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

仅进入潜在污染区的感控人员、巡回护士、普通护工,中风险:主要负责感染监控督导、药品配制、诊疗物资配送和巡查,以及普通保洁,无需直接接触患者,暴露风险中等。

普通病区和普通门诊应对就诊者和陪人进行严格的预检分诊和实名就诊,可疑人员通过排查后方可入内就诊;应限制人流量、陪人数量,严格探视制度,保持床间距。条件允许时,可将呼吸科门诊和病区与其他普通门诊、病区分开,安排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就诊,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医生、护士、技术人员、护工,中风险:需要直接接触经过预检分诊的患者,暴露风险中等。若对患者进行产生气溶胶的操作,风险有所增加。

普通门诊、普通病区、急诊所属药房、收费、出入院手续办理等窗口工作人员低风险:此类岗位有间接接触经过预检分诊患者的可能,暴露风险低。

医生、护士、技术人员、护工,中风险:需直接接触经过预检分诊的患者,存在大量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暴露风险在中等及以上。

新冠手术工作人员,极高风险: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手术宜放置在负压手术间;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均可能直接接触患者或其血液等感染性物质,麻醉插管、机械通气、手术均有产生气溶胶的可能,暴露风险极高。

普通手术工作人员,中风险:为普通患者手术时,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均可能直接接触患者或其血液等感染性物质,麻醉插管、机械通气、手术有产生气溶胶的可能,暴露风险在中等及以上。

新冠产房工作人员,高风险:为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产时,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均可能直接接触患者或其血液等感染性物质,暴露风险高。

普通产房工作人员,中风险:为普通患者接产时,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均可能直接接触患者或其血液等感染性物质,暴露风险在中等及以上。

新冠患者血液透析工作人员,高风险:需直接接触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有接触其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的可能,并有血液喷溅的可能,暴露风险高。若需进入隔离区重症监护病房为已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透析,暴露风险增大。

普通样本检测人员,中风险:有可能直接接触普通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潜在感染性物质,暴露风险中等。若需开盖检测,暴露风险增大。

普通样本检查人员,中风险:有可能直接接触普通患者组织、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暴露风险中等。若需进行活检或尸检,暴露风险增加。

新冠检查室工作人员,高风险:主要负责对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进行影像学(放射、超声、核医学等)检查,有可能直接接触患者,暴露风险高。新冠患者影像学检查应安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或分时段进行。

普通检查室工作人员,低风险:主要接触普通患者,暴露风险低。

新冠器械处置工作人员,中风险-高风险: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的可复用医疗器械应先密封包装再进行转运。进行接收、转运的工作人员一般无需直接接触器械,暴露风险中等;对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需要直接接触器械,暴露风险高。

普通器械处置工作人员:对普通患者可复用医疗器械进行接收、转运、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暴露风险中等。

普通病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中风险。

患者转运人员,高风险:主要负责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的转运,需要直接接触患者,暴露风险高。

标本运送人员,中风险:运送新冠标本时,必须使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转运容器。标本运送人员,无需直接接触样本,暴露风险中等。需谨防运送过程中标本盒意外破损所造成的不必要暴露。

尸体处理人员,高风险:对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尸体进行处理的人员,需直接接触死者或其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的物质,暴露风险高。

其他行政、后勤人员,低风险:无需直接接触患者,暴露风险低。如因现场督查、建筑布局优化、设备维修、网络维护等工作需要进入相应区域时,应参照区域要求调整暴露风险等级。

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医务人员防护依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2019-nCoV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措施,必要时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包括以下内容:(1)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接触有明显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质,或者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必须采取防护措施。(2)既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患者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给患者。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的可能性,并按照导致感染的危险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护级别。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医用外科口罩。(3)认真执行手卫生。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4)严格执行手卫生。(5)离开隔离区域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2)根据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和/或医用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结膜的卫生与保护。

三级防护是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正压头套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由于疾病的蔓延,疫区不断增多,患者流行病学史也会发生变化,无症状患者及感染潜伏期患者很难识别,因此,任何医疗机构均很难完全保证新冠区域与非新冠区域患者界限清晰。严格的预检分诊及分区设置,是保障医务人员安全及本共识防护级别界定的前提。

对于需要紧急手术和限期手术的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应充分评估,尽可能完善肺部CT等检查后再实施手术,以便根据是否考虑新冠肺炎决定防护隔离措施。

根据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的定义,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PPE)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露于工作场所引发严重伤害和疾病的危害而穿戴的设备。医疗救护用PPE包括口罩、隔离衣、防护服、手套、工作帽、护目镜、防护面罩等,正确合理地选择和使用PPE是感染防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防止佩戴者通过口鼻、手、皮肤和眼睛等接触潜在的传染性物质,减少或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美国、欧洲、澳洲对应的医用口罩标准分别为ASTMF2100-11、EN14683:2019、AS4381:2015,上述标准依据细菌过滤效率、颗粒过滤效率、血液穿透阻力、通气阻力4个主要指标分为不同等级,等级越高,防护效果越好。N95口罩是美国NIOSH标准N系列中过滤效率≥95%的一类口罩。依据FDASurgicalMasks-PremarketNotification[510(k)]SubmissionsGuidanceforIndustryandFDAStaff指南(该指南基本上遵循ASTMF2100标准)通过合成血液穿透和表面抗湿性测试的N95即为医用N95口罩,达到医用防护口罩级别。

手套是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的用品,是医疗机构内使用的最常见的个人防护用品之一。我国医用手套标准主要是《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GB7543-2006)》《一次性使用橡胶检查手套(GB10213-2006)》《一次性使用聚氯乙烯医用检查手套(GB24786-2009)》《一次性使用非灭菌橡胶外科手套(GB24787-2009)》。四类手套都是一次性手套,四份标准主要测试手套的不透水性和老化前后拉伸性能,但没有防病毒透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手套可分为无菌手套和清洁手套两类。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如实验室的丁腈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如手术室的外科手套。

一次性使用医用帽(disposablemedicalcap)由非织造布加工而成,可防止微尘头屑、以及发丝从头部逸出,也可防止外部尘埃等进入发层。

使用中的防护用品出现异常时有发生,如防护服及手套破损、护目镜起雾等,防护用品出现异常便失去有效的防护作用,增加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特制定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及应急处理流程,以提高工作人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规范出现异常后的应急处置,最大程度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1)戴手套前应修剪指甲,可在PPE室放置指甲剪,以备工作人员及时修剪指甲,指甲剪一用一消毒;(2)选择型号合适的手套,检查手套的完整性,有破损则立即弃用,戴手套时,尽量避免过度牵拉;(3)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尖锐物尖端,操作完毕,注射器针头、采血针等锐器应直接放入锐器盒内,避免二次清理;(4)工作人员熟知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工作中随时检查手套的完整性。

手套破损有外层手套破损、双层手套破损、手套破损且有皮肤损伤三种情况,发现手套破损后,先评估属于哪种情况再决定处理流程。

当护目镜上的水雾影响视线而影响临床工作时,应当更换护目镜。处理流程如下:护目镜起雾影响临床工作时→在相应区域的缓冲间实施手卫生→脱外层手套→手卫生→取下护目镜→手卫生→戴外层手套→戴护目镜→进入隔离区。

(1)戴口罩前一定要检查口罩或护目镜的完整性以及松紧带的质量,有异常立即弃用;(2)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在口罩型号不充足的情况下,用调整松紧带弥补,每次佩戴后应做气密性检查;(3)正确佩戴防护目镜,调整护目镜松紧带,直至已经牢固。

当防护口罩松脱或护目镜松脱时,应当立即更换。处理流程如下:(1)防护口罩松脱→告知同班人员→与同班人员交接工作→离开隔离区→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摘掉防护服帽子后→手卫生→摘防护口罩→手卫生→戴新医用防护口罩→再按流程脱摘防护用品)→脱工作服→根据工作需要重新穿戴防护用品后进入隔离区。(2)护目镜松脱→在相应区域实施手卫生→脱外层手套→手卫生→取下护目镜→手卫生→戴外层手套→戴护目镜→进入隔离区。

THE END
1.一级防护用品都包括哪些一级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使用帽子、一次性使用隔离衣、一次性使用手套以及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在一级防护状态下,医护人员须在穿着工作服之后佩戴上述物品,并每四个小时就对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进行更换。 一级防护用品有哪些 在面对一些传染力度较强的疾病时,医护人员都需要在穿着好工作服之后按照一级防护要求佩戴相关物...https://edu.iask.sina.com.cn/jy/kEYioNF57h.html
2.啥?分级防护又变了?丨李六亿教授对一二三级防护的解读同时,在新冠防控工作当中,我们的日常工作(非新冠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规、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相关文件,以及近年来颁布的专业性行业标准来执行。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根据暴露感染的风险分三级防护。 一级防护: 李教授说除了高风险部门,医院里面其他部门常规的诊疗工作,都是采取一级防护。一级防护用品要根据...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804/10/70338540_928431560.shtml
1.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3.0口罩是个人健康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但也不需要过度防护。市场上口罩种类很多,有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及以上级粒防护口罩及医用防护口罩等。 乘地铁、坐公交或者去超市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可以达到防护效果;居家观察或者家中有需要观察的人员时,可以选择医用外...https://www.caztc.edu.cn/yqzt/info/1007/1216.htm
2.科普工作委员会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康复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知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疫情期间医用防护用品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医务人员的防护等级分为四级:一般防护、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 一般防护配置: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手卫生用品,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一级防护配置: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手卫生用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70495
3.《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防控指导意见(第一...(一)医务人员防护知识全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什么是标准预防;如何针对本岗位诊疗工作评估感染暴露风险;不同风险如何选择防护用品;如何按照正确顺序及方法穿脱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防护原则 1.做好诊区的通风管理,严格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医院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https://www.huxijie.com/documents/%E5%A4%B4%E6%9D%A1/2776/
4.医院防控物资储备方案(通用13篇)3.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且有症状者应及时告知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同时电话报告医务部、院感科。 4.预检分诊人员应按一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同时做好手卫生。 5.经预检分诊查出的发热病人,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到发热门诊,预检人员发生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https://www.unjs.com/fanwenku/410969.html
5.内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清洗消毒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二)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三)医务人员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严格手卫生。 (四)职业暴露防护:诊疗护理工作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意外发生职业暴露后,严格按《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职业暴露防护制度...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wp3g9.html
6.防控新冠肺炎,医务人员日常应该做好哪些防护及清洁消毒?医疗...抗击新冠肺炎工作中,医务人员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和穿着防护服,注意一些容易引发污染的不规范日常行为,对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一、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按照医院制定的医务人员防护标准,正确佩戴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严格培训脱防护用品流程,避免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污染,部分内容参照《医务人员(...https://www.bjsjth.cn/Html/News/Articles/11356.html
7.医院感染工作小结(精选15篇)规范了医疗废物管理,取消对医疗废物的浸泡,避免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医疗废物要求毁形、存放、处置,并做好交接登记。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和流入社会现象;医疗废物统一由一个工作人员收取,减少了医疗废物运送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及行人的误伤,减少了医院感染的机会。https://www.oh100.com/a/202310/7315974.html
8.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应急预案⑴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的防控知识和技能,做好个人防护。 ⑵ 做好消毒隔离及防护用品物资储备,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必要、符合国家要求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⑶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医院感染防控情况,协调解决医院感染防控准备与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http://www.czdyrmyy.com/ShowNews.asp?id=2231
9.医务人员防护工作制度11篇(全文)(三)上述物质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四)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消毒或适当消毒。 (五)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2nnhs4lb.html
10.释疑!防护物资是否充足?一级响应意味什么?使用过的口罩该怎么处理...一家医院医务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疫情对防护等级要求高,护目镜、N95口罩等高等级防护装备也并非医院常用物资,日常储备量有限,期待社会各界提供捐赠。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红十字会现开通24小时电话,接收社会各界爱心捐赠抗击疫情的医用耗材、防护用品等物资。为保障市民能买到必要的医护用品,全市商超、药店春节期间坚持开门营...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03540
11.医护人员一二三级防护标准一二三级防护标准要求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隔离衣、戴乳胶手套。分诊台的护士可以不穿隔离衣。 4、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1-3分钟。 https://www.dehsm.com/article-1951.html