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ehonest,我很不喜欢那些把中英文mix在一起讲还显得很enjoy的人。Personally,我觉得他们这样showoff很childish。这样就professional了?这样才elegant?操,ridiculous!!!”
“半空中一个炸雷,让人突然想起古巨基的一首老歌儿来——‘好响好响~~好响好响~~~……’”
TOPYS:为什么叫东东枪?
这名字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个普通网名,当时想着起一个简单点、铿锵点、上口、没人用过的名字,就这么叫了十多年。
TOPYS:同事和客户知道你就是东东枪吗?
还是别说了,暂时没有什么自己特别满意、值得拿出来得瑟的,暂时没有。
TOPYS:是对自己不满意,还是觉得有好想法没通过?
之前我也跟别人聊过,什么时候会离开这个行业。一种可能是真的做出来了想做的作品,不枉进入这个行业一次,觉得满意了,可以撤了;另一种可能性是绝望了,觉得自己真不是做这个的料,再耗十年也白费,所以就撤了。这两种可能性都有,但目前为止我都没看到,好的作品还没做出来,但觉得自己应该还是能做出来的,所以还舍不得走。
TOPYS:你所说的自己很满意的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也没有特别具体的标准。不过我希望哪天我能瞧见一个作品,心想这要是我做的多好,然后突然意识到——嘿,还真就是我做的!那就圆满了。(笑)
语感
TOPYS:一方面大家看到你传统文化方面的背景和浓郁兴趣,另一方面你也有着相对国际化的学习背景和工作环境,如你所说,你是“各种兴趣爱好者”,但似乎并不热衷于中西结合?这是为什么呢,可以算得上有某种程度上的精神洁癖么?
不是诶,我觉得我并不反对任何跨界,因为那些界在我心中都是不太存在的。我也做过很多跨界的事儿,你不觉得一边喜欢摇滚一边喜欢京剧,本身就是比较跨界的事吗?
TOPYS:但你好像并没有打算用摇滚唱京剧?(笑)
我是觉得这事儿不能乱来。其实我最喜欢的几个摇滚乐队,都是把传统的中国曲艺元素和摇滚结合的特别好的,比如我从十几岁开始就特别喜欢的乐队子曰,后来的二手玫瑰乐队,甚至崔健。我喜欢的相声演员,比如马三立、郭德纲,也都是那些领域里的改革者,他们都是突破一些界限,才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我自己也不觉得有什么界是不能通过、不能跨的,我比较讨厌的是一些没有做出实质建设性的改革而只是瞎胡闹的人,比如我曾经公开批评过一些摇滚乐队,我觉得他们既糟蹋了传统戏曲曲艺又糟蹋了摇滚,他们没有把任何一个领域的东西掌握好,只是生硬地把他们拼凑到一块。我觉得这是亵渎,不是一个认真的创作者做的事。
我最近几年做了一个舞台剧,叫《六里庄艳俗生活》,也是把相声和舞台剧糅合到一块,这是心里有很多界限的人所接受不了的。有次演出结束后,真的有观众非常生气地质问我们,觉得这突破了他心里舞台剧的概念。
TOPYS:你当时是怎么回应的?
我没回应,因为觉得说不通。我觉得人被误解是常态,人不该奢求被别人理解,这不可能,理解是可遇不可求的。
TOPYS:你段子里所体现的语感和幽默感非常令人钦佩,能不能谈谈你怎么看待语感,对培养语感有着什么样的建议?
(语气郑重)我觉得语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尤其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能力。语感好了,在很多方面都很省力。
说到语感就不能不谈节奏感,我自己觉得语感、节奏感都很重要,节奏感有时是语感的一部分,有时也是大于语感的概念。我前几天还看到林语堂书里的一句话,说:一切艺术归根结底都是节奏的问题。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很高兴,因为它印证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好的节奏能够决定很多东西,不管是音乐还是其他。
前几天上一个乐理课,老师问节奏和旋律哪个更重要,她最后给出的答案是节奏,她说因为如果只有节奏没有旋律,还是可以出来很美好的东西,但如果有旋律没有节奏,那会是一个非常混乱的状况。
很幸运我很早意识到这种好的节奏是存在的,而且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后来有意识地做这件事,哪怕在微博上发一条言,我也会挺有意地去控制语感和节奏。其实你刚才问为什么叫东东枪,有个原因就是音韵铿锵,这三个字已经是一个节奏。
TOPYS:你提到民国时期的作品,这几年很多家长给小孩买民国启蒙语文课本,你会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对,除了《开明国文读本》,我前不久刚买了一套读库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随便翻了几篇,发现里面的文字节奏都是很好的,远比我们现在课本里的文字水准高很多。我觉得这是对的,如果大家都意识到这件事,意识到中文、哪怕是现在的中文,也可以有很好的节奏,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TOPYS:前面说到你的段子里,除了能看出语感,还有很强的幽默感。当然,语感和幽默感不能剥离地去看,就像相声包袱,早一点晚一点都不对,就应该在那个点以那个形式抛出来,所以幽默感可能说到底某种程度上还是语感和节奏的问题。
说的非常对。
我建议大家多读一点诗。不管是近来的诗人的作品还是古代的作品。诗歌还是相对更注重节奏的文学形式,至少应该是。王小波也在《我的师承》里说过他文字的老师其实是那些诗人,比如穆旦。目前仍活跃的诗人里有一些我一直挺喜欢,比如魔头贝贝。还有很多一时想不起来。
还有一个群体是台湾的一些诗人,比如洛夫。洛夫的《长恨歌》以及其它很多作品里都有一流的节奏。拿洛夫和北岛的作品做个比较,是很一目了然的。北岛精于意象,但洛夫却对中文的节奏气韵有更深的挖掘。
其实大多数古代文学作品都有很好的节奏,从先秦文字到汉赋唐诗到明清小品,乃至民间戏文鼓词。这一点不难体会,比如《前赤壁赋》里那样的节奏,恐怕无论谁都能体会出其中的美感来吧?好的节奏无处不在,多读一点,多体会一些,会有影响的。
另外鲁迅当然也非读不可,在我看来他不仅语感一流,更是一个关于“洞察”的非常好的教材,他是一个有很多透彻洞察的人。都是insight。
因为,除非我对那件事有了解,保证我说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否则我不愿意用我自己的信用去做这些有风险的宣传。如果我明摆着告诉大家我收了钱所以帮他转发,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事,我收钱了嘛,我并没有用我的信用担保他说的是对的、他的东西是好的、他的活动是有趣的。
TOPYS:你在这点上很清醒。
但这话说出来有点……
TOPYS:无情
对。
TOPYS:你在这一点上相对清高一点。
是孤僻一点(笑)。
TOPYS:(笑)你要用这个词我也不反对。
我觉得比较中性的说法是,我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强大的自我认知,以及我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这套价值体系不太受外界认知的影响,往好里说就是古代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往不好里说就是个给脸不要脸、不讲情面的人,我不太靠别人的赞美活着。
关于顶尖文案
TOPYS:不知道您有没有去过我们网站?
偶尔会去,其实几年前就知道这网站,但很少去看。
好的,好的。但坦白说我有点儿反感“顶尖文案”这个说法,我有点儿反感这四个字,我觉得不管是一群人自称自己是顶尖文案、还是把哪些作品叫成顶尖文案都是非常不好的,我不觉得有什么“顶尖”这样的说法。
明白,能理解。
我觉得没有什么速成的秘诀,而且我自己也还在摸索探索。如果有告诫的话,就是告诉大家:尊重你自己在做的东西,而尊重它最好的方式就是认真对待、努力。就是这样。
编后:和一般“段子达人”给人的印象不太一样,东东枪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严谨和尊重,对文字、对自己,都是。东东枪提到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重视的时候,让我想起蒋勋《汉字书法之美》中的一段:汉字书写,对于我,像是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华严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
愿每一个有意愿、有机缘以文字为生的创作者们,都能热爱文字,敬惜文字。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