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泥鳅养殖技术(精选5篇)

试验稻田地处山区,环境条件符合GB/T18407.4—2001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田埂坚实,黏性土壤,不漏水。水源来自东津河上游溪流,常年流水,水量充沛,排灌方便,水质符合GB11607—89标准。设置矩形稻田1块,东西长30m,南北宽20m,面积600m2。

2养殖准备

一是加高、加宽、夯实田埂。垄面距埂顶60cm,埂顶宽50cm,埂底宽80cm。二是开挖鱼沟、鱼溜。距东侧田埂6m,筑一子埂,挖出120m2的鱼溜,铲除溜内50cm厚田泥。在子堤西侧田块撒施牛粪500kg后,机耕平田,再在田中央开挖“十”字鱼沟,沟宽150cm、深40cm。用廉价的毛竹内层篾片编制挡泥板,固定于鱼沟两侧。溜、沟面积180m2,占稻田整体面积的30%[1-2]。可种稻面积约400m2。沟、溜相连,结合部建闸门。三是安装防逃设施。田埂顶部用密眼聚乙烯网片做防逃墙,网脚入土20cm,网布地上高40cm。安装进、排水管[3]。管材为耐用的PP-R管,DN63型,管上装塑料球阀控制流量,管口扎牢双层密眼网防敌害、防逃逸。鱼溜、稻田进、排水系统各自独立。

3水稻种植

3.1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为皖稻119,其叶片挺立、株形紧凑、抗病、抗虫和抗倒伏。

3.2育秧

软盘育秧,栽前施用防叶瘟药,带药移栽,减少田间施药次数。

3.3栽秧

5月26日手工插秧,栽苗约0.9万株。插秧前用长手柄泥钯耙平、耙松田泥,兼顾除草。

3.4水位管理

插秧后,烤田期除外,垄面以上水位保持5~20cm。高温期加深水位。

3.5追施化肥

栽秧5d后,秧苗开始生根,追施尿素4kg。

3.6病虫防治

针对水稻危害最大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选用物理防治法和药物防治法进行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采摘虫卵,拔除枯心团,并在鱼溜中央安装、使用1只频振式杀虫灯。该灯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黄色外壳,引诱害虫,外配以频振高压电网触杀。害虫扑灯后落水,大多被泥鳅摄食。杀虫灯于6月2日安装,9月底撤除。药物防治:7—8月,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处于危害最大的四(2)代及五(3)代,施用噻嗪酮加井冈霉素加三环唑组方药物,防治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兼治稻瘟病。仅施药2次达到防治效果。施药技术上做到足量对水,均匀喷雾。

3.7收割稻谷

9月8日,手工收谷320kg。

4泥鳅繁育

4.1产卵池设置

将鱼溜用作产卵池。2011年3月2日,用彩条塑料布将鱼溜一分为二,塑料布下脚入泥25cm,用脚踩实。溜内注水70cm深,投施经发酵的牛粪270kg。检查、修理鱼溜防逃系统。关闭溜、沟结合部的闸门,不让种鳅进入鱼沟。

4.2种鳅选择

用地笼捕获当地野生黄板鳅作为种鳅。鳅胸鳍末端呈圆钝形,鳅胸鳍末端呈尖状,以此特征对、鳅加以区分和分拣。

4.3泥鳅亲鱼培育

3月7—10日投放种鳅4次,共12.1kg、1060尾。其中,鳅5.5kg、370尾,平均规格14.9g/尾;鳅6.6kg、690尾,平均规格9.5g/尾。雌雄重量比1∶1.2;雌雄数量比1∶1.86。雌、雄种鳅被塑料布隔开,以防早产。3月12日开始,每日17:00撒喂用蚕蛹粉、米糠、四号粉配制的粉状饲料0.8kg,其成分配比4∶3∶3。以后随水温回升适当加大投饲量,日饵率4%~10%,阴雨天减少投饲量。每隔3d用微型水泵在溜内就地持续冲水40min,刺激泥鳅性腺发育。冲水时,用网布裹住莲蓬头,并使其离底泥25cm以上,防止冲混水体。

4.4泥鳅产卵

5月8日,拆除隔离雌、雄种鳅的彩条塑料布,向鱼涵移植水葫芦50kg,作为产卵巢。次日开始至6月底,每日早晨检查种鳅产卵情况,鳅卵一般粘在水葫芦须根上。及时将粘有卵粒的水葫芦移入鱼沟。产卵期间,虽然泥鳅食欲降低,也要增加投饲次数,09:00、17:00各1次,以下午投饲为主,日投率4%~6%,饲料中添加一些剁碎的蚯蚓,尽量不让种鳅吞食鳅卵。加大冲水频率,每日中午冲水1次,并根据被移出水葫芦的多少,适时补植,使其覆盖鱼溜40%水面[4]。

4.5鳅卵自然孵化

将带卵水葫芦移入鱼沟前,检查检修防逃系统,清理鱼沟,使沟内水深≥45cm。用草绳等物将水葫芦固定于鱼沟中线,防止鳅卵粘上田泥而窒息。5月9日至6月28日,分批从产卵池移入约300株带卵水葫芦,平均每株水葫芦带卵1500粒左右。6月28日后所产鳅卵在溜内就地孵化。

4.6鳅苗培育

6月中旬开始,每隔7d在鱼沟、鱼溜使用1次微生物制剂,制剂用量根据水质肥瘦灵活掌握,光合细菌与芽胞杆菌交替使用,使水色呈黄绿色,水体透明度20cm左右,培育出藻相良好的浮游生物。阴雨天停用制剂。每日下午投喂1次稚鳖粉状料,共用料80kg[5-6]。

4.7泥鳅成鱼养殖

4.7.1日常管理。7月21日,打开鱼沟与鱼溜结合处的闸门,进入成鳅养殖阶段。7月下旬至11月中旬,每隔10d向鱼沟、鱼溜追施1次经发酵的牛粪80kg。投喂蚕蛹粉、米糠、四号粉混合料,日饵率4%~8%,上午及傍晚各喂1次,以傍晚为主。水温低于15℃后停喂。2012年3月初至4月底,根据水温情况,适量投喂。

4.7.2巡池。投饲季节,每日早、中、晚巡池3次以上,适时控制水位。割谷前,水位高低以满足种稻需求为准。割谷后,加水使垄上水位≥35cm。发现水葫芦繁殖过量,及时捞出。入冬前,于稻田避风向阳处,用农膜小拱棚对水葫芦进行保种。冬季若水面结冰,及时打破防止泥鳅缺氧。

4.8泥鳅病虫害防治

4.8.1疾病防治。建成鱼沟、鱼溜后,用生石灰80kg制成石灰乳遍洒稻田、鱼沟、鱼溜及堤埂。种鳅投放前,以4%食盐水浸泡处理10min。用于集卵、孵化的水葫芦经0.3mg/kg亚甲基蓝粉水溶液消毒后再用,并于产卵、孵化期间,每隔5d,施用0.1mg/kg亚甲基蓝粉,防止鳅卵滋生水霉。

4.8.2鸟害预防。准备泥团,用以驱赶前来捕食泥鳅的鸟类[7]。

4.9捕捞

2012年3月下旬开始,陆续捕捞泥鳅,捕大留小。将网片铺在进水口附近的鱼沟,注入新水,诱集鱼群。也可在鱼溜底部铺设网片,将剁碎的蚯蚓投在网片中央,待泥鳅集群摄食时起网捕鱼。以上2种方法交替使用,效果更好。至4月30日,共捕尾重10g以上成鳅380kg,田内仔鳅约2万尾转入下个养殖季节。

5结论与讨论

试验田往年种稻收入约950元,年均利润450元。该试验所产稻物虽较往年略少,但增加了泥鳅养殖收入,鳅稻综合创收共17640元,获利6830元。是单纯种稻收入的18.6倍、利润的15.2倍,折合收入29.4万元/hm2、利润11.38万元/hm2,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泥鳅属小型鱼类,适宜在水浅的稻田自繁自养。只要稻田所在地无工业污染,水源、水质有保障,解决好鳅、稻用水矛盾及泥鳅防逃、防病问题,搞好泥鳅繁育和成鳅生产,加之科学的经营管理,一定能取得生产成功,还可避免遭受买到假鳅苗的风险。因此,在稻田开展泥鳅养殖,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农业生产项目,可吸引进城务工人员回乡投资创业,不出村、组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同时增加优质水产品市场供应量,扩大水产品出口创汇份额,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试验稻田插秧前进行了手工耙草,后期因泥鳅在田间的翻动,抑制了杂草生长,因而免除了稻田化学除草环节。泥鳅能取食稻脚及落入水中的农田害虫,加之灯光诱虫的作用,减少了农药的用量。鳅粪对土壤肥力具正向的影响,可替代部分农田化肥,减少了化肥用量。而且稻田养殖泥鳅的田间工程对地貌影响不大,利于土地复垦。与原稻田生态系统比,鳅、稻共生系统更复杂、更完善、更稳定,更利于挖掘土地、水资源潜力,立体利用光热资源,是人工控制生态系统的一个典型,属于生态友好型的生产方式之一。

种鳅与卵粒被隔开,基本解决了种鳅吞食鳅卵问题,共采卵50万粒左右。但受分批产卵、集卵、孵化的局限性,饵肥管理往往顾此失彼,未能很好地解决孵化、育苗问题,估计鳅卵孵化率为40%,“寸片”以下鳅苗的成活率为30%,而且养出的泥鳅规格不太整齐。试验中某些鸟类能夜间捕食泥鳅,未能很好地解决该类问题,也造成一定损失。以上问题有待在复试中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6致谢

该试验得到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水产站赵军老师、宣城市宁国市种植业管理局曾宪寿老师的热心支持,在此谨表感谢。

7参考文献

[1]青先国.湖南水稻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关键技术[J].中国稻米,2013(1):7-9.

[2]康洪灿.菜后水稻优质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中国稻米,2013(1):81-82.

[3]葛宏波.水稻选种与育苗[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26.

[4]裴启文,张全.秋兴泥鳅繁育和成鳅养殖关键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2(10):35-38.

[5]吴必全.高产无公害泥鳅繁育技术[J].养殖与饲料,2011(9):56.

稻田养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苏北地区稻田养殖在20世纪90年展较快,由于稻田养殖田间工程规模小,养殖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不高,降低了稻农养殖的积极性[1]。进入21世纪后,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强和稻田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稻农发展稻田养殖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稻田养殖模式不断更新,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应运而生,经济效益普遍得到了提高[2]。实践证明,稻田养鱼不仅增加了水产品产量、水稻产量和收入,同时还减少了治虫用药、追施肥料和除草用工支出等,养殖水体得到了充分地利用。就一般水平而言,在稻田内进行水产品养殖后,水稻可增产10%以上,若养殖一般商品鱼,产量可达450~750kg/hm2,增加产值3000~6000元/hm2,纯收入亦可增加1500元/hm2以上;若养殖淡水名贵鱼类,一般产量可达到600~750kg/hm2以上,增加产值7.5万~12.0万元/hm2,纯收入增加4.5万元/hm2以上。因此,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能稳定粮食生产,亦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笔者于2010年在睢宁县邱集镇春晖特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稻田立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试验稻田面积3.33hm2,放置2×4网箱50个,放养黄鳝种1.5kg/m2,每只网箱收获黄鳝48kg,产值34560元/hm2,利润1.80万元/hm2;放养泥鳅225kg/hm2,收获成鳅900kg/hm2,产值2.52万元/hm2,利润1.50万元/hm2,合计平均利润3.30万元/hm2。该养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总结如下。

1养鱼稻田的准备

1.1稻田要求

养鱼稻田需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性强、旱涝保收、通风透光、交通便利,田块面积以666.67~3333.35m2为宜。

1.2开挖鱼沟

视田块大小,可开挖成“一”、“十”或“井”字型鱼沟,沟宽3~4m,深1.0~1.5m。鱼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1.3建设进排水口

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布拦好,夯实基部[3]。在排水口处的沟要挖深至2m、长3~5m,以便于集中捕捞。

1.4加高加固田埂

田埂用砖或条石、片石护坡,防止风浪和渗漏,埂高要求2.0~2.5m。如果在稻田内养殖河蟹、甲鱼,田埂顶部要建立防逃设施[4]。

1.5网箱设置

根据稻田边沟条件,可选择2m×3m或2m×4m网箱,悬挂于铁丝上固定,网箱内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

2鱼种放养

2.1放养品种

适宜稻田养殖的鱼类品种很多,主要有泥鳅、甲鱼、鲫鱼、草鱼、白鲢、花鲢、鲤鱼等品种。

2.2养殖密度

放养鱼种4500尾/hm2,其中5cm以上规格的鲫鱼750尾/hm2,6.67cm以上规格的草鱼2250尾/hm2(其中50g以上规格的草鱼150~300尾/hm2),6.67cm规格以上的白鲢900~1200尾/hm2,6.67cm规格以上的花鲢150~300尾/hm2;有条件的稻田还可以搭配3.33cm左右的泥鳅7500尾/hm2,主养泥鳅,放养泥鳅种苗375kg/hm2左右,可搭配放养花白鲢1200~1500尾/hm2。

鲫鱼和6.67cm规格的草鱼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泥鳅、花、白鲢在秧苗分蘖结束时放入;而大规格的草鱼则要在秧苗圆秆后才能放入,或先拦养在鱼沟(窝)中,待水稻圆秆后再放入)。

2.4稻田边沟网箱放置

于3月至4月底放置网箱,同时移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放入网箱中,进行水草培育。根据地方气候条件,于5—7月选择放养无病、无伤、鱼体健康、规格相同、体表黏液保存良好的黄鳝种苗,每个网箱可放养黄鳝种苗7.5~10.0kg,增长倍数为3~5倍,一般饲养3~4个月即可上市[5]。

3田间管理

3.1田水管理

根据水稻生长适时加深田水。前期以水稻为主,兼顾鱼类,可保持水深6~10cm;在秧苗基本苗出齐后,应逐步加深田水,保持水深15~20cm;水稻收割后,要加水至最高水位。

3.2稻田施肥

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堆肥、绿肥、畜禽粪肥等[6]。一般堆放在田角或一段鱼沟里。

3.3水稻用药

选用高效、低毒药品防治水稻病虫害,如杀虫螟、稻风散、叶枯灵、杀虫双等。一是按说明用药;二是降低池水至环沟内施药,然后加水[7];三是在中午秧苗露水干后喷施水剂,在秧苗露水未干时撒施颗粒和粉剂。

4饲养管理

4.1做好放逃、防洪工作

加固防逃网,做到稀、密2层网栏,可用铁丝网或竹篾。在洪水期间,要加强巡查,防止逃鱼。

4.2投喂饲料

稻田养鱼可补充投喂青草、浮萍、农作物秸秆以及米糠、麸皮、红苕等青、精饲料。饲养网箱黄鳝时可用新鲜鱼虾、蚯蚓、蝇蛆、黄粉虫等用绞肉机打成糊状,再适量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做成厚团状进行喂养,日饵量2%~3%,可根据黄鳝吃食情况适当增减,每日2~3次。

4.3定期防治鱼病

一、池塘精养

1、鳅池建设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以便定期注水;面积为300~500m2,最大不超过1333.33m2为好;池深为70~80cm,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m2、深60~80cm的集鱼坑,以方便放养和捕捞;池塘岸要整齐平直、坚硬,并在埂内贴1层塑料膜以防泥鳅钻洞逃逸;池底要整实,并要有20~30cm淤泥,深浅要均匀。

2、清塘消毒

将整建好的塘口进行药物消毒,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化水后能杀害野杂鱼、水生昆虫和细菌等病原体,不仅有除害灭病作用,还能改善水质,增强底泥的肥力;生石灰的用量应根据水深情况而定,一般水深7~10cm的干池用900~1125kg/hm2;水深1m用1875~2250kg/hm2。漂白粉清塘: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态氯,具有较强的杀菌和灭敌害生物的作用。干池塘用60~75kg/hm2,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3、肥水放养

放养前3~4d施基肥,品种以畜禽粪肥为主,用量为9~12t/hm2,以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为减少疾病,用10mg/L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泥鳅鱼种20~30min,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min左右,杀灭泥鳅鱼种体表的病原菌,增加抗病能力。池塘养殖成鳅时,放养量按放3~4cm泥鳅鱼种18万~24万尾/hm2,如有流水条件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反之可少放。

4、科学投饲

泥鳅鱼种入池后,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投喂方法,2次/d,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0m处搭设饲料台,把饲料放在台上,有利于泥鳅均匀摄食,可减少饵料的浪费,便于检查泥鳅的食量和生长情况。

5、种草与增氧

在鳅池中种植适量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种草的覆盖面应控制在15%左右,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为泥鳅提供栖息的场所。注重观察池水变化和泥鳅活动情况,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或大量泥鳅不时窜出水面“吞食空气”,要立即注入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可选用富氧或粒粒氧增氧。

6、泥鳅捕捞

泥鳅具有钻入土的特性,因此不容易捕捞。针对泥鳅的这一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捕捞方法:一是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麦类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笼置于池周边沿部位,引诱泥鳅进入笼内。二是排水捕捞法。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2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捕1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二、稻田养殖

1、稻田选择与准备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cm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黏性、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土壤为佳。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cm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cm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cm、宽90cm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口处畅通。养殖泥鳅的稻田插秧前施尿素150kg/hm2为宜。

2、放养与管理

藕田养泥鳅属于高效生态养殖,一般泥鳅产量达2250~3000kg/hm2。近年来,邳州市出现了一定规模的高效设施藕田泥鳅养殖产业,养殖效益十分可观,凡水位较低、淤泥层较薄的藕田,均可用来养鳅。现以邳州市某养殖基地藕田泥鳅养殖为例,就当地的藕田泥鳅养殖进行探讨,以促进邳州市藕田泥鳅养殖的发展。

1藕田泥鳅养殖基地概况

2藕田泥鳅养殖技术

2.1藕田改造

在田块四周挖一条宽2.5~3.0m、深1.0~1.2m的环状鱼沟,两角或四角各设鱼溜1个。放鳅前要夯实田埂,并加宽加固。用挖出的泥土筑斜坡田埂,高1m左右,并用30目以上的聚乙烯网或白色尼龙网覆盖四周环状鱼沟、坡上,两端及连接处均埋入土中,或在四周插上木板及钙塑板(入泥30cm),注、排水口外侧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拦截,以防泥鳅逃逸。在放养泥鳅前,用生石灰进行清沟、清溜本文由收集整理消毒,为增加饵料,施用适量腐熟的畜禽粪肥。

2.2放养鳅种

在莲藕栽植前后可放养鳅种。放养前应将田水排干,曝晒3~4d,再撒米糠1950kg/hm2。次日再施畜肥3750kg/hm2,晒4~5d[2],然后蓄水栽藕。栽藕1周后,选择无病伤、体质健壮、规格为10~15g的鳅种在藕田中放养,放养量1200~1500kg/hm2。放养前用漂白粉20g/m3对藕田消毒,鳅种用3%食盐水浸泡3~5min后放养,以利于提高泥鳅成活率。

2.3投喂饲料

2.4日常管理

藕种栽植前施用1次肥料,施用复合肥3t/hm2、农家土杂肥4.5t/hm2,在泥鳅生长高温季节(6—10月),投喂配合颗粒饲料。颗粒饲料采用大江牌泥鳅专业饲料,定时投喂,每天投喂2次,6:00—7:00喂70%,13:00喂30%。水温15℃时,日投量为鳅体重的3%~5%。在泥鳅生长旺季,每10~15d本塘泼洒1次生石灰全池消毒。为方便集中捕捞,后期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

2.5正确合理施药

在鳅病防治上,除鳅种放养时做好鳅体消毒外,饲养期间每隔20~25d用生石灰化浆全田泼洒1次,尤其要重点泼洒鱼溜、鱼沟[5]。还可以用其他药物进行预防,要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把握用量、浓度,施药时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药。施药时也可采取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的方法,以使落有药液的田水及时排出。

2.6防暑

藕田养泥鳅,由于荷叶遮盖,所以田内水温一般不会太高。但盛夏酷暑,藕田水确实较高而不利于泥鳅生长时,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换水的方法加以调节。

2.7防逃、防敌害

藕田养泥鳅一定要做好防逃工作,否则会造成泥鳅大量逃逸,给养殖生产带来损失。为此,应坚持每日巡田,发现田埂坍塌应立即修补加固好。下大雨时要增加巡田次数,防止水位急剧上升造成漫田逃鳅。

泥鳅的敌害除水老鼠外,还有水蛇、水鸟以及家禽(如鸭子)等。平时要严防它们进入藕田,若已进入田内,则应设法捕捉或驱赶。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个体小,但分布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g,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g,热量100~117kcal,钙51~459mg,磷154~243mg,铁2.7~3.0mg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泥鳅性味甘、平,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

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

1生物学特征

1.1形态特征

泥鳅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有触须5对;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埋于皮下,侧线鳞150个左右;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泥鳅的体背部和两侧是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是浅灰色,没有无斑条;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1.2生活习性

泥鳅属于杂食性鱼类,在幼苗阶段,体长5cm以内,主要摄食动物性饲料,如浮游动物中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泥鳅的体长达5~8cm时,由摄食动物性饲料转变为杂食性饲料,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蚬子、幼螺、蚯蚓等底栖无脊椎动物,同时摄食丝状藻、硅藻、水陆生植物的碎片和种子。泥鳅的摄食量和水温有关,水温以15~30℃为适温范围,25~27℃为最合适的养殖范围。泥鳅多在晚上摄食,在人工养殖时,经过训练也可以改为白天摄食。

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cm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般刚孵化的鳅苗,体长约0.3cm,1个月后长到3cm左右,半年后长到6cm左右,第二年底体长可达13cm,体重15g左右。

2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

2.1人工繁殖

2.1.1亲鳅选择

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型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雌鳅选择体长15cm,体重30g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流出。

2.1.2催产

可用鲤鱼脑垂体1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类似物(lrh-a)5~10μg,雄泥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ml,采用1ml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中线,胸鳍与腹鳍之间,也可背部肌肉注射。注射后放入繁殖池的捆箱中,进行自然产卵。雌雄泥鳅比例为1:2。当水温在20~25℃时,经10~20小时雌泥鳅就会产卵。

2.1.3孵化

孵化采用静水孵化法,但孵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温差不超过1~2℃。孵化池为水泥池,面积5m2,孵化池深0.8~1.0m,注入水深0.3~0.4m,水为经曝晒后的机井水,水温保持在23~25℃之

转贴于

间。孵化放卵密度为4000/m2粒左右,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阳光,以防鱼苗发生畸形。如遇阴雨天,要进行消毒来预防水霉病。

2.2苗种培育

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3000尾/m2。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经过10天左右,鳅苗长到1cm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cm时再转入育种池。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m2,池深0.8m,注入水深0.3m。

鳅种下池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是:先排出池水至仅剩0.1m,然后按每亩200kg的用量,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再注水至最高水位线,7~10天后放苗,放养密度为2000尾/m2。放种后半个月内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饲料配方:50%干水蚤,30%鱼粉,10%小麦粉,10%猪血粉),此后逐渐掺入植物性饲料。每天喂3次,上午8时、中午12时、下午5时各喂一次,投饵量约为鳅体重的8%~10%。3次投喂量的分配比例是:50%、30%、20%,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夏季池水浅水温高,要经常换水。当鳅种长到10cm左右时,转入到成鳅养殖阶段。

3成鱼养殖技术

泥鳅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池塘、稻田、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

3.1池塘养殖

3.1.1池塘条件

面积一般以200~400m2为宜,最大面积不得超过1亩。水深为40~50cm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8m2的集鱼坑。池塘最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一般水深在10cm左右,每亩用生石灰50kg加漂白粉15kg溶水全池泼洒。

3.1.2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cm为宜。鳅种下塘时要进行消毒,以防水霉病发生。

3.1.3饲养管理

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kg。

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此外,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稻田养殖转贴于

稻田养泥鳅病害少、省工省饲料,便于管理,综合效益高,既可收稻谷又可产泥鳅,一举两得。每亩稻田可产泥鳅20~30kg,亩产值300~500元。

3.2.1稻田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不旱不涝、日照良好、不受废水污染、无冷浸、质地松软肥沃、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为0.13~0.67hm2,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

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20cm的环沟,插秧后对环沟进行修整。进排水口用铁丝网或尼龙网做成拦鱼栅。

3.2.2苗种投放

放苗前必须施足基肥,培肥水质,繁育饵料生物。方法是在沟水中用干燥或新鲜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等混合铺10~15cm厚,再盖一层泥土。泥鳅苗可人工繁殖培育或从天然和养殖水域零星捕捞收集,但放养规格大小要求基本一致。一般667m2稻田放养尾重2.5g的小泥鳅60~120kg,如果是不投饲的粗放,放养数量应相应减少。

3.2.3饵料投喂

稻田养殖泥鳅要获得高产,除施底肥和追肥外,还应每天进行投饵。前期投饵按鱼体重的1%~1.5%,中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后期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以投饲后1h内吃完为最适宜。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如:麦麸、米糠等。

投饵一般在傍晚进行,一次投足。阴天和气压低的天气应减少投饵量。泥鳅的摄食量受水温的影响较大,由于泥鳅贪食,在饲养过程中应避免过量投喂,秋天水温降至15℃以下时停止投饲。

3.2.4饲养管理

稻田水深保持在10~20cm之间,夏天高温季节应尽量加深田水,以防水温过高影响其正常生长甚至引起死亡。

保持田中水质清新,适时加注新水。苗种放养后,稻田水深度保持在5cm以上,养殖中期(大约7月中旬)正是高温季节,田水深度应保持在10cm以上。养殖期间3~5天换水1次,在日常巡查中,如发现泥鳅浮头、受惊或日出后仍不下沉,应立即换水。坚持经常巡田,检查各项设施是否有损坏,特别在雨天要对进、排水孔及堤坝进行严格检查。

4病害防治

泥鳅的常见疾病有:

4.1气泡病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于饱和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患病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同时每亩用食盐4~6kg溶解后全池泼洒。

4.2车轮虫病

患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多。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g化水全池泼洒。

4.3赤鳍病

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患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或腐烂。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g化水全池泼洒。

THE END
1.泥鳅吃哪些食物才可以活,饵料有蝇蛆鱼粉水蚤等泥鳅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透明度在20-25厘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并且溶解氧在2毫克/升以上,并适时用田螺、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 4、疾病预防 养殖泥鳅时,每公斤饲料添加三黄粉5克、维生素C 2克,拌匀投喂,每月1次,每次连喂5天,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预防泥鳅患气泡病。 https://www.nongbaotong.com/a/dc3dfc.html
2.鳜鱼百科湖北鱼苗,黄冈鱼苗,水花鱼苗,鳜鱼苗批发在鳜鱼苗培育过程中,每5天左右应结合分规格转换环道1次,同时将环道底部两侧的沉积物清除。鳜鱼苗贪食,最好在转环道前数小时停止投喂饵料鱼,以避免鳜鱼苗暴食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静水培育 培育鳜鱼苗的池塘一般以水泥池为好,面积30~50平方米,水深保持在0.8~1米,在池底可设置一些模拟自然水域的人工礁,...http://www.shuichan6.com/guanyupeisong/
3.池塘微流水养殖泥鳅技术另外,池中必须安装适当功率的增氧机,以便于在恶劣天气缺氧时使用,确保池塘溶氧充足,满足泥鳅正常生长对氧气的需求。 二、泥鳅放养 1.清塘消毒 在放养泥鳅苗种前,先放干池中水,然后在池内土壤表面上均匀散撒生石灰150~200千克/亩,再喷水熟化生石灰,使石灰放出热量,杀灭土壤表面的各种病菌,15天后即可试水放养...http://jrshuichan.com/article.html?id=11641
4.泥鳅苗泥鳅开口苗泥鳅寸苗泥鳅5体长0.3-1(cm)原产地浙江 泥鳅 海宁市长河生态鳖养殖场是省级水产专家朱国尧创建的第五个生态鳖养殖基地。公司经过30年的发展,现有养殖面积600余亩。其中种鳖基地200亩,生态野生鳖基地350余亩,泥鳅养殖基地50亩,年销售甲鱼蛋、甲鱼苗1000万个,高品质生态野生鳖10万余只,泥鳅苗5000万尾,商品鳅100吨,带动周边养殖...https://product.11467.com/info/301781.htm
1.如何才能让泥鳅养殖事业更加繁荣富足1 防疫措施: 使用无污染、高质量的饲料减少细菌感染风险;定期对水域进行消毒处理;隔离新引入鱼群,以免传播病毒或寄生虫。 2 症状识别及治疗: 监控鱼群行为异常,如浮肿、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隔离并寻求专业兽医帮助诊断并提供适当药物治疗方案。 五、新手指南:如何开始一个成功的泥鳅养殖项目? https://www.1lhyh3ij.cn/ke-yan-jin-zhan/387432.html
2.泥鳅养殖技术全解析从饵料配制到水质管理在进行泥鳅养殖时,饵料的选择和配制对于泥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需要根据泥鳅的不同成长阶段来调整饵料的种类和比例,以确保其营养均衡。例如,对于幼龄期的泥鳅,可以使用富含蛋白质的小鱼肉、虾皮等作为主要食物;而成年期则应增加植物性食物,如藻类、杂草等,以促进其繁殖能力。 https://www.pcr8nv7es.cn/yang-zhi-bai-ke/428713.html
3.泥鳅养殖技术精要在进行泥鳅养殖之前,首先要选择健康、活力旺盛的泥鳅苗作为基础。市场上可以购买经过专门培育和选育的优质泥鳅苗,这些苗体健壮、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对环境要求不高,是理想的养殖材料。 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 为确保泥鳅能顺利生长,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通常情况下,泥鳅喜欢吃小型甲壳类动物,如蚯蚓、草履虫...https://www.cjan6a6c.cn/ke-yan-cheng-guo/396887.html
4.泥鳅养殖技术大全揭秘高效养殖泥鳅养殖全程操作指南在现代养殖业中,泥鳅不仅是观赏水生动物,也是一种经济性较强的食用鱼类。因此,如何提高其养殖效率、质量和产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以下,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份详尽的“泥鳅养殖技术大全”,以帮助您掌握从基础到高级的所有知识。 一、选择良好的饲料 首先,选择合适的饲料对于泥鳅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可以使用鱼...https://www.uszlrttkj.com/sheng-zhu-yang-zhi-ji-shu/276452.html
5.泥鳅养殖全程指南从准备到收获的每一步在遵循《泥鳅养殖技术大全》的指导下,我们将逐步详解泥鳅养殖的全过程,包括选择良好的饲料、搭建适宜的生态环境、合理管理水质、注意防疫措施以及最终的收获与销售。 首先,在开始养殖之前,需要仔细研究并规划好自己的养殖基地。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一个适合泥鳅生长的地方,这通常是有足够深度和宽度以容纳鱼群且能够...https://www.seohspm.com/ke-pu-dong-tai/414904.html
6.主题咱们来点泥鳅养殖技巧吧最后,就是繁殖环节。这部分可能会有点复杂,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就完全可以自己进行繁育。此时,你可能需要参加一门专业的“泥鳅养殖技术培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整个过程,从配种到孵化,再到分苗,每一步都需谨慎对待。 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你的池塘里出现大量健康成熟的小家伙时,那真是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到了海底...https://www.cns1n5uue.cn/yang-feng-ji-shu/205452.html
7.泥鳅的饲料及投喂技巧(10)篇1 . 泥鳅苗有哪些品种?不同品种的泥鳅苗价格多少钱一尾? 泥鳅也叫鱼鳅,在南方分布较多,它们生活在湖池之中,营养价值很高,因而也被称为“水中之参”。由于泥鳅市场较为稳定,而且基本上全年都可以采收,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吸引着诸多的养殖户,而泥鳅的养殖起始于泥鳅苗,因此选对品种很重要。 https://www.nygq.net/sites/post/ylbWy2J6mK
8.泥鳅养殖方法入池水温差不超过3℃~5℃. 五、泥鳅苗入池后控食2—3天,给它一个适应过程,投饲量按放养泥鳅体重的5%~8%,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投饲要定时、定点、定量。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投饲后饲料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 六、及时换水、定期消毒。当水体透明度下降到20厘米以上时应及时排水和灌水。定期用漂白粉...https://www.med66.com/new/201209/pq201209247789.shtml
9.泥鳅养殖(通用14篇)2、清池消毒: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 3、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 4、饲料投喂:泥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o5y86i8.html
10.泥鳅幼苗培育及管理技术,泥鳅幼苗前后期培育阶段水蚤等浮游动物,同时每周泼撒两次发酵粪肥60~100g/m3或泼撒溶化的化肥1~2g/m3,经20天左右培育苗体长可达1cm,此时泥鳅可摄食水中昆虫、昆虫幼虫和有机物碎屑等食物,可投喂打碎动物内脏、血粉、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及米糠、豆粉、玉米粉、豆饼屑之类的精饲料,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开始日投喂占泥鳅苗体重2~5%...https://liumingwang.com/114524.html
11.泥鳅池塘养殖新方法一亩成本减半利润大5倍创业仆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正宗的泥鳅苗都是按尾卖的,如果是按斤卖的话,第一数量会有问题,第二就种苗质量会有问题。 泥鳅的养殖投入主要是苗种和饲料,新手养殖泥鳅大多会选择寸苗(3~5厘米规格的泥鳅苗),目前养泥鳅寸苗一亩田需要约3500元投入。饲料主要选择蛋白含量在36%以上浮性鱼饲料,根据现在的养殖水平养殖一斤泥...https://cyepu.com/2079.html
12.今年泥鳅苗价格泥鳅苗多少钱一斤好的泥鳅苗是养殖泥鳅、提高效益的重要前题,泥鳅苗价格也是养殖户们最关心的话题。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今年泥鳅苗价格,了解一下泥鳅苗多少钱一斤。 1、泥鳅苗多少钱一斤 当然全国各地情况不同,泥鳅苗的价格也有很大差别。现在苗子贵,好点的要三十元左右一斤,下五百斤一亩的话要一万五。一年的饲料要三吨多点,四千一吨...https://www.3ex3y4s7.com/yang-feng-bai-ke/278183.html
13.养殖创业计划书近年来,总体看肉羊养殖前景很好,肉羊数量处于下降趋势,而活肉羊及其产品价格一路攀升、小尾寒羊优点很多,成熟早,幼母6个月开始配种;生长发育快,平均月增重7.5公斤-10公斤,母羔4月龄体重30-35公斤,公羔4月龄体重35-50公斤;产羔率高,每年2窝,每窝3-5羔;体型大,成年公羊身高1米,体重100公斤以上,最重达180公斤...https://www.ruiwen.com/chuangyejihuashu/5466527.html
14.泥鳅池的建造图泥鳅池的建造方法泥鳅养殖池的建造方法投喂的原则是定时、定量、定位、定质[5]。定时: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以1~2 h吃完为宜;定量:每天的投喂量占泥鳅苗种总重量的4%~7%,投喂量不可过多,否则会因为贪食而造成消化不良,投喂量还需根据水质、温度、天气等情况进行调整,当水温高于30 ℃或低于12 ℃时少喂或不喂;定位:鳅苗下池后2 ...http://www.zzfmdn.com/article/40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