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紧密结合粮食系统经济工作实际,不断强化粮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对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企业及市场粮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经过努力,全年在粮食食品监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品粮食流通及食品市场安全得到切实有效的治理,我县粮食及食品安全形势稳定。
一年来,我们围绕食品安全工作奋斗目标,主要认真抓好如下工作:
一、健全机构,制定计划,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当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
按照国务院、省、市有关食品安全工作要求,结合粮食行业特点,市粮食局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粮油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粮油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强粮食行业自律,促进粮油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粮油食品消费安全。现将我市年度粮油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认真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一)粮油食品安全宣传学习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发展方向
1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2目前我国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不足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职责.
为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根据市粮食局和县政府的要求先后成立了"''''五放心''''粮店创建领导组"和"放心消费创建领导组",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中心(粮油专项)工作的领导.领导组的组长由县局一把手局长担任,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明确产业指导科为粮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并建立责任制度,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
根据食品安全委员会文件的分工和要求,粮食部门在粮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承担的监管职能为:负责县级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依法履行对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负责组织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制度及有关技术规范;指导粮食行业质量安全工作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今年人民政府和如东县粮食局签订了《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我们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保障措施,确定了节日期间重点检查,平时跟踪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隐患;抓好"放心"创建,惠及全县百姓;强化安全责任,实施长效监管;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的的工作目标.
二,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隐患.
今年以来局粮食流通执法检查科和粮油食品安全领导组,开展了常年的联合执法活动,按照行政许可和职能分工,逐步加大了粮食流通和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了粮食流通秩序和粮油食品安全环境的有序和规范.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职责.
根据食品安全委员会[]1号文件的分工和要求,粮食部门在粮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承担的监管职能为:负责县级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依法履行对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负责组织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制度及有关技术规范;指导粮食行业质量安全工作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今年月日,县人民政府和县粮食局签订了《县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我们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保障措施,确定了节日期间重点检查,平时跟踪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隐患;抓好"放心"创建,惠及全县百姓;强化安全责任,实施长效监管;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的的工作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职责.
为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根据市粮食局和县政府的要求先后成立了"''''五放心''''粮店创建领导组"和"放心消费创建领导组",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中心(粮油专项)工作的领导.领导组的组长由县局一把手局长担任,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局长担任副组长,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明确产业指导科为粮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并建立责任制度,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
根据食品安全委员会文件的分工和要求,粮食部门在粮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承担的监管职能为:负责县级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依法履行对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负责组织实施粮食质量安全标准,检测制度及有关技术规范;指导粮食行业质量安全工作和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今年人民政府和如东县粮食局签订了《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我们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保障措施,确定了节日期间重点检查,平时跟踪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隐患;抓好"放心"创建,惠及全县百姓;强化安全责任,实施长效监管;确保全年安全无事故的的工作目标.
二,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重大隐患.
今年以来局粮食流通执法检查科和粮油食品安全领导组,开展了常年的联合执法活动,按照行政许可和职能分工,逐步加大了粮食流通和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了粮食流通秩序和粮油食品安全环境的有序和规范.
粮食安全,是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着庞大人口的国度,粮食安全问题有着比任何国家都重要的意义。以来的全球粮食市场的表现为:粮食生产无法满足旺盛的消费,世界粮食市场的供求关系日益紧张,整体库存急剧下降,截至3月底,世界库存量已降到53天,全球粮价持续攀升,围绕着有限的粮食资源的争夺逐渐展开。据统计,近几年来全球粮食生产年均增长幅度仅为0.4%,而年均消费却增长了1%左右,预计未来5~10年间全球粮食价格将有可能上涨10%~20%,粮食市场波动将进一步加剧。中国是人口大国,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们基本上达到了粮食自给。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为此,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使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000亿公斤以上,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贯彻落实《纲要》,达到预定的宏伟目标,应该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一、完善粮食收购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民的“收入安全”与“粮食安全”互相制约,没有农民的“收入安全”就不可能达到“粮食安全”。现在很多农民种粮没有什么积极性,关键在种粮的效益不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达到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农业投入252.5亿元,直接补贴给农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国家三次提高农资综合直补标准,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但是大部分散户农民甚至连自己的补贴是怎样算出来的都不知道,很多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粮农种粮积极性下降,导致技术推广不畅,种粮效益难以提高,所以有关部门还要在制定政策的基础上,扎实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保证粮食补贴落实到每个农民手中。
有的人认为:按农民向国家交售粮食的数量对农民进行补贴,更有利于调动那些真正种植粮食的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国家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也有人认为:改成了按交粮量来发放补贴,腐败的空间会猛增,有粮的农民可能一斤粮都交不上去,反倒是那些有关系的粮贩子与有关部门官员,勾结起来狼狈为奸大食其利。农民可能连现在仅有的一点粮食补贴都拿不到,种粮意愿必然更加下降。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还是得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与农民签订能体现保护农民利益的收购订单。只有这样才能免除粮农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是搞好粮食收购的前提。
今年以来我局食品安全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区食安委的统一安排指导下,按照食品安全目标责任的要求,结合本局全年工作安排和食品安全职能职责,认真执行全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任务,抓好辖区内粮油食品安全工作,回顾一年的工作,现将我局今年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积极参加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宣传活动以“尚德守法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为主题,强化监管执法责任,逐步建立完善权力、责任、能力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6月16日按照市、区食安委的安排,在城区新民街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我们摆放了展板、展架及粮油科普知识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单等宣传资料,仍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领取宣传资料,宣传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