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颁布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完善,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依归。其中第24条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键所在。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这24条法律条文背后的内容与意义。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5项基本权利:知悉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人身财产安全权以及获得赔偿的权利。这五项权利构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基本框架,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依据。
与消费者权利相对应的是经营者的基本义务。第24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应当尊重和保护消费者的上述五项基本权利。这意味着经营者不仅不能侵犯消费者的权利,还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来维护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24条第三款进一步细化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价格等信息,不得隐瞒重要事项或者作虚假宣传。同时,经营者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显著位置标明其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进行投诉和维权。
第24条第四款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经营者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同时,消费者还有权自主选择支付方式。这进一步保障了消费者的选择权。
第24条第五款强调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经营者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附加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这些都是保障消费者公平交易的重要内容。
第24条第六款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不得存在安全隐患。这进一步明确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权。
第24条第七款规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获得赔偿。这体现了消费者获得赔偿的权利。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总的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4条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划定了法律底线,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消费者,我们要了解自身权利,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同时,作为经营者,也要主动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定义务,共同营造公平、安全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