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来的中学“体育课”,现已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
2、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都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3、学校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4、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这两个《条例》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最高行政法规。
5、课外体育包括(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竞赛)等几个方面。
6、课程标准中将学习领域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
7、传统体育课的典型结构包括(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等三个部分。
8、2005年,体育课程标准将取代(体育教学大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9、竞技状态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分成(获得阶段)、(相对稳定阶段)、(暂时消失阶段)三个阶段。
二、判断题:(10分)
1.1923年北洋政府颁布《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正式将“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
3.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是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5.体育教材的排列方式主要有直线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三种。(√)
6.1979年5月的扬州会议是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7.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
9.口令是语言法中的一种,在教学中经常采用(√)
三、名词解释:(10分)
1.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行动。
课堂教学活动。
3、竞技状态:指运动员达到最好成绩所处的最适宜状态。
3.课余体育:指体育课以外的,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体育活动。
四、选择题:(10分)
1、教师进行动作示范位置的确定应根据学生队形、安全要求和()
A、动作性质B、课的目标C、组织形式D、课的内容
2、体育课基本部分安排两项或三项教材,其优点是()
A、便于控制运动负荷B、有利学生全面锻炼身体
C、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D、有利加强组织措施
3、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计划的出发点是()
C、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才能D、延伸体育课堂教学
4、体育课评价的依据是()
A、教学内容B、教学效果C、教学质量D、教学目标
5、教材难点是学生在技术动作练习中相对掌握有困难的技术()
A、基础B、环节C、细节D、关键
6、体育教学的自身特点是()
A师生的双边活动B、有组织的教育过程C、从事各种身体练习D、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7、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示范法时,对显示方向、路线变化比较复杂的动作时,应采用()
A、背面示范B、正面示范C、侧面示范D、镜面示范
8、以下哪项是确定体育课结构的依据()
A、机体工作能力变化规律B、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C、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D、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9、课余训练的自身特点表现在()
A、专门性B、基础性C、个别针对性D、计划性
10、变换训练法是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
1、A2、B3、A4、C5、B6、C7、A8、A9、B10、A
五、论述:(40分)
1、何为分解法?有何优点和缺点,采用时机如何?试举例说明。(10分)
解: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学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技术的一种方法。
缺点:容易割裂动作技术,破坏动作技术的结构,因而影响动作技能的形成。
运用时机:动作技术较复杂、可以分解而用完整法又较困难的情况下,或动作技术某一环节需要深细地强化的练习时采用。
2、试述如何成为一名新世纪的体育教师?。(10分)
解:主要从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如:高尚的思想品德、全面的业务能力、广博的知识、精力充沛体魄健壮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3、学校体育中如何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10分)
解:主要从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方面分析。
4、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10分)
解:主要从原来片面强调运动技能教学到现在强调学生运动参与的前提下,注重运动技能教学,并为学生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发展服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