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口的位置在科内没有明显的稳定性。随栖息环境的变化,同一个科的蝌蚪,口的位置有所不同,如角蟾科的拟髭蟾亚科Leptobrachiinae和掌突蟾亚科Leptolalaginae蝌蚪,口是前腹位;而角蟾科角蟾亚科Megophryinae蝌蚪,口是背位。
口的位置具有属级稳定性,如湍蛙属Amolops蝌蚪的口均为腹位;蟾蜍属Bufo蝌蚪的口均为前腹位;浮蛙属Occidozyga蝌蚪的口均为端位;异角蟾属Xenophrys蝌蚪的口均为背位。
有唇齿腹孔型蝌蚪(Type3);口前腹位;Ⅴ-唇乳突完整,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每行齿脊上具有2~3排密集的唇齿行,唇齿顶端具手状突;内外侧唇齿行长度基本相等;出水孔单个,在腹部中央;肛口在下尾鳍前端的中线上;眼背位。
拟髭蟾亚科和掌突蟾亚科:有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4);口前腹位;Ⅴ-唇乳突完整,上唇偶有1~2枚乳突的小缺刻;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唇齿匕首状,顶端无手状突;最外侧一排唇齿完整,极短;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孔开口于下尾鳍右侧或在尾基的中线上;眼背位;体侧气囊是掌突蟾属的独有特征。
角蟾亚科:无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5);口背位,口呈漏斗状,分布有棒状乳突;无唇齿,有角质颌,颌鞘象牙型;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口在尾基的中线上。眼侧位。
有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4);口前腹位;Ⅲ-上唇与下唇乳突具缺刻、唇乳突存在于两口角;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唇齿顶端具手状突,内外侧唇齿行长度基本相等;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口在尾基的中线上;眼背位。
有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4);口端位,三角形;Ⅱ-上唇乳突有缺刻、口角与下唇具乳突;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唇齿顶端具手状突,内外侧唇齿行长度基本相等;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口在尾基的中线上;眼侧位。
蛙亚科:有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4);口前腹位;Ⅱ-上唇乳突有缺刻、口角与下唇具乳突,水蛙属蝌蚪外排乳突长须状;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唇齿顶端具手状突,最外侧一排唇齿行最长;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孔开口于下尾鳍右侧或在尾基的中线上;眼背位。
湍蛙亚科:有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4);口腹位,口后有大吸盘;Ⅱ-上唇乳突有缺刻、口角与下唇具乳突;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唇齿顶端具手状突,最外侧一排唇齿行最长;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孔在尾基的中线上;眼背位。
有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4);口前腹位;Ⅱ-上唇乳突有缺刻、口角与下唇具乳突;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唇齿顶端具手状突,最外侧一排唇齿行最长;虎纹蛙蝌蚪每行齿脊上具有2~3排密集的唇齿行;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口在尾基的中线上;眼背位。
无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5);口端位,嵌套圆形;Ⅰ-唇乳突缺失;无唇齿,有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口在尾基的中线上;眼背位。
有唇齿左孔型蝌蚪(Type4);口前腹位;Ⅱ-上唇乳突有缺刻、口角与下唇具乳突,多数蝌蚪的下唇有3~5枚乳突的缺刻;有唇齿和角质颌,颌鞘锯齿型;唇齿顶端具手状突,最外侧一排唇齿行最长;出水孔单个,在腹部左侧;肛孔开口于下尾鳍右侧或在尾基的中线上;眼背位或侧位。
无唇齿腹孔型蝌蚪(Type2);口背位,下唇扩大成唇褶;Ⅰ-唇乳突缺失;无唇齿和角质颌;出水孔单个,在腹后端中线上;肛口在尾基的中线上;眼侧位。
检索表一般采用两分法,然而,作者长期检索实践发现,蝌蚪的唇乳突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分类性状,根据唇乳突的排列方式可以快速将蝌蚪鉴定到科。
1.唇乳突缺失………………………………………………浮蛙科、姬蛙科
1.1口端位,出水孔在腹部左侧……………………………………浮蛙科
1.2口背位,出水孔在腹后端中线上………………………………姬蛙科
2.两口角具唇乳突……………………………………………………蟾蜍科
3.两口角与下唇具乳突………………雨蛙科、蛙科、叉舌蛙科、树蛙科
3.1口端位,三角形……………………………………………………雨蛙科
3.2口腹位或前腹位………………………………蛙科、叉舌蛙科、树蛙科
4.唇乳突完整………………………………………………铃蟾科、角蟾科
4.1每行齿脊上具有2~3排密集的唇齿行…………………………铃蟾科
4.2每行齿脊上只有1排唇齿行;或无唇齿,口呈漏斗状…………角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