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征求意见稿)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

一、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征求意见稿)

《建筑工程造价规定》(征求意见稿)是由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编制的,如果通过后指导建设工程造价的鉴定工作。

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征求意见稿)

1总则

1.0.1为规范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行为,提高工程造价鉴定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诉讼或仲裁案件中,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必须执行本规范。

诉讼或仲裁案件之外,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宜执行本规范。

1.0.3鉴定机构从事工程造价鉴定业务,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1.0.4工程造价鉴定应当遵循合法、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1.0.5鉴定人在工程造价鉴定中,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执业准则和职业纪律。

1.0.6鉴定人应当独立进行鉴定,对鉴定意见负责。鉴定人应在鉴定意见书上签名并加盖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专用章。

1.0.7鉴定机构应对鉴定人的鉴定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鉴定人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本规范规定行为的,鉴定机构应当予以纠正。

1.0.8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履行保密义务,未经委托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或者组织提供与鉴定事项有关的信息,不得于鉴定意见未做出前就鉴定结果,当事人的责任对外发表意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术语

2.0.1工程造价鉴定

指鉴定机构接受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委托,对诉讼或仲裁案件中的工程造价争

议,运用工程造价方面的专门知识进行鉴别、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2.0.2鉴定项目指诉讼或仲裁案件中,需要对其工程造价进行鉴定的具体工程

项目。

2.0.3委托人指诉讼或仲裁案件中,委托鉴定机构对鉴定项目进行工程造价鉴

定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

2.0.4鉴定机构

指接受委托,从事工程造价鉴定的具有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资质证书的工程造价

咨询企业。

2.0.5鉴定人

指鉴定机构指派的负责工程造价鉴定的注册造价工程师。

2.0.6当事人指鉴定项目中的各方法人或自然人。

2.0.7当事人代表指鉴定过程中,按委托人要求,当事人指派的参与现场勘

验、工程造价鉴定核对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2.0.8工程合同

指鉴定项目当事人签订的,构成建设工程合同组成部分的所有书面约定。包

括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如有)、投标书及其附件(如有)、合同专用

条款、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报价书、合同通用条款、标准规范、图纸等技术文

件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有关工程洽商、变更、签证、索赔等书面协

议、会议纪要等文件。

2.0.9证据

指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向委托人提交的,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

记录。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

鉴定意见以及勘验笔录等。

2.0.10举证期限指委托人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的时限。

现场凭借专业工具和技能,对鉴定项目进行测量、查勘等收集证据的活动。

2.0.12鉴定依据

指鉴定项目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专业标准、规范、计价依据以及经过质

证认定或当事人一致认可后用作鉴定的证据。

2.0.13计价依据

指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专业建设管理部门编制发

布的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计价规范、计量规范、工程定额、造价指数、市场价格信息等用于计价的根据。

2.0.14计价规范指《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

2.0.15计量规范

指《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仿古建筑工程工程量计

算规范》GB50855、《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6、《市政工程工

程量计算规范》GB50857、《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8等。

2.0.16鉴定意见

指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对委托人出具的鉴定项目鉴定意见书及补充鉴定意见书。

3基本规定

3.1鉴定主体资格

3.1.1承办工程造价鉴定业务的鉴定机构必须是取得了工程造价咨询资质

的企业。

3.1.2鉴定机构应在其资质许可的范围内,接受委托开展工程造价鉴定活动。

3.1.3鉴定人必须是注册于该鉴定机构的造价工程师。

3.2鉴定项目的委托

3.2.1在诉讼或仲裁案件中需要做工程造价鉴定的,委托人应委托具有工程造价咨询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

3.2.2委托人出具鉴定委托书,应载明委托的鉴定机构名称、委托鉴定的目的、原则、范围、内容和鉴定要求、委托人的名称等内容。委托事项属于重新鉴定的,应在委托书中注明。

3.3鉴定项目委托的接受、终止

3.3.1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应由鉴定机构接受委托。

3.3.2鉴定机构应在收到鉴定委托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接受委托的决定,并书面复函委托人。复函(格式参见附录A)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同意接受委托的意思表示;

②鉴定所需证据材料;

③鉴定工作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

④鉴定费用及收取方式;

⑤鉴定机构认为应当写明的其他事项。

3.3.3鉴定机构接受鉴定委托,对案件争议的事实初步了解后,鉴定人如发现委托鉴定事项不利于事实的查明或者难以鉴定时,应向委托人释明,建议变更鉴定事项。

3.3.4鉴定机构收取鉴定费用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与委托人商定,如委托人明确由申请鉴定当事人垫支的,应当按照委托人的安排,与申请鉴定当事就鉴定项目的计费标准、支付方式达成协议,委托人作为第三方监督实施。

3.3.5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鉴定机构应不予接受:

①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业务范围的;

③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专业能力和技术条件的;

④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情形的。

不接受委托的,鉴定机构应在本规范第3.3.2条规定期限内书面通知委托人并说明

理由,退还其提供的所有鉴定材料。不得在鉴定期满后以上述理由拒绝出具鉴

定意见,影响案件处理。

3.3.6鉴定机构在鉴定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终止鉴定:

②发现委托事项超出本机构专业能力和技术条件的;

③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未达到鉴定的最低要求,请求补充鉴定材料未能实现,导致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④因不可抗力致使鉴定无法继续进行的;

⑤委托人撤销鉴定委托或要求终止鉴定的;

⑥委托人或申请鉴定当事人拒绝按约定支付鉴定费用的;

⑦约定的其他终止鉴定的情形。

终止鉴定的,鉴定机构应当书面通知委托人(格式参见附录B),说明理由,

并退还其提供的所有鉴定材料。

3.4鉴定组织

3.4.1鉴定机构接受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中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根据鉴定工作需要,鉴定机构可安排非注册造价工程师的专业人员作为鉴定人的助手,参与鉴定。

3.4.2鉴定机构应在接受鉴定委托,复函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委托人送达《鉴定人员组成通知书》(格式参见附录C),载明鉴定人员的姓名、执业资格专业及注册证号、专业技术职称。

3.4.3鉴定机构对同一鉴定事项,应当指定二名及以上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

对争议标的较大或涉及工程专业较多的鉴定项目,可以指定多名鉴定人进行鉴定。必要时,应成立三名及以上鉴定人组成的鉴定项目组。

3.4.4鉴定机构应按照行业执业规定对鉴定工作实行审核制。不同单位工程的鉴定经办人与鉴定审核人可以互相交叉,但同一鉴定人不得兼任同一单位工程的经办、审核。

3.4.5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重新鉴定的事项,鉴定机构应当在审核后再指派专人进行复核。复核后发现有违反本规范规定情形的,鉴定机构应当予以纠正。

3.4.6鉴定机构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保管和使用证据材料,严格监控证据材料的接受、传递、鉴别、保存和处置,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

3.4.7鉴定机构应按照委托书确定的鉴定范围、内容、要求、期限和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管理规定,根据本机构质量管理体系,鉴定方案、流程控制程序等督促鉴定人保证鉴定工作质量。

3.4.9鉴定中需向委托人说明或需要委托人了解、澄清、答复的各种问题和事项,鉴定机构应及时制作联系函送达委托人。

3.5回避

①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与鉴定项目的当事人不存在任何现时或预期的利益

(除本鉴定项目的鉴定工程酬金外);

②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与鉴定项目的当事人没有任何利益往来;

③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对鉴定项目的当事人没有任何偏见;

④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与鉴定项目的当事人不存在现行法律规定所要求的回避情形。

3.5.2鉴定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不自行回避,委托人要求其回避的,必须回避:

①担任过鉴定项目咨询人的;

②与鉴定项目有利害关系的;

③其他应回避的情形。

3.5.3当事人向委托人申请鉴定机构回避的,由委托人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鉴定机构应接受委托人作出的决定。

3.5.4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不自行回避,委托人要求其回避的,必须回避。

①是鉴定项目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的;

③担任过鉴定项目的证人、勘验人、诉讼代理人、咨询人的;

④与鉴定项目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的;

⑤接受鉴定项目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私下会见鉴定项目当事

人、代理人的;

⑥其他应回避的情形。

3.5.5当事人向委托人申请鉴定人回避的,应在收到《鉴定人员组成通知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委托人提出,并说明理由。

委托人应向鉴定机构作出鉴定人是否回避的决定,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接受委托人作出的决定。

3.5.6鉴定人主动提出回避并且理由成立的,鉴定机构应予批准,并指派其他符合要求的人员担任鉴定人。

3.6鉴定准备

3.6.1鉴定人应全面了解熟悉鉴定项目,对送鉴证据材料要认真研究,了解各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和委托人的鉴定要求。

3.6.2鉴定人应根据鉴定项目的特点、鉴定目的和要求制定鉴定方案。鉴定方案内容包括鉴定的依据、应用的标准、调查的内容、鉴定的技术路线、工作进度计划及需由当事人完成的配合工作等。

3.6.3鉴定方案应经鉴定机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实施。

3.7鉴定期限

3.7.1鉴定期限由鉴定机构与委托人根据鉴定项目争议标的涉及的工程造价、复杂程度等因素在表3.7.1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鉴定。

表3.7.1

鉴定期限表

涉及工程造价额(万元)

期限(工作日)

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完成鉴定的期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3.8出庭作证

3.8.1鉴定人经委托人通知,应当依法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对工程造价鉴定意见书的质询,回答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问题。

3.8.2鉴定人因法定事由不能出庭作证的,经委托人同意后,可以书面形式答复当事人的质询。

3.8.3未经委托人同意,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要求返还鉴定费用的,应当返还。

3.8.4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应当出示鉴定人的身份证明,包括身份证、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专业资格证书等。

3.8.5鉴定人出庭前应作好准备工作,熟悉和准确理解专业领域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鉴定项目的合同约定等。

3.8.6鉴定机构宜在开庭前向委托人要求当事人提交所需回答的问题或对鉴定意见书有异议的内容,以便于鉴定人准备。

3.8.8鉴定人出庭作证时,有权拒绝回答与鉴定事项无关的问题。

4鉴定依据

4.1鉴定人自备

4.1.1鉴定人进行工程造价鉴定工作,应自行收集适用于鉴定项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4.1.3鉴定人应自行收集与鉴定项目同时期、同地区、相同或类似结构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各类生产要素价格。

4.2委托人移交

4.2.1委托人移交的证据材料宜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①起诉状(仲裁申请书)、反诉状(仲裁反申请书)及答辩状等卷宗;

②当事人签订的工程合同等;

③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施工图及审查报告、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设计变更单、技术核定单、现场签证单、工程洽商纪要、工程验收记录等;

④工程结算资料等;

⑤合同约定的主要材料价格,材料采购价格的签证单和其他有关建设工程合同价款调整的协议或纪要等;

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认为需要的其他有关资料。《送鉴证据材料目录》格式参见附录E,鉴定机构接受后应开具接收清单。

4.2.2委托人向鉴定机构直接移交的证据材料,应注明质证及证据认定情况,未注明的,鉴定机构应主动索取质证记录。

4.2.3鉴定机构对收到的证据材料应及时熟悉、认真分析,必要时可提请委托人向当事人转达补交证据材料的函件(格式参见附录F)。

4.2.4鉴定机构不宜收取证据材料原件,宜收取经核对无误的复制件,必要时可采取原件扫描、拍照、摄像等方法留取证据。

4.3当事人提交

4.3.1鉴定工作开始后,委托人要求鉴定机构直接向当事人收取证据材料的,鉴定人应提请委托人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并应及时向当事人发出函件(格式参见附录G)。要求其在取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

4.3.3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鉴定人应告知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委托人申请延期,由委托人决定是否准许延期。

4.4证据的补充

4.4.1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可根据鉴定需要提请委托人通知当事人补充鉴定证据,对委托人已经质证并认可再转交的补充证据,鉴定人可直接作为鉴定依据使用;对委托人转交,但未经质证的证据,鉴定人应当提请委托人组织质证并确认证据的证明力。

4.4.2鉴定过程中,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后,自行向鉴定人补充证据材料的,鉴定人应告知其提请委托人决定是否接受。委托人作出决定后鉴定人应按委托人的决定执行。

4.5鉴定事项调查

4.5.1根据鉴定需要,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证据材料并进行复制。

4.5.2根据鉴定需要,鉴定人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询问应形成询问笔录(格式参见附录H)。

4.6现场勘验

4.6.1鉴定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多方)申请对鉴定项目标的物进行现场勘验

的,应由当事人向委托人提交书面申请,经委托人同意后,鉴定人应参加现场勘验。

4.6.2鉴定人认为根据鉴定工作需要现场勘验时,鉴定人应提请委托人组织当事人对鉴定项目的标的物进行现场勘验。

4.6.3用于现场勘验、测绘的计量器具应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

4.6.4委托人委托鉴定机构通知当事人进行现场勘验的,应填写现场勘验通知书(格式参见附录J),书面通知各方当事人派代表参加,并提请委托人组织。一方当事人拒绝参加现场勘验的,不影响现场勘验的进行和对勘验事实的确认。

4.6.6当事人代表经通知参与现场勘验,但对现场勘验图表或勘验笔录等不予签字,又不提出具体书面意见的,不影响鉴定人对勘验事实的确认。

4.7证据的采用

4.7.1经过当事人质证认可,没有争议的证据材料或在鉴定过程中,当事人各方一致认可无异议的证据材料,鉴定人应当作为鉴定依据直接采用。

4.7.2当事人对有的证据的真实性提出异议,或证据本身彼此矛盾,需要委托人对证据在鉴定中的运用作出决定的,鉴定人应及时提请委托人对此作出决定,鉴定人应当按照委托人认定的证据作为鉴定依据。如委托人未作出决定,鉴定人也可以在征求当事人对于有异议的证据的意见并书面记录后,将该部分证据、当事人的异议、与该部分证据有关的鉴定意见单列为有争议事项,由委托人判决或裁决。

4.7.3一方当事人对有的书证的真实性提出异议,鉴定人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①如是对书证本身的真实性异议,鉴定人应提请委托人审查核实,按照委托人核实的证据作为鉴定依据;或单列该部分证据所涉及的造价金额,由委托人处理。

②如是对书证所记载的事项的真实性异议,鉴定人认为可以通过现场勘验解决的,应当提请委托人进行现场勘验。

4.7.5同一事项的证据当事人各方提供的证据相同,一方当事人对此提出异议但又未提出新证据的,鉴定人可采用此证据作为鉴定依据。

4.7.6同一事项的证据一方当事人提供,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提出异议但又未提出能否认该证据的新证据的,鉴定人可采用此证据作为鉴定依据。

5鉴定

5.1鉴定方法

5.1.1鉴定项目可以分类划分为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的,鉴定人应分别进行鉴定后汇总。

5.1.2鉴定人应当根据鉴定项目证据材料是否完整、充分、详细,优先选择能准确进行鉴定的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如受证据所限,可采用概算、估算的方法进行鉴定。

5.1.3根据案情需要,鉴定人应当按照委托人的要求,根据当事人的争议项目列出鉴定意见,便于委托人判决或裁决。

5.1.4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可从专业的角度,促使当事人对一些争议事项协商达成妥协性意见,妥协性意见应当形成书面文件,当事人各方签字(盖章)确认。

5.1.5鉴定过程中,当事人之间的争议通过鉴定逐步减少或趋于明确,有和解意向时,鉴定人应当从专业的角度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并将此及时报告委托人,便于争议的顺利解决。

5.2鉴定步骤

5.2.1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当事人对鉴定范围、内容、要求等有疑问和分歧的,鉴定人应及时提请委托人解释,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排除疑问。

5.2.2鉴定人宜采取先自行计算再与当事人核对等过程逐步完成鉴定;委托人、鉴定人认为鉴定项目明晰,不必要与当事人核对的,鉴定机构可直接出具鉴定意见书征求意见稿。

5.2.3鉴定项目需要当事人核对的,鉴定机构应在核对工作前向当事人发出造价鉴定核对工作通知函(格式参见附录L),当事人不愿意参加核对工作的,不影响鉴定工作的进行。

5.2.4在鉴定核对过程中,鉴定人应请当事人代表对每天核对后的结果作签字确认。当事人代表不予签字确认的,鉴定人可对每一个鉴定工作程序的阶段性成果提请所有当事人提出不同意见或签字确认,当事人既不提出书面意见又不签字确认

的,不影响鉴定工作的进行。

5.2.5鉴定机构在出具正式鉴定意见书之前,应向当事人或提请委托人向各方当事人发出鉴定意见书征求意见稿和征求意见函(格式参见附录M),征求意见函应明确当事人的答复期限及其不答复将承担的法律后果。

5.2.6鉴定人收到当事人对鉴定意见书征求意见稿的复函后,应当根据复函中的异议及其相应证据对征求意见稿逐一进行复核,修改完善,直到对复函中未解决的异议都能解答时,再向委托人出具正式鉴定意见书。

5.2.7鉴定项目组实行合议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用表决方式确定鉴定意见。鉴定合议会应作详细记录或纪要,记录表决情况,鉴定项目组意见不一致时,鉴定意见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少数人的意见也应如实记录。

5.3合同争议的鉴定

5.3.1在鉴定项目工程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鉴定人应根据合同约定进行鉴定,不得任意改变合同当事人合法的合意。

5.3.3在鉴定项目工程合同计价依据、计价方法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鉴定人可参照鉴定项目所在地同时期适用的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进行鉴定。

5.3.4在鉴定项目工程合同对计价依据、计价方法约定条款前后矛盾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鉴定人应提请委托人决定适用条款,委托人不明确的,鉴定人应按不同的约定条款分别鉴定,出具可供委托人选择的鉴定意见。

5.3.6一方当事人对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已签字确认的工程洽商、变更、索赔提出异议的,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当事人一方仅提出异议但未提出证据的,按原证据进行鉴定;

②当事人一方提出异议并提出新证据的,应当对该证据进行核查,核查结果足以推翻原证据的,按新证据进行鉴定;不足以推翻原证据的,仍按原证据进行鉴定;或按两个证据进行鉴定,供委托人判断选择使用。

5.4证据欠缺的鉴定

5.4.1在鉴定项目施工图(或竣工图)不齐或缺失,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建筑标的物存在的情况下,鉴定人可通过现场勘测计算工程量作出鉴定;

②建筑标的物已经隐蔽的情况下,鉴定人可根据工程性质、是否其他工程的组成部分等进行专业分析,作出推断性意见;

③建筑标的物已经消失,当事人又无法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同时也没有其他旁证证明该当事人主张的情况下,鉴定人应作出否定性鉴定。

5.4.2在鉴定项目施工图或合同约定工程范围以外,承包人以完成了发包人通知的零星工程为由,要求结算价款,但未提供发包人的现场签证或书面认可文件,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发包人认可或承包人提供的其他证据可以证明的,鉴定人应作出肯定性鉴定;

②发包人不认可,但该工程可以通过现场勘验确认,鉴定人可作出专业判断,进行鉴定;

③发包人不认可,该工程标的物已经消失,鉴定人可作出否定性鉴定。

5.5计量争议的鉴定

5.5.2一方当事人对双方当事人已经签认的某一工程项目的计量结果有异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当事人一方仅提出异议未提供具体证据的,按原计量结果进行鉴定;

②当事人一方既提出异议又提出具体证据的,应复核或进行现场勘验,按复核后的计量结果进行鉴定。

5.5.3当事人就总价合同计量发生争议的,总价合同对工程计量有约定的,按约定进行鉴定,没有约定的,仅就工程变更部分进行鉴定。

5.6计价争议的鉴定

5.6.1鉴定项目一方当事人以工程变更导致工程量数量变化为由,要求调整综合单价发生争议的;或对新增工程项目组价发生争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合同中约定了调整内容的,应按合同约定进行鉴定;

5.6.2鉴定项目一方当事人以物价波动为由,要求调整合同价款发生争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②合同中约定物价波动不予调整的,应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材料按合同法的规定进行鉴定。

5.6.3鉴定项目一方当事人以政策性调整文件为由,要求调整人工费发生争议的,如合同中约定不执行政策性调整的,鉴定人应提请委托人注意此约定与国家强制性标准相悖,由委托人作出是否适用的决定,鉴定人应按照委托人的决定进行鉴定。委托人要求鉴定人判断的,鉴定人应分析鉴别:如人工费的形成在招标或合同谈判时是以鉴定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人工费为基础在合同中约定的,应按工程所在地人工费调整文件进行鉴定;如不是,则应作出否定性鉴定。

5.6.4鉴定项目发包人对承包人材料采购价格高于合同约定不予认可的,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材料采购前经发包人或其代表签批认可的,应按签批的材料价格进行鉴定;

②材料采购前未报发包人或其代表认质认价的,应按合同约定的价格进行鉴

定;

③发包人认为承包人采购的原材料、零配件不符合质量要求,不予认价的,应按双方约定的价格进行鉴定,质量方面的争议应告知发包人另行申请质量鉴定。

5.6.5鉴定项目发包人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由,拒绝办理工程结算发生争议的,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已竣工验收或已竣工未验收但发包人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工程结算按合同约定进行鉴定;

②已竣工未验收且发包人未投入使用的工程以及停工、停建工程,鉴定人应对无争议、有争议的项目分别按合同约定进行鉴定。工程质量的争议应告知发包人申请工程质量鉴定,待委托人分清质量责任后,再按照工程造价鉴定意见由委托人决定进行财务清算。

5.7工期争议的鉴定

5.7.2当事人对鉴定项目工期有争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工期:

①工程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工期的,以合同约定工期进行鉴定;

5.7.4当事人对鉴定项目暂停施工、顺延工期有争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确定是否顺延工期:

①因非承包人原因暂停施工的,相应顺延工期;

②因承包人原因暂停施工的,工期不予顺延。

5.7.5当事人对鉴定项目因设计变更顺延工期有争议的,鉴定人应参考施工进度计划,判别是否增加了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的工程量并足以引起工期变化,如增加了工期,应相应顺延工期;如未增加工期,工期不予顺延。

5.7.6当事人对鉴定项目因工期延误索赔有争议的,鉴定人应按本规范第5.7.1-

5.7.7条规定先确定实际工期,再与合同工期对比,确定是否延误进行鉴定。

5.8索赔争议的鉴定

5.8.1当事人一方提出索赔,因对方当事人不答复发生争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当事人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后提出索赔的,鉴定人应以超过索赔时效作出否定性鉴定;

②当事人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提出索赔,对方当事人未在合同约定的期内答复的,鉴定人应对此索赔作出肯定性鉴定。

5.8.2当事人一方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提出索赔,对方当事人也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答复,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对方当事人以不符合事实为由不同意索赔的,鉴定人应在厘清证据的基础上作出鉴定;

②对方当事人以该索赔事项存在,但认为不存在赔偿的,或认为索赔过高的,鉴定人应根据专业判断作出鉴定。

5.8.3当事人对暂停施工索赔费用有争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因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暂停施工,费用由发包人承担,包括:保管暂停工程的费用、施工机具租赁费、现场生产工人与管理人员工资、承包人为复工所需的准备费用等。

②因承包人原因引起的暂停施工,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5.9签证争议的鉴定

5.9.1当事人因现场签证费用发生争议,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现场签证明确了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数量及其价格的,按签证的数量和价格计算;

②现场签证只有用工数量没有人工单价的,其人工单价按照工作技术要求比照鉴定项目相应工程人工单价适当上浮计算;

③现场签证只有材料和机械台班用量没有价格的,其材料和台班价格按照鉴定项目相应工程材料和台班价格计算;

④现场签证只有总价款而无明细表述的,按总价款计算;

5.9.2当事人因现场签证存在瑕疵发生争议的,鉴定人应按以下规定进行鉴定:

①现场签证发包人只签字证明收到,但未表示同意,承包人有证据证明该签证已经完成,鉴定人可作出鉴定并单列,供委托人判断认定。

②现场签证既无数量,又无价格,只有工作事项的,由当事人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鉴定人可根据该事项进行专业分析,作出推断性意见。

5.9.3当事人一方仅以对方当事人口头指令完成了某项零星工作,要求费用支付,而对方当事人又不认可,且无实证证据的,鉴定人应以法律证据缺失,作出否定性鉴定。

5.10合同解除争议的鉴定

5.10.1工程合同解除后,当事人就价款结算发生争议,如送鉴的证据材料满足鉴定要求的,按送鉴的证据材料进行鉴定,不能满足鉴定要求的,鉴定人应提请委托人组织现场勘验,会同当事人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鉴定:

①清点已完工程部位、测量工程量;

②清点施工现场人、材、机数量;

③核对现场签证、索赔所涉及的有关资料;

④将清点结果汇总造册,请当事人签认,当事人不签认的,及时报告委托人;

⑤分别计算价款。

5.10.2因发包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费用争议,鉴定意见应包括以下费用:

①完成永久工程的价款;

②已付款的材料设备等物品的金额(付款后归发包人所有);

③临时设施的摊销费用;

④现场签证、索赔以及其他应支付的费用;

⑤撤离现场及遣散人员的费用;

⑥赔偿承包人的违约费用。

5.10.3因承包人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费用争议,鉴定意见应包括以下费用:

⑤赔偿发包人的违约费用。

5.10.4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解除的费用争议,鉴定人应按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

定或约定不明的,按国家标准计价规范的规定进行鉴定。

5.11鉴定意见

5.11.1鉴定意见可同时包括确定性意见、推断性意见或供选择性意见。

5.11.2当鉴定项目或鉴定项目中部分内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作出确定性意

见。

5.11.3当鉴定项目或鉴定项目中部分内容客观事实较清楚,但证据不够充分,应作出推断性意见。

5.11.4当鉴定项目合同约定矛盾或鉴定项目中部分内容证据矛盾,委托人又不明确作出决定的,可分别按照不同的合同约定或证据,作出选择性意见,供委托人采用。

5.11.5在鉴定过程中,对鉴定项目或鉴定项目中部分内容,当事人相互协商一致,达成的书面妥协性意见应纳入确定性意见,但应在鉴定意见中注明。

5.11.6重新鉴定时,对当事人达成的书面妥协性意见,除当事人再次达成一致同意外,不得作为鉴定依据直接使用。

5.12补充鉴定

5.12.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可以根据委托人的要求进行补充鉴定:

①委托人增加新的鉴定要求的;

②委托人发现委托的鉴定事项有遗漏的;

③委托人就同一委托鉴定事项又提供或者补充新的证据材料的;

④其他需要补充鉴定的情形。

5.12.3鉴定意见出具后,通过出庭作证,或自行发现有缺陷的,鉴定机构应及时通过补充鉴定,出具补充鉴定意见。

5.13重新鉴定

5.13.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重新鉴定:

①原鉴定机构或鉴定人不具有鉴定资格的;

②原鉴定机构超出业务范围的

③原鉴定人按规定应回避没有回避的;

④委托人或当事人对原鉴定意见有异议,并能提出合法依据和合理理的;

⑤法律规定或者委托人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其他情形。

5.13.2接受重新鉴定委托的鉴定机构的资质,一般应相当于或高于原委托的鉴定机构;参与重新鉴定的鉴定人应具有专业对口的注册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

5.13.3进行重新鉴定,鉴定机构有本规范第3.5.2条规定情形的,必须回避。

5.13.4进行重新鉴定,鉴定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

①有本规范第3.5.4条规定情形的;

②参加过鉴定项目同一鉴定事项的初次鉴定的;

③在鉴定项目同一鉴定事项的初次鉴定过程中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

6鉴定意见书

6.1一般规定

6.1.1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在完成委托的鉴定事项后,应向委托人出具鉴定意见书。

6.1.2鉴定意见书的语言表述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使用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通用专业术语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用语,不得使用文言、方言和土语;

②使用国家标准计量单位和符号;

③文字精练,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描述客观清晰。

6.1.3鉴定意见书的制作应规范、标准,不得涉及国家秘密,不得作出法律结论,不得载有案件定性和确定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内容。

6.1.4多名鉴定人参加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

6.2鉴定意见书格式

6.2.1鉴定意见书一般由封面、绪0该内容对我有帮助赞一个

验证手机号

我们会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放心输入

为保证隐私安全,请输入手机号码验证身份。验证后咨询会派发给律师。

THE END
1.广东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202203(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招用鉴定辅助人员。鉴定辅助人员可以辅助司法鉴定人实施鉴定活动,但是不得实施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操作规范等规定必须由司法鉴定人实施的鉴定环节。 ?司法鉴定机构招用鉴定辅助人员应当报省司法鉴定协会备案。鉴定辅助人员管理...http://www.dyzxw.org/lawdb/show.php?fid=153865
1.司法鉴定规则3.司法机关之外依法设立的为社会服务的各类鉴定机构,可参考英美法系国家的传统作法,作为专门辅助机构而存在。 三、关于鉴定人规则及适用 (一)我国鉴定人的地位、权利和义务、任职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82条第1款第4项、第154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giy9bbx.html
2.泰安仲裁委员会仲裁知识问答泰安仲裁委员会优化营商环境仲裁...答: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一经仲裁机构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与法院判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裁决所规定的义务,即使对仲裁裁决不服也不能就同一纠纷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不能再申请仲裁机构仲裁,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所规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https://zcw.taian.cn/art/2021/10/29/art_75448_10285472.html
3.司法鉴定人应当回避的情形有哪些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规定要求回避、申请复议。 二、司法鉴定时间是多少 司法鉴定一般需要三十个工作日出结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应当自司法鉴定委托书生效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或者鉴定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限可以...https://www.64365.com/zs/2890139.aspx
4.《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管理办法》郭光律师律师文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需要当事人参与选择鉴定机构的,司法技术管理部门应当在收案后3日内确定鉴定机构的选择时间,并依法通知各方当事人、代理人按时到场选择确定鉴定机构。 第十四条司法技术管理部门在组织各方当事人协商选择鉴定机构时,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自愿选择和申请回避的权利;必要时可以邀请...https://guo028.lawyer.lawtime.cn/art/37943?preview=0
5.重庆市司法鉴定条例法律法规(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个人申请登记为司法鉴定机构或者司法鉴定人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司法鉴定登记事项和要求,向拟设立或者拟执业的司法鉴定机构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区县(自治县)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接收材料之...https://xzsfjd.swupl.edu.cn/flfg/392428a2955f43c9854cb7feb2b47cf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