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选择全国34个省市现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隔离病区/病房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包括医生、护士、感控、行政管理及其他岗位人员。
医务人员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在2020年2月—4月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医务人员占19%(9282名)。采取手卫生、进行职业防护等预防措施,是防止新冠肺炎在医疗机构内传播及医务人员感染的有效措施。
然而有关的调查发现医务人员难以严格遵守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政策,尤其是在呼吸和面部防护方面。另外,医护人员认为他们比实际更了解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感染控制(感控)。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隔离病区(房)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现状、认知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督导提供数据支持,本研究对我国多个省市隔离病区(房)工作人员不同级别的防护用品实际使用及意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0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按照流行病学调查设计,通过问卷星方式发布调查问卷,使用方便抽样方法,参与答题者为全国各省市所有隔离病区(房)中的工作人员。调查问卷剔除标准:同时选择单/双/三层四肢防护用品。
问卷包括工作人员姓名、性别、专业类别、是否参与过援鄂医疗等基本信息,以及在清洁/生活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可能产生喷溅操作、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一般性诊疗操作、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无接触诊疗操作5种情况及操作下颜面部、躯干及四肢的防护用品实际使用及意向使用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问卷结果导出后,采用Excel2016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和百分比表示,配对资料行McNemar检验,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02、结果
2.1基本特征
本次调查共回收到29个省市共6859份问卷,剔除问卷924份,有效问卷5935份(86.53%)。其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专业类别为医生和护士的总人数在90%以上,参与过援鄂医疗者448人(7.55%)。医务人员基本特征见表1。
2.2不同区域及操作防护用品的实际使用及意向使用情况
2.2.1清洁/生活区
在颜面部防护用品中,医用外科口罩的实际使用率(74.22%)及意向使用率(73.14%)均最高,16.02%的人实际未使用颜面部防护用品。在躯干防护用品中,工作服的实际使用率(71.15%)及意向使用率(73.29%)均最高。在四肢防护用品中,实际使用率最高的前3名依次为手套(单层)、鞋套(单层)、靴套(单层)。见表2。
2.2.2潜在污染区
在颜面部防护用品中,工作帽的实际使用率(92.52%)和意向使用率(91.76%)均最高。除工作服(P>0.05)外,其余颜面部及躯干防护用品实际使用率及意向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手套(单层)、鞋套(单层)、靴套(单层)实际使用率较高,分别为47.80%(2837/5935)、48.93%(2904/5935)、26.23%(1557/5935);但意向使用手套(双层)的人数高于手套(单层)(2729/5935vs2483/5935)。不足1%的人认为不需要使用颜面部(1/5935)、躯干防护用品(35/5935)
2.2.3污染区-可能产生喷溅操作
在颜面部防护用品中,实际使用率和意向使用率前3名均为工作帽(93.07%vs.91.32%)、医用防护口罩(88.63%vs.91.14%)、护目镜(86.10%vs.83.12%);在躯干防护用品中,防护服实际使用率及意向使用率均高于90%。颜面部与躯干防护用品实际使用率与意向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双层手套、鞋套及单层靴套使用率分别为65.80%(3905/5935)、46.03%(2732/5935)、35.45%(2104/5935)
2.2.4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一般性诊疗操作
在对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进行一般性诊疗操作时,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的实际使用率分别为94.24%(5593/5935)、91.34%(5421/5935)、89.33%(5302/5935),意向使用率依次为93.26%(5535/5935)、92.99%(5519/5935)、88.81%(5271/5935)。防护服实际使用率达到94.83%(5628/5935),隔离衣及工作服实际使用率也超过了70%(4413/5935vs.4354/5935)。在单、双、三层手套、鞋套、靴套中,双层手套及鞋套、单层靴套实际使用率较高,分别为71.47%(4242/5935)、47.14%(2798/5935)、35.86%(2128/5935)。
2.2.5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无接触诊疗操作
在对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进行无接触诊疗操作,如问诊、送饭等时,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的实际使用率较高,分别为93.88%(5572/5935)、85.95%(5101/5935)、79.60%(4724/5935)。只有1个人选择无需使用颜面部防护用品,不到0.6%(33/5935)的人未使用躯干防护用品。双层手套及鞋套、单层靴套实际使用率较高,分别为63.50%(3769/5935)、43.29%(2569/5935)、34.44%(2044/5935)。
2.3不同区域及操作颜面部、躯干常见防护用品组合的使用情况
2.3.1清洁/生活区
在颜面部防护用品中,医用外科口罩单独使用的实际使用率为26.20%(1555/5935),实际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达到了43.24%(2566/5935);单独使用医用外科口罩与“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的意向使用率分别为25.51%(1514/5935)、39.71%(2357/5935)。躯干防护单独选择工作服的实际及意向使用的人数都在50%以上。
2.3.2潜在污染区
在颜面部防护用品中,实际使用与意向使用比较多组合的是“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1552vs.950例)、“医用防护口罩+工作帽”(1077vs.1126例)、“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工作帽”(789vs.824例),合计实际使用率为57.59%(3418/5935),合计意向使用率为48.86%(2900/5935)。躯干部位实际使用率最高的为“工作服+隔离衣”,达到28.51%(1692/5935);意向使用率最高的组合为“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为27.82%(1651/5935)。
2.3.3污染区-可能产生喷溅操作
在颜面部防护用品中,实际使用较多的为“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
口罩+护目镜+面屏+防护面屏+工作帽”,合计实际使用率在50%以上;“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是躯干防护最多的选择组合,实际使用率达到62.98%。见表5。
2.3.4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一般性诊疗操作
为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进行一般性诊疗操作时,“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工作帽”等颜面部防护组合的实际使用率较高,分别为17.09%(1014/5935)、16.85%(1000/5935)、15.60%(926/5935),“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是最常见躯干防护组合,实际使用率为59.38%(3524/5935)。
2.3.5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无接触诊疗操作
在进行污染区-疑似/确诊患者无接触诊疗操作时,“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面屏+工作帽”“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是较高使用率的颜面部及躯干防护组合,实际使用率分别达到了19.51%(1158/5935)、12.42%(737/5935)、12.13%(720/5935)、48.14%(2857/5935)。
2.4援鄂/非援鄂医疗队员防护用品实际使用情况比较
2.4.1清洁/生活区
除靴套(单层)(P=0.092)外,援鄂医疗队员在清洁/生活区中防护用品的实际使用率普遍高于非援鄂医疗队员(P<0.05)。见表6。
2.4.2潜在污染区
除工作帽、隔离衣、靴套(双层)(P>0.05)外,援鄂/非援鄂医疗队员在潜在污染区中防护用品的实际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2.4.3污染区-可能产生喷溅操作
除防护面屏、工作帽、三层及以上鞋套及单/双/三层及以上靴套(P>0.05)外,援鄂/非援鄂医疗队员在污染区-可能产生喷溅操作中防护用品的实际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8。
03、讨论
个人防护用品是使用者与微生物之间的物理屏障,防止微生物在医疗保健提供者中传播和感染。在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的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中规定了在不同区域及不同诊疗操作时防护用品的分级使用。
根据方案,在本次调查中潜在污染区应使用一级防护、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疑似/确诊患者诊疗(一般性操作)及疑似/确诊患者诊疗-无接触(如问诊、送饭等)应至少使用二级防护。
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医务人员工作意愿的驱动力之一是有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既要避免使用不当、防护不足,也要减少防护过度、浪费资源的情况。本研究在对清洁/生活区、潜在污染区及污染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分析时发现,在潜在污染区63.50%的人选择医用防护口罩而非医用外科口罩,并且存在加戴护目镜/防护面屏,加穿隔离衣,除单/双层手套外加穿鞋套或靴套等过度防护现象;在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操作、对疑似/确诊患者进行一般性诊疗操作及疑似/确诊患者无接触诊疗活动时,基本按照国务院推荐方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虽然本研究结果显示清洁/生活区及潜在污染区中实际防护用品使用水平高于方案推荐,但是否需要建立规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在2020年2月发布《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其中都对不同操作、不同诊疗区域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进行指导,但并未对不同情况下防护用品的使用组合进行规定。
世界卫生组织感染控制实用指南中明确所有照顾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卫生服务人员均应使用手套、口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和工作帽等个人防护设备,但同样也并未明确组合使用问题。本研究显示实际使用颜面部、躯干及四肢防护用品组合多样、不统一。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及护目镜、面屏叠戴现象较多。
在污染区-可能产生喷溅操作时,超过55%的人配戴双层口罩或叠戴护目镜及防护面屏。但是有研究表明,个人防护用品并不是越多越安全,例如双层口罩不能增加防护效果,反而可能会因密合不到位增加暴露风险。在隔离病区工作的人员如何正确、合理选择防护用品,是目前亟需改善的问题。不同区域、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地区疫情严重程度不同,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存在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援鄂医疗队员的工作区域都是收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区(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清洁/生活区、潜在污染区及污染区援鄂医疗队员防护用品使用率普遍高于非援鄂医疗队员。援鄂医疗队员在对确诊病例进行诊疗环境是有特殊性的,并且在疫情初期处于疫情的大流行阶段,社会环境、对疾病的认知、物资储备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际使用与意愿使用情况。
建议进一步细化不同区域及操作防护用品的使用,制定更细化的指导方案,减少防护用品过度使用及不规范使用现象,最大程度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屏障。不同对象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认识不同,医护人员往往认为他们很了解防护用品的使用,但在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综上所述,本调查从防护用品的类别选择、组合使用、实际与意愿使用之间的差异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分级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显示个人防护用品存在过度使用及组合不统一的现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下,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对防护用品的使用进行统筹规范。
各医疗机构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防护用品供给调控等方式,避免使用不足、过度使用及不规范使用,减少医源性感染风险,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