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购物,因其价格优势和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深受网民喜爱。但在网络购物中,网友隔着屏幕,对商品看不见摸不着,只能依赖店铺的信誉度、成交量以及其他网友对商品和售后的评价来判断商品的好坏,进而决定是否购买。
近日,阿里、京东等十家企业代表共同签署了《电子商务诚信公约》,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客观公正、保护数据、奖惩有效、开放共享、守信履约七个方面,倡议各电子商务平台认真践行公约。此前,电子商务法出台,从立法的高度对电子商务诚信建设作出规范。据了解,在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增加了对电商刷单行为的规范。
尽管如此,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还是有很多商家在商品的销量和评价上动心思。针对这一现象,《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刷单人员扩张类似传销
据王艳介绍,刷单的商品主要是衣服、鞋帽等,在不少电商平台都有商家在刷单。淘宝查刷单比较严格,给淘宝商家刷单要求账号的淘气值在700以上,而且每天最多只能刷七单,但是给淘宝店铺刷的收益也高,一单能拿到5至7元。京东、拼多多这样的平台要求相对较低,每单只能拿到3至5元,但每天能刷的数量较多。
“我们在下订单时要将商品链接复制到一个叫‘消费者联盟’的平台上,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垫付货款。为了确保记录真实不被查出来,店家一般会给刷单员按照订单上的地址寄一个价值一两元的小礼品,这一单就算完成了。”王艳告诉记者。
李楠是一名刚生完孩子的家庭主妇,经常靠刷单赚外快,从刷单员干起,目前做到了“讲解员”的职位。
“‘讲解员’的工作就是在刷单员通过不同渠道加入刷单行列后,向他们讲解具体操作流程。每为一个新人讲解一次我可以获得3元,操作比刷单简单多了。”李楠说,“刷单成员扩展有点类似于传销组织,刷单人员介绍新的刷单人员可以拿到一定数额的佣金,我们称呼上家为‘师傅’,介绍一个新人,师傅可以赚15元左右。”
讲解完毕,莎莎向记者收取199元白金会员费,“不交会员费不能接单,交了之后会根据刷单数量返还,等你刷够200单自动返还会员费”。
“差评”成为赚钱工具
买家购买商品一看销量二看评价,删除差评并提高好评率是商家惯用的手段之一。据记者了解,差评有时候也会被恶意利用,具体操作是雇佣差评师给竞争对手的店铺刷差评,降低对方的好评率,从而增加自己的销量。
经营篆刻石网店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做生意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我曾经遇到过恶意差评师。对方收到货以后挑货物的毛病,态度非常差,要求只退钱不退货,还跟我们要红包,否则就给差评。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多半是竞争对手在搞事。”
“有时也会有店家要求给某个店刷差评,佣金比刷销量高一些,但是由于麻烦比较多也缺德,店主老来骚扰,所以我们都不太做。”李楠说。
记者询问是什么方法,他说:“通过技巧和软件配合,让客服判断为恶意差评,直接删除。”
差评买家详细信息被曝光
淘宝店主周先生告诉记者,一些贴吧内有大量被卖家公布的差评师,并附有他们详细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有的可能是差评师,有的可能也就是跟店家没有沟通好,被店家公布信息泄愤”。
记者在这种贴吧看到,贴吧有两万六千余条帖子,这些帖子大都与删差评或者曝光用户信息有关,不少帖子用语极端,如“遇到这样的差评师真想杀了他”“曝光一个变态人、心理有问题,专门给人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