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9.27上海
文|赵金剑
编辑|t
全球每天平均有超过10万架飞机在天上飞,有人说飞机是最危险的交通工具,因为它一旦出了什么问题,几乎就是“无人生还”。
(空难)
1988年12月21日晚上7点03分,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编号为PA103的波音747民航客机,在苏格兰上空时,货舱突然发生爆炸解体。
最后这架飞机坠毁在苏格兰的小镇子,洛克比。
因此这场空难也被称为是“洛克比空难”。
这架飞机在当天于德国的法兰克福飞机场出发飞往美国底特律。中途要先后经过英国伦敦的西斯罗机场和美国纽约的肯尼迪机场中转。
可就在飞机起飞38分钟后的19点03分的时候,货舱发生爆炸,进而坠毁。
整架飞机包括机组成员在内的259人全部遇难。在飞机刚落地的时候,其实还有一名奄奄一息的空姐,但是她没有等来最终的救援。
同样悲惨的,还有在飞机坠落之后被砸死的11名洛克比普通民众。
(洛克比空难)
飞机并非坠毁在田野山林,而是在一个教堂附近。损失可以说是相当保重。
为什么好端端的飞机会突然发生爆炸?
经过调查,泛美航空发现,这场空难并非飞机故障,而是纯属人为。这是一场专门针对美国和其航空公司的恐怖主义行动,没有原因,不计后果。
这场空难影响之大,直接导致了泛美航空公司在三年之后的破产,即使他们不是赔偿主体。
由旅客登记的信息,很快美国就确定了两名买了机票却没有乘坐的利比亚人。
也许会有人疑问,难道当时带炸药上飞机真的有那么简单?
其实现在也有这方面的影子。为什么登机基本上不让携带一定规模的液体?哪怕它们只是水而不是石油、酒精等易燃物。
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害怕通过不同的看起来没什么联系的液体,被人勾兑成“液体炸药”。因为这种恐怖手段隐蔽性太强,客机安检就一点点修改政策,最后索性就根本不让携带液体进入客舱了。
(登机安检)
不能直接解决问题,那就唯有从根本掐断。这样一对比,是不是可以接受对两个利比亚人的成功了呢?
洛克比空难,是世界历史上对遇害者赔偿最多的空难。既然是利比亚人干的,他们个人又赔不起这么多钱,美国就只能和利比亚政府官方对接了。
美国素来擅长“霸权主义”,这下让他们成了最大受害者,利比亚能好得了吗?美国的竹杠不得把利比亚的骨盆敲碎啊!
(利比亚)
经美国高强度的施压,利比亚最后做出了巨大的妥协,不仅要赔偿美国在这方面的损失,还拿出来27亿美元赔偿死难者家属,平均下来,就是每人1000万美元的赔偿。
1000万美元,放在现在的汇率相当于每人获赔7200万人民币。而且这还是1988年的7200万人民币。如果是在中国的话,这些钱当个部分省的全省首富是一点都没问题的。
也就是如此惊人的赔偿,让洛克比空难又因为成了对死难者赔偿最多的空难而被载入史册。
(洛克比空难还原)
可赔偿终归是亡羊补牢,在很多家属的眼中,再多的钱也换不回自己的所爱之人。灾难永远都是灾难,永远不会带来“慰藉”和“快乐”。
说完故事,应该都产生了疑问,那就是正常来说,空难应该赔偿多少钱?洛克比空难的赔偿又高出了多少?
听起来好像是不多,但还没有计算其他方面的赔偿。这40万,就是只要乘客遇难,就必须赔偿。
行李方面,乘客随身携带进入机舱的行李,以每公斤3000元赔偿,托运的行李以每公斤2000元进行赔偿,不足一公斤的,则自动补足。
还有就是保险。每名乘机乘客一般都会伴随捆绑买上一份保险。飞机失事之后的一份保险固定赔偿死难者家属20万人民币。每人最多可以买10份相同乘机保险,也就是说,最多可能会获赔200万人民币。
这些加在一起,国内空乘死难者的赔偿费区间在每人45万到300万人民币左右。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国空难的赔偿,各方面零零碎碎的加在一起,基本上都高于50万每人。
再看国外的。根据《华沙公约》中的内容,国外空难赔偿计算方式比较麻烦。
比如会根据乘客纳税数额进行赔偿,纳税越多证明这人越富有,越富有损失就越大,赔偿的数额就更高。
再比如年纪越小的乘客,获得的赔偿就越多。因为空难相当于太提前地结束了他的生命。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们,他们的潜力也因为空难失去,多赔偿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些东西加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赔偿计算标准,最终加在一起,是超过我国50万每人的赔偿的。不过就算多,也不可能多出太过分,所以国外空难的赔偿,远远低于洛克比空难的每人1000万美元的数字。
(美元)
再举两个例子。
马航MH370失事之后,马来西亚的航空公司赔偿每人150万美元。
我国赔偿最多的一次空难,是2010年在黑龙江坠毁的河南民航客机,赔偿每人96万人民币。
在这方面的赔偿上,我国一直在探索,不光要有效起到赔偿费目的和作用,也要规范化和合理化。
最后是希望空难可以少一点,悲剧可以少一点!
(要安全到家哦)
吴冰冰.利比亚:27亿美元天价之后的难题[J].世界知识,2003(20):36.
洛克比空难事件尘埃落定[J].世界知识,2003(17):6.
欧阳晨雨.洛克比空难:当悲悯穿越了时空的迷雾[J].民主与法制,2009(19):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