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多名消费者反映,江苏张家港市第六感美容美发店收取消费者预付卡费用后将店面转让,有的消费者刚办完卡就吃了闭门羹,预付金额打水漂。《天天315》本期聚焦:美容美发店频频转让,消费者被迫一再充值。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光顾过美容美发店的消费者多数有这样的经历:本来只是想简单地理个发,但经过发型师对发质以及发型的分析,以及各种强烈推荐,最后稀里糊涂地做全了烫发、染发、护理全套。不仅如此,多数消费者都会拥有一两张美发店的预付卡,因为如果不办卡的话,价格就会贵得离谱,而预付几千块钱就会打折。而这美容美发店的预付卡,往往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虽然办预付卡多为享“打折特价”,很吸引人,但有效期、消费限制、不退款等,都是不能不防的“陷阱”。多名听众近日向《天天315》栏目组反应,江苏张家港的一家美发店,两年之内换了三个老板,每一次被转让之后,消费者的预付卡都需要再充值才能继续消费。
魏女士说,在这两次店面转让后,为了稳住消费者,无论是第六感造型还是现在的时代会所都发过承诺书。告诉消费者无需另外交费还可以继续使用,但实际情况是,没过多久都翻脸不认账了。
魏女士:当时第六感的承诺书上写到,因为它这个店转让了,如果会员不想到这个店消费,可以到张家港其他第六感店使用,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但现在其他店也关掉了。另外时代会所做了一个承诺书,是说时代会所自7月15号承接第六感旗下的这个门店,原始会员可无需另交费用使用,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
刚开始,时代会所也和第六感造型刚刚接手这家美发店给出的承诺一样,原来的卡可以用,但一个月之后,也不能继续消费了。魏女士说,如果再充值了,这家店又被转让,难道还无休止的充值下去吗?当初办卡的时候,第六感造型承诺会员卡可以在所有连锁店消费,可现在第六感造型的很多连锁店都已经关门停业。
魏女士:如果沟通好了,这个店家可能还会是老套路,让我们继续再加钱转成他的卡,这样我们就没有信心了,说不准十天半个月以后他又换了一个名头,他换名头,法人可能换了,但换不换真正的老板谁都不知道。我们想着如果能退钱,就给我们退钱,因为第六感公司,我说的这一家它只是一个门头,张家港还有其他的门头都已经关门了。
魏小姐说,加上华纳的老会员,在第六感造型充值购买预付卡的消费者有将近200人。两次店面转让都没有给消费者任何通知,有消费者报警,于事无补。到消协和工商部门投诉维权,得到的回答也很令人失望。
魏女士:我们当时不知道这个门店转让了,之前都没有通知我们客户,去了后发现门头换了才发现这个问题。我们当时打了110报警了,警察来了以后说很多客户都在打110,但是警察也没有办法,因为它不是治安事件,当时警察让我们投诉到张家港消协。同时,我们打110的时候,这个店家非常嚣张,跟警察也大呼小叫,拿手机去拍警察,警察不让他拍,他就跟警察大呼小叫,反正对我们顾客的态度也是非常恶劣。第二天我们投诉到张家港消协,当时我打过去时,消协的意思是说,那是你们自己上当了,因为这种理发店本来就是个人行为,他们用的法人都不是有效的,有可能都是一些假的什么的,他们找不到人也没有什么办法。但当时第六感公司的人给我们的卡的背面是一个无锡的,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无锡的公司。我们受害者也有打到无锡消协的,无锡消协说这个位置在张家港,张家港来负责,张家港的人说又让我们找无锡,这样推来推去,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弄。
王女士的情况更令人气愤,她在今年7月份才在第六感造型办了卡,充值3000元,只去了两次,才花了60块钱就遭遇了店面转让。也就是说,第六感造型明明已经在准备店面转让的事情了,还在让消费者充值办卡。王女士说,和她一样情况的消费者还有很多。
王女士:充了3000,里面应该有2940左右,因为我只用了两次,第一次花了45,第二次花了15。每个人充了3000左右,有的人可能剩2000块钱,有的人还要剩2800多左右。但是我们好多人,不光是一百多人,好多人也都有冲卡,有的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原因,忙,可能觉得没剩多少钱就算了,但是我们这个不一样,7月份才充的,现在就不能用了,不知道找谁去。
第六感造型员工:我已经辞职了,我不干这个事情,不好意思。你联系他们公司,我已经不在那边干了,以前的第六感公司都已经全部解散掉了,我们不在公司干了。
当记者问他,如果再次充值以后美容店再被转让又该怎么办,他是这样回答的。
时代会所老板:我们卖不卖这些东西,我说什么话你也不会相信,因为你已经产生了质疑。既然已经产生了质疑,我多解释也没有什么意义。很多东西,市场优胜劣汰很正常,这是一个产物链,他开不下去不代表我开不下去,同行业的跑了那么多人也不见得这个行业做不下去了。所以说,只能说你在那个地方上当受骗了,这东西其实也不是上当受骗,人家但凡有办法能开得下去,能盈利,人家也不会宣布倒闭。
时代会所的老板还说,他是从第六感造型那里买来的客户资料。他只想留住有消费潜力的客户。店铺被转让后,消费者的命运,全看转让的上家有没有良心。
时代会所老板:不是给我们,等于是有做资料,我先把它买下来,我只是要这个资料名单而已,也就是只要客户名单,至于这个客户我要还是不要,也取决于我自己。因为我不是等同于直接性的接受,而是买,我们买卖关系,虽然我不会放弃这批客户,但是对于我们做生意来讲肯定给自己留点后路。这种东西不是看谁来接,看下家是没有用的,要看上家是怎么做的,从法律上讲跟我任何关系都没有,要看上一家有没有良心,他有良心会给你一笔钱,给下家来让他承担,像这种的,不给钱给我,我肯定不会承担。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郑传凯共同就今天的话题做出了点评。
经济之声:美容店在没有通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就转让店面,从法律上来说是否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郑传凯:首先,美容店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知情权,这种合同重大事项的变更,消费者有权利知晓,但是他没有及时通知消费者。同时这个美容店还有可能侵害到我消费者的合同债权,当然合同债权的侵权同时也是一种违约行为,它是否构成一种侵权行为,在学理上还是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美容店私自转让或者未公示转让的这种行为,已经侵害到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经济之声:预付费的卡,在一夜之间这个店面挂出一张牌子,说装修、转让等,卡就不能使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经济之声:消费者的预付卡在新的美容店需要再加钱才能够继续消费,这是一部分的消费者;还有一部分消费者的预付卡根本就不能够在店里使用。另外这个老板说到,这些客户的名单是从上一家老板那儿买过来的,为了那一笔钱挣出来,需要甄别这些客户里面哪些是有用的,消费潜力大的,哪些是不能用的,对于这样的经营理念,怎么看?
经济之声:对于卡上的预付费金额足够大的消费者,加钱才能继续消费,是否有可能是涉嫌强制消费?
郑传凯:是否涉嫌强制消费暂且不论,个人认为,商家给出这个答复已经构成违法,甚至涉嫌犯罪,我更关心的是,商家谈到,“我从上一家商户买来的客户名单”如果这个客户名单达到一定的数量,他的行为就构成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了,他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了,至于他后面怎么处理,这个民事行为可能都要放一放。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暂时搁置预付费卡的争议,我会进行刑事举报,要求公安机关对新的这个老板进行刑事立案的侦查。
经济之声:但当消费者向消协投诉和举报的时候,当地消协给出的说法是,这种情况多属于消费者上当受骗,并且注册公司的法人很多存在虚假情况,不好调查,对此怎么看?
赵萍:如果消协说的情况属实,实际上它属于一种诈骗行为,应该纳入到刑法的范畴,因为它提供的是虚假信息,等于利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去诈骗消费者的钱财,所以我认为这不是民事问题,应该直接涉及到犯罪。
郑传凯:我个人曾经遇到过公安用类似话来推诿我个人的报案行为,但我当时严厉批评了办案机关。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两个层面看,消协本身并不是行政机关,它只是一个民间调处的协会层面,作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或者作为消费者的娘家,至少应该告诉消费者,有一个刑事举报或者刑事报案的权利。如果是当地的工商局出现这样的言论就更加不当,工商局在工商的调查过程当中,如果发现有涉嫌犯罪的行为,应当直接向公安移送,不需要让消费者再去报案,他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向公安送这样的犯罪行为。所以当地的消协或者工商局都没有履行自己的一个法定义务,实际是一种严重失职的行为。
经济之声:预付卡的问题,我们在节目有过多次的报道以及讨论,而且预付卡多数都会发生在比如美容美发、洗车,还有建设等一些行业里,是不是这样的行业存在的监管漏洞相对更大一些?
赵萍:这和监管有关,但更重要的还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这个行业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强迫性的推销,困扰式的推销,消费者一去消费就不停去推销,搞得消费者烦了,也想自己办一个卡,金额也不是非常高,即便有风险,风险也不是很大。或者店家不停地以办卡、优惠打折,送各种各种的服务等,诱之以利,使消费者觉得能够享受到这样的优惠也非常好。还有,一般这些是实体店,消费者认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可能风险并不是很大,而且洗车卡、美容卡、美发卡等,消费者使用的频率也非常高,所以也就容易使消费者在利益的诱导下,放松警惕。
郑传凯:我比较同意这个观点。一方面我们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另外一方面还是这个行业的特性,本身人员包括商业主体流动性都非常大,消费者对这个商业特性又缺乏足够的认知。在这种所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就容易上当受骗。所以我个人更愿意强调,消费者在选择预付费的前提下一定要充分了解你选择的商铺,或者至少选一个十年老店进行预付消费而不是新开的店,这样可以有效规避风险。
经济之声:对于这样的情况,法律层面上是不是还有待规范,预付费心理,消费者心态上应该有一点变化,店铺或者商家的心态上是不是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然后三管齐下是不是才能给消费者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环境呢?
郑传凯:个人认为,引入保证金制度可能会更大程度上保护行业的商誉,同时也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