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TIMESTYLESUMMERTIMESTYLESUMMERTIMESTYLE
是什么-
有必要吗?
太长不看太长不看太长不看太长不看太长不看太长不看太长不看
#2022
SUMMERVIBE
植物基
这些年「植物基」的概念越来越火了,很多人会觉得它很新潮,甚至看作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
以公开发布的全球食品饮料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到2018年,植物基产品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8%。
很多国内品牌也推出了像是豆乳、燕麦乳、植物酸奶等等新产品。
今天就跟大家讲讲「植物基」这个概念。
#01价值将达到406亿美元
-植物基食品迎来爆发元年-
2020年,植物基食品迎来了爆发元年,数据显示,全球植物蛋白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03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145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7.1%,预计到2025年,全球植物基市场价值将达到406亿美元。
飞速增长的市场背后,是消费者对植物基食品的认可,主要是因为其有“三好”:
▎第一,对健康好
多项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富含膳食纤维、水溶性维生素、植物抗氧化剂和其他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并且具有低饱和脂肪酸、零胆固醇、无抗生素等优点,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第二,对环境好
随着肉类产量的增加,畜牧业用地已经占到地球土地总面积的30%,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不断增长。以植物基肉制品代替一部分动物性食物,可以减少畜牧产业面积,避免森林过度砍伐,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
▎第三,对动物好
植物基食品由于避免了动物生产,成为保护动物福利的解决方案。对于乳糖不耐、动物蛋白过敏等人群来说,植物基食品是更好的选择。
此外,肥胖人数增加、消费升级、中产人群兴起、弹性素食主义者越来越多等也为植物基食品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全球统计数据显示,30%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将会减少或者完全放弃动物性食品。
这些消费者都在寻找美味可持续的植物性蛋白,也希望这些新型食品能带来更好的健康、更少的环境负担以及更和谐的自然生态。
#02少吃肉
-你需要「植物基」饮食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站在整体饮食结构的角度去考虑。
看一下目前中国、美国以及很多权威机构所推荐的饮食模式就会发现,确实都是植物性食物占比更大,肉所占的比重并不高。
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当中,建议每天的畜禽肉类和鱼虾各是40~75g。
40~75g的肉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就是你掌心大小的一块肉。回想一下你的饮食,你每天吃的肉是比这个多还是少呢?
而美国的膳食指南当中,建议一个餐盘里大概不到1/4的面积是高蛋白质的食物。
这个高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瘦肉、家禽和蛋类、海产品、豆类(大豆和杂豆)、坚果、种子和豆制品,可见肉只是里面的一部分而已。
如果说你平常一直是一个肉吃太多,蔬菜、水果和谷物吃不够的状态,确实应当有意识地多吃一些植物性的食物。
这些「植物基」常见的原料各有什么特点?
由于植物基食品的一个理念是用植物蛋白来代替肉、奶等动物蛋白,所以常用的一些植物原料主要是富含蛋白质的,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有益成分。
▎燕麦
首先燕麦它是一种全谷物,相对于精米白面,它除了含有淀粉以外,里边的膳食纤维含量非常高,蛋白质也比较多,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更是精白米的数倍。(所以现在鼓励大家多吃些全谷物,来代替一些精白米面)
像我自己就很喜欢喝燕麦奶,口感非常好,而且很适合我这种乳糖不耐受的人。
而且燕麦即使经过加工后,产品里边的β-葡聚糖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也还是保留了,对于控制血脂有一定的好处。
但是也要警惕,有的产品可能为了口感加了不少脂肪,同时过于精细的加工也会增加血糖反应。
▎大豆
大豆是中国传统饮食当中非常优质的一种食材,不仅富含高质量的植物蛋白,还含有钙、钾等矿物质,以及大豆异黄酮、膳食纤维等有益成分,对于肠道健康有一定好处。
豌豆
豌豆和大豆的营养有一些类似,只是它的氨基酸组成相比于大豆还是有所欠缺,但豌豆同样含有很多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
▎椰子
如果说到「植物基」的牛奶替代品,椰奶肯定得算上一个,但是椰奶的本质是椰肉磨成浆、加水调配成的食物,虽然膳食纤维很丰富,但是脂肪也很多,尤其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
另外它本身味道非常寡淡,直接喝并不好喝,所以也要警惕那些好喝的椰奶里边,实际上加了很多的糖。
▎巴旦木
巴旦木在美国比较流行,很多年前它在中国的译名也是「美国大杏仁」。
巴旦木的优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而饱和脂肪比较少、钙含量高。
把它做成巴旦木奶,相比于用其他的坚果或者豆类做的植物奶,钙的含量是要高很多的。
#03高盐、高糖、高热量
-植物基食品≠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基食品并不意味着健康,有些打着植物基口号的食品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高脂高能量
为了模拟动物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特有的诱人香气和口感,很多植物基食品被添加了大量的油。
▎高盐
为了消除植物的特殊味道,如大豆制品的豆腥味,植物基肉制品在制作时可能加入大量调味料,口味较重,容易造成钠摄入过多。
▎高糖
这类产品很难做到不含糖,只要口感上比较甜,都或多或少存在糖或类似添加剂,并且排名很靠前,很容易导致糖摄入超标。
如果你选的是这类植物基食品,可能会摄入过多的油盐糖,反而带来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病的风险。
相反,一些植物性食物我国居民普遍摄入不足,比如蔬菜人均摄入量为269.7克(推荐量为300~500克),水果为40.7克(推荐量为200~350克),大豆为10.9克(推荐量为15~25克),坚果为3.8克(推荐量为10克)。
除了饮食要做到少油少盐少糖外,大家也可以选一些植物基食品补充营养。
真正有利于健康的植物基食品是低脂低盐低糖的,同时避开人造糖。大家在选择时要注意查看“两个表”: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按照产品习惯,产品配料中含量最多的配料放在最前面,如果含量最多的是各种添加剂、白砂糖和植物油等,一定要慎买。营养成分表中的各种成分含量也是重要参考,应选择低热量、低脂肪、低钠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