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熟蛋黄上的青黑色膜能致癌”的说法,
引发了广大网友的激烈讨论,
就连吃了这么多年鸡蛋的小编听说后,
也瞪大了双眼。
那么究竟熟蛋黄上的那层“黑膜”是什么呢?
它被食用后是否会真的致癌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蛋黄中含有哪些物质和成分?
经过研究发现,蛋黄含有的主要成分中,蛋白质占17.5%,脂肪占32.5%,水占48%,矿物质占2%,蛋黄内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等微量元素。
而这些微量元素正是导致蛋黄煮熟后,表层变为青黑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蛋黄中含有大量的磷、铁和卵磷脂。其中,铁元素就是导致煮熟蛋黄呈现出青黑色的“罪魁祸首”之一。
蛋清中的蛋白质普遍含有硫,物质都有一个变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硫与氢相遇,结合产生出了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也是我们口中常说的“臭鸡蛋”的味道。
不过不用担心,一颗小小的鸡蛋里含有的硫化氢成分极少,对人体的健康没有实质危害。
可是在煮鸡蛋时,根据受热原理,热量是由外进入到内的,因此,先发生变化的是蛋清,蛋清随着温度的升高,自身的溶解度不断降低,于是硫化氢就被迫进入到了蛋黄中。
同时发生变化的是蛋黄中的铁,铁在加热过程中,会从卵黄高磷蛋白中释放剥离出来。
就在蛋黄与蛋清的交界处,铁离子与硫化氢产生了化学反应,最终形成了硫化亚铁。
硫化亚铁在外观上呈灰绿色,所以蛋黄表层就有了青黑色。而鸡蛋煮得越久,这层绿色就会越深。
在真正了解了煮熟的蛋黄外缘青黑色层到底是什么物质后,想必大家更关心这种硫化亚铁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危害,或者说,是否像网络上流传的那样能够致癌。
专家表示,硫化亚铁本身无毒无害,而且不溶于水。在100克的鸡蛋中,仅含铁元素7毫克,根本不可能全部转化成硫化亚铁,所以鸡蛋中的硫化亚铁只能用微量来形容,而且硫非常不利于被人体吸收,所以即便食用,基本也会随着人体的消化系统被代谢出去。
综合来看,食用煮熟后发青绿色的蛋黄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更不会致癌。所以,请大家放心食用。
鸡蛋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比例完美是日常生活中,被用到最多的食材之一。那么,鸡蛋怎么样才能吃得更健康、更安心呢?
不要担心吃太多鸡蛋
很多人都想知道一天该吃几个鸡蛋,而看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人,更加纠结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在其他食物(奶类、肉类和鱼虾)都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每周不要吃超过7个鸡蛋。
但大家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奶、肉、鱼虾都吃得足够多。如果只是每天吃1个或多个鸡蛋,并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风险。
当然,要是平时很少吃奶类、肉类和鱼虾等食物,或是特别喜欢吃鸡蛋,又或者是正在健身,需要补充蛋白质,多吃几个鸡蛋也没问题。
不要丢掉蛋黄
的确,蛋黄中含有较多胆固醇,一个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达280多毫克。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饮食胆固醇多一些会导致高血脂或心脏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已经取消了每天饮食中对胆固醇的限量,所以没必要担心蛋黄。
蛋黄是不折不扣的营养宝库。蛋黄富含优质蛋白、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还含有钙、铁、锌等营养素,不要再随意丢弃啦!
不要吃生鸡蛋
相对来说,生鸡蛋不太好消化,而且也容易被细菌污染,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我们不建议生吃鸡蛋。如果你喜欢吃生鸡蛋,还是在口味和安全卫生之间权衡一下吧。
不要在乎蛋壳颜色
红皮鸡蛋白皮鸡蛋,都是好蛋。鸡蛋皮颜色是一种“卟啉”物质,与鸡的品种有关,但二者营养价值没差别。
红皮还是白皮,选个自己喜欢的颜色就好。
不要迷信土鸡蛋
相较而言,土鸡蛋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钙、锌、铜、锰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烟酸、硒等略少一些。总体来说,土洋鸡蛋营养价值相差不大。
但由于鸡吃食等因素,土鸡蛋中可能含有一些风味物质,让人觉得味道更好。
不要相信鸡蛋与豆浆相克
豆浆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蛋白质的消化,影响鸡蛋的营养吸收。但只要豆浆充分煮开,这种物质就被破坏,不会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
所以放心,早餐喝豆浆时,请任意搭配白煮蛋、茶叶蛋、荷包蛋,完全不用担心。但是,如果把生鸡蛋打入热豆浆中喝,就不算好习惯了,因为感染细菌的风险会增加不少。
不要忽视鸡蛋过敏
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8.4%的儿童有食物过敏,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的一半以上。
鸡蛋过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标签,有时上面会提醒含有鸡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鸡蛋好吃,希望大家既能吃得美味,又能吃得健康。要不,今天早饭就加个蛋?
图一乐
龙虾:死之前也要扇你两巴掌!
昨日推送回放
★新农人来啦~看文登这个镇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登不孕不育患者的福音来了!大咖坐诊,预约从速!
★首届精致城市评选活动拟入选项目名单公示,文登这些地方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