552565382
上海公司:黄浦区延安东路45号工商联大厦717室
市场调研:021-60190976投资咨询:021-64023562IPO咨询:1361132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